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子学会勤动手
锻炼很简单,就是勤动手。
还记得那个懒汉的故事吗?从前有一个懒汉,什么活都懒得做。一天,他的媳妇要出远门,怕他饿着,就给他烙了一张特别大的饼,套在他的脖子上。过了几天,媳妇回到家,懒汉已经饿死了。原来,他吃光了前边的饼,却懒得用手转动套在脖子上的饼。
看,不动手的人,连饭都吃不上,只能饿死。你说动手能力有多重要!
再举一个例子:幼儿园举办了一次夏令营活动,吃中午饭时,一个男孩拿着一个煮鸡蛋发愣,老师看到了,就问他:“你怎么不吃啊?不喜欢吗?”男孩告诉老师:“这个鸡蛋跟家里吃的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呢?”老师很奇怪。
“我家的鸡蛋是白白的,软软的,这个鸡蛋太硬,是红的。”男孩既为难又费解地说。
老师忍不住笑了,一了解才知道,这个男孩从小就没有见过熟鸡蛋的剥皮过程,每次吃鸡蛋都是妈妈或者爸爸剥好了端上来。
你说,动手能力不重要吗?这样的生活小常识,如果孩子都没能力自己解决,也就谈不上让他成为小男子汉了。所以,要成为男子汉,就要先从第一步做起:了解世界,熟悉生活,学会动手,具备常识。
学做家务是最好的锻炼
我们的建议是,父母无论多么繁忙,都应该抽出时间来和孩子一起做做家务,当然要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挑选要做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讲究一些教育艺术。比如,妈妈可以和孩子分别整理各自的房间,并进行比赛,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比赛的项目应该事先进行设定,让孩子明白从头到尾的每一个细节。
最后,妈妈不妨故意输给孩子,让孩子从这一类的轻体力劳动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日后就可以建立起信心,为养成参加家务劳动的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家长在指导孩子做家务时,不要怕麻烦。即便孩子进行10分钟的家务劳动后,家长要花半个小时来“打扫战场”,也应该坚持让孩子锻炼。滴水穿石,日子长了,家长就可以体会到孩子的变化了。
因为做家务可以锻炼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培养他的创造性思维和对生活的积极性。
不要舍不得让儿子吃苦
有些家长看到儿子吃苦就心疼,恨不得把他含在嘴里,捧在手心。久而久之,骄娇二气养成,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风雨。
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孩子的肚子稍微有点饿,妈妈就赶紧钻进厨房给做一堆丰盛的食物,结果只吃了一点,孩子就撒娇不吃,一桌食物白白浪费;天冷了,妈妈接儿子回家的路上,使劲替宝宝挡风,生怕一丁点冷风吹到孩子。
从小娇生惯养的孩子,长大了也无法承受生活的挫折,缺乏忍耐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吃苦造就成功:张欣的故事
1994年,张欣以江苏省理科第三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美国杜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之后进入麦肯锡咨询公司中国分公司工作。2001年,他又考取了哈佛大学商学院的MBA。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非常注重对他意志的培养,经常会让他吃点苦。即便是刚出生的时候,爸爸就已经开始为他上吃苦课了。
1971年的冬天,小张欣出生了。他的出生让寒冷的冬天多了一丝暖意。妈妈把他抱在怀里,心里充满了怜爱。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围在小张欣的身边。一家人拿他当个宝贝,恨不得把心挖出来送给他。
突然,小张欣哭了起来。“是不是饿了,快喂奶!”看到小张欣不停地嘬着嘴,奶奶着急地说道。妈妈也很紧张,赶紧解开衣扣给孩子喂奶。但是,因为是第一次喂奶,小张欣总含不住奶头,妈妈急得满头大汗。小张欣也是哭得满脸通红,不停地寻找妈妈的奶头。
这时,爸爸却把小张欣的小脸扭到了一边。“你干什么?”奶奶诧异地问。其他人也问:“这是做什么?”爸爸微笑着说:“这么小就知道什么事情都可以轻轻松松等着别人送上门,这怎么行呢?我要让他知道,得到一切都要付出自己的努力。”
大家仔细一想,都觉得有道理。于是,小张欣就这样接受了爸爸的第一堂挫折教育课。后来的张欣,在爸爸的教育下,拥有了很强的面对挫折解决困难的能力,最终取得了成功。
能吃苦才会成为幸福和坚强的人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说过,想成为幸福的人,首先就要学会吃苦。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想成为一个坚强的人,首先要学会的也是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不能吃苦的人,面对困难的第一选择就是逃避和投降,很难想象他会勇敢地去面对坎坷。
