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前文明探秘总集
7839500000037

第37章 历史怪现象(5)

每当灶神院有空缺时,就会任命一个新的处女担当守护威斯塔神殿圣火的工作,这情形平均每隔五年左右会出现一次,先由祭司长选出20名六至十岁的女孩为候选人,这些女孩通常是贵族家庭的女儿,然后由抽签方式选出一名。当选的女孩进入灶神院后即不再受父亲所管,而转由祭司长控制。入选的女孩对未来的考验和诱惑所知不多,原来自获选之日至退职时,共须守童贞及献身圣职30年,30年后,理论上可以重获自由,可还俗,也可结婚过一般公民的生活,但极少守护圣火的处女真的那样做,当时有一种迷信,认为那种婚姻永远难以美满快乐,所以多数守护圣火的处女宁愿终身不嫁。

她们长年或终身生活在神庙内,每天至少当值八小时,惟有生病时才能离开。虽然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于公元313年,承认基督教是正统宗教后,已把这种崇拜的影响稍微降低,但仍延至公元394年,才由狄奥多西厄斯皇帝明令禁止。

粪便的传说

在欧洲人没有来到美洲之前,美洲土著珍视黄金是由于黄金美丽好看,而且他们以为这种黄澄澄的东西,一定来自神圣的地方。在墨西哥的阿兹泰克人那里,称黄金为神的粪便,而秘鲁印加人则认为黄金是太阳流出的汗水。

所有印第安人都用黄金制造祭神器皿,装饰神庙和宫殿。秘鲁人则将黄金和白银留作特殊用途,专门供统治者和其他在生或已故贵族以及诸神使用。在他们看来,这种发亮金属应该拿来炫耀、欣赏和应用,由于黄金具有抗腐蚀性能,更适合用于制造鱼钩和缝针之类的用品。

1492年,哥伦布及其船员登上了西印度群岛,他们看见阿拉瓦克族各酋长身上佩戴着黄金饰物,从此触发了历史上最残酷无情的寻金热情。西班牙劫掠墨西哥时,对南面有个神话般的“黄金国”传说,莫不深感兴趣。这些传说可能由于哥伦比亚境内穆伊斯卡人一项仪式,给渲染报道而起,据说穆伊斯卡人举行登基典礼时,君王赤身露体,全身涂抹金粉,将黄金和翡翠制成的奉献物抛进一个圣湖里。这个传说使西班牙人垂涎三尺,于是一个叫皮萨罗的将军决定寻找这个黄金国,过去的人很容易相信黄金国这样的地方存在。

后来皮萨罗挥军南下秘鲁,追踪印加族皇帝阿塔华尔帕,在将他的大部分随从杀死后,擒获了阿塔华尔帕,于是这位皇帝提议把囚室堆满黄金以换取自由,皮萨罗接纳了他的条件。因为黄金是阿塔华尔帕皇帝的专利品。只有印加皇帝有权把黄金赏赐给朝臣、祭司、官吏和战士。因此,这些人物佩戴的黄金饰物,甚至金手套和金鞋子,都是获得皇帝恩宠的标志,在印加京城库斯科,宫中有座黄金花园,里面有许多实物大小的黄金玉镯黍及黄金鸟兽,作为装饰。西班牙人认为,即使这不是传说中的黄金国,也相差不远了。

最早的西班牙人根本无需亲自开采金矿,只须大肆抢掠,就可把大量黄金带回欧洲,西班牙征服者所需要做的,只是捕杀印第安人。然而,令后世的人觉得遗憾的是,西班牙人旨在攫取金块,而不是印第安人在金块上刻下的丰富华丽的工艺作品。

哥伦布时代之前,美洲金匠的铸炼技术,至少可远溯至公元前500年,比欧洲大陆上最优秀金属工匠的手艺,毫不逊色。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是当时主要的金属工艺创新和打造中心,但每一种文化,都各具独特风格。例如:秘鲁金匠喜欢用大块闪闪发亮的黄金、加强炫耀效果;哥伦比亚金匠则喜欢用蜘蛛和神话怪兽等图案,装饰外衣长扣针的针头;而厄瓜多尔金匠往往利用粉末冶金术,以熔合白金和黄金,这种技术欧洲人直至19世纪才发展成精巧的手艺。

一些西班牙人对印第安人这种辉煌成就印象殊深。一位圣芳济会修土看到墨西哥米斯特克族金匠的作品之后,大赞他们的手艺比西班牙工匠还高超:“他们能够塑造出一只头、舌、脚能活动的鸟……他们能够一片银鳞,一片金鳞地塑造出一条镶满鳞片的鱼。西班牙金匠一定会赞叹不已。”

