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率
7752600000027

第27章 瞳仁中的思索 (1)

渴望——自由的明天

欧静桦

某年某月某日,某间医院的某个分娩病房,一个皮肤白嫩的婴儿诞生了。她——就是风信子——父母的一颗掌上明珠。

风信子出生于书香世家,父母都是教授,她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所以,信子4岁会诵诗,5岁会书法,6岁便通过了钢琴8级考试,她是父母的骄傲。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4岁的风信子正摇头晃脑地读着《少儿诗歌》。她面前还摆着一本砧板似的《唐诗三百首》——这就是陪伴信子度过童年的“玩具”。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是信子人生的第一句座右铭,她在宜纸上认真地一笔一画地写着。面前摆放着各大号小号的毛笔——这是5岁的风信子还没学会用筷子前.就已经会使用“文具”。6岁生日的时候,父母送信子一架新钢琴作为礼物。其他小朋友羡慕极了,唯独这钢琴的主人,躲在墙角,默默无语,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然而,在这座新钢琴的“帮助配合”之下,信子成功地通过了钢琴8级考试!

6岁半时,信子被送上学。从这时开始,她的人生里只有读书、练琴、书法……

“信子,作业完成了没?”

“嗯,已经完成了。”

“信子,练琴了没?”

“正准备——”这是信子与父母沟通的唯一方式。

信子渐渐长大,她从不顶撞父母,父母认为这是孝顺,为此而感到欣慰;信子不爱笑也不爱哭,父母认为这是坚强,为此而感到高兴;信子也从不会与父母聊心事,父母认为这是内向,不为此而感到担心……

某年某月某日,某栋大厦前横卧着一具女尸。女尸手中握着一纸条:“琴弦断了,断了,因强弹一个力不能及的音符——”这就是风信子——一个刚以全市第2名的成绩考进重点大学的女孩。

事后,父母翻看信子的遗物,发现抽屉底下,摆放着一本日记——这是信子生前的“倾诉对象”。

日记的扉页上写着:“我渴望

我渴望——

自由的明天!”

父母心如刀绞,泪如决堤的水,不断泛滥。他们知道,清醒地知道,是自己毁了信子的梦!

风信子无法实现她对“明天”的梦,她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留下的只有一串串沉甸的思索……

解读

在少年清澈的瞳仁中,充满了对社会、对生活的发现与思索,尤其是与他们密切相关的事物。这篇小小说,作者就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天才少女由于不堪学习重负最终玉陨人间的故事,在简洁平静的叙述中,表达出他们对当前学校、家庭教育的态度,传递出对美好、自由明天的无限向往。

全文情节并不曲折复杂,也没有刻意拼凑的华丽辞藻,行文也相当精练。但这简洁精练中却透出不同寻常的分量。主人公信子的生活,或许也是千千万万中学生生活的一个缩影,因而小作者在她身上也凝聚了最深切、最真实的感怀与无奈。当前我们处于一个竞争尤为激烈的社会,在无数家长迫切的、望子成龙心情的驱使下,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由于负荷着沉重的负担逐渐开始扭曲、变形,呈现出各种形式的揠苗助长、急功近利的教育心态和教育模式。

文章中的风信子,就是这种教育模式下的典型代表:"4岁会诵诗,5岁会书法,6岁便通过了钢琴8级考试”,她的人生似乎只有读书、练琴、书法……表面上那令人羡慕的辉煌的光环,实际上是对一个花季少年本应拥有的最宝贵的快乐与自由的凭吊。而风信子以及无数像信子那样的孩子,只得选择无奈地、默默地承受,最终要么变得麻木,要么如信子一般因“强弹一个力不能及的音符”而琴断弦终……这篇小小说,就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沉重的主题:教育应该对孩子一生负责。即使是从小培养孩子的特长,其最终目的也是锻炼身体、陶冶性情,增强他们的勇气与自信,绝不应该违背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否则,这种家长对子女前途盲目而武断的导向,将严重地扼杀孩子的个性、扭曲他们的人格,终有一天会得不偿失,悔恨终身。

总览全文,与其深刻主题相和谐的,是行文时朴素、自然、清新的语言和笔调。文章分章节叙述,思路清晰,形散而神聚,情节层层深入揭示矛盾冲突。对最后结局的安排,议论简洁,深化到位,字字有情,隽永深刻。

穿着棉袄洗澡

韩寒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权”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我以为现在中国的教育改革越来越奇怪了。仿佛中国真的紧缺全才,要培养出的人能今天造出一枚导弹,明天就此导弹写一篇长篇并获茅盾文学奖,后天亲自将其译成八国文字在全世界发行似的。假如真有这种人我宁愿去尝他导弹的滋味。全面发展最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全面平庸。就我而言,理科已经对我完全没有意义,尽管它对时代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对于以后不去搞理科方面研究的人,数学只要到初二水平就绝对足够了,理化也只需学一年,如果今天的学习只为了明天的荒废,那学习的意义何在?如果我们为了高考还要不得不一把一把将时间掷在自己将来不可能有建树的或者有接触的学科上的话,那么拜托以后请不要说教时间是什么金钱银钱之类。

