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银杏王
7818600000044

第44章 读书札记(4)

“世事洞明皆学问”,想象中的龙也是吴老师剪纸作品的重头戏。如《八龙图》,以深厚、浑朴、纤秀的技能,运用孤剪、划刻、点染、套色等技法,把图腾的独树一帜、流畅自信、达观自如、应物而生的潜质描摹得活灵活现,极富有“群龙昂首,力无穷,舞得普天下,一派欣欣向荣”的物象之理。通观吴老师的作品,既有富贵真性,又具野逸素朴,作品题字配词,相得益彰,折射出深厚的文学底蕴,诗情画意,俱显上乘,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高度。这位“福州剪纸大王”名不虚传,她周游中国,赴美考察,硕果累累,蝉联5届中国剪纸大赛金奖、国际民间剪纸展金奖等。

吴老师现为福州市剪纸艺术研究会会长,她多才多艺,曾出版散文集《绿意》,长篇小说《最后飞狮岛》,配诗剪纸作品《剪出一个春天》等著作,呕心沥血,凝聚珍品,绘就艺术人生。今天,她把最精华的剪纸作品在故乡展出,又把这些作品悉数捐献给家乡博物馆,义举明德,情重家山,践诺了拳拳赤子之心,这就是她“艺精情重”的平凡而又真实的人生。

2007年11月15日

《无弦琴声》弦外音——记闽籍旅美女作家梁善德女士

旅美乡亲梁善德女士的长篇小说《无弦琴声》一书,近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梁善德女士,笔名天梦,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祖籍福建连江,1947年出生于晓澳乡长沙渔村。美丽的大海,岁月的风雨,对文学的喜好,诱发了她创作的欲望,但因历史原因,她的写作梦迟迟未能实现。

梁善德终于走完了从小学到中学那段弯弯曲曲的路。1966年,她高中毕业,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打破了生活中的平静。她和千百万知识青年一样,响应号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她学种田、学捕鱼、学裁缝,一个女孩子过早地经历了悲愁痛苦的滋味。然而,“经一事,长一智”,在这艰辛中她也得到了砥砺与锻炼。

“十年动乱”结束后,1977年,她参加高考,成为令人羡慕的“天之骄子”,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不但拿到大学专科文凭,而且先后分配到福州师范专科学校、福州市轻工局、工商局等单位工作。

20世纪90年代中期,梁善德随儿子漂洋过海,移民定居美国。她在陌生的异国他乡土地上打拼。新的起点,新的环境,新的困惑,新的挑战,她又一次品尝了人生的甜酸苦辣,经历了难以言状的生存考验。花甲之年的她,为圆心中久存的作家梦,边学边写,笔耕不辍。她以自己亲身经历为蓝本,用小说的形式写下一代人的喜怒哀乐,“以展示人世间美的、纯真的和高尚的人性”。洋洋28万字小说几易其稿,终于出版。

梁善德给小说定名为《无弦琴声》。通过主人公蓝兰坎坷的人生际遇,连缀“真爱无价”、“两岸情归”等40多个章节,真实地叙述过去,自觉地剖白内心,坦率地表露情感,贯穿亲情、乡亲、友情,又念物怀人,体察世相。有人评论说:用情感走笔,用朴素白描,塑造那特定时代中风雨兼程的人生故事,尤其是集中地表现了“老三届”这一群体形象。“是一代人蹉跎岁月的见证,是一代人曲折人生的缩影,是一代人豪情创业的赞歌。”一位作家读完了这部小说后感言,“字里行间,表达一种对人生的沧桑感体验,展露出内敛的情愫和悲喜交集的场景。从中可以看到这部小说特定环境中的人,他们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此才那么执着,不计得失,无怨无悔。直至今天,他们依然宽容,依然乐观,依然自信。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高兴。作者尤其注意在叙述书中的主人公蓝兰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时,将故事情节总发生在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通过描写蓝兰的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及由此而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示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反映丰富的生活内容。福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黄安榕在序言中说:“这部小说,既体现了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具有为史立鉴的作用,很值得广大读者一读。”

也许是苦难造就了梁善德,也许是因为梁善德心中有对文学挥之不去的痴爱,催化了她一种原生态创作的活力和积极的元素,表达一种内心的流浪,一种含有沧桑感的独白。在情感纠葛过程中,不拘泥于过失,不沉湎于伤痕,且不违背常理地从容走笔,厚重地圆场,以达到情真意切地自然流露,引人不知不觉间心生感慨与眷念之情。梁善德在创作感言中道出了肺腑之言,说:“我现在虽然是美籍华人,但是我的心依然是中国心,依然留恋着生养我的故乡故土;虽然在美国生活温饱无忧,但是我永远不会忘记是亲爱的祖国母亲养育了我,祖国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我。”这就是作家的心声,这就是作家心中根深蒂固的情结。所以,梁善德只能用母语去表达真善美,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爱,并选择国内出版社出版自己心爱的处女作。

2009年6月19日

朴素生命的诠释——读诗集《亮出心灵的证据》

林兆全的诗诚挚、气势、灵动。兆全爱读诗,爱写诗,诗是兆全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诗赋予他一把钥匙,使他有机缘“走进人间帝王的内心”,有感而发,其拙朴自然的清唱,时时产生耕耘的快乐。

他执着于诗,诗也选择了他,学海无涯苦作舟。兆全笔名东楠、子涵。20世纪70年代出生于连江县浦口镇,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几经磨砺,自1996年《福州晚报》发表处女作《远方》以来,相继有诗作发表于《福建日报》、《福建文学》、《青年诗人》、《人民文学》、《诗刊》等报纸杂志。2003年,抒情长诗《七少女》获首届“华夏作家网”杯文学大赛优秀作品奖。2004年,诗集《亮出心灵的证据》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兆全可谓连江有史以来第一个荣获福州市文联、市作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2005年度)盛东文学奖的青年诗人。在颁奖大会上,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袁荣祥接见了他,并合影留念。喜讯传到故乡,乡亲们动情地说:“这是故乡的自豪,是故乡人的骄傲。”

兆全酷爱写诗,酷爱新生命,他说:“诗的本质同生命与世界的本质一样。”真实地记下一些心灵的证据,为人为诗,给这个热爱生命的自我的肖像以良好的交代。他写《风》,“一片云降落为雨/一池海水升空/成为天上的江湖/你亮出心灵的证据/带来天庭的讯息”。从字里行间,显而易见兆全的诗“不注意客观事件和事实的如实叙述,而更看重立体感受的细微揭示与抒情特征的唯美暗示”,昭示对写实的轻描和对写意的重彩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