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壬葆(1909-1987)
生理学家。浙江金华人。193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理学院心理系。1938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发现内分泌对部分家禽副性特征的控制与调节不单纯依靠性激素作用,也需要其他内分泌腺参与;发现雄性激素不仅存在于雄性动物中,也存在于雌性动物体内;在垂体前叶与性腺及甲状腺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对胃运动的研究中,丰富了胃运动生理知识;在放射医学研究中,阐明了造血干细胞对于治疗放射病的重要性;在放射病的防护及药物治疗中做出了成绩。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在浩渺的历史星河里,有一些人,由于他们所从事的崇高事业带有一定程度的不公开性,因此注定他们的伟大事迹鲜为人知。在这样一些值得世人敬仰的名家行列里,由于国家的需要,曾几度跨越科学研究领域,把满腔热血倾注于祖国军事医学科研事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我国着名生理学家、生物学家、放射医学及造血干细胞研究的创始人——朱壬葆便是其中一个。
朱壬葆原为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早年留学英国,获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归国后历任金陵大学、中央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医学科学院研究员。早年研究内分泌生理,阐明了性激素、促性腺激素与甲状腺素作用的相互关系。1951年,参加筹建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之后,曾经进行空胃运动与神经官能症的关系、出血性和烧伤性休克等领域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研制出我国第一代抗辐射性药物;70年代,转向造血干细胞性能及体外培养实验研究工作,获得大量实验资料,是我国这方面研究的开创者,也是我国研究放射性医学的先驱之一,曾发表论文80余篇。
浙大骄子
朱壬葆1928年考入浙江大学,1932年毕业于该校心理系,同年留校任生物系助教。
当朱壬葆迈着坚定的步子走进浙江大学校门的那一刻,他的心情异乎寻常的激动。校风和学风是判别一所大学优秀与否的标志。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可以让那些做学问的书生们,在国难当头之际表现出一般人绝对做不到的精神。
继1928年5月日军侵占济南阻止北伐,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济南惨案”之后,在全国范围内,一桩接一桩的惨案接连不断地发生。朱壬葆认为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才能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使自己的国家强盛起来。于是,埋头学习科学知识便成了朱壬葆每天最为重要的内容。
1931年朱壬葆有幸和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回国任教的黄翼相识,并选修了由他执教的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三门课。黄翼是朱壬葆的良师益友,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我国东北。各地学生相继掀起了抗日救国运动。朱壬葆眼见着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无能,气愤难平,便积极加入到游行示威的队伍中去,冒着生命危险,声援来京请愿的学生。
在浙大毕业后,他作为“优秀毕业生”留校,经浙大理学院生物系主任、教授贝时璋同意,留在生物系担任他的助手。
朱壬葆在浙大学习时,就对生命科学非常感兴趣。1929年下半年,浙大建立生物系。从那时起,朱壬葆就到生物系选修了好多门课程。
当时朱壬葆在科研方面进行动物实验形态的研究,研究无脊椎动物中的涡虫和环节动物的再生。在研究中有不少新发现。例如在研究涡虫的头部再生中,发现咽肌细胞有“去分化”和“再分化”的现象,这一发现对当时生物学上的细胞分化问题是一个重大挑战。又如研究环节动物蚯蚓的神经节再生问题,这在当时的生物学领域也是一个新的突破。
留学英国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正处在一片混乱的政治局面里,内忧外患加之国力衰败,广大人民生活在难以忍受的屈辱和贫困之中。国难当头,促使仁人志士醒悟,更激发起一代学者科学救国的梦想。就是怀揣着这样的梦想,朱壬葆不仅如饥似渴地学习科学知识,而且更加希望能有机会到科学技术先进的欧美国家进行深造,实现自己早在少年时就立下的宏图大志,以便倾尽心血和才智,来报效自己苦难的祖国。
为了能够争取到留英深造的机会,朱壬葆决定背水一战。他坚信自己经过一番努力,最终会取得理想结果的。回到杭州后,朱壬葆在浙大贝时璋教授的鼓励下,在短短3个月里,自学3门课程,还把所应考的其他课程都认真地复习了一遍。当角逐完最后一门应试项目时,筋疲力尽的朱壬葆舒了一口长气。
一番耐心的等待之后,终于迎来发榜的日子。朱壬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一眼看到自己的名字列在榜首,他激动得差一点喊了出来。终于,他踏上了去英国留学的漫漫长路。
