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病房,她是作为一个普外科病人收治入院的。自己没有做妈妈的经历使我对产后的一些情况也不甚敏感,我几乎想不起来要去关注她的乳房情况。好在我有几年的妇产科工作经历,也曾经参加过“母乳喂养”的培训班,忙碌之后,我想到了这个问题。
“对了,你的奶胀吗,恶露怎样?”。
不问倒没事,一问把她给问哭了,长娜泪汪汪地告诉我,离开家大半天了,她好想女儿。哭声似乎启动了话匣子,她告诉我她的先生是个日本人,不会说中文,她38岁才生了女儿等等一大串的私人事项。还告诉我,她很担心能不能给她女儿继续喂奶。因为治疗血栓会用很多的药。“但是我真的很想喂奶,不然我会非常难过的。”
看来每个病人的“关注点”真是不一样。长娜最担心的,不是自己的腿,而是自己能不能喂奶。
几年前,作为一个助产士,我参加了国际卫生组织发起的“母乳喂养”培训项目。我被告知,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品,即使母亲生病或者有其他的意外情况,作为一个“爱婴”的医护人员,要尽量给母亲信心和创造一切条件能让母乳喂养继续。我给了她一些建议。告诉她,即使这几天暂时没有喂奶,也要按时挤奶,防止自然回奶,为以后喂奶做准备。至于最终能不能喂奶,建议她再咨询一下医生的意见。这给了她一点希望,她看上去开心多了,在我离开病房前,她已经在和家人商量带挤奶器等事情。
第二天,医生查房后,我去看她。她正在输注肝素,右腿的皮肤看上去不再紧绷绷,看来溶栓还是有效果的。但是她沮丧地告诉我,医生让她最好不要喂奶,因为不能确定肝素和华法令这两种溶栓药会不会影响孩子。我能理解医生这样建议的想法,这样对孩子来说没有承担药物副作用的风险。但是,作为治疗静脉血栓的医生,显然没有意识到喂奶对长娜的意义。我知道长娜的关注不单单是那条肿胀的腿和那个麻烦的血栓,她是一个刚刚生育的母亲,她渴望用自己的奶喂养自己的宝宝。
我记忆当中,使用肝素和华法令的产妇是可以哺乳的,但是直接否定医生的建议显然是冒险的。于是我去查了药典,也在网上查了些资料。我将这些资料打印给了长娜,告诉她,资料支持用这些药是可以哺乳的,医生给她这样的建议,也是对她负责,我建议她再去咨询妇产科医生。同时我也将我的这些信息告诉了她的主管医生。不过我仍然有些不安。医生会怎样看待我所做的事情呢?这似乎有点挑战他们的权威。
由于没有了孩子吸吮的刺激,长娜的奶一天比一天少。不过她每天很努力地坚持挤奶。
5天后,她的腿基本上肿胀消除了,华法令改为口服了。出院那天,一位年轻医生拿着一叠文献,和长娜说,据他查询,继续哺乳应该对于孩子没有影响,为安全起见建议要关注小宝宝有无出血的倾向。站在查房的一大群人中,我很高兴但也没有说什么。最后走出病房时,看到长娜给我做了一个胜利的手势。
长娜出院3天后复查时,特地到病房来告诉我,现在她已经开始喂奶了,宝宝很好,奶也开始又多了。虽然没有做母亲的体验,但是我真的感受到了她的快乐。
日复一日,用心去了解每一位医生的习惯,熟悉手术的每一个步骤,让彼此之间的配合更加和谐、安全。
手术器械间的对话
嫣姬
傍晚五点半,二楼清洗室空无一人,工作人员吃饭去了,水槽边堆着2号房间送下来的手术器械。
“哎哟,S 拉钩哥哥,你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了。”优雅的扁桃体小姐开口了。
“对不起啊,我不是故意的,刚刚那个护士小姐走得太急了,没有把我们放妥当,嘿嘿!”憨厚的S 拉钩哥哥连声道歉,边挪动着。
“其实刚刚那个小护士还蛮不错的,肯吃苦,胆子也蛮大。”扁桃体小姐继续发言道。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扁桃体姐姐,你很少夸人的哦,接着说?”一边的蚊式妹妹和小弯妹妹好奇地问。
“事情是这样的”,扁桃体小姐娓娓道来,“今天2号房间是做肝脏切除的大手术,小护士新来不久,应付这样的手术还有点困难。关键时刻要递大弯钳的时候没有跟上,递直角钳也慢了半拍,这下医生不高兴了,冲台下高年资的巡回护士大声嚷嚷:这么大的手术怎么叫个新人来做,怎么回事?巡回护士连声道道歉: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又嘟囔了一句:但我们年轻护士总是要锻炼出来的嘛。没等巡回护士解释完主刀医生又嚷道:那你也不在旁边指导她一下,明知道她跟不上节奏?这不是闹着玩的,是要出人命的!此时那个小护士已经满脸通红了,还好戴着口罩,只见她深吸一口气:对不起,医生,是我跟不上,没有配合好,现在临时换人的话会不会更耽误时间?下面你需要什么就麻烦你早点提醒我,我尽量跟上,我会努力的,对不起!”
