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电话,父亲轻轻关上了女儿的房门,桌上留下了半杯未喝完的咖啡,浓浓的咖啡香浸透着对女儿的思念。
女儿快放假了,父亲总不会忘记去看一看日历,其中在一个数字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圈——女儿放假的日期。
几年之后,父亲的女儿跨进了北大的校门。女儿眼中热泪盈眶,而身后的父亲早已泪流成河……
时光流逝,在白色的石子路上,父亲的步履不再那样矫健,女儿会搀扶着父亲,陪伴他走过他还未走完的那段路……
解读
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孩子身上倾注着父母多少的心血啊!父母用爱将孩子紧紧包裹,巴不得将世间最美好的东西都呈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茁壮成长。
在学生的亲情类作文中,写得最多的就是描绘母爱。是啊,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同,客观点儿说,母爱更易察觉;而父爱相对而言,则更为深沉、隐蔽一些。文中,小作者以白描的手法,阶梯式地刻画着父亲在女儿成长道路上的倾心付出。打从女儿很小的时候起,父亲便开始从各方面锻炼女儿了,把她当成男孩子来养,其实,也就是想培养其坚毅的品质。当女儿不再想“扮演”父亲的儿子,当女儿长大学会了任性,父亲都抱之以宽容的态度。面对要去往外地求学的女儿,严肃的父亲突然变得唠叨起来,当一个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父亲又强烈地企盼着女儿假期的来临。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之中,父爱常使人坚强、勇敢,因此,这种带有刚性的父爱能使子女培养出包容万物的广阔胸襟、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小作者带领我们洞悉着人世间的父女真情,透出丝丝缕缕的人文关怀,这种关怀如花香一般沁人心脾,虽算不上有何等浓烈,却渗入了我们心灵的最深处,使读者也开始回味自己心路历程中父爱在生命中注入的种种记忆。
这时,文中的父亲形象与读者自己父亲的形象渐渐构成某种意义上的“契合”,进而,读者由文中的父爱引发了自己情感的宜泄,将自己心中积淀已久的对父亲的感恩与爱恋流泻而出,心灵便归于一种沉静、安宁。
外婆去了天堂
高昭军
那是在夏天。
我被表姐从学校叫到外婆的床前时,外婆还在挣扎着,妈我摸摸外婆的手——一片冰凉。外婆的双眼深陷下去,望上去漆黑一片,我知道外婆这回是一定要死了,死亡正从她的手脚向心脏蔓延。
周围的人都无言,静静地看着这个创造了他们生命的人一步步走向死亡。我也无言,我的思维还停留在炽热的考前复习中,眼前的景象仿佛还在另一个世界徘徊着,迟迟不肯向我走来……
我从外婆床边逃回了家,拿起了新买的《失乐园》慌忙就看—我承受不了那种气氛。这是一部描写爱和死亡的书,因深爱而快乐,为快乐而死亡。刚看完,电话响了,从妈妈颇抖的声音中我就知道外婆已经去了。
放下电话,洗脚睡觉,什么梦也没做,一觉睡到大天亮。
我很不孝。至少舅们姨们表姐表弟和妈是这么认为的。不给外婆送终,大中午来的时候还哈欠连天,衣冠不整。
我很不孝。我也这么认为。当我摇摇晃晃走到外婆灵前,爸狠狠打了我一个巴掌,我一个踉跄,定了定神,这才意识到外婆似乎确实已经死了。
妈给我挂上了白头绳。
妈给我戴上了白帽子。
妈给我穿上了白孝服。
妈又在孝服外给我系了一条白色的带子。
我坐在外婆的旁边,外婆很安静,死亡终于到了心口,把外婆的痛苦带走了。外婆的脚边是一盏油灯,用来照亮黄昏的路。昏黄的灯光晃悠晃悠,也该是这盏油灯吧,映着外婆慢吞吞忙碌的身影,照亮了儿时的我怕黑的夜。
木鱼声夹着香烟袅袅升起,从做法事的和尚那边弥漫而来,很混浊,“阿弥陀佛”的喃喃声缓慢而悠长地飘着。我长久地听着,这使我的心变得静穆——就像一个基督徒说“上帝宽恕”时的那种静穆。从我有意识以来,外婆就一直吃斋念佛。每回作文写到反封建的主题时,总把外婆作为一个典型。最得意的一句是:外婆者,老迷信也。于是每回吃饭我总孜孜不倦地劝外婆吃点荤,就像外婆孜孜不倦地告诉我冷了要加衣裳一样。但是每回外婆总是笑眯眯地叫我多吃鱼肉虾蟹,吃了好长身子。
每天念佛总占去了外婆大量的时间,而成果就是一张张被叫做“心经”的黄色纸片。外婆在纸钱上每点一点就得背一遍“某某经”,于是我又想这点点儿不是十分简单,就像除了交试卷,对于老师的预习复习朗读课文的作业可以统统不理一样,人家要的不就上一张张东西上用东西弄上去的东西嘛!但外婆却说这是昧了良心的,真是不可理喻。
旁边有堆火光映红了我的脸,那是舅妈给外婆烧外婆自己念的心经及锡箱。外婆这时候是在去天堂的路上了,灯,钱,您都给自己预备了。
您病倒以后我一直铁着心不来看您,临死的人的目光总让我有种无能为力的内疚和胆战心惊。我打着电话,编造借口的成分多于词不达意的问候——在那个清冷的早晨在这个您为外孙骄傲的学堂门口,飘着您苍老嘶哑而气息微弱的声音——我没哭,我总是习惯麻木。昨天站在您的床前,您的眼已没了光彩,我庆幸自己的高度近视——轻轻握了您的手,就算作永别……
外婆的周围堆满了鲜花,翠生生欲流的生命簇拥着一个没了气息的躯体,冲淡了悲哀,满是自然代谢的平静与美好。
和尚们念经。“十月怀胎多少回,一世为人为哪般?”
