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做事取舍之道
7845200000007

第7章 为人胆大做事心细——两者的结合会使做人做事的成就倍增

胆大的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获得成功的机遇往往比平常人多得多。细心是理性之标牌。只有时刻提醒自己,才会加倍小心,才会少走弯路,到达“目的地”。大胆和心细亲如两个相爱的人,关系如胶似膝,只有兼顾两者,才会在生存的竞技场上迸发出威力无比的力量来。

1.敢说话必然机会多该说话时敢说话是胆子大的表现。

机遇来临时,是最需要表现自我的时候,敢说话会助你一臂之力。现在,几乎所有的单位在录用新人时都有面试一项程序。面试的内容非常广泛,但说到底敢说话是最为重要的,得体而不俗的谈话不仅映射出一个人的思想素质,而且还会弥补你的某些不足,从而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有些时候,面试的成功决定了你一生的命运,成为事业的转折点。许多人就是凭着其出色的面试表现,击败对手的。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商业的社会,不必花费太多的心思定义它的性质特点,评价它的优劣曲直,你就尽快地投入和适应它吧。一位年轻的学生讲了他自己的亲身体会:

作为学生,他最害怕的是课堂上回答问题,而且他发现周围的同学也和他一样。每次上课的时候,当教授提问时,他们总是习惯把头低下去,生怕教授的眼光扫到自己。

一次外语课上,一位来自商业银行的专家做讲演。做讲演的人总是希望有人配合。于是专家问教室内有多少学经济的同学,可是没有一个人响应。但他知道,他们当中很多人包括他自己都是学习经济的,可是出于怕被提问的原因,大家都沉默着。专家苦笑了一下,说,我先暂停一下,讲个故事给你们听。

“我刚到美国读书的时候,在大学里经常有讲座,每次都是请华尔街或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来演讲。每次开讲前,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周围的同学总是拿一张硬纸,中间对折一下,用极其耀眼的颜色笔大大地用粗体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在座位上。于是当讲演者需要听者响应时,他就可以直接看名字叫人。

“我不解,便问前面的同学。他笑着告诉我,讲演的人都是一流的人物,他们就意味着机会。当你的回答令他满意或者吃惊时,很有可能就暗示着他会给你提供更多的机会。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事实也如此,我确实看到我周围的几个同学因为出色的见解得以到一流的公司供职。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机会不会自动找到你,你必须不断地给自己制造机遇,吸引别人的关注才有可能寻找到机会。我发现中国学生在这方面实在是不能令人满意,他们太过含蓄或者说是怯懦,他们不习惯让别人看到自己,或许这样你会过得很轻松,但是你绝不会得到更大的成功。我想你们中的每个人都会有凌云壮志,但是你的第一步必须是找到赏识你的人,这对沉默的人是非常困难的。”

专家的话结束后,有人笑了,有人不屑一顾。但是他明显看到有更多的同学举起了手或做一些暗示:我可以回答。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有限的存在,都只是茫茫人海中之一粟,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所无法决定的,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身、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环境、我们的领导、我们的同事,我们也不知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会有人帮助我们或阻碍我们,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做主可以选择的,那就是我们对生活的态度,我们可以不断地奋进努力提高自己。因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这些,有这些也就足矣!成功之路千万条,最根本的就是这一条、这一点。除了你自己谁也不能代替你拯救你,同样,除了你自己谁也不能打垮你战胜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就是你自己。外因固然不能否认不能放弃,但外因也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一个十分重视内因的人是不会放过任何有利因素的,反之,对自己都没有信心,自己也没有什么才能,机会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能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吗?人生中,最大之忌就是自己的怯懦无能,这也是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真理!

放大你的胆子,大声说出你的想法,勇敢地表现你的优秀——机会就在其中。

2.心细如发才能做成他人做不到的事

与胆子大相对应,心思细密也是成事的必备要素。

我们都知道唐朝大诗人杜牧,他在31岁时供职于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下,担任掌书记一职。节度使是一个大区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又称藩镇,掌书记相当于秘书长,其地位相当重要,公务自然也十分繁忙。

扬州地处运河与长江交汇之处,水陆交通十分发达,国内外商贾云集,百货充斥,人口众多,市井纵横,是唐代第一繁华的商业大都市,也是追逐声色的佳地。每到夜晚,长街闹市,大道通衢,红灯星列,艳帜高扬,酒肆人出人进,歌楼声起舞落,恍若人间仙境。杜牧是个文人,风流倜傥,在公务之外,惟以饮宴游乐为好,每晚换了便服,出入于歌楼舞榭,殆无虚日。好在唐代社会开放,谁也不怎么计较这些小节。尤其难得的是,杜牧的顶头上司牛僧孺,十分照顾这个才华横溢的下级,担心他在那种五方杂处、人员混杂的地方,个人安全方面会发生点儿什么意外,便派了30名士卒,也身着便服,跟随杜牧,暗中保护他,而杜牧自始至终也不知道这件事,还以为他的眠花宿柳之事,无人知晓。几年以后,他调往长安出任监察御史,牛僧孺为他饯行,席上,牛僧孺告诫说:“足下气概豪迈,前程自然十分远大,我只担心你在感情方面不够节制,可能会影响你身体的健康。”杜回答说:“我生活十分检点,不至于让大人多虑。”牛僧孺笑了笑,也不说什么,立即让侍女取出一个小书匣,当面打开,里面全是巡逻街道士卒的密报,有上百份,记的都是:“某晚,杜书记至某家,无恙。”“某晚,杜书记至某家赴宴。”杜牧不禁大为惭愧,对牛僧孺感激不已。

