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浪漫青春当代女大学生心灵手迹--缘惑
7832500000006

第6章 性惑(6)

夫妻双方的性吸引力减弱的原因很多,它远非这个两年期限说所概括得了的。它并不完全出于生理情况,也可能由于心的原因。一个控制不了丈夫的妻子会在其它地方寻找她的力量。如果你想一想她是怎样压抑着自己的愤怒,去争取自己的权利的话,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会把卧室视为她护身的堡垒。如果一个女人的丈夫控制了她的经济,她的交友,她对孩子的管教到及她们性生活的频率,那么唯一给她留下的就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大脑了。一个女人在一种没有真情的婚姻中生活,可以允许丈夫同她做爱,但她自身绝不会感到任何快光,也不可能产生任何欲望。这样的妻子并不在乎自己没有快乐,想着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带有一种报复的愿望,或乾什么也不想,使自己从性生活中分隔出来,她为捉弄自己的丈夫感到满意,他希望从她的快乐中得到感染,而她却偏不给他。

由于担心过于亲密,也能使一个人减少****。担心关系过于亲密这样的事情,虽然男人会更强烈些,但女人有时也会逃避那种伤害感情的时刻。通常******过后,双方都很需要相互保持一段时间的爱抚和安慰,男女都需要这样。但由于顾忌会落入陷阱,双方事后总爱马上抽身,说些无关痛痒的废话,就好象刚才双方并没有发生任何事情,或者故意制造一种环境,使双方保持一定距离。一个人即使喜欢甚至爱着对方,对这种局面也会无法忍受。他们之间可能都需要强烈的感情,但他们却驱走了这种感情或者掩盖住了它。越是担心感情的过于亲密,越是向往着同对方在一起,这种恐惧心理越积越深,达到无路可走的地步。这时你就可能找出一种办法来破坏这种关系,你会这样说:“我很爱你,但我不再需要你了”。这是极难咽下的药片。****成了相互亲密的最后一步,****结束后,一切也就结束了。

有的夫妻坚持说自从他们结婚后,他们的性生活非常美满。在这种夫妻心里,****处于次要地位,他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婚前的性行为是人生的耻辱,应当受到禁止,她们爱在婚前耀自己的贞操。一个周旋于圣女与****之间的丈夫是最不幸的。一个女人结婚后,如果被公认为是个好女人,象圣母玛丽亚一样,那么她生孩子后,她将会得到更多的称赞。由于有这么一个过份“纯洁”的妻子,男人不得不在婚外去找那些“坏”女人来满足自己的****。

如果丈夫对妻子既苛刻又严厉,而且喜欢挑剔,那么他们的妻子就会失去与他们性爱的愿望。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丈夫看成父亲式的权威人物,那么就不可能对他产生性方面的情感。

布鲁诺·贝特海姆在他《梦中的孩子》中谈到了人的一种非常奇异的现象。他谈到一君生长在犹太人聚居区的孩子,男孩子、女孩子从小做过家家游戏,但他们没有一对扮演结婚。贝特海姆认为他们都不自觉地在遵守一种近亲禁忌,这种禁忌使他们明白他们该象大人一样,知道他们相互之间不该结成伉俪。这种理论同样适用一我们,因为有许我人在他们还是孩子时就已经结婚。事实上,她们是共同长大成人的,多年的共同生活使他们之间建立起兄妹般的情义,这种兄妹般的情义阻碍了他们之间****的产生。近亲结婚的忌会在他们身上产生作用。一个人不会与自己的兄弟和姐妹上床的。而如果双方结婚时,心理发育已经成熟,就不太可能出现上述情况。

父爱对女儿性意识起着催化作用

我愿从你的爱中得到安慰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只因我是你的父亲。我的生活,不是父亲的生活。年复一年,我一直试图消除父亲的曩子,有一点相似,就害怕全都相似,因为我并不想成为他。

我的一个朋友从小到大对父亲的印象不可谓不深刻,然而,出于习惯,她总是把双亲归结为“母亲”,听起来总是如此:我母亲要出门两星期;我母亲明天要去匹兹堡参加一个婚礼;母亲不允许我参加野营。尽管实际上艾琳的父亲相当活跃,但在这里我们假定他从不陪妻子参加任何社交活动,也很少过问孩子的一些小事,象如何度假之类。但婚后的匀琳依然如故,将父亲和母亲混为一谈:我们要去母亲那里过感恩节;我母亲给我儿子买了一辆自行车;母样在考虑迁往加利福尼亚。与此同时,听者都认为这种表达方式很正常,也明白这一切活动当包括艾琳的父亲。

父亲和母亲被合二为一——“母亲”,为什么?一个男人在家中的存在,其形象在女儿的心目中为何如此模糊?父母的地位及其象征为何只在这位肥胖的金发女人身上体现出来,成为艾琳感激和关注的唯一对象?对她来说父亲是谁?为什么这种“遗漏”父亲的情形极为普遍?

