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漫步在海德公园
海德公园是伦敦最著名最大的皇家公园,以九曲湖分为两部分:一是海德公园主体、一是肯辛顿公园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是个开放式公园。海德公园历史上曾是英国国王的鹿场、狩猎场,后成为赛车、赛马场。1851年世界博览会在此举办。园内多喷泉和雕像,有戴安娜王妃喷泉、纪念馆。九曲湖的西面就是当年著名诗人雪莱的妻子哈莉亚投水自尽的地方。还有一个著名的演讲角在那里,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常可以见到有人在即兴演讲。在伦敦刚好住在公园的附近,早上起来到园中散步,见园中有森林茂密,流水潺潺,绿野千顷,漫步其中十分悠闲自在。走到一条大道只见两旁巨木参天,如一条绿色邃道,女儿指着路标告诉我这就是著名的皇家驿道。路上见有人牵着十多条狗在散步,十分讶异,女儿说其实那人是狗的保姆——在英国许多人养了狗,又没有时间遛狗,于是有了专门帮助遛狗的行当。那十几只狗是来自许多家的。但那些来自不同家庭的狗们竟能不咬不闹,平静悠闲地散步,却也难得。公园的南门有维多利亚女王为其夫阿伯特王子建造的纪念碑。纪念碑上耸立着阿伯特的镀金塑像。在英国只有神或神职名人的塑像才镀金。阿伯特是世俗凡人中的唯一。因为阿伯特王子虽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但从不干政、不问政、一心一意办自己的事业,是世界博览会(当时称万国博览会)的创办者,在英国很受尊崇。
6、在英国赶集
赶集?我一直以为那是东方人的专利。英国人竟也赶集,且每周六一次。那是一定要去看看的。地名已忘记了,只记得沿海德公园北面驱车半个小时到了一个城镇。也不需问路,只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便到达集市。一条约两公里的街道涌动着人流,两旁是摊点大多是当地居民自己生产的工艺品、食品和收藏品。尤其是各种收藏那真叫琳琅满目、照像机从点火式的到现代的、望远镜从单筒的到红外线的应有尽有。手表有上世纪初各个年代的劳力士等名牌。这些自然不敢问津,却也饱了眼福。
城市之光
此次英国之行还慕名走访了几个城市,有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老工业城市曼彻斯特、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宁德旅英侨胞聚居的纽卡斯尔,英国唯一的大学城剑桥和古老的巴斯城。而印象最为深刻的当数剑桥和巴斯了。
剑桥,剑桥大学的所在地,英国唯一的大学城。剑桥大学有35所学院,是世界十大学府之一。从这里走出过88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70多位是这里培养的学生。还有著名的哲学家培根,经济学家凯恩斯,文学家萨克雷、弥尔顿、拜伦等等。在剑桥我几乎走遍了所有的学院,但有两处让我难以忘怀。一个是三一学院(即三圣合一:圣父、圣母、圣灵)的墙外,我见到了那棵创造了“牛顿定律”的苹果树(天知道是不是这棵,但英国人都这么说)。上中学时学“牛顿定律”我就想,假如那颗苹果砸到我会不会生出什么“周氏定理”?如今我静静地坐在这棵连叶子都没有的苹果树下,等待着。我终于顿悟了,一个凡夫俗子就是让苹果砸中了一万次,也只能是脸青鼻肿。
另一处则是在一座小桥边我见到了一块汉白玉石,上面镌刻着:“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想那桥下大约便是徐志摩先生曾经泛舟的康河了。徐志摩曾于1920年10月-1922年8月游学此地,研究政治经济学,获硕士学位。这首诗是1928年重游旧地时写的,关于诗的写作背景有不同的版本,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样世界顶级的学术殿堂能被勒石铭记,作为中国人是可以引为自豪的。
而巴斯给予我的则是另一种的文化体验。巴斯是伦敦西南面的一座古老的小城,是英国唯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人口九万左右,是一座非常典雅、精致的小城,其特色凸显在建筑风格上。巴斯的建筑具有非常鲜明的古罗马风格,如圆型广场、罗马浴场,还有著名的巴斯大教堂等。与之并存的是建筑学上称为新古典主义的后哥德式风格,这一风格为英国特有而源头在巴斯。更引人注目的是巴斯城内除了中世纪及18世纪乔治王时代的特色建筑,也有不少新的建筑,但由于城市规划做得好,新建筑总是很巧妙地融入古老的建筑中,保持了城市风格的和谐、协调的美。我以为这是最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在巴斯和伦敦之间的巨石阵,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属人类史前文化,建于公元前3100年。巨石阵由巨大的青石柱构筑的石圈组成,以中心祭台为圆心,在等距离直立的巨石上,搁上同样巨大的石横梁,3圈矗立的石块构成的圆圈排列成一个同心圆的形态。现有巨石38块,环形石柱群直径32米,单石高6米,重约30-50吨。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平原,石块是产自距此地380多公里的威尔士南部皮利斯里山。研究表明这些石块是冰河时期借着冰河运来。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建立这样的巨石阵何等壮观难以想像,而为什么建造这个巨石阵,更是千古之谜。因为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人们只能通过丰富的想像来填补历史的空白。有说是宗教祭祀中心,有说是预测天文现象,还有说是外星人的杰作,更有波士顿大学霍金斯教授提出的是可以预测和计算太阳和月亮轨道的古代计算机!久远的时光使石阵更加神秘,在英国人心中这里也是神秘之地,无论是先民修建巨石阵的用意是什么,但应当是和宗教有关的。其壮举将不朽的杰作留在了历史的时间刻度上。
