书城文学传承与守望:隆德民间艺术集录
7608900000028

第28章

回来后他向老人家汇报了买药时人家不要钱的过程,老人笑了笑没说什么。老人家边熬药边给他们讲了自己的情况,他告诉任焕明,自己叫缘道。眼前这座山叫做崆峒山,山上峰林耸立,危崖突兀,幽豁纵横,涵洞遍布,怪石嶙峋,蓊勃郁葱,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山色,有漓江之神韵。此山由大小数十座山峰组成,其主峰为马鬃山,突兀高耸,摩云插天,形势险峻。崆峒山在中古前又称笄头山,汉时笄头道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它是我国道、儒、佛三教合一共尊共荣的宗教摇篮,也是中国五大武术流派崆峒派的发祥地,山上有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个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八台,指的是东、西、南、北、中五台,以及八仙台、灵龟台、赵时春读书台。九宫,指的是问道宫、王母宫、紫霄宫、飞升宫、南崖宫、净乐宫、太清宫、遇真宫、子孙宫。十二院,指的是舒花寺、法轮寺、宝庆寺、真诚寺、茶庵寺、舍利寺、栖云寺、香山寺、莲花寺、海觉寺、文殊寺、弥陀庵。四十二个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指的是玄鹤洞、广成洞、朝阳洞、老君洞、金银洞、归云洞、玉女洞、灵官洞、三教洞、三皇楼等。上层东面塑有三位古代帝王,“天皇伏羲创八卦,地皇神农尝百草,人皇轩辕创文明”说的就是他们三位。轩辕黄帝曾亲自登临,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因此此山被道教尊为“天下道教第一山”。

老人的师傅汝真法师就在山上修行,自己则是师傅在云游的时候在路边捡的,于是师傅就给自己起名“缘道”。中国道家、佛家都讲究缘分,师傅说:“缘”是命,命是“缘”,“缘”是前生的修炼,是人与人之间无形的联结,是某种必然存在的机遇。世上有很多事可以求,唯缘分难求,茫茫人海,浮华世界,多少人真正寻觅到自己最完美的归属,又有多少人擦肩而过错失了最好的机缘,或者有多少人,正确的选择却站在了错误的时间和地点。有时“缘”去“缘”留,只在人的一念之间。师傅还说:贫道不知其姓名,就冠名“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由“道”所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即道路、路径,是万物发展的径。从此老人就有了“缘道”这个名字,跟着师傅在山上长大。跟着师傅学习经文,识草认药,炮制中药,到后来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了,师傅就口述,由自己写方子,再后来师傅就先把脉,把完脉后却不说,等自己说完后师傅再给予指导,师傅说出对每一具体脉搏的感受,然后自己再把。就这样跟着师傅在学习中长大,他一直也不知自己的身份,直到解放前夕,师傅的年事已高,而且重病缠身,有一天师傅把他叫到跟前,告诉了他的身世,并把自己几十年炮制药和行医看病的笔记都交给了他,嘱咐他在师傅去世后,就不要在山上待了,下山后也不要走得离崆峒山太远,一方面辛勤劳作靠自己的双手吃饭,一方面继续可在山上采药,为苍生百姓治病。让他记住,在任何朝代,治病救人都是最根本的。师傅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师傅说:“要不是为了你,我是一点钱也不会积攒的,就是考虑到你的未来,我攒了一点钱,不多,你拿去,盖几间房,置办点基本的生活用品。”师傅还说:“你会有儿子的也会有孙子的。”于是他安葬了师傅下得山来,盖了几间房在这里生活。解放后人民政府对他也很照顾,但是他觉得自己能自食其力,也就没有要政府特别照顾,并且遵照师傅的嘱托以自己绵薄之力为周围乡亲们排灾解病。

听了老人家的讲述,任焕明很受感动,但是他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虑之中。他想,老人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老人,也能看出来他老人家对自己一家很真诚,自己一家怎么办,不走吧当然好,但是老人家的粮食就那么点,老人自己吃无疑是足够了,但加上自己这么一家子,老人家的粮食很快就能被吃完,那不就害了老人吗。老人似乎看出了任焕明的心思,于是就对任焕明说:“你不要说,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担心把我的粮食吃光了,拖累我挨饿。你跟我来。”老人说着领着任焕明走到了房后,任焕明到来后,还没到房后看过,后院比前院还要大些,院子收拾得很干净,有一块已经翻耕过的地。在院子的西墙边有一所小房子看起来像个小库房,进得房子,屋内靠墙边有一块木板,掀开木板有台阶,沿着台阶走下去以后,借着上面射进来的光,任焕明看清这是一个很宽畅的地窖,在窖墙的一边整整齐齐地码着十几麻袋土豆,另一边垒着四五麻袋胡萝卜,还有白菜,青萝卜。任焕明看了这些东西心里有了底,自己这一家子算是有救了。

