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明的核心都是政治文明。没有独特的政府制度就没有独特的文明,没有杰出的政府制度就没有杰出的文明。
古埃及文明的精华是法老制度,古希腊文明的核心是城邦制,特别是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古阿拉伯文明的支柱是神权体制,古罗马文明集中体现为贵族法治,儒家的官僚德治是中华传统文明的精华,美国的自由民主制是今日西方文明的核心。
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从属于政治,而伊斯兰教的政治色彩则要远远浓于其他宗教。
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同时也创立了伊斯兰国家,宗教和政治是合为一体的,宗教即政治,宗教领袖就是国家的统治者,伊斯兰教就是国家的法律。
在穆斯林信徒看来,整个国家政权体系都应建立在伊斯兰教基础之上。从诞生之日起,伊斯兰教就积极涉足政治。
先知穆罕默德和平传教没有几天,就组织起信仰的队伍--"乌玛",并开始了以"圣战"为名的武力征伐。
在伊斯兰教的神圣经典《古兰经》中,存在和政治极有关系的经文:"你们当服从真主,应当服从使者和你们中的主事人。"
阿拉伯北边的邻居是两个文明大国:一是基督教的拜占庭帝国,一是信奉琐罗亚斯德教的萨珊波斯帝国。
阿拉伯人与其邻居相比是落后的,但并不闭塞,不断受到拜占庭和波斯文明和宗教的影响。也门地区早就有基督教堂和移民,雅特里布也早已存在犹太教,加上半岛已有通用的阿拉伯语,这就为一神教的伊斯兰教的产生和传播奠定了基础。
阿拉伯半岛地处亚非两洲的交通要冲地带,在贸易和战略上的地位都十分重要。自然环境的恶劣与游牧的生活方式,使得这里的人们性格既坚忍耐劳,又放纵不羁,常为争夺牧场、劫掠财富而发生战争。
穆罕默德阅历广泛,熟知半岛的各种宗教,这是他创立宗教的前提条件;他接受了安拉的启示而创教,这是伊斯兰教具有巨大感召力的原因。
穆罕默德作为一位普通的阿拉伯人,创立了一个新的宗教,并实现了半岛统一,可见他既是一位宗教领袖,又是一位审时度势的政治家。
伊斯兰教中的一神崇拜和赈济贫民的教义,招致了麦加贵族的反对。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并在那里成功地拯救了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标志着伊斯兰教的最终胜利。《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也是穆斯林信仰的源泉和世俗生活的指南。
它是由穆罕默德颁布的安拉启示的汇编,由其弟子编纂成书,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大的价值。
政治色彩浓厚的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的社会大变动时期。四方割据,战乱频繁。内忧外患,危机重重。
在宗教信仰上,原始宗教盛行,人们崇拜自然物体,并且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神,同时,犹太教和基督教也开始向半岛传播,但它们的学说并不适合这种形势。因此实现半岛的和平统一和社会安宁是阿拉伯社会的出路。
这时候先知穆罕默德出现了,他以"安拉是唯一的真神"为口号,提出禁止高利贷,"施舍济贫""和平安宁"等主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要求。
伊斯兰教就是在这样一个转折的时刻诞生的。
伊斯兰教认为除了安拉再没有神,反对信仰多神、崇拜偶像,伊斯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顺从"。
顺从安拉旨意的人,即"顺从者",阿拉伯语叫"穆斯林",是伊斯兰教徒的通称。从公元七世纪初直到十七世纪,在伊斯兰的名义下,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曾经建立了伍麦叶王朝、阿拔斯王朝、印度莫沃尔王朝、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王朝帝国;
随着时代变迁,这些盛极一时的王朝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是,作为世界性宗教的"伊斯兰教"却始终没有陨落。
它从一个民族的宗教成为一个帝国的精神源泉,尔后又成为一种宗教、文化、政治的力量,一种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不断的发展着。
伊斯兰教的产生从表面上看,它是一场由多神崇拜信仰到一神的宗教革命,而实际上它的意义远非如此。
它是阿拉伯民族利用宗教形式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建立统一国家,摆脱现实困难和矛盾的一次尝试;是7世纪阿拉伯半岛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
首先,伊斯兰教尊奉安拉为宇宙唯一之神,它创造了天地和人间的一切,是万物之主。"他认识陆上和海中的一切;零落的叶子,没有一片是他不认识的"。
只有敬畏安拉,服从先知而且行善的人,死后才能进入乐园;反之则要被投入火狱,遭受永久折磨。伊斯兰教为什么把"除独一安拉外,别无主宰"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信条呢?