但是如果因此将杜牧仅仅看成是一个不知检点的无行文人,就大错特错了。他出身于名门望族,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又是研究《左传》的专家,人称“杜武库”;其祖父杜佑,官至宰相,不仅政绩卓异,在学术上也卓有建树,他所撰写的《通典》,是中国典章制度史的名著,为后世治史者所必读。杜牧继承了家族的传统,他自幼关心国家大事,好言兵法。他生活在一个多难的时代,帝王软弱,大臣纷争,宦官专权,藩镇跋扈。他每每对国事痛心疾首,就在他在扬州追逐风月的同时,他还写了一篇论藩镇的危害及应对之策的政论文《罪言》,他在文章的开头便说:“国家大事,牧不当官,言之实有罪,故作《罪言》。”他对时局的分析,鞭辟入里,当时人们就认为他有“王佐之才”。虽然由于主客观种种条件的限制,杜牧在政治上没有更大的作为,但他在文学上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如果当时牛僧孺因杜牧的不检点而对他痛加抑制,也许,我们今天就不会有这位可爱的诗人了。

其实,这里最难得的还是牛僧孺关心杜牧的那一份细心,有这份细心才有照顾的悉心,才让一位旷世诗才在无微不至的关照中发出异彩。就牛僧孺个人来说,也正是这份细心成就了他爱才、护才的美名。可以说,没有胆大的素质,牛氏不可能成为一方统帅,而没有心细的素质,他也不可能在环境复杂的“领导岗位”上有所建树。

在世界上,让人满意可以说是一件最难的事。中国的父母,那么全心全意地为自己的孩子服务,又有多少孩子为此感到满意呢?因此,把服务搞好,不但功夫要下到“家”,而且要下到一些细微处。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在这方面称得上一个典范人物。

沃尔玛的基本经营思想只有两句话:“低价销售、保证满意”。山姆·沃尔顿说,他在第一家沃尔玛商店标牌上写下的“保证满意”,是“一个最重要的词”,“它们造就了所有的这一切变化”。

“保证满意”包括“低价销售”等很多内容,其中有两个有趣但也值得人们认真思考的细节。

一个细节是:山姆教导员工说:“当顾客走到距离你10英尺的范围内时,你要温和地看着顾客的眼睛,鼓励他向你咨询和求助。”这一条被概括为“10英尺态度”,成为沃尔玛的员工准则。

另一个细节也是山姆的一句名言:“请对顾客露出你的八颗牙。”在山姆看来,只有微笑到露出八颗牙的程度,才称得上是合格的“微笑服务”。

这两个细节显然是山姆经过反复试验后总结出来的经验,特别是露出八颗牙,不一定适合于每个地区和每一个人,但这种认真的态度和讲究准确性的科学精神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正是由于沃尔玛的创始人对服务质量如此重视,不忽略小节,注重细微处,才使沃尔玛建立了一系列很有影响的企业文化。

做任何事情时如果都能发挥“八颗牙微笑”似的细心精神,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呢?

3.要细心地关注他人的意图

很多人的成功是由在细微处下功夫得到的。在表述你的意见或计划前,或是趁对方没有说出之前,或是在对方尚未自觉感到需要之前,就预先设法迎合他,设身处地去预测别人的情况,然后想出满足他们的好方法,这是做事的至妙一招。

约翰·华纳23岁时,在费城第六街与菜市街交接处开了一家商店,这是他有生以来开的第一家店。大家都认为在几个月之内,这家店一定会破产倒闭的。

他从14岁给别人送报起,就开始积攒钱财。但他的积蓄只够和他的合伙人购办店内摆设的商品。所以,在一般人看来,约翰·华纳的资金实在是有点儿少,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正赶上国家经济萧条又面临内乱。

然而,不可思议的是,他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我们都知道华纳已成为美国著名商人之一。那么,他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在大家普遍不看好的经济低谷中,能取得惊人的成就呢?

