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孩子
7852300000029

第29章 创造万岁

创造是教育的永恒主题。

倪谷音曾回忆说:

50年代,由段镇主持的上海市少先队夏令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创造性游戏,让少先队员当少先队的主人。1956年秋天,在一师附小的校园里创办了一个崭新的节日――创造性游戏节。这是段镇少先队教育思想中的新火花。

从此“创造”两字就与我校少先队员结下不解之缘,长盛不衰,并且越来越表现出它旺盛的生命力,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喜爱创造的少先队员。

的确如此,段镇的身上奔涌着不安分的、渴望创造的血液。他崇敬陶行知的原因之一,是这位教育家主张创造教育。他在潜心研究了陶行知的教育学说之后,写道:

我国新民主主义儿童观的一位代表人物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把儿童看成是未来的创造者。1943年,他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第二年,他接着发表《创造的儿童教育》,引用大量事实雄辩地论证“小孩有创造力”。他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宗、至少经过50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他首创的“小先生”运动便是儿童创造力的充分显示。他认为“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创造力的是环境”,教育职能之一便是“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观的高度在于把“解放儿童创造力”看成“就是解放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在当时是为打退日本鬼子,建立新中国服务,其长远目的是要“创造民主的、科学的、幸福的新中国”。这种观点顺应了中国现代化发展要求,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色彩。

陶行知儿童观的深度在于他第一次全面地提出了以启发培养儿童创造力为目的“五大解放”:解放小孩的头脑、双手和嘴,解放儿童的空间和时间,反对限制、束缚儿童发展的“鸟笼式”教育,并指出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最重要条件是实行民主。在这里,陶行知明确指出,他所主张的民主不是“少数资产阶级作主,为少数人服务的旧民主”,而是由“人民大众作主,为人民服务的新民主”,这种新民主的教育方法就是“要使学生自动”,民主的教育就是“培养自动力的教育”,“自动教育就是教孩子自己干,不要替孩子干”。他认为“中国儿童现在最需要的东西是动的机会,是自动的机会,是联合自动的机会!”自动是自主的表现,而唯有自动才能出创造,才能经过团体的和个人的自治而达到理想教育目的。

1982年,段镇的工作有了一些变化。

为了加强青少年问题的研究,团市委决定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合作,建立一个青少年研究所。那么,谁来当这个所长并负责筹建工作呢?团市委常务副书记陈启懋又想到了段镇。

专心从事科学研究,自复出以来一直是段镇的愿望,因为他有太多的疑惑需要破解,他完全懂得科研对一项事业的巨大作用。于是,他在继续当少年部长的情况下,又挑起了所长的重担。

不过,经过近4年的考察,段镇已经选定了新的少年部长人选――沈功玲。

37岁的大队辅导员沈功玲,不但具有丰富的少先队工作经验,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更被段镇欣赏的是献身精神与创造意识。在段镇看来,有了后两条优点,人就有开发各种潜能的可能性,而开创新局面也自然有了希望。

一天,市委组织部约沈功玲谈话。头一回去市委的沈功玲有些紧张,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还是由段镇陪同去的。自1982年8月起,沈功玲被任命为少年部负责人,第二年便正式当了部长。

用沈功玲的话说:“段伯伯像把儿子丢水里一样,把我丢到了部长的位子上,让我一个人瞎扑腾去了。”

在一份调查报告的开头,沈功玲写出了自己的困惑与突破点。她写道:

当前,在相当部分学校里存在着少先队活动开展难的问题。不少老师一是感到活动没啥好搞,搞来搞去老一套,听听报告,做做好事,逢时过节热闹热闹;二是感到搞活动同教学工作矛盾大,教学任务重,时间精力都不够,重视了活动就要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升学率……

1983年6月,我们带着一些问题来到一师附小,在这儿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这儿的少先队工作特别活跃,少先队活动此起彼伏,天地无限广阔;这儿的校长、教导主任、老师直至后勤人员个个都重视少先队组织的力量、少先队在学校的重要地位;一致把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当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可少的重要保证……