由于印第安金匠重视黄金的艺术性质,而非把它看做财宝,喜欢用一种称为“通巴加”的铜金合金制造饰物。“通巴加”不但比纯金坚硬,而且容易冶铸,并便于将细致的装饰图案更精确地复制出来,而且,经过精巧的加工程序后,这种合金看来和纯金一模一样,西班牙征服者将这些“通巴加”金属放进熔炉中熔铸金块时,才领会到一句格言的道理:发亮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黄金。

就连征服墨西哥的高戴斯这样铁石心肠的军人,亦不忍将阿兹泰克族酋长孟提促马的宝物人部放进熔炉,就足以说明印第安人的金器工艺是多么优美了。高戴斯还选出一些精美饰物,献给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1520年,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杜瑞看见这些“奇珍异宝”大为惊叹,赞誉这些遥远美洲无名金匠为“奇妙天才”。不过哥伦布时代之前,美洲免于熔炉的黄金制品可谓少之不少。这些黄金大部分都送进熔炉,铸成黄金条。能够遗留下来的优美制品,大多是印第安人密藏起来,或是坟墓中的陪葬品。

事实上,自从征服者到来之后,盗墓的事情不断发生,许多无价的黄金宝物都被铸成金币,甚至近至十年前,巴拿马亦常常有盗墓者将古代金器挖去,卖给牙医作镶牙之用。幸好美国、欧洲和拉丁美洲对哥伦布时代以前的美洲艺术兴趣日增,而致古代金器的价格不断上涨,终免这些艺术精品变成人们口中的金牙。可以断言,日后如果发现这种黄金饰物,必然会送入博入馆,让我们都可以像杜瑞般,欣赏到印第安金匠奇妙天才的作品。

第十位文艺女神来自希腊

在古老的历史上,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妇女过着像希腊女性那样的较自由快乐的日子。古典时代的雅典人信奉多位女神,他们相信专司美丽与欢乐的优美三女神以及分掌文学、艺术、科学等的缪思九女神固然是女性,而守卫正义,智慧与和平的天神也是女性,他们的城邦以主神宙斯的女儿雅典娜命名,还在雅典卫城的最高点上为她立了一个栩栩如生、俯瞰全城的雕像。

公元前五世纪希腊文明达到最高峰,然而她给妇女带来的不一定全是好处。历史文献对雅典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几乎不提一字,但对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中上层妇女多有记载,上流社会的贵族生活,要求妇女行为举止必须毫无瑕疵。她们必须使自己免遭丈夫的白眼,否则她们的情况就会非常不妙,一位贤淑妇女几乎要做到足不出户,受过良好教养的女人如果公开露面,就会成为一件丑事,因此除了若干宗教或家庭庆典外,一般不准踏出家门,即使上街购物也在禁止之列。因为可以由丈夫或奴隶代劳。当时有一些绘画和雕塑描述了雅典富裕封闭的阶级妇女,与闺阁中生活的情形。闺阁通常设于楼上,远离街道,供妇女过与外人隔绝的生活。尽管雅典人对天上诸位女神心存敬仰,雅典许多男性公民对待女性的态度。却好像女性的生存,只是为雅典男人传宗接代似的。倒是其他地方的妇女显得更有活力更有灵性。

对于莎孚的个人经历,我们所知极为有限,只知道她也许结过婚,而且生了一个名叫克莱丝的女儿。以当时的眼光看来,莎孚一定不是漂亮出众。她长得又矮又黑,而当时的标准是又高又白才称得上美人儿,莎孚大概为了躲避国内战乱,曾在西西里岛叙拉古住了一段时间,但不久即返回来斯佛斯,显然在那里度过晚年。不过,后世重视的不是莎孚生活上琐事,或性方面的癖好,而是她的诗歌。一般学者都同意,即使她的诗篇留存下来不多,亦足以支持柏拉图后来的见解,认为她是古典世界第十位文艺女神。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帝国渐趋分裂,最强大的两个城邦雅典和斯巴达互争雄长。在公元前431年爆发战争。西欧史亡称之为第二次伯罗奔龙撒战争,这场惨烈战争在断断续续打了30年后,文化较落后的斯巴达才把雅典彻底击败。最奇怪的是,败方雅典的妇女,反而成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实际得益者,数十年绵长战争的确为她们的父亲、丈夫和儿子带来不幸,但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动,使雅典的妇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利和自由。正如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大战,使整个西方世界的妇女开始获得解放一样。伯罗奔尼撒战争虽未替古代雅典妇女完全解除枷锁,至少也放松了几分束缚。

当时古希腊妇女的婚姻,通常是基于利害关系而撮合的。出于真爱的结合只是极少例外。妇女如被发现与人通奸,会从严处罚,并且贬低身份,但她们的丈夫乱搞男女关系,宿娼或者狎玩,则视作“正常”行为。做妻子的主要职责,只是料理家务和照顾儿女,而且做这些事情亦要避人耳目。如果有什么特别事情她必须涉足别处,那么事后她就要费好一番唇舌向丈夫解释。丈夫宴请男客时,她不能同桌吃饭。她的任务只是将食物准备妥当。然后让丈夫和宾客大喝大嚼,自己则回到闺阁进食。

