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我回到家中,在网上漫无目的地游荡着。心情不好也不坏。爸妈到底还是分开了。这样也许对他们都好,反正以前那种形如陌路,没有感情的生活和离婚没有什么区别。爱没了自然就分开了!我对这件事看得很平淡。有时,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自己会这么平静地接受了爸妈的离婚?
屋外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然后是开门声。
“阿蒙,妈妈回来了!”
“嗯!”我有气无力地应了一声,依旧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脑屏幕。
“怎么这么没有精神呀?晚上想吃些什么?我买了许多你爱吃的……”
“我已经订饭了,想吃你自己吃吧!”
我真觉得奇怪,网上订货这么方便快捷,老妈工作那么忙,可她还是喜欢买菜回家自己做饭吃。难道女人只有在厨房里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吗?厨房里的声音越来越大,我关上了房间的门。
虽然和谁在一起我觉得无所谓,但让我从二者中选一个还真是一件难事。法庭上,爸妈不争我的监护权,说什么尊重我的选择,我看他们觉得我是个大麻烦。到底让谁当我的监护人呢?问同学,怕人家笑话;问心理医生,他们总爱说一大堆书本上不实用的道理。还是问问琪琪吧!
琪琪是我的网友,对于我她就像同学,像朋友,也像半个心理医生。我有什么难处总爱找她聊一聊,而她也总是耐心帮我解决问题。虽然我和琪琪看不到对方,也不了解对方的背景,但我总觉得我们的心靠得很近。在网上有这样一个知己真是件好事呀!
“晚上好,琪琪!”
“晚上好,阿蒙,吃了吗?”
“还没有!”
“今天怎么有空来找我?是不是你有什么麻烦了?”
“还是你了解我呀!琪琪,还记得我和你说我父母离婚的事吗?”
“记得,这种事现在很普遍。”
“你说我和谁一起生活呢?”
“和谁住不一样?喜欢谁就和谁住呗。”
“不,当然不一样!”
“看起来你很怕父母离婚。”
“我才不怕呢!”
“你父母谁比较希望你和他住?”
“他们都一样。我可是他们的大麻烦!他们谁希望今后的生活里有我这么一个绊脚石?”
“你怎么能这么说呢?你不关心你的父母吗?”
“不是不关心,只是无所谓。反正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了!”
“一个人的生活?你从来就没有走出过父母的视线。天下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阿蒙,你不要太任性呀!”
“父母离婚孩子一定要难过吗?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感觉!他们既然愿意离婚就离吧!”
“你怎么说得像和你没有关系似的?你不关心你的父母吗?阿蒙,你太冷酷了!”
我没有料到一直站在我的立场上的琪琪今天会这样说我,她居然说我冷酷!虽然以前她总是很有远见,认识事物比我清醒许多,但这一次她错了。真正冷酷的人是我的父母!
我爸是个洁癖很重的医师,人不坏,但生活习惯很古怪,而且是个工作狂。老妈是个普通的职业妇女,但是心中只有她的事业,丈夫、孩子对她并不重要。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只有空荡荡的大房子和我的布娃娃,温馨的家庭生活在我的脑海中早已经概念模糊了。我已经习惯了单独的生活,不再需要父母的照顾了。
“琪琪,有许多事是你不明白的!”
“你不要太自以为是,别把自己和其他的孩子划分开来。你和其他人一样,你也是个普通的孩子!”
“我怎么会和他们一样?谁会发烧时仍被独自留在家中?谁会因为偷了父亲5元钱而遭痛打?谁会每年自己一个人过生日?琪琪,到底谁不对?到底谁冷酷?”
这时,屋外传来门铃声,我看了看表,是送比萨的人来了。我走出屋取回了比萨,路过妈妈的书房时,看到她在书桌旁匆忙地写着什么,笔记本电脑旁堆了一大堆的文件。
我沏了杯茶,让自己茫然的心情平稳了一下。我很喜欢琪琪的直爽,她不会像同学那样,只说一些我喜欢听的漂亮话,一点用处也没有,只能更加激化我和父母的关系。倒是琪琪所说的那些“难听话”,每次在我徘徊时,总能帮我找回迷失的方向,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友谊吧!
“琪琪,我刚才的话有点重,别生气!”
“没关系,如果是我也会激动的。”
“我到底该怎么办呢?法院还在等着我作出决定呢!”
“这件事你得自己作决定,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什么故事?”
“故事叫《冷酷的心》。一个小伙子为了娶自己心爱的姑娘,答应姑娘用自己母亲的心脏作为彩礼。小伙子杀死了母亲并取出了她的心脏,当他捧着母亲依旧跳动的心脏连夜赶往姑娘家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母亲的心脏掉到地上。心脏忽然开口说话:‘孩子,摔疼了吗?’阿蒙,我想如果小伙子捧的是父亲的心脏,那颗心脏也会这么问的!”