至于我常听到的学习数学是为了练习逻辑思维能力的说法,我觉得那纯粹是李洪志式的歪理邪说,因为看许多侦探小说或悬念小说更能练习逻辑思维能力,怎么不开一门看侦探小说课?不开倒也罢了,为何要阻止别人看呢?这里便涉及到读书的问题,记得有一句话,所谓教科书就是指你过了九月份就要去当废纸卖掉的书,而所谓闲书野书也许就是你会受用一辈子的书。现在的教材编课实在太那个,就拿我比较熟悉的语文、英语来说,乍一看语文书还以为我民族还在遭人侵略了,动辄要团结起来消灭异国军队,这种要放在历史书里面。而真正有艺术欣赏性的梁实秋、钱钟书、余光中等人的文章从未见到,不能因为鲁迅骂过梁实秋就不要他的文章吧?不能因为钱钟书的名字不见于一些名人录文学史而否认他的价值吧?不能因为余光中是台湾人就划清界限吧?如果到现在还有学生一见到梁实秋的名字就写走狗,那么徐中玉可以面壁一下了。

至于英语,我的一帮从澳大利亚学习回来的朋友说,空学了六年英语,连筷子(chop-sticks)、叉子(fork)、盐(salt)等吃所必备的东西和厕所(toi-let)、抽水马桶(toilet bowl)、草纸(toilet paper)等拉所必备的东西都不知道怎么说,只知道问澳大利亚Where are you from, Howold are you一些废问题来寒暄。真是不知道自己六年来学了些什么。不过可喜的是笔者因理科差而留T-sa,有幸学到新版的Ox-ford English(牛津英语),比老的教材要好多了。最近有两个“好”消息,一是语文高考要增加作文分数。别急着乐,这就意味真正有自己的见解风格的高手只会被扣掉更多的分数。

二是高考要3+X乃至3+综合,这表示你不能放掉任何一门而去主攻任何一门,同学们一定要为将来的全面平庸打好基础啊!我们最终需要的人才是专长于一类的,当然我们也要有各科的基础,不能从小学一年级就专攻什么,为直达目的扔掉一切,这就仿佛准备要去公共浴室洗澡而出门就一丝不挂;但也不能穿了棉袄洗澡。我曾从《知音》杂志上看见一个处境与我一样又相反的人,他两次高考数学物理全部满分,而英语语文不及格,最终他没能去大学,打工去了。所以现在教育的问题是没有人会一丝不挂去洗澡,但太多人正穿着棉袄在洗澡。我不受语文教育,我完全不懂主谓宾定状补是怎么一回事,我完全不了解知道“凸”字的第二划有什么狗屁意义,我从来不觉得《荷塘月色》是哪门子好文章,为什么编教材的置朱自清这么多好文章不选偏选一篇堆砌词藻华丽空洞的《荷塘月色》?我永远想不通许多除考试外这辈子再也用不到三角函数的人为什么还要被逼着去学,我怎么就不明白为什么上课不准喝水,怎么就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坐着回答问题。有些教育问题瞎子用屁眼都能看明白,怎么有些人就——文章发表后引起一些讨论。

讨论的文章使我明白了鲁迅的一句话:这世上就是有些动物,好像自己中了中庸之道,凡是跟自己观点有出人的都是偏激。同时让我认识了许多有识的语文老师,他们也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中学语文课我一节没听过,可我就是比那些每节课都听的人出色。一切用笔说话。希望《三重门》这本书与上海人民出版社也将出版的我的文集《零下一度》能让语文教育界反思反思好好反思用心反思,中国教育部门也要反思反思好好反思用心反思。

非常感谢《萌芽》杂志社与北大等著名高校联合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它为挑战应试语文教育打响了第一炮,现在由我来放第二炮;感谢赵长天、胡玮莳老师的热情推荐;感谢《上海中学生报社》的徐明老师一篇全面深刻的报道;感谢《新民晚报》能发表那篇在中庸人眼里看来十分没道理的文章,并刊发了一些在“十分没道理”的人看来非常中庸的讨论文章;感谢《中文自修》选发了两章《三重门》,虽然为了避免遗毒学生删去许多;感谢作家出版社及本书责编袁敏老师的慧眼识才及其魄力;感谢北大曹文轩教授拨冗作序;感谢自始至终未曾离开过的一些朋友;感谢父母的理解;感谢自己的坚持。将一句谨献给所有正春风得意或秋风不得意的人们,非常平凡,但你一定要坚信自己:我是金子,我要闪光的。

一块上海大金子韩寒

2000年2月29日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