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与朔师
7681400000021

第21章 我与朔师

宋暹

1956年底,雁北专署将我由朔县教育局长任上调入朔县师范,任副校长。当时校长为刘志英,党总支书记为冯俊,后李殿元调入任党委书记,团委书记为秦效仁。我在朔师工作了二年,其间学校有中师班、简师班(招高小毕业生,学制二年)、中速师(招初中毕业生,学制一年,分文、理科)三种类型。今将当年的一些工作经历简要追记,因时过已久,且年老健忘,不实之处,请读者指正,并表谢意。

一、建立附属小学

1957年以前,朔师没有附小。朔师所在村米昔马庄仅有高小一所,教员二人,且为复式教学。不能适应师范学生实习的需要。为此,1957年上半年,学校领导研究决定向雁北专署申请批准朔师建附小一所。上报后很快得到批准。校长为刘汉卿,教员从师范毕业生中品学兼优者中间选拔,有张友山、尹浩、樊溥发、曹安吉、王禹兴、田翠兰、柴淑贤、樊润枝等。学生是将本村原小学的高小学生归入附小俱改为单式班。又将学校附近南泉等几个村在城内上高小的学生收归附小,编为一、二、三班。新招高小两个班,是按朔县教育行政部门划定的范围,从大莲花、东窊、三泉、何庄(以上几村为山坡区)、上沙塄河、下沙塄河、三甲村、一半村、东关井、后寨、张家河、南泉、米昔马庄招收的,编为四、五班,每班45人。1958年,仍由上述村庄招高小两个班,编为六七班。附小初成立时,由于校舍不足正在建设中,因而四、五两个班在师范东二院占用教室一年,后来师范学生占用宿舍,又在师范三礼堂合班占了半年。后附小建起了教室才搬了过来。附小占地为原地主张聚隆的房产分给村民后学校买下的,包括高章、张文喜、王志尧几家的院产和园地(园地作为以后附小的操场和园地)。附小初成立,高小的自然、历史、地理由大校的老师教,地理为丁勇英,历史为臧昌运,自然为李继明。附小的建立,解决了师范学生平时实习的需要。附小的教师好,教学质量高,在朔县的小学中名列前茅,那时升学率为全县第一。

二、扩建农场

朔师原来在校园内有的院落即为园地,种植蔬菜,操场西面有一小块农场。为适应学生学农的需要和进行农业科学试验,经与米昔马庄村协商,村中同意学校南墙外的一块土地划归学校,因此扩大了农场。农场土地用学校井水浇灌。农场中种植庄稼和蔬菜,并进行农业科学试验。学生每周有一天去农场劳动。农场收益,补贴到师生的伙食里面。据以后的人们说,即使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师生也没有受饿。

学校院内有桃、杏、李、葡萄等果树,由于学校纪律严明,学生遵守纪律,所以即使从葡萄架下路过,也不随便摘食。

学校在化学教师刘学明的指导下,曾以山药蛋为原料生产过酒精。

三、大鸣大放,向党交心活动

1957年暑假期间,由朔县县委召集朔师、朔县一中的教职员在朔县一中集中进行反右派斗争。集中结束后返回学校,当晚,语文教员宫养清(神池县人)因平时说过现在人们吃不饱的话,被打成右派,心中不满,便悄悄跑到米昔马庄村东的水池,投水自尽。第二天发现后,学校向县里报告,县里派公安局长孟祥甫到校了解情况后,以右派分子畏罪自杀结论处理。当然后来一定平了反,但不知在哪一年。

四、师生参加大炼钢铁

1958年9月,先是县里让学校派八九十名学生到朔县南部郝家沟煤矿采矿炼铁,以后隔了几天,县里又通知让全校师生去郝家沟煤矿进行大炼钢铁,学校接通知后,除将老弱病残不能出外的留校外,由刘校长和我带队,率领师生收拾行装,迅速出发。学校马车拉着粮食物资,大队人马下午离校,浩浩荡荡向郝家沟进发。走到半路,又接到县里通知,不去郝家沟改为去杨涧煤矿。于是大队人马又迅速掉头向北行进,沿途看到地里庄稼已经成熟,但不见人收割。当天黑时到达杨涧煤矿,随便找些住处安顿下来,烧饭后,即参加背煤运矿石劳动。我们主要是参加由县里在杨涧建的一个约不到半亩的海炉炼铁,由铁桶装填矿石,四周围以煤炭,工程很大,我们搞了十余天时间,返回学校。不知以后点火炼铁的结果。

留校人员在李殿元书记带领下,还搞了一个小炼铁炉进行炼铁。

五、红旗干部

1958年上半年,朔县县委抽调袁有富等十名国家行政干部派到朔师搞政治思想工作。这些同志到校后,为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大多数担任了班主任,叫做“红旗班主任”。

六、“大跃进”

1958年,“大跃进”的浪潮也波及朔师。朔师领导也人云亦云地讲过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如十年内超英赶美等。学校体育在达标方面指标定得过高,根本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2011年7月14日

作者简介:宋暹,男,1956年—1958年在朔师任副校长,1959年—1962年在浑源师范任副校长(主持工作),1962年—1970年任山西省神头中学(省重点中学)副校长(主持工作),1970年—1972年任朔县一中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2年—1983年任朔县一中校长,1979年—1983年兼朔县一中党委书记(朔县一中于1980年成为省重点中学),1983年10月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