为了让孩子以后能够幸福,能成为一个坚强的男子汉,父母是不能心疼孩子吃苦的。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不得
现在,我们不少做父母的把孩子看做是未来的希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宁肯自己吃千般苦,也不让孩子受一丁点儿累。于是,孩子从小便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缺少自立性和吃苦精神。
其实,孩子不愿吃苦,拒绝吃苦,并非是孩子的过错,而是父母没有重视从小培养孩子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的结果。
“挫折教育”很重要
挫折教育,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这方面,日本人非常重视,也非常普及。每到冬天,很多日本父母就让幼儿赤身裸体地在风雪中摸爬滚打。天寒地冻,北风怒吼,不少幼儿嘴唇冻得发紫,浑身发抖,父母们则站在一旁,置之不理。
对我们来说,其实也没必要这么折腾,毕竟孩子的承受力有限。让孩子吃苦的挫折教育,只要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就可以。
第一,对孩子不要太溺爱,让他吃点苦,受点折腾。
第二,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给孩子安排一定的自理任务,孩子能做的,父母绝不要包办代替。
只要做到这两点,就能给孩子一个成功的可以耐受挫折的吃苦教育。
教会儿子勇敢地承担自己的错误
孩子犯了错,有些家长批评多,骂得多,却往往忽视教会孩子致歉、认错这重要的一步。实际上,孩子的错,有时是有意的,有时是无意的,只要他们知错、认错,并诚意地致歉,就达到了修正其错误的目的。
请记住,勇于承认错误,承担错误,也是小男子汉的一种风范。
皮皮,妈妈一定让你认错
饭后喝汤,两岁零三个月的皮皮拖拖拉拉。他可是拖拉惯了。终于喂了大半碗,觉得差不多,于是妈妈就收碗了。可是,刚走到厨房,就听见客厅里传来哭叫声。妈妈赶紧端着碗出来,迎面撞见赶来的皮皮:“是不是还要喝?”她把碗递给儿子,谁知他一边哭,一边抢过碗来,不管不顾地将里面的汤往地上一倒,汤勺也“嘭”地一声摔得老远。
儿子的怪脾气又发作了!妈妈隐忍不发,故作轻松地问:“皮皮是想收碗吧?”
为了锻炼他的动手能力,妈妈每晚都让皮皮喝完后,自己把碗和勺放回厨房。
奶奶说:“今天不给他收,他就不高兴了。”爸爸听见了,过来说:“好,皮皮帮爸爸收碗了。”也是那样哄着的语气。
皮皮这才哼哼着,慢慢收了哭声。脾气这么大,以后怎么得了?妈妈看着一地的狼藉,说:“皮皮怎么能这样呢,今天皮皮做得不对啊!”他一听,知道妈妈是批评他了,哭声重又放大,并对她做挥拳状,一边说:“臭妈妈!”一边还试探着走近了用小拳头打她。
“这是什么孩子呀?做了错事,还打妈妈!妈妈要打屁屁了。”说着,妈妈照他屁股上象征性地打了两下。小祖宗更加不干了,仰头大哭起来,像受了天大的委屈。奶奶忙把他拉走,他带着哭声喊:“不要妈妈,不要妈妈!”
哭声一浪接一浪。妈妈有点受不了,但她知道现在绝不能妥协,如果这样,正好给他一个自己有理的印象,以后更加有恃无恐了。于是,妈妈走过去,把声调变缓和一点,跟他讲道理:“皮皮,你这样是不对的,妈妈不知道你是要收碗啊,你为什么不跟妈妈说,却把碗往地上倒呢?”他安静了下来。“把地上弄脏了还打妈妈,你对不对?”他不做声,脸却红了一红,开始知道自己理亏了。
“你这样,对不对?”妈妈接着问,知道这是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一定要咬住,彻底达到教育效果。
“对。”他从小自行车上下来去拿积木。
“啊,还对呀?跟妈妈说对不起。”
“不说!就不说!”
“皮皮犯错不要紧,但要勇于承认错误,快跟妈妈说句对不起。”
谁知,皮皮从裤子口袋里装作拿钱的样子,递向妈妈,说:“给钱,给钱。”这是妈妈和他玩“警察叔叔罚款”游戏时用的办法。
“好,那我不理你了。”妈妈回到厨房。
“妈妈生气了,怎么办?”爸爸问他。
小家伙若无其事地玩,过一会儿,他拿了个吸管,跑来说:“跟妈妈打针。”平时,他很喜欢跟妈妈玩打针的游戏了。
“不打。”妈妈转过身。
“打吧。”皮皮不由分说地在妈妈的手上打起来,听不到妈妈惯常的怕痛声,他又抱住她的腿,抬头喊:“妈妈!妈妈!”
妈妈抓住机会,要他认错。他松开,又赶紧跑到客厅的小自行车前,一边按车灯开关,一边回头看着妈妈:“闪灯啦,闪灯啦。”
小家伙的花样还挺多。但是,妈妈还是狠下心不理他。一定要让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承认。如果就这么打哈哈算了,对他以后可没什么好处。
小家伙又跑过来,抱着妈妈的腿,黏糊起来。
“给妈妈道歉。”奶奶过来打圆场。
“妈妈,我道歉。”皮皮终于妥协了。他看着妈妈,嘴里小声咕哝。
不过,声音太小,态度不真诚。“我没听见,说的什么?”妈妈问。
“对—不—起。”小家伙大声冲妈妈说。
妈妈马上高兴地回答:“没关系。”并跑去抱过他,亲下小脸蛋。皮皮又开心地跟妈妈发起嗲来。
这位母亲的教育过程,非常值得家长们学习。她既有耐心又有智慧,成功地让儿子认清了错误,最终道歉,承担了责任,而且让孩子没有任何的思想负担。
我们给各位父母的建议:
犯错误并不可怕,我们做家长的要教育孩子在面对错误的时候勇于承认,那么该如何做呢?