据说,开业之初,他就抛弃了过去那种不足为奇的商业手段,而运用了一种使人备感新颖的商业方法。之后,他发明了一种又一种全新的商业方案,几乎每次革新都受到攻击,然而,他最终引领了当时的整个营业制度。

其实,他的方法很简单:他只是一直尽力从细节处去寻找使顾客满意的新方法。他永远地怀有一份心思,那就是不断地研究顾客们的心理。

研究顾客心理,这是华纳成功经营的策略。即使到如今,他的商店已扩展到像一座百货迷宫了,我们仍旧可以发现:他每天总要抽出一段时间在自己的百货店里巡视一番,他甚至还亲自去接待一些顾客,整理一些货物,倾听人们对他的商店的意见和建议。和约翰·华纳一样,地产富豪查尔斯·巴诺也费尽心思去揣测别人的需要。

纽约的巴诺博士和他的兄弟最初只有不到4000美元的资本,但经过一番拼搏之后,他终于成了地产巨商。他成功的秘密可以说,大部分都要归功于他不厌其烦地听取人们对于厅堂、门窗及房屋朝向等等琐碎问题的意见,正是在这些意见的启发之下,他对旧式套间狭长的客厅和黯淡的起居室进行改造,设计并构建了一座美观、实用的现代公寓。现代公寓不仅设备先进齐全,而且居住起来十分舒服方便。他终于建成一所打破一切华丽与昂贵纪录的大公寓,就是纽约著名的派克路270号的那座房子。巴诺自然也从该项目中收益颇多。

从那一次冒险开始,巴诺博士就想出了一个策略:他自己去租住自己的公寓,以便由此了解顾客们的真正需要。他也像华纳一样,首先去研究顾客的需要。这样,他就能够处处赶在他的顾客前头——在他们感觉到有什么需要之前,他就已经把方便提供给他们了。

有了这份细心,有了这种对他人意图的倾心关注,怎么可能不被顾客所接受呢?

当爱德华·伊文思在36岁那年完全失败了之后,他不仅倾家荡产,还负了1.6万美元的债务。但随后他却很快去找了一个推销员的职业,每天只拿几美元的薪水。后来在几个月之内,他就奠定了一个6000万美元的汽车工业的营业基础,很快地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资本家。当时,他所负责销售的货物是一种运载汽车用的木板。在做了一段时间的推销员之后,他积攒了一些资金。不久,他决定以他的这些资金做本钱创业,于是便去研究别人究竟需要些什么。

他高兴地发现:汽车制造商似乎真的需要这种木板,但是他们关于运载汽车的整个问题究竟是怎样解决的?他们究竟需要些什么尚未发明出来的更实用的东西呢?

于是伊文思去租赁了几辆卡车,买了几部旧汽车和一些运载设备所需零件的样品,还有各种不同的木材样品,然后他借来了许多器械。以后的好几个星期里,他整日忙个不停,装了又拆,拆了又装,开着破旧的汽车一遍又一遍地做实验,在路上压出了数不清的胎迹,甚至一再发生撞车事故。

最后,试验终于成功了。他不但发明了一种较好的木板,而且发明了一种使汽车能更安全、更廉价、更快捷地装载重物的方法。

此后,伊文思就常常对他的顾客说:“我还有一些比木板更好的东西想卖给你。”

现在,他是伊文思自动运载公司的总经理了。他的公司专门将运载设备卖给国内许多大汽车制造厂。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伊文思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并不只是把别人曾经需要的东西提供给他们,他还要为人们发明创造出一种新的需要来。

被誉为“东方最伟大的人寿保险专家之一”的吉尔·布莱克曾受那些小政客的启发而留心运用于自己的保险事业。他发现这种人常常热衷于提出反对意见,虽然这未必会有什么好处,他们还是喜欢屡屡发问,因此他就注意到他在顾客们那里碰到的潜在的习惯性的反对意见了。他说:“大人物很少发问,但这并不是说他没有疑问,事实上,他的问题与平常人一样多,只不过他把这种意见隐藏在心里罢了。所以,虽然他并不发问,但我们得设法使他满意才行。”

所以,无论别人是否表示他的反对意见,倘若我们不关心他的感受,我们就很容易失败。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应当尽量预先料想到这种潜在的反对或不满,而想好对付的措施,这能为我们成功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个曾经在一家普通的铁路商店里打工,一小时才挣几美分的伙计,后来竟一跃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的克莱斯勒,可谓创造了汽车史上的奇迹。

他究竟使用了什么方法,使得他的汽车一下子就博得美国那么多人的喜欢,以至于在全国畅销起来呢?

他曾经讲述过自己的一个简单的方法,这是任何一个管理者都能用得着的妙计。他说:“像我们这种完全依靠客户的满意度来发展自己事业的人,不妨把所有的客户都设想成一个人,从各方面来研究他的需要,这无疑是一个最好的方法。如果某一个人和他对我们的看法、观点与我们的永久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在赢得这个客户的满意上采取严肃的态度是很重要的。

“把整个的营业对象设想为一个人,这一点没有什么夸张的意味。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可能决定着你的整个事业的命运。严格地说,这不是事关一个人满意与否的问题,而是与你的所有客户都密切相关的问题。”

从他自身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克莱斯勒的成功在于他深谙顾客心理,懂得怎样研究他的客户的兴趣和需求:他挑选一个典型的顾客做对象,然后,就以他的观点、虚荣心、道德意识、习惯去设计所需的汽车,并去校正自己的工作和推销政策。

“商业界充满了许多看起来似乎很有才干的年轻人,他们辛勤地工作着。他们热爱自己的事业,为公司的发展热心地尽着力。他们的勤奋和忠诚使得他们做了主管或领班。但是,他们的前程却似乎永远停止于此了。为什么呢?我相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对于许多问题,总是按照他们自己所熟悉的那一小部分业务的运营思路去解决,而不是从整个公司的经营理念及老板的立场出发去解决。他们从来不会替坐在宽大的写字台背后的老板设想一下:‘他心里想怎样做呢?他是怎样看待这个人的?如果我处在他的位置上,那么,我应当怎样去处理这件事情?’”

