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7851700000088

第88章 “杏林”代称中医

汉末三国时期有三位著名医学家,他们是华佗、张仲景、董奉,他们被称为“建安三神医”。华佗在《后汉书》、《三国志》中有传;张仲景无传,有书存世。董奉既无传记,也没有专著流传,但他医术的高明和不求名利、乐善好施的高尚医德、精湛医术被人们传为佳话。

后世以“杏林”代指中医,对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中医称“杏林春暖”、“誉满杏林”都和董奉有关。

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医术高超,传说他能将将死的人救活。在《三国志·士燮传》记载,交州刺史,“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也。”在此段文字下,东晋裴松之加有一段小注:“葛洪《神仙传》曰:燮尝病死,已三日,仙人董奉以一丸药与服,以水含之,捧其头摇稍之,食顷,即开目动手,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这个注解下面说:“奉字君异,侯官人也。”

这只是董奉医道高明的一个例子。葛洪的《神仙传》还记载了一个董奉长命百岁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少年在董奉所在的县当县令,看董奉有40多岁。后来这个县官罢官而去,过了50年这个县官又经过侯官县,看见董奉颜貌一如往日。这个昔日的县官感慨地问:“君得道耶?吾昔见君如此,吾今已皓首,而君转少,何也?”奉曰:“偶然耳!”这个故事说明董奉大约活了100岁左右,可谓高寿矣。又传说,董奉活了300多岁,仙逝而去。

董奉医术过人,十分精湛;乐施好德,治病从不取钱,经他看好的病人只要种杏树即可。“杏林”一词即由他而来。明朝杨珽《龙膏记·闺病》:“丹无橘井,医无杏林,投饵全无效也。”后世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誉医术高尚的医家,唤中医为“杏林”。

根据《太平广记·董奉》和葛洪《神仙传》的记载,董奉是东汉末至三国时的东吴名医,医道高明,有妙手回春之术,并以高尚的医德修养闻名于世。

董奉后来到豫章庐山隐居。他住在山里不种田,每天为人治病,分文不取。重病的人被他治好后,董奉就让他种植五棵杏树,治好病轻的,就种植一棵。这样经过了几年,已经有十多万棵,成了一片茂盛的杏树林。他让山中的鸟兽都在杏林中嬉戏,树下杂草不生,就像是故意把草锄光一样。

当杏子成熟后,董奉用草在杏林里盖了一间仓房,还告诉人们:“想买杏子的人,不用告诉董奉,只要把一罐谷粮放进仓房,就可以自己取走一罐杏子。”曾经有人放进仓房的粮食少,却拿走很多杏子,这时杏林里突然有一群老虎吼叫着追出来,那人非常害怕,急忙提着杏子逃跑,却在路旁摔倒了。回家一量杏子,剩下的杏子正好和送去的谷粮一样多。

如果有人来偷杏子,老虎会一直追到偷杏人的家里把他咬死。死者的家人知道是因为偷了杏子,就把杏子送还给董奉,并磕头认错,董奉会让死者再复活。

董奉每年卖杏得来的谷粮,全都用来救济贫穷人家,及提供给旅行在外缺少路费的人,一年能发出去两万多斛谷粮。董奉在人间三百多年才仙去,他的容貌仍然像三四十岁的人。

董奉有精湛的医术却不重名利,为人乐善好施,他崇高的医德被人们敬仰、传颂,成为千古佳话。

《庐山志》还记载董奉在江西行医期间,有一县官女儿得了怪病,医治无效,请董奉医治即愈,于是县令便把女儿嫁给董奉为妻。因董奉长年累月外出为人治病,怕妻子孤单,便收养一女。

董奉确有其人,从他的事迹被神话了来看,他确实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还有他乐善好施的精神都值得我们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