随着伯罗奔尼撒战争缠斗不休,这种情形逐渐有了很大改变,公元前404午,亦即战事实际进行了27年后,雅典终于投降,许多旧规常法亦一去不返。这时,雅典社会各阶层的人都摒弃了过时的习尚,活一天算一天,尽情享受的态度也已蔚然成风。据说在一次围城之后,城中人口四分之一以上死于瘟疫,大政治家培理克里斯也不能幸免。生还者中,军人兼历史学家修昔的底斯记载了这次灾难对公众道德的影响:“人人亲眼看到命运陡变的景象,富人一夜之间死亡,财产给穷人占去了,这一切使人宁愿公然纵情享乐,不必像以前那样躲躲藏藏。他们寻求暴利,在这个肉身和财富都时刻可能幻灭的世界,把即刻的自我满足视作合情合理的追求目标。”

当时的希腊人都抱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想法,而雅典妇女大概也不落男人之后,趁着这一股新起的自由开放风气,做起一些心中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来。这一方面雅典妇女倒是追随死敌斯巴达的榜样。因为斯巴达虽则军纪较雅典严明,然而他们却鼓励妇女多与外界接触,多到四处活动,享受人生。

雅典剧作家幼里披底作品中一个角色解释说:“斯巴达少女可以走出屋外,光着大腿,穿着紧身衣,与年轻男子一起竞跑和角力。”但到了公元前五世纪末,不仅是斯巴达少女,连雅典少女也开始扯高裙子,享受野外风光。这股风气引起了不少麻烦,所以到了下一世纪,当局不得不委派一名官吏专责管束雅典城内妇女,他的特别职责是防止妇女挥霍无度。在男人看来,要限制女人花钱确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在雅典历史中,妇女终于首次争取到人权,而且妇女越来越明白她们原来拥有不少厉害武器可供妇女解放运动之用,只是未懂利用而已。公元前411年,剧作家阿里斯多芬尼斯发表了一出喜剧。描写希腊各城妇女运用她们最具威力的武器争取和平,举行性罢工,不准她们的丈夫碰身子,直至男人放弃打仗为止。但在此之前数年,这种题材的戏剧是不大可能出现的。

冰冻层下的纹身男尸

公元前七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在中亚细亚曾经出现过一个好战的民族塞西亚人,塞西亚人以崇尚纹身见称。早在公元前370年前,希腊医圣就有如下记载:“塞西亚人是人数众多的游牧民族,全部都在肩膀、手臂、手掌、大腿和腰间刺上花纹,唯一目的是想避免意志薄弱,变得充满生气”。此外,希波克拉第还告诉我们塞西亚人居住在四轮篷车上,每家有两辆至三辆。

1948年,苏联考古学家对西伯利亚西部接近蒙古边境的阿尔泰山脉大草原进行了发掘研究,共发现五个大墓穴和九个小墓穴。这对当年首次考察此处的考古学家鲁登科来说,这些发现可说是毕生难逢的重大收获。

古代西伯利亚人建造坟墓时力求坚固耐久,但没有料到,阿尔泰山脉草原上的气候,竟然会将他们的精美手工艺制品保存下来。

这处草原冬季漫长酷寒,夏日则凉快而为时甚短,年平均温度通常不会低至形成永冻层,保存坟墓完整主要是独特的结构。鲁登科发掘到的墓穴,全部依照同一式样建造,墓坑深约五米,底部主穴四壁用结实的落叶松圆木筑成,坟顶则铺设更多圆木和一层大石。在大石层之上,有一个厚约1.8米的土墩,上面再铺上高达4-5米,宽达50米的碎石堆。使坟墓保持冰冻的最主要的是这堆碎石。因为碎石阻隔了夏日的热力,冬季可让霜寒透人。

碎石传热性能差,因此坟墓一旦营建完工,碎石下面的那层泥土,便几乎立即变成永久冰冻,话虽如此,冰冻的速度仍不足以防止陪葬的马匹和山羊出现部分腐烂现象。人尸所以能够免致腐烂,是因尸体全身涂了防腐香料,而且身上所有腔窝,都已用草填塞。

在这14座坟墓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古壕二号中的一具男尸和一具女尸,这个男人在世时身上纹了好些图形,这个女人可能是他的妻子,由于自然界偶尔发生的奇妙作用,这对夫妇的尸体以及一大批陪葬物品,包括鞋子、袜子、地毯、瓶子和木桌等,大致都保持原状,就是那些通常易腐烂的物品也保存完好地在墓穴中冰藏了大约25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