从前做过报童、后来成了美国国际公会会长的马修·布拉什也曾说:“在我所曾从事过的许多职业中,使我受益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我学会了依照着我的上司的办事习惯去做事。我想在每一件事情、每一个动作上,尽量做得比他要求我的更好。我常常比他更早来到办公室,把他的写字台准备好,为他当日的一切计划做好准备。所以,如果你也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得学会机敏地做事。每走进一次办公室,你的思想最好比你的上司更超前一些,预测到他以后的意图将是怎样的,从而采取必要的行动来表示你头脑的聪慧和办事的机敏。”

然而,在请求升迁这类最要紧事项的时刻,有许多人仍还不注意,或者完全忽略了他们老板的想法和观点。

布拉什又说:“你也许会说:‘我在这里干了好几年了,我想我一定能胜任那份更好的工作。’或者就是:‘我家里添了人口,我希望能增加一点儿生活费。’又比如:‘我给老板每星期加了那么多班,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不给我加薪呢?’“这些话也许能打动老板的同情心,然而,这并不能说明你在工作上有多能干,更不能说明你理应因此拿到更多的薪水并享受更高的职位。”

对于那些常常能够领会老板意图的人,当他们在要求晋升以前,早就能找到许多可以满足他们愿望的机会了。

一个做事细心的人,是不用刻意为自己谋求好处的,因为好处往往不待他自己发言,就会主动跑过来找他。

查尔斯·施瓦布曾指出许多领袖人物早年在职业生活中所运用的策略:在办事的时候,永远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份内事。

如果现在的你正面临找工作的情形,这个策略也是适用的。可是多数人却仍旧忽略了这非常重要的一点。一个曾经收到过50万封求职信的实业家摩根对这个策略的印象是颇为深刻的。

他说:“差不多每一个失业者所常犯的过错就是不用脑子想问题。差不多可以说一切的人——无论是工程师、普通人还是大学教授、专栏作家——他们很少能从老板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而这往往就是他们求职失败的致命根源。”

你要记住,驾驭别人的策略就在于:留心他人意图。

4.细心关注小事才能做成大事

我们知道,事情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但人们总是很难把握好这难以观察的点滴,只有细心地关注不那么起眼的小事,有时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你做事成败的转折点。

有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产品优良,包装精美,很受消费者喜爱,营业额连续10年递增,每年的增长率都在10%到20%。可是到了第11年,企业业绩停滞下来,第12年、第13年也如此,维持同样的数字。公司总裁召开高级会议,商讨对策。

会上,公司总裁许诺说:谁能想出解决办法,让公司业绩增长,给予10万元重奖。有位年轻经理站出来,递给总裁一张纸条,总裁打开纸条,看完,马上签了一张10万元的支票给这位经理。

那张纸条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牙膏管开口扩大1毫米。

消费者每天早晨习惯挤出同样长度的牙膏,牙膏管开口扩大1毫米,每个消费者就多用1毫米宽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呀!

公司立即开始更换包装。一年后,公司的营业额增长了32%。

据称,日本的学者、记者和商人们每每纠缠着美国生活中甚至是最细枝末节的信息不放,其态度之顽固几乎到了荒唐的地步。

有一次,一个在由一位美国女教师执教的英语班上学的日本年轻商人,在女教师正讲解过去分词时突然打断并问她是否穿着内衣。这位女教师开始感到很愤怒,但当她看到那位日本学生并没有侮辱她的意图时,心情又平静了下来。通过交谈,女教师才了解到,这个为一家日本大纺织公司工作的青年人,只不过是在进行一个小小的现场调查。

听到这个故事的美国人不约而同地觉得这件事很可笑,有人还为这位日本青年人的行为流露出了一丝轻蔑。但也有人认为,正是这种对美国消费者的爱好、习惯和需要所做的不倦了解——当然一般是在相对来说更科学的基础上组织调查,才使日本工业在美国市场上如此频繁地战胜美国公司。

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究竟有多大差别?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差异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很多小事,一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上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台湾首富王永庆就是从细节中找到成功机会的人。

王永庆早年因贫困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932年,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当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淡淡,门可罗雀。

当时,一些老字号的米店分别占据了附近大的市场,而王永庆的米店因规模小、资金少,没法做大宗买卖。如果搞零售呢?那些位置好的老字号米店在经营批发的同时,也兼做零售,没有人愿意到他这一地角偏僻的米店买货。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但效果并不理想。