我没有回答琪琪,只是盯着屏幕上的故事很久很久……
8岁时,我发烧了,却被一个人留在家中,后来好像晕倒了。当我醒来时,身边坐着的是一脸焦急的父亲和已经哭红了眼睛的母亲。
10岁时,我为了买个洋娃娃而偷拿了父亲5元钱,被他发现痛打了一顿。当我第二天起床时,床头放着一个新的洋娃娃。
12岁生日那天,爸妈一如既往不在家,我和同学出去玩到很晚。回家时才发现请假回家的老妈已经等了我快6个小时了。
13岁时……
这就是我记忆中冷酷的父母!我一直叫嚷着父母不爱自己,可自己又在回避着父母的爱。是自己没有察觉,还是仅仅因为不接受这种深沉的表达方式?种种的疑问今天得到解答,真正冷酷的人不是父母,而是我自己。
“琪琪,谢谢你给我讲了这么好的一个故事!”
“不用谢,希望它能对你有所帮助!”
“也许会有帮助的!”
“是不是该好好感谢我呢?我可是好几次把你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呀!不如请我吃顿饭或者喝咖啡也行!”
“我的确很想感谢你长时间以来对我的帮助。有机会我们一定见一面!我很想知道你是怎样一个女孩!”
我正要拿起桌上那杯茶,不小心将它碰到了地上。杯子摔得粉碎。
“该死!”我骂了一句,正要弯腰捡那些碎片,却看到屏幕上出现了一行字:
“阿蒙,小心别扎着手!”
解读
人到中年的这一代父母,由于经历过上山下乡诸多磨砺,所以他们表达爱的方式是质朴的,对孩子的关心也真的是“润物细无声”,默默地付出,毫不张扬,然而,这种轻柔而又深切的关爱却被孩子们忽视掉了,孩子们甚至嚷嚷,说父母不爱自己。
记得以前电信局赠送的一幅挂历上有这样一句话:Communi-cation is love.(沟通就是爱。)在西方文化中,父母与子女间是非常注重沟通的,通过彼此的亲密交谈,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便能逐渐缩小;作为孩子,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同时也回报父母以爱,浓浓亲情便在沟通中升华。反观华夏民族,以内敛、含蓄为特点的文化代代传承,受这样的文化所浸染,人们都习惯于以行动来表示对他人的关爱,如同张信哲在歌里唱到的那样:“爱,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你知道我只会用行动表示。”特别是父母与子女之间,若缺少必要的沟通,父母所付出的爱面对的只会是孩子的熟视无睹。
该文的构思相当独特,剪取的是父母闹离婚时“我”的一个生活片段,通过和网友的聊天(琪琪就是他妈妈).进而引出对往事的回顾,父母的关爱让“我”感慨良深。这种回忆式的写作手法比正叙更能调动人的情感体验,而且是片段式提取,精要且能触动最敏感的神经。
文章读完,仍感余味无穷,不经意似的情感跌宕在“心脏彩礼”故事处达到顶峰,给读者带来的是怎样的心灵震颤?!而文章先抑后扬,结尾突然间激荡起一股暖流,融贯全文,感念父母真情!
聆听心底的声言音
串雪影
生活本是一个流动的过程,不管曾经是否笑过哭过拥有过失去过,只需停下来,聆听,聆听走过的声音。 ——题记
六月的阳光好灿烂,笔直笔直的,像一支支筷子,在似加了奶的天空中,搅和得匀匀的。可欣却被阳光搅得心烦。她觉得自己实在是委屈……
中午吃饭,家里来了客人,是妈妈公司的一位合作伙伴。可欣吃着吃着,发现妈妈的嘴角有颗饭粒,便咽了嘴里的饭,开口说话:“妈妈,你——”“小孩子怎么这么不懂礼貌,没看见妈妈正和阿姨谈事儿呢!”“妈妈,您听我说,你——”“还讲,自己吃了饭,出去玩玩儿。”望着妈妈有点儿威胁的目光,可欣不再出声了。她盯着那颗饭粒,直到她出去了,它还得意地粘在妈妈的嘴角上。
可欣想着,竟一头栽在草丛里睡着了。
可欣现在是大孩子了,她在中学的成绩除了一次,一直是年级前十。那一次,她差了两分,排在了十二名。她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她胆怯地站在那儿,不敢瞅老师一眼。她想说,考试头天她去给婆婆送伞,结果回家便被雨淋得浑身冰冷,半夜发烧,第二天脑袋晕极了。她还想说,半期考试时一定进前五。可是,老师那威严的目光一瞪,可欣就把话咽下去了。她觉得自己咽得好熟练,却想不起什么时候练习过。