这于6~7世纪阿拉伯半岛的情况密切相关。
伊斯兰教产生前夕,由于长期狭隘经济生活造成的半岛分裂状况愈演愈烈,而阿拉伯半岛盛行的多神崇拜又从意识形态方面强化了部落思想和宗族观念,加剧了氏族部落的狭隘性和排它性,为氏族部落相互仇杀埋下祸根。
这不仅给外族入侵提供了可趁之机,同时也严重制约着半岛政治和经济的继续发展。
穆罕默德创立了严格信仰一神的伊斯兰教,就是要通过消灭偶像崇拜的传统习惯,引导阿拉伯各部落在信仰宇宙唯一之神的基础上,突破氏族部落的樊篱,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
与此同时,穆罕默德明确宣布:自己是安拉的使者。"谁服从使者,谁确已服从真主"。
这种服从上天唯一之神和服从神在人间的代言人使者的一致性,
"不仅要求人们顺从新的信仰,而且要求人们顺从新的社会--即实际上就是顺从麦地那政府和先知",亦即政教合一的民族国家领袖穆罕默德本人。
其次,伊斯兰教针对阿拉伯氏族部落相互劫掠,世代血亲复仇的情况,提出了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政治口号。
"众人哪!穆民都是弟兄,若非本人同意而霸占自己弟兄的财产,对于任何人都是非法的",而在此基础上组建起了麦地那穆斯林公社--乌玛。
乌玛既是宗教社团,又是政权机关;它的成员既包括迁士和辅士,也包括不同氏族部落的穆斯林,不分贫富,不分阶级,大家都是兄弟,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即使是异教徒,只要你遵守乌玛的基本原则,也可成为其成员,只不过享有的权利不同罢了。
此外,乌玛还特别强调成员之间无论发生了什么纠纷,必须由安拉代理人穆罕默德来裁决、严禁私自残杀。
这样一来,血亲复仇转变为依法惩处,维系氏族部落的血缘关系被打破,忠诚公社取代了氏族义务,从而开始了向以宗教和地域为纽带,保护私有财产的神权国家的过渡。
著名的阿拉伯史专家路易·伯纳曾指出:"乌玛是伊斯兰教以前城镇的发展,并加入了一些重要的改变;同时它也构成了后来伊斯兰教帝国的雏型"。
而乌玛首领穆罕默德的权力来源也由公众意愿转到神授,同氏族部落制度有了本质的区别。
第三,在传播宗教信仰和主张的同时,伊斯兰教还实行了一系列缓和阶级矛盾的改革措施。高利贷剥削遭到严厉的禁止;救济贫民、善待和释放奴隶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劳动者处境,为社会稳定创造了条件。
同时,也吸引了大批走投无路的人皈依了伊斯兰教,从而为新生的麦地那政权构筑起了坚实的社会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伊斯兰教的这种价值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它不仅为信徒提供宗教戒律,而且为个人和公众生活提供了明确的教训",成为每一个穆斯林生活的基本总则。
第四,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在中国旧称"天经"、"天方国经"、"宝命真经"。为补充和注释《古兰经》,将穆罕默德的言行录为《圣训》(又名《哈迪斯》)。
《古兰经》在阐述基本宗教原理和宗教制度的同时,还广泛涉及了社会立法和伦理问题。其博大精深的体系,一方面展示了穆罕默德除旧布新,改造阿拉伯社会的宏伟构想和务实主张。
另一方面又是早期阿拉伯国家政治、经济和法律文献的汇编,从理论上为新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依据,是麦地那政权,乃至阿拉伯帝国施政的纲领。
伊斯兰教的创立反映和适应了阿拉伯半岛由分散到统一,由氏族管理到国家统治这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麦地那穆斯林公社--乌玛就是这种趋势在现实政治中的实践,只不过这种正在形成中的国家是以政教合一的形式出现的。
因为7 世纪的半岛生产力相当落后,生活于大漠之中的多数贝督因人对政治概念还十分陌生,唯有宗教才容易被他们接受。
穆罕默德正是从这一实际出发,通过宗教革命完成了一次社会变革,为困守乡里,互相掠夺和仇杀的阿拉伯人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美国著名的伯恩斯教授才会在他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就阿拉伯人来说,无疑正是一种宗教成为文明发展背后的巨大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