孩提时代,母爱是我们在寻求坦诚的友爱与赞许时最初感受到的爱,而父爱相比之下则逊色得多。虽然在实际上,父爱对于我们的成长同样十分重要,只是表达方式有所区别。那么,父亲在孩子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究竟充当什么角色呢?

首先,父亲是少女第一个对之产生爱慕的异性。父女关系将永远影响一个女人对待其他男人的态度。其次,正是父亲教会她去肯定——直接或间接的,一个女人将通过自己对父母关系的细微观察,从而得出结论:一个女人应该捍卫自己的权力还是应该永远做男人的附属品。最后,由于大多数母亲不参加工作(除非经济原因),因此父亲对女儿选择职业的决定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在家中,他是成就的象征,而母亲则对此无能为力。

父母不同作用的相互影响,能确定少女对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价值,但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因此,只有少数人能够对家中父亲、母亲、女儿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心理上感到平衡。多数人在10岁左右的敏感年龄,就开始或多或少地为缺乏自信而苦恼。那时我们可能觉得不仅母亲令人失望,连父亲也同我们作对。

揣摩与父亲关系深浅的心理将终生伴随着我们。这是一种“初恋”般的情感,它一部分基于感情和事实,另一部分却基于对他所做的幻想和假定。有的人对父亲的态度既尊敬又畏惧——因为他是个仁慈的独裁者;女儿或许觉得父亲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真正爱她的男人,与此相比,别的男人则大为逊色。我们是爸爸的宝贝女儿,也许在我们的眼中、他吸毒、挥霍成性,是个败家子,不成哭的——但却是个讨人喜欢的失败者;我们可能喜欢并且爱恋他,但在他面前却因为无话可谈而感到局促不安——这样的父亲是那种坚强、沉默型的;也可能父女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以致对别人无从谈起——因为他是个怪人;当匀深深爱慕着父亲时,母亲的影子却使人们间的距离拉开——他甚至就是上帝;你可以去爱他,但却不能告诉他;有的女儿会瞧不起自己的父亲,并且不顾时间、场合地让他明白这一点;有的女儿虽然一直很爱父亲,但也许有一天会因他不是自己心目中那个十全十美的人而不肯原谅他。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凡人树立起高大的莆象,会使女儿感到自己受到了愚弄和欺骗。

对人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父亲对于女儿怀意识的觉醒,比对于儿子的性觉醒,所发挥的作用要大得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对于仅仅是个小姑娘的女儿来说,一个慈爱的、倍受欢迎的父亲会给予她信心,这就意味着她能够吸引并使男人感兴趣。他陪伴她玩耍,宠爱她,对她的举止既不生气,也不感到窘迫。反之,如果对女儿取悦于他的尝试漫不经心,甚至不高兴的话,往往对她产生不良影响。威廉·阿普尔顿博士在他的《父与女》一书中谈到:“孩提时代太少甚至没有与父亲亲近过,会给一个女人心中留下各种创伤。缺乏安全感是其中最深的一种,再就是孤癖高傲,因为她不懂得如何去接近一个男人或摆脱情网,不企望从男人那里得到爱情、关怀、温暖和亲昵,这不足为怪”。

父女关系的第一个阶段,开始于女儿能够区分开父母之间的差异。她越是喜怒无常,叽叽呱呱,则越表明她对父亲的感情。一个女人如果有个和蔼可亲的父亲,那么五岁前后会是好最最幸福的时刻。那时的她,是爸爸的心肝宝贝——从此往后,再也无法寻找到这种爱和获得如此赞许了。她崇拜他,并向他敞开一切。家中最舒适的地方要数他的膝头了。母亲也是最亲爱的,但随着父亲一走进家门,母亲就变成了附属品,摆样子的。小女儿是爸爸的掌上明珠,她梦想着将来与之结婚,独自占有他的一切。这时的母亲简直是个多余的人。