王永庆感觉到要想让米店在市场上立足,自己就必须有一些别人没有或做不到的优势才行。仔细考虑之后,王永庆很快从提高米的质量和服务上找到了突破口。

20世纪30年代的台湾,农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很落后,稻谷收割后都是铺放在马路上晒干,然后脱粒,砂子、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里面。用户在做米饭之前,都要经过几道淘米的程序,用起来很不方硬,但买卖双方对此都习以为常,不以为怪。

王永庆却细心地从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找到了突破点。他带领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不怕辛苦,不怕麻烦,一点儿一点儿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出售。这样,王永庆米店卖的米质量就要高一个档次,因而深受顾客赞许,米店的生意也日渐兴旺起来。

在提高米质见到效果的同时,王永庆在服务上也更进一步。当时,用户都是自己前来买米。这对于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就是一个很大的不便了;而当时年轻人整天忙于生计,且工作时间很长,不方便前来买米,买米的任务只能落到老年人的身上。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点,于是打破常规,主动送货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大受顾客欢迎。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即使是在今天,送货上门充其量是将货物送到客户家里并根据需要放到适合的位置,就算完事。那么,王永庆是怎样做的呢?

每次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都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清楚这家有多少人吃饭,有多少大人、多少小孩,每人饭量怎么样,依此推断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

王永庆给顾客送米,还要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擦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太久而变质。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深深感动了不少顾客,赢得了很多回头客。

在送米的过程中,王永庆还了解到,当地居民大多数家庭都以打工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许多家庭还未到发薪日,就已经囊中羞涩。由于王永庆是主动送货上门的,到收款时,碰到顾客手头紧,一时拿不出钱的,会弄得大家很尴尬。为解决这一问题,王永庆采取按时送米,不即时收钱,而是约定到发薪之日再上门收钱的办法,极大地方便了顾客。

王永庆精细、务实的服务方法,使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的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有了知名度后,王永庆的生意很快红火起来。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便自己办了个碾米厂,在离最繁华热闹的街道不远的临街处租了一处比原来大好几倍的房子,临街的一面用来做铺面,里间用作碾米厂。就这样,王永庆从小小的米店生意开始了他后来问鼎台湾首富的事业。

细节的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孕育着成功的必然。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说:“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细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像浪花展示了大海的美丽,但必须依托于大海才能存在一样,要把重视细节、将大事做细养成一种习惯才行。

5.以足够的胆量坚持自己的意见

说到胆量,人们很自然地想到只手敢敌双拳的好汉,想到旷野中敢于独行的侠客,其实,另一种胆量更为可贵,那就是在一片反对声中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

现代社会讲民主,因此,少数服从多数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如果这个多数是由知识水准很高的人组成的,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这个“少数”是权势人物,那多数人的意见会生效吗?如果这个“多数”的组成分子都是些没知识的(我们这里所说的“知识”,不仅仅指文化知识),那多数人的意见会是正确的吗?

重要的是对正义与真理的判断,哪边有正义,哪边有真理,哪边就是对的。

假如对方是一位权势人物或邪恶人物,他的行为已经不是什么缺点和过失,而是害国蠹民的罪恶,你不可能当面向他指出,否则你会因此而遭到打击和陷害,而你又不能容忍这些人继续为非作歹,怎么办呢?无计可施,万般无奈,写匿名信,打举报电话未尝不是一种斗争的手段。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你还坚持着“口不言人过”的做法,只会让奸佞小人高兴,因为他们的奸行便可以被掩盖,罪恶得以继续进行,你没有得罪人,而受害的是国家和百姓。这种人能算是君子吗?不,他们只不过是老好人,甚至是胆小鬼。西方一位哲人认为,邪恶之所以通行无阻,正是因为正义的无所作为。而奸邪对正人君子可从来都是鸡蛋里挑骨头的。

假如有些心怀叵测的人很会蒙骗群众,以“多数”做后盾而提出无理要求,这样的“多数”就无须服从。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显得孤立,但这并不可怕,这种孤立必定是暂时的。

某厂有个工人盗取了厂里的木材,数量虽然不是很大,但性质肯定是偷盗。因为这人是木工,平时上上下下找他帮忙的人很多,都与他有点儿交情,于是,便都出来求情,只有厂长坚持要依法处理。

有人就说:“少数服从多数嘛。”厂长理直气壮地说:“厂规是厂里最大多数的人通过的,要服从,就服从这个多数。”

一时间,厂长似乎有点儿孤立,但时间一长,理解和赞同他的人便越来越多,而偷盗厂内财物的情况也从此大为减少了。

有的人认为,只有照多数人的意见办事才不会把事情闹大,才能和平地收拾局面。其实不然,不讲原则,迁就多数,势必后患无穷。

像我们刚才所说的那件事,如果听了大多数人的意见,不加处理,或轻加处理,不仅厂里的偷盗之风会越来越烈,厂规厂纪也将成为一纸空文。届时,厂长威信扫地,这才是真正的孤立呢。