妈推了我一把,告诉我前几天外婆一直在念叨着我,别的人探望的时候老是以为我来了。
我默然。
我不孝!
你忘了。你忘了外婆常给你吃的发了霉的香糕,你忘了外婆颤巍巍给你送来的新鸡下的第一个蛋,你忘了坐在外婆腿上看戏,你忘了外婆的茶水,外婆的油灯,外婆在你上高中时怎样自豪地送来的一床崭新棉被,你这笨蛋,你全忘了。你甚至忘了扯着外婆的衣角提心吊胆地走过的那座山,那是怎样的一座山呀!在无边的平原上倔强地拔地而起,满是冲天的毛竹和温柔的红枫,你竟然全忘了。你这没心没肺没肝没感情没人性的冷血动物!
透过火葬场玻璃的罩子,外婆很安详,就像夕阳刚好下沉时那瞬间的天空或者寒山寺老和尚敲的静穆而悠扬的晚钟……
葬完外婆骨灰的那个晚上,我走着回家,顶着数不清的星星。经过一个院子,我看见一位慈祥的老太太摇着蒲扇告诉她的小孙子,人死后是会变星星的。
真的?我竭力睁大眼睛,遥望满天星斗。那么,外婆,在这一闪一闪当中,您又是哪一颗?
解读
失去过,才会真正懂得去珍惜和拥有,特别是当亲人离去,尤其如此。对于隔着两代人的关爱,人们易于待之以冷漠。但是,痛失外婆的一个孩子在刻骨铭心的经历中,成长、成熟。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写,而读者就很容易因此走进文章中,并调动切身经历,作近距离的体味,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自然容易动情。
作者只选取了典型的一二事来展现外婆对“我”的种种关爱,并且将追忆与现实相交织,外婆往日对“我”的好因外婆去世的现实而瞬间涌上心头,历历在目,徜徉在心灵的最深处,流淌在字里行间。“我”感叹着自己的幼稚、麻木与不孝,文章毫无雕饰,真情融铸,进而使读者也会为之动容。
也许因为外婆是母亲的母亲,也许因为“我”那时还太小,也许是因为外婆的关爱太细碎,也许因为“我”认为外婆爱我是理所当然,直到外婆死的那天,外婆对“我”的无限关爱,“我”才真切地体会到。
小作者以忏悔的方式诉说着外婆对“我”的好,外婆曾经不经意之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的对“我”的关心渐渐地编织成一个充盈着爱的亲情之网,将“我”心紧紧包裹的同时,也展示出外婆性格中“善”的一面。真、善、美,善是连接真与美的纽带,可以说,性善者具有真与美的双重品性,而善良的外婆便是拥有多重美德的一位老人。从而,这份亲情很随意地绽放出美好的人性光辉,是那样温婉柔和,清新淳朴。
夕阳下的君子兰
串笑竹
虽然我还不曾经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生活,但我却能真真切切地从我爷爷奶奶身上体会到50年相濡以沫那份亲情。亲情就是阳光,阳光就是温暖。——题记
窗外的雨,在窸窸窣窣下着……
窗台上那一盆君子兰,在雨中仍就骄傲而执著地盛开着,金黄色的花朵在阴霾的天空下像一束阳光,如波荡漾。
我望着这“阳光”发呆,六年前的镜头闪回……
那是春节刚过的一个平常天,一向身体健康的奶奶被确诊为肺癌,这对全家人不啻一个晴天霹雳,茫然不知所措。不知是一种什么力量,身体一向单薄的爷爷,这时成了我们家的“定海神针”。一切都变得有了头绪,奶奶很快住进了医院。
做手术的日子很快到了。那天早上,爷爷突然不见了。直到奶奶快进手术室时,爷爷才从病房外走了进来,满头大汗,手中提着一盆盛开的君子兰。他走到奶奶的病床前,笑着对她说:“你看,你的君子兰开得多好,你一定会成功的。”我知道,这盆有着太阳般颜色的花是我奶奶的最爱;我知道,我奶奶心中的希望之光正被这盆花点燃。就这样,奶奶平平静静地进了手术室,平平安安地出了手术室。
君子兰成了我奶奶的守护神。她不止一次地告诉大家,君子兰在一天,她就在一天。于是爷爷精心地照料着那盆君子兰,精心地呵护着病中的奶奶。于是,我们家多了这样的画面:阳光下,坐在藤椅上的奶奶望着她的君子兰,她的老伴,那么依恋,那么幸福;阳光下,爷爷的白发闪闪,他举着一把翠绿的喷壶浇洒着那盆花,那么自信,那么从容。
日子就这样平静如水地过着。一天,两天……君子兰守望着我的奶奶,我的爷爷守望着君子兰。
