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世纪初期,阿拉伯著名思想家穆罕默德(约公元570-632年)历经艰难曲折,创立了伊斯兰教,把一盘散沙似的阿拉伯人团结起来,大体上统一了四分五裂的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人随即开始对外扩张,通过东进西伐、南征北战,相继征服拜占庭帝国统治下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波斯萨珊王朝控制的伊拉克,并以摧枯拉朽之势,消灭了波斯萨珊王朝。
此后,骁勇善战的阿拉伯人出击中亚,进军北非,占领西班牙,于公元8世纪中叶建立了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疆域广阔,大大小小的城市星罗棋布般坐落在其辽阔的大地上。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城市以数量多、规模大、品位高著称于世。
阿巴斯王朝首都巴格达、后伍麦叶王朝首都科尔多瓦、马木鲁克王朝政治中心开罗,均排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繁华的城市之列。
中古时期阿拉伯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城市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城市是由阿拉伯半岛上的古老城镇发展起来的城市,如现位于沙特阿拉伯境内的麦加、麦地那,也门的萨那等;
第二类城市是由阿拉伯人在军事扩张中建设的军营发展起来的城市,如始建于公元635年的巴士拉,始建于公元638年的库法,始建于公元641年的开罗(初名"福斯塔特",后改名为"开罗"),始建于公元670年的凯鲁万等;
第三类城市是在阿拉伯人征服地区原有城镇的基础上加以扩建的城市,如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叙利亚的大马士革、阿勒颇,埃及的亚历山大市,突尼斯的突尼斯市,西班牙的科尔多瓦等城市;
第四类城市是阿拉伯人在和平时期兴建的城市,如始建于公元762年的巴格达等。
阿拉伯半岛上的古城萨那
现位于也门西部的萨那,是由阿拉伯半岛上的城镇发展起来的城市。萨那始建于公元1世纪,是阿拉伯半岛上最古老的城镇之一,后成为半岛南部商道上闻名遐迩的重要商站。
公元6世纪初,希木叶尔王国(公元前115年--公元525年)的佐努瓦斯国王,首先将萨那城作为王国首都。
公元525年,埃塞俄比亚人攻占萨那城,灭希木叶尔王国。575年,波斯人赶走埃塞俄比亚人,成为萨那的统治者。628年,阿拉伯人打败波斯萨珊王朝军队,占领萨那。
萨那进入伊斯兰时代后,修建了大量伊斯兰建筑,如清真寺、经学院等。630年兴建的萨那大清真寺,是萨那城第一座清真寺。
该寺初建时规模不大,仅有12根柱子、4扇廊门。伍麦叶王朝第六任哈里发韦立德一世(705-715年在位)执政期间,萨那大清真寺得到扩建,后经历代君王修缮,该寺变得十分壮观。该寺占地1万多平方米,共有12扇大门,高耸的宣礼塔直插云天。
萨那大清真寺外壁上刻有精美的5古兰经6经文,寺内书库藏有大量珍贵的阿拉伯文手稿和书籍。
阿拉伯穆斯林重视社会生活和教育,讲究清洁卫生。公元11世纪时,萨那城里有100多座清真寺、12所公共澡堂、20所伊斯兰学院和学校、许多家商店,以及6000多幢民居。
艾尤卜王朝(1171-1250年)时期,伊斯兰君主下令对始建于希木叶尔王国后期的萨那城墙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和加固,使7座城门更加坚固和壮观。
萨那民居一般用石头和烧砖砌成,大多数为多层住宅。民居门窗普遍用古朴的伊斯兰雕花装饰,别具一格。
1986年,以历史悠久、古迹众多著称的萨那老城,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定的世界遗产名录。
由军营发展起来的城市开罗
阿拉伯人在早期对外征服中,每当攻下一座城池,并不急于进驻该城,而是在合适的地方安营扎寨,以保持其部队的纯洁性和战斗力,同时避免打扰百姓生活。
远征的阿拉伯军队通常以氏族部落为军事单位,因此,阿拉伯军营亦分成若干区域,让各部落官兵及其随军眷属或战后迁来的家属分别居住。
军营中央建清真寺,以便军民做礼拜。军营起初纯粹是阿拉伯军队及其家属的营地,后来又有阿拉伯乡亲和归顺阿拉伯人的其他民族人员落脚军营。
天长日久,随着军营的居民越来越多,市场、学校、医院、图书馆、钱庄等设施相继建成,军营逐渐发展成城市。
开罗就是由阿拉伯人在对外扩张中建设的军营发展起来的城市。
公元639年,阿拉伯名将阿慕尔率领高举伊斯兰教大旗的阿拉伯军队向埃及挺进,于641年4月6日攻破拜占庭军队在埃及的军事堡垒--巴比伦城堡。
阿慕尔根据欧麦尔哈里发(634-644年在位)的命令,在巴比伦城堡外搭帐篷、建住宅等,并把它定为埃及新首府,取名福斯塔特。
福斯塔特意即"帐篷"与此同时,阿慕尔在福斯塔特建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清真寺。阿慕尔清真寺是阿拉伯人在埃及建立的第一座清真寺,也是非洲大陆上第一座清真寺。
该寺后经重建、扩建,至今犹存。
公元752年,阿巴斯王朝埃及省第二任省长艾布·奥恩下令在福斯塔特北面建设一座新城区。9世纪中叶,埃及省省长艾哈迈德·伊本·图伦在福斯塔特东北兴建一座新城区,并于876年-879年修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清真寺。
公元969年,法蒂玛王朝大将昭海尔攻占埃及。昭海尔在福斯塔特附近兴建新市区,取名卡希拉。卡西拉意为"胜利者"。后来,威尼斯人把卡希拉译为Cairo,汉语则依据英语发音Cairo译为"开罗"。
970-973年,昭海尔在新市区内修建了爱资哈尔清真寺。973年,法蒂玛王朝穆义兹哈里发(952-975年在位)将首都从突尼斯麦赫迪城迁至开罗,开罗日趋繁荣。公元11世纪时,开罗仅商店就有2万多家。
阿拉伯反十字军英雄蕯拉丁执政期间(1171-1193年),在开罗新建了两所医院,并于1183年在开罗穆卡塔木山上修筑了蕯拉丁城堡。该堡雄伟壮观,,至今仍巍然屹立。
在马木鲁克王朝时代(1250-1517年),开罗又兴建了许多民居、商店、澡堂、医院、学校、清真寺等建筑,开罗的发展达到鼎盛。
14世纪时,开罗拥有近50万居民,成为当时非洲最大的城市和伊斯兰文化中心之一。1979年,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伊斯兰开罗作为文化遗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定的《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