到了就学年龄,随着世界观的扩大,父亲在她眼中依然举足轻重,但昔日的情形却一去不复返,感情冷却期接踵而至——但在他们之间依然具有一种温馨、牢固的联系。

进入青春期之后,随着第一次的月经来潮和与男友的约会,女性特征开始逐步显露。做父亲的明白,女儿已走上了一个女人成年之路。对她的情绪以及生理上的成长发育,他的心理十分矛盾。从心底上,他不愿将女儿交给另外一个男人,虽然明知这是必由之路。对于女儿即钭失去的童贞,以及一个陌生男人将对拥有的权力,感到无法想像。他懂得,作为一个父亲,不能永远占有女儿。他所能占有的,只是自己和妻子。对于女儿,自己可以就如何展示女性风采而谆谆教导,也可以告诫女儿,婚后性关系会令人感到美满,而婚前性行为必须谨慎。他灌输给女儿的应是健康的情绪和自身的性准则。

慈祥、宽容的父亲在女儿的眼中成了一位完美得不真实的男人。待发现父亲并不是了知万物,完美无瑕的超人,而是有血有肉有缺点的凡夫俗子的时候,必须象看待现实中的男人一样看待自己的父亲。这需要一个痛苦的认识过程。现在站在面前的爸爸,示经任何粉饰,令人大失所望。他酗酒,怀疑自己对其它女人的吸引力;他或许还有情妇,甚至两个以上;他的工作成效就是他力不从心、事与愿违的最有力证据;在生活中,他象匹外强中于的驽马;青春将逝,步入中年的妻了时时在提醒他的年龄;青春期中的女儿缠绕着不尽的烦恼,往昔无限恋眷的情形,已成历史。

能否正视现实中的父亲,对于如何看待其他男子至关重要。如果能够一分为二地看待他,认识到他虽有缺点,但总的来说是个好人,则能从过去的盲目崇拜、全盘肯定中解脱出来。这样做也能从中获得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在爱的成份中,存在着矛盾的既爱又恨心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包括自己亦是如此。这意味着她可以爱一个男人而五分钟后又讨厌他;既希望与他厮守在一起,又无法忍受对方的一切;有时明白对方是真心帮助她,而有时对此漠然不觉。其实,这些都属于正常的行为。

父女关系如果健康、正常,将使女儿有充足的信心去挑选一位象匀亲那样的男人作为自己的伴侣,他们共同之处都是平凡的人。父亲值得信赖,丈夫亦应如此;父亲对人关怀备至,丈夫也应具备同样的心肠;父亲有缺点,丈夫也不会尽善尽美。

有的父亲对女儿的一切都报以鼓励的掌声,倾注过分的关心和保护,许多女人在这种环境中养成了自以为是的习气,长此以往,难以纠正。这类人的自我估价是建立在他人的赞扬声中,她迫切需要男人的保护和尊敬。因此,这类女人往往跨越代沟,与年长的具有父亲形象的男子结为伴侣。对方全心全意奉献于她的是宠爱与纵容,满足她的需要。痛苦之对于她,莫过于失去慈爱型男人的陪伴。她们自己欺骗自己,为自己的婚姻寻找理由则不足为怪。

迪娜已是第二次结婚,两个男人分别比她大20~28岁。她坚持己见,认为:“爱一个年长的男人所得到的生活经验并不少于来自于她父亲的那种感情。他们总是知道很多,经验也列为丰富,这意味着我能从他们那里学到许多东西。我走自己的路,也许与那些年龄相近的夫妻不同。”

象迪娜那这类女人,在寻求这种感情补偿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窘境。来自男人的批评会伤害她,因为爸爸从未如此。她会扪心自问:我真的做错了吗?还是他存心令我难堪?最能激怒人的批评,就是告诫她应该长大了,应当承担起婚姻的责任,别再事事依靠丈夫之类。“为什么一定要我来付帐?婚前我从不干这类事情。”“我不想自己去上街,结婚以前,每次你都陪我去买衣服的。”

既然爸爸所作所为不会有任何过错,那“小妻子”将丈夫的决定置之脑后也十分自然了。只能怪他不能投妻子之所好,这些女人总是这样攻击丈夫无能。哪怕丝毫差错,她也难以容忍。因此,总是夸大自己的重要性——事实并非如此,生活中没有哪桩事是不重要的。一个典型的这类女人曾向我大谈特谈一桩鸡毛蒜皮的小事:“最近我参加一个露天聚会,约有三百来个客人。有一只蜜蜂,你猜猜它专整谁?”

由于孩提时代形成的自以为是,这些女人总是需要别人的吹捧。这决定了她只能作个追随者。无论干什么事,总是先注意他人的反应。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因袭别人,更不会冒险表现自己的独特性和与众不同之处,生怕别人有微词。而且丈夫毕竟不是父亲,可以无限宽容与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