我们决定沉下去,沉到底,来一个海底探宝。

我们花了五个星期的时间,采用“开座谈会”、“找个别谈话”、“问卷统计”、“直接观察”、“实地测试”等多种方式开展调查。我们在那里天天发现“新大陆”,时时感到兴奋不已。附小的经验是新鲜的,是宝贵的,是值得研究、值得推广的。

不用说,这是段镇为徒弟出的高招儿。

从1955年开始,段镇就来到一师附小蹲点,而大队辅导员就是倪谷音。他曾深情地回忆:

倪谷音说她是我的第一个徒弟,其实我同她是在少先队战线上并肩作战,合作探索的战友。在长时期蹲点实践中,我不但同她建立了亲密的战友情,更愉快地结识了一师附小许多团员青年教师,参加团支部组织的舞会、联欢、海滨野游……同她们打成一片,成为好朋友。我只比她们年长四五岁,少先队员当时称我“段镇大哥哥”,青年教师则直呼我名,也常叫我段大哥,我们的关系是非常融洽、亲密的,可以无所不谈。这样我在一师附小蹲点工作一直非常愉快、舒畅。

可以说,倪谷音与段镇是知音,因为创造与“活教育”是他们共同的灵魂。虽然,少先队自动化是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首先提出,而一师附小始终体现着自动化精神。

这次由沈功玲带队的调查组,由团市委少年部、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上海市少先队工作学会联合组成。段镇不但参加了调查的全过程,还常常成为主试人。

尽管是老朋友,倪谷音校长见一下子来这么多人,心里仍免不了有几分紧张,安排大队辅导员谢咏好好准备。

可一师附小的老师们怎么也没想到,段镇提出的要求竟然是这样两句话:

“少先队员全自动,老师不许动!”

谢咏愣了,问:

“这是什么意思!”

沈功玲笑着解释:

“这是要采取特殊的手段,对少先队员的自动精神和能力进行专门的测试。测试由我们任选中队,由我们指定主题规定标准时间,要求该中队当即组织一个主题队会。活动全部准备工作由少先队干部组织进行,辅导员不加辅导。”

“天呀!”

一个年轻的中队辅导员叫了起来。

沈功玲接着掏出一张测试计划,递给了谢咏,只见上面写着:

第一个应试中队是小五甲。测试那天,正副中队长正巧都请假不在,测试人员只得把要求告诉了中队辅导员宋珠凤,请她作不得超过五分钟的动员。

宋老师的动员是这样说的:

“今天我们中队要接受一次特别考试,要在20分钟里迅速准备一个读书会。我很担心,今天正副中队长都不在,辅导员又不能帮忙,不知这个会能开好吗?”

队员们立即举手发表意见:

“会能开好,我们喜爱自动化!”

“我主张请宫霄峻担任临时中队长!”

大家一致赞成。宋老师问:

“今日队会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一切行动听队长指挥,我们不能像平时那样七嘴八舌,否则一个节目也排不成,时间倒到了”。

“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以前排过的节目可以用吗?”

“尽量创作新的,真正排练不出就只好用老的。好,我讲话的时间到了。你们三个小队的自动化竞赛现在开始”。

宋老师看看手表,自觉地退到一边。

经过20分钟的紧张准备,队会开始了。

这个队会使沈功玲感到吃惊的有这么几点:

一是队长的独立能力。代理队长在20分钟时间里独立编排了队会的程序,安排了队会仪式,写了开场白、结束语,并自己准备了一个表演的节目。他的开场白是这样写的:

书,是人类通向世界的大道。

书,是人类知识的源泉。

我们则是一位位探险者,只有用“苦”作舟,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只有用“勤”作辅垫,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同学们,你们在与惊涛巨浪搏斗的时候,一定深有感受;你们在前进的征途中,一定感到十分新奇。让我们在这书的世界、书的海洋中畅谈吧!