处理问题是如此,实施新规定也是如此。

新的意见和想法一经提出,必定会有反对者。其中有对新意见不甚了解的人,也有为反对而反对的人。一片反对声中,你犹如鹤立鸡群。这种时候,也要学会不怕孤立。

对于不了解的人,要怀着热忱,耐心地向他说明道理,使反对者变成赞成者。对于为反对而反对的人,任你怎么说,恐怕他也是不想接受的,那么就干脆不要寄希望于他的赞同。

真理在握,反对者越多,自信心就要越强,就要越发坚定地为贯彻目标而努力。

有家商店,店面虽然不大,地理位置却相当好,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新经理一上任,便决意整顿。

他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一来就结束了营业员们逍遥自在的日子,因此遭到一片反对之声,新经理被孤立了。但他坚持原则,说到做到。

不到两年,小店转亏为盈。当年终颁发奖金的时候,一个平时最爱在店堂里打毛线因而反对新规定也最坚决的女士说:“嗯,还是这样好。过去织毛衣,一个月顶多结件把,现在这些奖金足可以买几件羊毛衫了。”

新经理不怕孤立,最后并没有孤立。假如他当时不搞改革,弄到工资也发不出的地步,他还能不孤立吗?

坚持正义往往是勇敢者的行为,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敢于坚持正义与真理,无形中就树立了威信。胆大自有胆大的回报,因为有时这是做人与做事必不可少的。

6.该出手时就出手

《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似乎身上都有这样一个特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没有足够的胆量与气魄是做不到的。有些人有一个习惯性的思维误区,认为胆大的人必是膀大腰圆、外表粗犷的男子汉。其实不然,胆量是勇气、心态和智慧的综合外现,所以,哪怕外表纤弱的女子,也并不缺乏胆略,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女子可能比男子汉表现得更有胆略。

我们来看看一位有智有谋的妇人的例子: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声势浩大,不久便入据长安,唐朝政权岌岌可危。沙陀部队李克用因一目失明,时人称为“独眼龙”。他与其父朱邪赤心(因他镇压起义有功,被赐姓李,名国昌)一起,参与镇压黄巢起义。公元884年,他引军渡河,大败黄巢军于中牟(今河南中牟),使起义军从此一蹶不振。后来便长期割据河东,与占据汴州(今河南开封市)的朱全忠对峙,连年战争。死后,其子李存勖建后唐,尊他为太祖。李克用的夫人刘氏,是一位有智有谋的巾帼英雄,可以说,李克用的成功,得力于他夫人刘氏的帮助。

李克用奉命带兵讨伐叛逆者,以救东路诸侯。正当李克用整装待发之时,朱全忠与杨彦洪共同谋变,倒戈攻击李克用。李克用措手不及,没与硬战,便仓惶逃去,心里好不愤怒,气得发狂。朱全忠很狡诈(后梁的创立者),眼看李克用逃去,谋杀不成,便灵机一动,将杨彦洪射杀,掩人耳目,隐藏自己叛变的真面目。但李克用并没有改变看法,他边逃跑边咒骂朱全忠,发誓要亲杀朱全忠。

李克用部下有人逃回,禀报李克用妻子刘氏夫人。刘夫人听了很是震惊,但她表面上却很镇静,神色不动,若无其事,并下令将那报告朱全忠叛变的人立即斩杀。她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此事,府内肯定乱作一团,说不定还会有人响应举兵叛变。那样,情况更糟,局面就没法收拾了。所以,自己不能惊慌,不能失去信心和自制,同时要封锁消息,要保持府中原有的安静,报信的人是信息源,当然应该将他斩杀。不久,李克用怒发冲冠地回来了。刘夫人仍保持镇静。李克用发誓要集中兵力,讨伐朱全忠,以解心头恨。可是,刘夫人却不同意,她说:“你此次带兵伐叛是为国讨贼,以救东路诸侯之急,并不是为了你个人的怨仇。现在,汴州人朱全忠叛变要谋害你,你当然很气愤,我也十分生气。我也觉得他该伐该杀。可是,如果你真的带兵去攻伐他,你的任务就完成不了了,而且也改变了事情的性质,变国家大事为个人怨仇小事。我认为,朱全忠叛变的事,你应该上诉朝廷。由朝廷兴兵讨伐他。岂不是更好?”李克用听了夫人这番话,茅塞顿开,怒火顿消,便听从了夫人的意见,不再结兵攻朱全忠了。但他还是给朱全忠写了封信,责备他谋变不道。可朱全忠却回信说:“前夕之变,我并不知道,朝廷曾派使者来与杨彦洪共同谋事,必是他图谋不轨,发动兵变。现在,杨彦洪已经伏法,死有余辜,请你谅察。”把自己的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

刘氏夫人对这件事的处理很有分寸,有节有理,以大局为重,该出手时就出手,果断应变,沉着不慌,可谓胆大心细、理性做事的典范。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肯定有位精明的女人,倘若李克用不听刘氏夫人的话,或者刘氏夫人有勇无谋,无谋而乱,其结果如何,谁胜谁负,谁是谁非那真的挺难说了。

