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7852600000067

第67章 改变“标准”的评价体系

应试教育是导致中国学生胆小的第一因素,应尽量将“标准答案”改为“参考答案”,并激励一切创造性答案。

2001年4月7日11时02分,美国终于将重达758公斤、大小如同一辆小轿车的“奥德赛”火星探测器成功送上太空,从而打开了火星探测的新局面。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687个地球日,火星和地球相互接近的时间间隔是两年零50天。火星和地球一般距离在8000多万公里以上。从地球飞往火星,单程需近一年的时间。

然而,5月底在旧金山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美国航空航天局植物学家麦基提出:应该把一颗玫瑰的种子送上火星,看看能不能长出一株玫瑰花。他说:“我希望只利用火星上的阳光、泥土和营养素,让玫瑰花在那里发育、生长、开花。”

这是人类一个多么浪漫的计划!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幻想力,怎么会敢于如此设计?可见,想象是人类飞翔的翅膀,是我们获得自由的条件。

那么,我们的下一代想象与幻想的能力如何呢?

2001年6月9日,“我国城市儿童想象和幻想研究”成果在京发布。作为这一课题的策划人和负责人,我对该项研究的一个发现一直在思索中,即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二年级,中小学生的创造倾向发展趋势明显,但他们好奇心强而冒险性弱。显然,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发现。

这项研究从1999年4月启动,历时两年,研究人员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对我国北京、上海、重庆、沈阳、南昌、郑州六个城市的共1888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者共分布于七个年级,即小学的一、二、三、四、五年级和初中的一、二年级。

想象力是人的创造力的本源之一。为了解我国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状况和特点,课题组采用美国著名创造力教学研究专家F?E?威廉斯编制的创造倾向测验,对中小学生进行了测查。该测验包括四个维度: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和冒险性。在调查中,考虑到被调查者的理解力,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的1370名学生参加了此项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从四个维度的平均得分看,好奇心的分数最高,为33.50;而冒险性的得分最低,为24.80;挑战性和想象力的得分分别是27.40和28.30。

专家指出,好奇心强反映出儿童喜欢探索新奇事物的心理,而冒险性弱,说明儿童对于那些打破常规、与众不同的想法和行为心存疑虑,闯劲不足,缺乏进一步实践的勇气。21世纪是一个崇尚创新能力的社会,想象力和幻想力强的人才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激发儿童的好奇心,还应注意鼓励儿童具有创新的勇气和求新求异的实践探索。

这个发现使我想起了另一项调查发现,即胆小已成为当今小学生最突出的缺点,至少有31.2%的小学生承认这一点。

1996年春天,为了进行全国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文化状况的调查,我们在3月20日星期三的《中国少年报》上,刊登了“让我们都来了解自己”的调查问卷。10天之内,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除港澳台、西藏)小学生16350份问卷。问卷中有一题:“每个人也都有缺点,那么,你认为你的主要缺点是什么?”回答“胆小”的人数绝对占第一位,高达31.2%。另外一题:“每个人都有优点,那么你认为你最值得骄傲的优点是什么呢?”回答“有毅力”的占倒数第一位8.9%,而回答“勇敢”的占倒数第二位11.1%。由此得出结论,胆小已经成为当今小学生最突出的缺点,值得引起关注。

那么,孩子的胆小都有哪些表现?有什么危害?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这两个发现或许表明,中国孩子胆子小不敢冒险,已经成为较为普遍而稳定的缺陷。然而,其严重性并未引起国人的重视,更未采取有效措施,而这是真正的危机所在。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陈会昌教授,作为儿童想象力研究的课题组长,在分析中提出了更深层的论断。他说:

据国外权威心理学家的研究,犹太人和东亚人的一般智力是世界各民族中最高的,我国中学生在世界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中屡屡获奖就是证明。但华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只是犹太人获奖人数的二十八分之一,原因在哪里呢?

我分析了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心理特点,发现他们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1)对自然界和科学现象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兴趣;(2)从小具有一种自发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想象力;(3)具有强烈的自我成长动机和成就动机;(4)高度的创新性、独立性和求异性;(5)具有反潮流精神,不追求物质利益;(6)刻苦、顽强、百折不挠的精神。

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教育除了支持上述第6点(如“十年寒窗苦”,“头悬梁,锥刺骨”)之外,对其他5点并不提倡。我们的传统文化鼓励顺从听话,而不鼓励独立见解;鼓励中庸、随大流,而不鼓励竞争、冒尖;鼓励稳妥可靠,而不鼓励异想天开;鼓励“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不鼓励个人的独特性;鼓励儿童把成人的兴趣当做自己的兴趣,而不保护和激发儿童天性中潜在的兴趣和求知欲。

我赞同陈教授的观点,并愿意试着找出更具体的病因。

我想,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可能是导致中国儿童胆小的第一因素。儿童天性有亲师倾向,大都渴望得到优良的成绩,并因此得到教师和父母的欣赏。可是,在应试教育评价体制下,一切都有标准答案,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长大一些,他们更感受到标准答案的威力,离开了得分点,就离开了高分,而失去了高分,就失去了进入重点学校的机会,进而失去了谋生的捷径!试想,谁还敢大胆想象?更何谈什么幻想!