在回屋的路上老人家告诉任焕明说:“我病了很多天了,我知道你们快来了,你们在部队住了几天,我算着你们到我这儿的时间就是前天。”

任焕明想,老人家真是神了,他说得一点都不错,连自己一家所走的路线,在那里住过,见过什么人,都说的准准确确,看来自己一家和老人家这真是前世修来的缘分。回到屋子之后,玉兰煮些土豆,做了些玉米面粥,于是大家围坐在八仙桌前吃饭,突然小志刚大声说:“爷爷您先头说的广成子是谁呀?黄帝向他问什么问题?”

任焕明两口子都惊呆了,这孩子怎么突然问出这话来呢?只见老人哈哈笑了,说:“问得好,一会儿吃完饭,爷爷给你讲。”

原来老人家给任焕明讲的时候,小家伙一直在听,老人家讲的事情他有点听不懂,但老人家讲的人名他记住了,于是他就向老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人想,自己和这家人真是太有缘分了。这么小的孩子竟然能提出这样的问题,真是了不得,孺子可教也。吃完饭老人就给小志刚讲起了广成子。他告诉他们说,广成子是《封神演义》中“十二金仙”之一,原名董初平,亦称力默子,传说黄帝时已有一千二百岁了,隐居在崆峒山的望驾山北峰的绝壁上,这里十分险要,人迹罕至,相传广成子居住穴中,炼丹修道,“广成丹穴”是崆峒山十二景之一。黄帝,我先头说过,他是“三皇”之一,本姓公孙,名轩辕,为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其母见雷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其母怀胎二十四个月后,他才出生,出生后面呈土色,故称黄帝。又因为他居住在轩辕之丘,因此就以轩辕为名和号。黄帝谦恭好学,不耻下问,为了寻求治国安邦之道,两次到崆峒山向广成子问道。

第一次黄帝问广成子:“至道是什么?”

广成子说:“没有积云就想下雨,没有到秋天就想草木黄落,哪里能谈到至道呢?”

说完广成子就隐入云霞之中。但是黄帝的悟性极高,回国之后安民治国,励精图治,创天文、历法,统一了天下,并写出了医书《黄帝内经》。黄帝在他一百岁时再上崆峒山向广成子拜师问道。路上他见迎面走来一位赤发赤须的长者,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道路的一边,向长者施礼,给长者让路。

长者很受感动,笑着说:“学会谦恭,始能求真,好,好。”

黄帝赶忙上前施礼说:“请教长老,哪条道可通崆峒仙界?”

长者随口说道:“仙凡本无界,只在心上分。不惜膝行苦,一诚百道通。”

长者说完就突然不见了,原来这位长者就是左圣南极南岳真人左仙太虚真人赤松子。他是怕黄帝放不下帝王的架子,吃不得苦,给他指点迷津。黄帝很快悟出,以膝代步,爬上了崆峒山。沙石就像刀子一样磨的黄帝膝盖都流出了鲜血,石子都被他的鲜血染红了,至今在崆峒山的路上还能见到这种石子,人们叫它“血儿石”。

黄帝向广成子请教如何修身养性,才能达到长生不老之道?广成子告诉他说:“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心静必清。无劳汝心,无摇汝精,存神定气,乃可长生。

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将守形,形乃长生。”这些话黄帝一字一句都牢牢记在心里,只觉得心明眼亮,豁然开朗,称颂说:“仙师真是天生的圣明之人!”

黄帝回国之后,居于荆山最高处的昆台之上,按照广成子所教之道,静修养身之道,一百二十岁时,取首山之铜,铸宝鼎于荆山之下。鼎铸成之日升天。

老人家讲完这些见天色已晚就说:“天晚了大家都睡吧。”

而小志刚却没有睡意,当老人家提出睡觉之时,他突然提出:“我要跟爷爷睡,我以后要天天晚上听爷爷讲故事。”

老人家一听小志刚要和自己睡,十分高兴,从此,老人家的身后就多了一个“小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