该出手时就出手,该出左手时就不要出右手,没有这份胆略和智慧,是干不成大事的。

7.心细也是一种成事策略

心细不仅仅是一种做人做事的风格,更是一种不可少的成事策略。

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说:“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实现愿望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细微的部分开始。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著的将会遭受损失。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

又说:“用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务。”

从古到今的成功者以及伟大的谋略家们,在运用谋略时没有人忽略心细这一策略在成就事业当中的巨大作用。

鬼谷子说:“既想捭的周全,又想阖的细密,然而周密的实处又在于慎微。”又说:“见微则知著。”

天玄子说:“圣人知机,愚人不见机;圣人用机,愚人不用机。就像对待事物的利害得失,就像彰昭明显,天下人都看得见,才能抓住机会去做,这样就能制服机会从而成功于事,这就不贱于圣贤哲士了!圣人哲士的做法,在于能见微知著,在于能谋求于无形之中,在于能成就于无迹之处。所以说,善于用机的人,常先知如神。”这就是“用机原理”的意义,它在事业上的重要性,早已被实践所证明。

历史上没能成为领袖的人物,就是忽视了这重要的一点。姜太公曾经对周文王说:“涓涓的流水不堵塞,将来有成为江河的可能。星星的火点不扑灭,就会燃烧成熊熊大火。大树两边的障叶不除去,怎么好用斧子去砍伐呢?”管仲说:“防备在祸患没有发生之前。”这都是古代圣贤对成事、立业、治国及治天下所做的慎戒机微的原则。

周文王经常小心翼翼,成王每天夜晚“敬止”;孔子常常戒慎、恐惧;诸葛亮一生的事业,都在于谨慎行事。

诸葛亮在蜀吴关系上的细心,表现出了常人难以具备的极大忍耐心,因为蜀国的三大开国领袖,都可以说是死在蜀吴争夺战之中,而且主要是吴国贪图地盘,首先破坏蜀吴联盟。但蜀吴两国都是弱国,长达四年的拼杀已经使双方损失惨重,蜀国损失更大。如果不能忍耐,继续像张飞、关羽那样意气用事,蜀国更容易被魏国所吞并。而实现蜀吴和平之后,占地面积不到魏国十分之一、军事实力也相差甚远的蜀国竟然从公元225年到234年“六出祁山”,进行北伐,而且取得了很多战术性的胜利,攻占了安定、天水、南安、武都、阴平等郡,最后将战场推到了魏国境内渭水南岸的五丈原,并在此与魏军相持百余日,后因诸葛亮病死才撤军。这种北伐,名为统一,实际上是以攻为守,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与其坐而待毙,不如起而攻之。只要保住了蜀国的安宁,就可以称之为胜利。

事不分大小,物不分巨细,都在于谨慎细心之机,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千万不要把细心这一要素等闲视之,而应把它纳入到策略运用的范畴之内。这样,细心会帮你取得更大的成功。

8.有意识地消除恐惧、紧张的心理

在走向目标的征途中,恐惧和大胆就像耸立在你面前的两个大路标,一个指向成功的反向,一个指向成功的正向。

恐惧会勾起你许许多多不愉快的回忆,使你想起失败、痛苦和沮丧。它还不停地暗示——“这次是不是又会重复那些不幸?”

而大胆的愿望让你回想成功时的喜悦,鼓舞你“再来一次”的欲望,激起你进行大胆尝试的热情。

两个人做同样的馅饼,用的是同样的原料,参照的是同一食品生产说明书,一个人失败了,而另一人却取得优异成绩。这是为什么呢?那个失败的厨师开始做馅饼时,神情紧张。她知道以前做馅饼没有成功,担心这次结果将会怎么样,她脑子里没有一幅令人垂涎欲滴的金黄色表皮、肉馅美味可口的馅饼的心理图像,她不安、紧张,甚至有点儿恐惧,不知不觉地将不安的暗示融进了馅饼的制作过程。第二个人则认为她做的馅饼将是最好的,效果确实如此。她的形象化的愿望使她成功了。

著名心理学家丹尼斯·维特莱认为,所谓大胆的愿望实际上是连接你到达目标的感情上的纽带。换言之,愿望是你前进的正向磁引力,而恐惧所带来的,则是负向的磁引力。它导致精神压抑、不安、疾病、敌意甚至精神失常和死亡。

一个想获得成功的人必须跳出恐惧的地牢,而不能陷在“我不行”、“我不能”等否定型暗示的阴影之中。

俄国有个12月的故事。

玛莎被狠心的继母赶出家门,叫她为继母的亲生女儿采鲜花过生日。

寒冷的12月,大雪纷飞,冰冻三尺,哪里会有鲜花?

但玛莎并没有灰心,她一边哭着一边走向森林。

她遇到了代表12个月份的12个神仙,他们能变换季节,玛莎终于采到了鲜花。

这是童话,但不一定离现实太远。有句佛语叫掬水月在手。苍天的月亮太高,凡尘的力量难以达及,但是开启智慧,掬一捧水,月亮美丽的脸就含笑在掌心。

关键是当你处在生命的极点,从客观上讲,已完全不可能的情况下,主观能否一搏,能否那么垂死挣扎一下?