也许聆听不是人的一种本能,它需要人们将它捧起,呵护它,它才青睐于人们。
转眼间,可欣已是一位母亲,女儿很听话,很可爱。夏天炎热的中午,姥姥到可欣家吃饭。可欣将一束很嫩的小白菜夹给母亲,女儿却眼尖地发现一根头发丝绕在菜里。她用小小的手指着姥姥,天真地叫起来:“姥姥,你——”“佳佳,对姥姥怎能随便用手指呢,教了多少遍懂礼貌还不会,真笨!”可欣用一位母亲的严厉说道。
“哇——”女儿哭了起来,声音断断续续,却接连不断地撞击着可欣的心灵:“菜,菜里有根头发丝,你,你还不让我说,我说什么你都不听,还骂我笨!”可欣怔住了,姥姥也怔住了。可欣走过去抱紧女儿,泪也跟着流。泪流进嘴里,咸咸的,却是那么难以下咽。
女儿的哭声,与几十年前那个稚嫩的声音天衣无缝地重合在一起,回荡在可欣心底。可欣聆听着,聆听着那来自心底的声音……
解读
人,拥有着丰富的情感、细密的心思;人,以其敏锐的触角,感悟着生活之中的细枝末节。一件小事,甚至是一句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话都会让人的情感曲线波动不已,特别是来自亲人之间的摩擦、无心的快语都会导致心灵的刺痛,而这种痛感会在潜意识中沉积下来,伴随一生。
父母子女之间因着血缘关系而营构出一份充盈着无限关爱的亲情。但如果这份爱太“霸道”,那么子女心中所感受到的温暖就会变异。
叙写亲情的文章数不胜数,但小作者并没有循规蹈矩地描绘一幅母慈子孝之类的动人场面,而是从人性深处出发来关照亲情的呵护。其实,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需要我们去小心地呵护。在父母对子女的浓浓爱意之中,彼此心与心的交流,彼此之间心声的聆听,都显得那么的重要。在父母眼中,孩子永远都是孩子,他们习惯了以自己的方式(有时相当独断)去爱子女,却忽视了子女的想法、情绪。子女心中的压抑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断积聚,必然会影响到与父母之间的至爱亲情。因此,在生活之中,我们应学会将心比心,学会去聆听别人心底的声音,唯有如此,亲情才能在彼此不断的理解、沟通之中得以升华。
父亲的用心良苦
黄美琳
一个女婴一出世,父亲便自作主张,叫女儿“俊风”,母亲不悦:“这名字像男孩的,实在不妥帖。”父亲却依旧称女儿为“俊风”。从此,女儿成了父亲的儿子。
清晨,当别人的女儿还在《摇篮曲》那柔和的旋律中做梦时,父亲却小心翼翼地把女儿逗醒。于是,窗外白色的石子路上,回响起父亲和女儿参差不齐的脚步声。
盛夏,当别人的女儿用金色的蝴蝶结扎起高高的羊角辫儿,身穿着五彩缤纷的连衣裙时,父亲的女儿却早已剃去了那原本乌黑秀长的头发,身穿着由父亲精心挑选的背心和短裤。
在皎洁的月光下,当别人的女儿抱洋娃娃数着五光十色的糖果时,父亲的女儿正坐在树下聆听着父亲的童年。女儿从中知道了父亲是那么喜欢男孩。
岁月在一朝一夕中流逝,女儿的头发始终那么短。
从那么一天起,女儿有了自己的心思、秘密,也学会了在镜子面前留恋片刻。她开始抱怨父亲:“真狠心,夺去了我秀美的长发和洁白的皮肤。”女儿厌倦了,甚至是要疯狂了,她也不想再做父亲的儿子,她希望拥有一个女孩所应有的一切。
望着女儿渐渐长长的秀发,父亲一声不吭,他也学会了尊重女儿的爱美之心,同时也结束了自己对女儿的设计。
学业的繁重使女儿和父亲变成了两个世界的人。静夜中,透过门缝凝视窗前女儿埋头学习的身影,父亲竟不由自主地忆起小时与女儿漫步的那条白色的石子路。
也许上帝在创造女儿时便注定她不属于父亲,然而父亲的心总是那样深沉。当女儿神秘地在母亲耳边窃窃私语时,当女儿深情地在母亲额头上一吻时,当女儿向母亲倾诉着活力青春时,一旁的父亲依旧坐在沙发上,注视着女儿的一举一动。这一举一动在父亲眼里是那么无与伦比,那么精彩。
渐渐地女儿长大了,学会了任性,一向固执的父亲却是那么平易近人。
女儿要到外面上学,平日里严肃的父亲第一次翻开那灰尘仆仆的日历。女儿来电话,也许好久没和女儿谈心,父亲的话突然多了起来。
“那边天气凉,多穿些衣服。”
“生活用品该带的带,不该带去的就买现成的,不然不方便。”
“知道了。”
“多打电话回来,有事给家人说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