几点感悟
1、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此次英国之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英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英国研究生学制是一年,如果一年能通过所有的专业课程和毕业论文就可毕业了。当然教学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每门课都有一次考试,提交一篇论文,由其他大学的同专业权威若干人组成学术委员会评定成绩,毕业论文也是如此。如果哪门课通不过就要重修,而重修要收费了,每门课大约收费500-1000英磅。一般情况下,一年就能毕业的大约占50%左右。这样既注重了学生的差异,又保证了质量。
而最让我感动的是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英国毕业典礼都邀请家长参加,哪怕远在千万里的海外。我认为其意义重大而深远,不仅是学校教学成果的展示,也让家长品味培养孩子成长的成就感,同时也是增强孩子们荣誉感自豪感和自信心的重要人生一课。因此,典礼举办的相当隆重,气氛庄严,肃穆而热烈。家长们静静地坐在台下,台前放着一支很大的权杖,以示授予学位的权威性,台上坐着身穿各种古典博士服的学术委员会成员。整个毕业典礼进行了两个半小时。除了宣读毕业生名单、校长讲话、优秀毕业生代表讲话用了约半个小时,其余的时间就只有一个议程——校长给毕业生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校长站在台上始终保持和蔼、友善、亲切的笑容,逐个和学生握手,亲切交谈,表示祝贺,询问就业情况,未来打算等等。终于等到孩子上台去,望着身穿硕士服,头戴硕士帽与校长握手交谈的孩子,那一刻我的心里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快意和满足。觉得真是不虚此行。
2、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人的素质
英国社会安定、生活稳定,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犯罪率低并少有暴力行为发生,可以称得上是和谐社会了。以英国的十几天的经历,我觉得其原因主要的是人的文明素质高。在英国听到最多的是“您好!”“谢谢!”“对不起!”英国人待人友善、礼貌,颇有绅士风度,在电梯口、门口、路口相遇,总是微笑致意,相互礼让。我们在路上看路标,就会有人主动前来询问是否迷路?是否需要帮助?在地铁或者公交车上遇到疑难,只要开口,都有人热心地释疑解难,甚至为你引路。
在英国很少见到像现在蕉城南北路那样的康庄大道,却少有交通堵塞,即便堵塞也很快就疏通。据我观察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道路规划合理;二是管理科学,大家都按章行驶,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人的心态平和,不急不躁,城区听不到喇叭声,也很少看到超车,大家都是不紧不慢。在岔路口交会车如有障碍都主动停下,招手致意后有序行驶。全然不像我们总是紧赶慢赶,争先恐后,再宽的道路都堵车。
3、有实力,才有地位
这次英国之行也让我着实体会了中国人的自豪感。早些年听人说,由于一些同胞的恶行劣迹,外国人看我们的目光都如同防贼似的。而这次到英国无论超市还是奢侈品商店,我们都受到应有的礼遇,到一个小店买面包,店主一看到我就说“功夫、功夫”我亦不失时机地摆出一个大鹏展翅式的架式,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竖起大拇指连声说“good good”。在伦敦逛了几家名牌店,我观察到最受热情接待的往往是中国顾客,并且不少名牌奢侈品商店,会说中文已成为售货员的基本要求。在一家LV包的商店我看到柜台的十多名售货员竟全部是中国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大大加强,综合国力大幅提高,国际政治和外交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在外国人眼中已不再是当年的“穷棒子”了。而像我们这样能够到国外并敢于迈进名牌店的,在他们看来,不是“款爷”就是“大佬”。虽然在那些商店我们是以“过眼瘾”为主,但从售货员动辄就向我们推荐上千英镑商品的殷勤中,我感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不由得感叹:真是有实力,才有地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