今年春节,奶奶去医院复查,当医生询问病情时,爷爷拿出了一本厚厚的日记,在这个本子上记载了奶奶六年来的衣食住行、病的情况和各种报告。医生看后,也不禁为之动容。他说,这是他从医以来,第一次有病人家属对病人情况做如此认真详细的记载。
但是,奶奶的癌细胞扩散了。
于是,在爷爷、奶奶不大的生活空间里,又多了一个镜头:夕阳下,什么都没有告诉奶奶的爷爷和什么都明白的奶奶手牵手,依偎着坐在大树下的木凳上,奶奶的眼睛不时地望着爷爷,那里面写满不舍,爷爷的手穿过奶奶的白发,梳理着50年的感情.50年的爱……后记:明天我奶奶就要进医院了,我祝她一路走好!
解读
俗话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真的,在冥冥之中,人与人之间的种种缘分仿佛早已注定。如果两个人几十年来风风雨雨都携手走过,那得修行多少年呢?我想,修行再久也值得,因为当初的那份爱情经过长时间的考验,已化作了浓浓的亲情!那是一种交融着真爱的亲情,如风一般的轻柔,如雨一般的细腻,如蜜一般的醉人。
我们一说到亲情,常提到一句话:血浓于水。其实,超越血亲之外,还有一种独特的亲情——夫妻之情。正如小作者在文中细致描绘的他爷爷奶奶之间的那种撼动人心的至亲至情,使人读后能在内心深处涌动着一种奇异的温暖。
人心之细腻,在于能体味世间真情,小作者细心捕捉着生活之中的点点滴滴:他从年迈的爷爷奶奶身上提炼出那质朴得我们平时都难以去发现的情感,通过镜头的不断闪烁,将这一幅幅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透过一个个文字,感动于在这纷繁世间蕴藏着的淳朴的至爱亲情。可以说,这是一种人性光辉的映射,以小孩纯真的心洞察祖辈令人艳羡之情。
男人与女人因为爱情而结合,并组成家庭,但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份爱情便更多地羞含着亲情的温暖。
奶奶生病六年以来,爷爷每天除了精心照料君子兰之外,还记录下奶奶这些年来的衣食住行和病情的发展变化。爷爷以自己的行动表达着对自己所爱的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这就是爱情的无声至境,这便叫做不离不弃!这样的爱情可以诊释为甘苦与共的亲情,这情谊固若金汤,坚不可摧!
小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洞悉祖辈的感情,给了爱情一个成熟的定义,深刻而富有思想内涵,极具人文色彩。透过文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爷爷奶奶爱得深沉而执著.平凡却不平淡。
话题
1.没有血缘关系的父母子女之间,由于母爱带有女性的温柔,相比之下更容易打动子女,但是,作为父亲,性格硬朗的汉子,如何将对子女的爱融进现实的生活中.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继父之爱的深层次内涵是什么?
2.记得中央电视台曾播出过一部名为《亲情树》的电视连续剧。剧中,大姐放弃了与男友共赴北大深造的机会,为的是抚养母亲收养的三个孤儿(母亲已病逝)。这部电视剧播出之后.颇有些人对大姐的行为很不理解,都认为她太傻。你如何评价大姐的决定?
3.当代的家庭亲情面对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思想的迅速更新和一些负面价值观念及现象,它的纯净度如何?在这样日新月异的社会中.亲情需要怎样的呵护才能保质?相关资料索引
1.名人箴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中国)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中国)
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林道(中国)
2.《儿女》,朱自清,《视野》2003年第7期。
3.心灵释站——情感美文——亲情篇http://www.*****.com/?article 1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