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的精神先于我们的身躯垮下去了。有一个古代的寓言:

一个人经过两山对峙间的木桥,突然,桥断了。奇怪的是,他没有跌下,而是停在半空中,脚下是深渊,是湍急的激流。他抬起头,一架天梯荡在云端,望上去,天梯遥不可及。倘若落在悬崖边,他绝对会乱抓一气的,哪怕抓到一根救命小草。可是这种境地,他彻底绝望了,吓呆了,抱头等死。渐渐地,天梯缩回云中,不见了踪影。云中的声音说,这叫障眼法,其实你踮起脚尖儿就可以够到天梯,是你自己放弃了求生的愿望,那么只好下地狱了。

大胆踮起脚尖儿,就是另一个生命、另一种活法、另一番境界。这是一种极强的生活责任心鼓起的勇气,它不仅包藏着求生的愿望,还体现着探索精神、不屈服的意志以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豪气。

人生可能不会总碰到大事、要事,但即使是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平常事,如果总是心怀疑惧、不敢越雷池半步,又怎么能突破人生的瓶颈而有所成就呢?

9.在胆大心细中寻求做人做事的突破

平凡是人生的常态,但平庸的人在做人、做事方面肯定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仔细检视一下,就会发现胆大与心细是人们最需要补足的功课。

恐惧是所有情绪中最令人精神涣散的,它使人肌肉僵硬,意志消沉。另一方面,每当陷入困境时,为一丝勇气所驱使,为急于摆脱被动局面的情绪所驱使,我们总是能竭尽全力,扭转局面。巴什金在《战胜恐惧》一书中写道:大胆些,强大力量会帮你。

大胆些——这并不是劝你毫不在乎或有勇无谋。大胆意味着慎重的决定,每时每刻将自己所能完成的目标定得远些。

所谓强大力量也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它正是我们自身所具有的潜力:精力、技能、正确的判断、创造性的构想,就是体力和耐力也远远超出人们自身所能认识的程度。

简而言之,大胆些可以使肌体做出应急反应。曾听一位著名登山运动员说过,一个登山者有时会使自己陷入欲下不能的境地,这样一来他只能向上攀登。他补充说,有时他就特意地让自己落入这样的境地,当除了向上别无他路时,你会爬得更起劲。

显然,那些特殊的强大力量是精神力量,它们比体力更为重要。杀死菲利士巨人的是一颗飞石的离心力,但首先使大卫面对巨人的则是勇气。

最令人好奇的是,精神力量在物质世界里也常有其相应的位置。有这样一位橄榄球好手,虽然他的体重远低于其他运动员的体重,但他还是以其凶猛封杀而闻名。有人对他的大胆表示不可思议,他说:“哦,这得追溯到我孩提时代的一个细心的发现。在一次橄榄球比赛中,我面对对方后卫,他看起来是如此庞大!我吓得闭上眼睛,就像一颗匆忙射出的子弹那样,把自己用力地掷向了他,而且真的阻挡了他!就在这时,我开始懂得:你封杀一名魁梧的选手越凶,你似乎就越不会受伤。道理很简单,动量等于重量乘以速度,因此,如果你足够大胆,勇于冲撞,那么即使运动定理也会来帮你忙的。”

这种无所畏惧,力达自身最高境界的品质,不是一夜之间可以造就的,细心和信心是日积月累起来的。当然,在开拓人生的每一过程中,都将有挫折与失望相伴随,光凭勇气也并不能完全确保成功,但尽力而为后,失败了的人总比那些不去努力坐等成功的人要好得多。

大胆和心细往往正是做事情所需的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

有位医学院的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对他的学生说:“当医生,最要紧的就是胆大心细!”说完,便将一只手指伸进桌子上一只盛满尿液的杯子里,接着再把手指放进自己的嘴中,随后教授将那只杯子递给学生,让这些学生学着他的样子做。看着每个学生都把手指探入杯中,然后再塞进嘴里,忍着呕吐的狼狈样子,他微微笑了笑说:“不错,不错,你们每个人都够胆大的。”但紧接着教授又难过起来:“只可惜你们看得不够心细,没有注意到我探入尿杯的是食指,放进嘴里的却是中指啊!”

教授这样做的本意,是教育学生在科研与工作中都要胆大心细,即睁大眼睛看问题,可惜的是学生们并没有注意到教授的转变细节,结果都“大上其当”。相信尝过尿液的学生应该能够终生记住这次“教训”。

注意细节其实是一种真正的精明,这种功夫是靠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谈到日积月累,就不能不涉及习惯,因为人的行为的95%都是受习惯影响的,在习惯中积累功夫,培养素质。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而粗心大意无疑是这种良好素质的大敌,这种“犯晕”偶尔一次也许还可原谅,但倘若也成为一种“习惯”,则会使一个人的素质整体下降,做人也就低了一个档次,成了一个远离精明的傻瓜般的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