“雪化了变成什么?”

一个孩子回答:“变成了春天!”这个回答是多么富有想象力,又是多么富有艺术性。可居然被判为零分,因为标准答案是“雪化了变成水。”

“树上有五只鸟,被人用枪打死一只之后,树上还剩下几只鸟?”

一个孩子回答:“还有三只。”老师愕然:“怎么可能?”孩子解释:“爸爸被打死了,妈妈吓跑了,剩下三个孩子不会飞。”这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回答,又是一个极现实的回答。可是,这也不符合标准答案。

在经历了无数次“标准答案”的教训之后,中国孩子学乖了,学会死记硬背,学会了“集体失语”,学会了“从不提问”,久而久之必定成为胆小如鼠的“分数机器”。

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幕可怕的景象:

生机盎然的田野里,百花争奇斗艳,野草自由生长。突然,一台又一台巨型的推土机隆隆开来,将百花野草连根儿铲掉。随后,又开来一台台庞大的轧路机,将蓬松的土地轧得平整坚硬。然后,造出一座座所谓的城市,摆出一束束的假花,却标榜“现代”和“一流”。

这不就是我们经历过的教育吗?岂止于教育?生活中的一切都“应试化”了。

我去过巴黎,去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最令我感动的是,那是一座“人”字结构的建筑,是一个大写的“人”。我深信:教育的核心是人,而不是知识,更不是分数。可是,我们的教育常常是无人的教育,对人的不尊重,对想象与幻想的蔑视,俯仰皆是。

当然,导致孩子胆小还有许多原因,如父母的溺爱、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体验的机会等等。但是,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评价体系。

我建议教育教学改革家们,在幼儿园和小学、初中,尽量将标准答案改为参考答案,并对那些创造性答案给予激励。也许,这一改革会解放孩子的想象力与幻想力,从而造就出有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

当然,高考比较复杂,改革应当慎重,但同样应遵循鼓励创新的原则。高考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将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变成素质教育的指挥棒。

当应试教育彻底变为素质教育的时候,中国孩子将拥有更博大的胆魄,中国人的想象力与幻想力必将进一步解放,中华民族的创造力的闸门将被神秘地启开。

怎样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开启孩子创造力的源泉?提出下列建议:

随时随地提醒孩子注意身边事物。多带孩子游山玩水、听音乐、看画展,鼓励孩子跟别的孩子一起做游戏,并且随时随地地在孩子的耳边说到美:“瞧这颗树多美!”“这房子盖得可真有诗意呀!”这样孩子才会不由自主地去观察他身边的人和事,为想象力的培养提供素材。

引导孩子多问为什么。要让孩子从“看”深入到“想”,比如,如果孩子只是翻来覆去地观察小闹钟的外形,他就不会看到在闹钟的内部还有一个奇妙的世界。但如果父母能引导孩子问问“为什么闹钟能走”等问题,孩子可能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把闹钟拆开,这样,他就有机会观察到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想象力也许由此得到引发。

告诉孩子观察事物的正确步骤。一般来讲,观察事物要从大到小,从最主要的部位或部件到细微的部位或部件逐步观察。例如观察公共汽车,先要看到车身是长方形的,车轮是圆的,然后再观察方形车窗、圆形车灯、椭圆形反光镜等较小的部件,最后可以小到观察车轮上的螺丝钉、轮胎上的印迹等很细微的部分。

培养孩子发散思维。培养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不断地给儿童提供熟悉物体的不熟悉用途。父母可以经常问一问孩子:曲别针除了能夹纸之外,还有什么用途啊?常常问孩子这样的问题,并鼓励孩子答案的种类越多越好,久而久之,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必将迅猛提高。

培养想象的心态。想象需要的是宽容、理解和接受的心态。父母要学会培养孩子对各种事物的发展与结局都保持一种宽容、理解和接受的心态,同时,做父母的更要对孩子的各种行为有一种宽容、理解和接受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