在队会结束时,这位主持人又画龙点睛地总结说:

书的海洋无边无际,书的道路没有尽头。同学们,让我们在这广阔的海洋里,在这光辉的大道上,前进,前进,再前进!

要不是测试人员自己在场亲自监看,他们真不相信这是孩子在 如此短的时间里自己写的。

事后,沈功玲找这位代理队长谈话,请他说说当时的心情与想法。

他说:

“先是感到突然,心里有点紧张。一般情况我们准备一个主题队会至少一、二个星期,队长的开场白总要老师启发一下,自己写了,也要老师作些修改。这次老师不能动,全要自己动。不过我们是很喜欢自动化的,我见到队员们积极性都那么高,我也充满了信心。先写开场白,这要围绕主题,我联想到平时开展的书评活动。我想,一定要从中提练出几句重要的话来,“苦作舟,勤作垫”是宋老师平时为鼓励我们爱书、读书教的谚语,我很喜欢,就决定用上了。结束语,还是要回到‘书’的主题上来,与前面的话呼应,要鼓励大家不骄不躁再努力,因为学无止境。我的结束语要使大家体会到主题队会是结束了,读书活动还要继续”。

段镇又问他是怎样会懂得这些的。他说,我平时参加红领巾文学小组活动,学到过这些知识。怎样的结尾才算好呢?辅导老师说,结束得要自然,不能画蛇添足,但既要干脆,又要使人感到意思还很多,回味无穷。

测试人员纷纷感慨,称赞孩子们知识面竟是这样的宽,创造才能是这样的突出,集体观念是这样的强。

只花20分钟准备,三个小队就演了15个节目,介绍了15本书,其中当场编排的有10个,老的改编的有五个,演出时间为一个小时,表演者全中队100%能当场准备得出。分析一下可以发现,队员们一靠平时大量阅读,肚子里有书,二是差不多人人书包里都装着课外读物,抽出来就是。他们表演的形式也多,用相声介绍《太空运动会》;用对话介绍《一张考卷》;用诗歌介绍《细胞王国遨游记》;用小戏形式介绍《大奖状》、《大姆指奇遇》、《老鹰借粮》……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不仅反映了他们的表演能力,而且体现了他们的集体观念和团结精神。第一小队的节目《大奖状》、要求一个演胖胖,一人演胖胖妈,一人演胖胖爸,三位队员都进入角色演活了。每个队员既当观众又当演员,大家在欢笑声中被一本本书中的有趣情节深深吸引着。

四丙中队的“文艺联欢”也很有特色,30分钟准备,表演了60个节目、演出时间45分钟,有独唱、二重唱、小组唱、诗朗诵、三人舞、滑稽小戏、魔术、京剧独唱、讲故事等。孩子们真是多才多艺,可惜就是黑板上的会标“快乐的队会”五个字是老师写的,被扣了几分。队员说都是老师不好,其实我们同学写的要比徐老师的好。(测试人员说也不怪老师,因为该中队的测试是通过队长传达下去的,老师不清楚规则,在旁边空着急才帮了个倒忙)。

四乙中队的“当老师不在的时候”主题队会,真实地反映了他们中队平时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情景。早读课自己上,音乐测试自己组织,队日活动自己开展,队员有困难队长关心,队长有缺点队员帮助……测试人员问老师不在为什么能这样自觉,队员们的回答是“红领巾是我们心中的良师益友”。

测试人员最后来到陈玲棣老师辅导的三甲中队。三甲中队接连接受了二次测试,第一次主题是“游戏”,四个小队共创作游戏五个,其中二个还是很有特色的。参加人数也是100%。结束时,队员们请段伯伯带他们做一个游戏,段镇马上登场,跳起了龙首舞,把全中队的队员都带了起来,什么稀奇古怪的动作也表演了,大家都高高兴兴地跳了起来。他们说段伯伯的游戏又简单又有趣,对自己的表演表示不满意,要求重新来。孩子的“争先”精神使大人们感动,便同意再来一次,那就是第二次的“语文剧场”。三刻钟准备,他们把语文课本上的内容全部活龙活现地搬上舞台,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队会即将结束了,一位测试员突然提出要求,请中队长主持评出最佳节目。会场气氛一下子又活跃起来了,张三说《野兔》最佳,李四说《小交通员》最佳,王五说《亮亮》最佳,这下可难住了中队长了,到底哪个最佳?忽而她灵机一动,转身说:

“段伯伯请您发表意见,您认为哪个节目最好?”