“哇,这个小护士很诚恳,有担当,能正视自己的不足,那接下去呢?”蚊式妹妹兴奋地问。
“然后大家都不说话了,直到手术顺利完成呀。”亲爱的艾丽斯小姐说话了,“那时我一直在边上呢。这个小护士不错,蛮勇敢的。我觉得手术室的护士有时候很被动,新护士被主刀批评根本不奇怪。”
镊子先生也憋不住了:“是啊,我曾听见好几个护士说过,做这个工作真没有意思。受气。”
扁桃体小姐终于从S 拉钩下面挣脱出来,悠悠地进行总结陈词:“所以,要我说今天这个小护士很认真,看得出她会是个好护士。”
“我觉得也是。”大家都持同意票。
哐——当!电梯门开了,我推着器械下来,清洗室恢复了平静。
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是幻觉?还是想象?
不管如何,的确,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每一位都曾有过挨骂的经历,有时也难免产生要转岗的念头,但更多的是在同事间倾诉宣泄一番,第二天又会轻装上阵。日复一日,用心去了解每一位医生的习惯,熟悉手术的每一个步骤,让彼此之间的配合更加和谐、安全。
注:文中的“S 拉钩”、“扁桃体”、“蚊式”、“小弯”、“艾丽斯”、“镊子”均为手术器械的专用名称。
我们不知道在生命奇怪的大杂烩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可是我们却可以决定接受事情的方式。包括我们如何看待它,如何处理它,这才是最重要的。
——约瑟夫·福特·牛顿
一份特殊的孝心
枫
某日,一位男子带着一对老人来到护士站,两位老人满脸皱纹,身体有些瘦弱但显得神清气爽。这位男子是带着父母来做健康体检的。在他填写资料、办理手续时,两位老人相依站着,带着慈爱的目光注视着他们的孩子,还时不时相互看一眼,脸上一直充满着微笑,周围的空气似乎也因为他们而变得柔和。手续办完了,两人跟着儿子向病房走去,他们的脚步不再轻盈,甚至有些蹒跚,但他们轻轻地搀扶着,走得也还算稳当。从资料里看,老先生86岁,老太太82岁。
老先生听力不太好,而老太太的眼睛视力已明显下降,为此,我们建议两老坐着轮椅去检查,他们感激而坚决地表示:“不用,不用,在家都是自己走来走去的,谢谢你们!”自始至终,老人对检查的安排非常配合,对医护人员很谦和,一切进行得很顺利。
第二天,刚到科室,同事就跑过来对我说老爷爷有件事情比较特殊,问我该如何处理。事情是这样的,老爷爷超声检查结果“甲状腺肿瘤不能排除”,头颈外科专家诊断是“甲状腺占位,考虑恶性,淋巴结转移”,专家告诉他儿子,作为疾病本身,首先建议手术切除,术后结合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但这些措施对八十多岁的老人来说风险很大。请儿子要仔细考虑。儿子又咨询了其他的专家,他最后选择:暂不进行手术治疗,定期观察,并提出要向其父亲隐瞒病情!要求我们修改检查结果。
同事讲完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医院的制度快速在我脑海里一闪,我脱口而出:“不行,这怎么行?怎么能改结果呢!”接着我很仗义地说:“我去和他说。”
儿子看到我,很热情地请我坐下,似乎这件事情有希望了。我委婉地告诉他:“你看,报告是你来取的,你可以只告诉你父亲体检的结果,不要给他看书面的资料。”
儿子认为不行,他觉得这样更加容易激起他父亲的好奇心。我也觉得不妥,但别无高招,我只好不断地向他解释我们的制度规定不可以更改报告。
“规定!规定!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你们就不能变通一下,做一份真的,一份假的!这么点事情都不肯帮忙!”。
看他着急的样子,我也有些犹豫,想着如何帮他。
“算了!算了!”他厉声说道,一脸怒色,转身走了。
我一时感到错愕和委屈,回到护士站,刚想尝试着电话联系相关人员。
这位儿子又气冲冲地回来:“你叫什么名字,我要找你们院长投诉!”
我也有些气愤,递上我的工作证,说道:“我没有说不给你办!我们没有权限更改结果,但是我正在帮你想办法。”
不远处,两位老人正走过来,儿子说:“不要说了……”,我们大家立即压低了嗓门。
老人笑眯眯地:“怎么啦,还有什么事?”