朱壬葆自1936年起专门研究内分泌生理。在英国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甲状腺和性腺对家禽两性羽毛分化的影响,以了解性激素和甲状腺素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研究中他发现切除甲状腺后,母鸡鸡冠停止生长,但仍能继续排卵这个异乎寻常的现象,由此在内分泌基础上获得新的认识。1938年,他完成博士论文,获得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到伦敦国立医学研究所研究内分泌生理。期间他主要研究鸟类雄性激素对睾丸的影响,通过反复实验,观察到切除垂体后,睾丸又重新发育,因而认为雄性激素不仅作用于雄性器官和雄副性征,而且对精子生成也可能起调节作用。后来在中央大学期间,他开始研究性激素与性器官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甲状腺在垂体与性腺系统中的调节作用,阐明了甲状腺对卵泡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对排卵有刺激作用。
1939年,由于朱壬葆在内分泌方面所取得的显着成就,他被英国皇家内分泌生理学会吸收为第一批外籍会员。
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一时间英伦三岛不断遭到德军轰炸,人无宁日,科研也无法开展。这时,朱壬葆想到自己的祖国也正处在炮火连天的苦难之中,他突然决定立即回国。得知这个消息后,英方有关人员几次主动挽留他,然而朱壬葆还是坚决地要回到祖国的怀抱。当时英国与外界水陆交通已中断,朱壬葆搭上了一条命运未卜的货船,离开了英国。
站在甲板上,朱壬葆已经将生命置之度外,此时他只有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去!回到祖国去!回到亲人的身边去!
倾心科研
1951年8月1日,军事医学院在上海宣告成立。从这一天开始,朱壬葆以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理学系研究员兼系主任的身份走进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大门。从此被誉为“内分泌专家”的朱壬葆,割舍了自己已经研究了18年的内分泌研究事业,一头扎到了生理学系的筹建工作中。
翌年,生理学系生理实验室已经初具规模,朱壬葆针对当时部队官兵存在的实际问题,带领大家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广泛开展了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应用价值的专题研究。为了解决空军学员的“神经官能症”,他带领科学工作者研究了空胃运动和消化性运动的规律和神经机制,得出结论:调整大脑皮层的功能是治疗消化道机能性病变的基础。接着他又主持进行了出血性和灼伤性休克的研究,揭示其机理,并应用一些药物作为抗休克措施,起到了降低死亡率和减轻休克症状的良好作用。
朱壬葆就凭着一种锲而不舍,只争朝夕的精神,带领军事医学院生理学系全体科研人员作出了突出的成绩。
1958年留美归来的邓稼先受命参加研制原子弹的工作。“造原”就要“防原”,铸造防御原子武器也要开始付诸行动。因此,军事医学科学院在这年的春天,成立了专门研究原子核武器医学防护问题的防原医学研究所,由朱壬葆任副所长、室主任。在朱壬葆的带领下,防原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一头扎进了图书馆、资料室,寻找研究所需要的东西。
由于国防工作带有严格的保密性,朱壬葆的亲人们始终不明白他到底在从事什么工作,也不明白是什么工作可以让他如此废寝忘食。但这是保密工作,是纪律,是每一个从事防原医学工作者都不能违反的纪律。为此朱壬葆与妻子和儿女“约法三章”:不准问及关于他工作的一切事情,不准在他工作的时候无故打扰,不准翻书房里的一切书籍、文献,包括书信日记等。朱壬葆的书房就成了亲人的“禁地”。
成就非凡
在生理学和军事医学方面,朱壬葆先后发表《棕色莱亨鸡雄性羽毛研究》、《棕色莱亨鸡的甲状腺与性腺功能的关系》等重要着作和论文70余篇。对生理学和军事医学领域的研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963年3月10日,朱壬葆作为军事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代表,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在以后的几十年里,朱壬葆继续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开展研究,先后研究了或主持研究了造血干细胞的不均性与动力学、战时特种武器的伤害的医学防护等项目,均取得较大成绩,频频被国家授予荣誉和奖励。
1987年10月24日,朱壬葆在手术中出现异常反应,着名科学家、“三防”医学研究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国内造血干细胞研究的首倡者和创始人不幸逝世。
有位名人说过:真正的学者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暗暗做了许多伟大的工作而生前并不因此出名。这正好概括了朱壬葆院士最伟大的地方。而今我们纪念他,就是要让他的科学精神永存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