好聪明的队长,把球一下子传给了段伯伯,哪知段伯伯说:

“我想听听中队长的意见”。

球又踢了回去。中队长想了三秒钟,镇静地说:

“好,我们大家来举手表决!”

这样,很快地评出了一、二、三名,还评出了最佳小队。中队长高兴地说:

“现在我们欢迎荣获最佳奖的小队来谈谈体会。”

张成刚同学大方地走了上来:

“大家表扬我们,我们很高兴,谢谢大家!”谭浩南又上来说:

“这次演出是我自己向队长提议的,我来演老鹰,建议张成刚当我的配角”。

小队长站起来补充道:

“我当时想,谭浩南平时胆子虽然没有老鹰那样大,但很灵活,能演好,我就支持了”。

谭浩南又补充:“如果没有马天乐,张成刚的配合,也是演不成的。”

中队长又宣布了“下面请第二获奖者……”说到这她忽然停了,她说:

“我个人觉得《荷花》比《会摇尾巴的狼》演得更好,虽然他们少了两票,你们大家看怎么样?”

见大家点头,中队长请演荷花的几位队员上来发言。徐雪笑盈盈地说:

“老师给我们上这课文时讲得特别生动,我们理解了,这是能演好的主要原因”。

沈功玲问:

“今天排戏的时候,谁是导演?”

队员们嚷嚷起来:

“我们是合作导演的”。

“排的时候时间短,演时心理慌,还有漏的,向大家道歉。”

接着中队长对没评上奖的小队也一一具体鼓励一番,指出那些地方也值得大家学习的。最后她请段伯伯讲话。

段镇喜色难禁,他首先赞扬中队长领导得好,再送全中队一幅对联:左联:“勇敢、创造”;右联:“团结、合作”;横批是:“小小主人公”。

这“小小主人公”是对三甲中队的评价,也是对整个一师附小少先队的自动创造精神的评价。

一师附小的少先队员征服了调查组的大人们。后来,经过著名少先队工作专家韩振东副教授等人的大力推广,即兴式队会风行全国,而源头就在一师附小。

吃中午饭的时候,大家纷纷称赞倪校长和辅导员谢咏,并有人提到了杜威的儿童中心论。

倪谷音说:

“一师附小的创始人陈鹤琴先生,就是杜威的学生嘛。”

“杜威?不是被批判了吗?”

有人担心起来。

倪谷音笑笑,说:

“段伯伯是理论家,请他说说杜威。”

段镇清了清噪子,说:

“杜威是进步的教育家,所以,才能对他的中国学生陶行知、陈鹤琴产生积极的影响。陈先生不是也遭到批判吗?但真理的光辉是乌云遮不住的。”

“你讲讲杜威的儿童观吧。”

听倪谷音建议,段镇略一思索,说:

“杜威的儿童观从人的社会性与自然性两者结合上来看待儿童。他认为,教育就是人类天性能力的正常生长,儿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是一切教育的起点。他批评旧教育的弊病在于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教科书中,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行动之中。因此,他指出教育改革是要重心转移到儿童方面来,‘儿童是中心,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如不管儿童的能力和需要,加以拔苗助长,就是一种‘自杀政策’。”

听到这里,沈功玲惊叹道:

“段伯伯的脑袋是电脑,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段镇苦笑了一下,说:

“这是当‘右派’的收获嘛。我欣赏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因为它合乎教育规律,少先队也要以少先队员为中心。一师附小的成功同样在于以学生为中心,让孩子当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