大家异口同声说:“没什么!没什么!”
老人对我们说:“我们回家了,谢谢你们!”儿子连忙把两位老人护送进了电梯。
几分钟后,儿子又回到护士台,对我说:“刚才不好意思,我脾气急了点,报告的事还是要麻烦你们。”
我也缓和下来,答应他再想想办法。
“谢谢!”
“不客气!”
午休时,我独自回顾事情前后,体会到一份特殊的孝心,有些自责,觉得唯有再表达一次歉意,才会让自己心中稍安。我给老人的儿子发了一条短信:对不起,我要真诚地向您道歉,我昨天看到了您带父母体检的孝心,今天也理解您得知您父亲病情后的震惊以及您作出选择时的无奈与伤痛。当时我对您的态度有些生硬,我再次向您道歉!关于报告我会再想办法,到时电话通知您。
他立即回信:您好,应该是我跟您说对不起,请原谅我当时的冲动与粗鲁,我觉得您是善良与好心的人,谢谢理解,也谢谢你们在体检期间对我父母的良好照顾!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检查,同一个人的检查结果计算机系统只能保存一份,制度规定不允许修改,因为这是法律文件。在制度和孝心之间,我觉得好为难。
后来,我去找了参与体检的相关医护人员,大家也都为这位儿子的孝心所感动,最后我们决定:我们出具客观的报告,由儿子自己对报告进行“加工”,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可以为他“加工”提供一些帮助,让这份特殊的报告尽可能显得“真实”。
取报告那天,同事们一致让我去和这位儿子交流,我诚恳地表明了我们的难处和我们的方法,儿子向我们表示了感谢,但看得出来,对于这件事情的结果,他还是有些担心的。
几天之后,我收到了一条短信:我父亲接受了这份“报告”,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
病人非常希望能够“看到护士”。
——南丁格尔
奔跑的天使
云丹
工作繁忙,好久没有体会放假的闲适,我躺在病床上,居然暗暗为这次阑尾炎的发作感到一丝庆幸,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我觉得浑身放松。
“叮咚”,音乐声将我的目光吸引到面前的显示屏上:2027年8月5日。
早上8点,现在是抗生素注射时间,此药作用、副作用……我懒得看那么多的文字,只感觉到手臂上的留置针处有些凉意。很快药物注射完毕,冰冷的机器屏幕告诉我上午的治疗已经结束,我突然感觉有些百无聊赖,屏幕换成了电视界面,看了一会缤纷的节目,腻烦再一次向我袭来。我翻开手机通讯录一一拨打了里面所有朋友的电话(几乎有90%都不常联络了),人人都很忙,谁都没有时间陪我这个唯一空闲下来的人。环顾病房四周,我被各种形状怪异的机器所包围着,正因为有它们的陪伴,繁忙的朋友家人才会放心地将我扔在这里。
“你好”,我寻声望去,房间另一角的器械丛中一个瘦小的老妇探出了头正兴奋地朝我打招呼,“在发呆呐?我可是发了好多天呆了,终于有人陪我说说话了……”
我好奇地朝窗口望去,疑惑地问:“大妈,今天谁照顾我们?没有人陪您说话吗?”
老人叹了口气说道:“现在医院的机器多神通广大啊,检查、治疗、护理样样精通,照顾我们的就是这批破钢破铁呗……”
话音未落,一个探头伸了出来,在她的胸部和腹部来回扫了十几秒钟后又恢复了原位。我不禁笑了起来,老人习以为常地看了看面前的屏幕上的检查结果,又接着说:“我还记得我上次住院是在二三十年前,那时医院可不一样,里面有好多奔跑的天使……”
“奔跑的天使?”我大惑不解。
“呵呵,是护士,大概很多人已经忘记有这种职业了……”
“她们每天跑来跑去的,穿梭在一间间病房,你不知道她们有多忙啊。”
我没有忘记,那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只是记忆有些遥远了,我饶有兴趣地听着、回忆着。
“每天早晨,会有一个甜美的声音问:早上好,昨晚睡得怎么样?她们会关心你的睡眠、食欲、心情甚至大小便的情况……”
“她们会轻抚你的肩、你的背,为你梳理头发整理衣服被子……”
“记得一次我没睡着,夜班护士轻轻走过来帮我把肩头的被子拉好,当时一下就暖和了许多,慢慢地就睡着了。”
“呵呵,她们也会在打针发药的时候絮絮叨叨地跟你说很多,要注意这个注意那个的……时不时地给你上上课,像个小老师、小专家。”
“当你不舒服的时候,她们总会第一个跑到你身边,陪着你,安慰你,为你忙上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