首先,要告诉孩子,家长都不喜欢撒谎或是做错事的孩子,尤其故意地做错事。
其次,当孩子做错了事情的时候,我们要鼓励孩子去承认自己做错了,而不要隐瞒。
最后,如果你的孩子在做错了事情后主动向你认错时,你不要责怪他,而要称赞他勇于认错的行为,并教育他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
当孩子犯了错时,家长要做到:
1.耐心地告诉孩子,做哪些事是对的,做哪些事是错的;让孩子知道做错了事要认错。
2.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孩子犯错时,对孩子说话的态度不能太凶。
3.有的时候,有些事情,孩子心里明白自己做错了就可以了,不一定硬要他口头认错,只要他今后在行为上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可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这一点,就需要家长灵活地掌握,根据当时的情况,来采取合适的办法,比如在公众场合,人非常多的情况下,就可以允许孩子不必口头认错。因为在小男子汉看来,这可是非常丢面子的一件事情哦!孩子的自尊心还是需要保护的。
按照宝宝的个性特点进行引导和培养,是爸爸妈妈们首要注意的问题。在3岁男孩的教育上,我们一再强调且贯穿整本书的两个字就是“天性”。3岁如何决定了男孩的一生?就在于我们能否在宝宝的这个年龄段充分挖掘他的天性。做到这一点以后,我们就可以提供给您一些通用的培养法则了:
1.为儿子创造当“保护神”的机会
比如有位妈妈,下班回到家,坐在沙发上,轻轻地对儿子说:“妈妈累了,能把你的肩膀借我靠一靠吗?”小家伙不明所以,但觉得很有意思,就把头歪到一边,小小的肩膀凑过来,还认真地说:“妈妈,是不是靠在我的肩膀上就不累了?”妈妈把头轻轻地靠在他肩上,赞赏地说:“是啊!我儿子是男子汉,长大了要保护妈妈哦!”小家伙顿时就咧开嘴巴笑了。从这以后,他动不动就要充当妈妈的“保护神”,十分神气。
2.孩子可以不高兴,但不能让他随便发脾气
有些男孩一不高兴就又撕又咬,乱发脾气,一旦养成习惯,遇事就会不懂得控制。冲动和鲁莽可不是男子汉的作为。除了要明确把这个要求告诉宝宝,家长还应该身体力行,让自己不在孩子面前乱发脾气。即便情绪不好时,也要尽量冷静地处理问题,把不良情绪化解掉,避免传染到儿子身上。有父母做榜样,宝宝会学得很快。
3.让男孩学会等待和忍耐
不少孩子说风就是雨,想要就得给,一点也没有耐性。遇有这种事情,家长切不可退让半步,一定要及时纠正。等待和忍耐的品质是男子汉所必须具备的,从小时候起,家长就该利用一切机会,培养他的耐心。这项品质对孩子的将来很重要。
4.让他明白后果好坏自己担
从小学会遇事承担后果,长大了自然就会有责任心。有一次,一个男孩生气了,突然把图画书扔到了地上。这时,爸爸看见了,不允许家人帮他捡,而是让他自己拿起来。如果他不捡,就让书放在地上好了。通过这样的小事,让儿子意识到: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负责。
5.家长要有事不关己的态度
必要时,要让儿子明白,父母不可能帮他做所有的事情,很多事都需要他自己来做,以此来慢慢培养他的独立意识。
培养小男子汉,父母需要注意什么?
1.建立性别认同
从宝宝懂事起就教他:如果有人问你是男孩还是女孩,要说是男孩。教他观察男孩和女孩的不同处;告诉他作为男孩的很多优势,让他以男孩为傲。除了心理上的性别教育,还让他养成健康的生理卫生习惯。
2.抓住生活细节进行教育
比如,儿子摔跤了,你就对儿子说:“宝宝摔跤了,自己爬起来,你是男子汉哦!男子汉是不需要人帮助的。起来吧!”再比如,让宝宝单独睡觉,不依赖人,让他自己吃饭;再大一些,凡事和他讨论,让他独立思考。父母不要对宝宝的行为永远说“不”,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该放手就放手。
3.言传身教才能奏效
4.爸爸做榜样
适当的时候,爸爸要显示一个男子汉应该具备的一些品质,为宝宝树立一个模仿的对象。
5.快乐教育是基础
一个快乐的男孩才有能力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比如,家长和宝宝在一起的时候,可以玩他喜欢玩的游戏;用积极的态度回答他的每一句问话,或回应他希望家长参与的每一种话题;经常蹲下来,以他的高度看他周边的风景;或经常为他提供做决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