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他竟然冒着大雨把我从寄宿学校接出来,就是为了带我去看电影《居里夫人传》。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先生不仅是位著名的作家,还是一位非常懂得教育的父亲。他认为,一个人要做好一件事,要在某些方面有些成就,最重要的是对那件事情热爱。如果没有热爱之情,许多事情都无法做好,更无法获得成功。他是这样想的,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也是如此实施自己的教育观点的。
他的儿子陈佳洱先生在科学方面卓有成就,曾担任北京大学的校长职务。当有人问他是怎样获得成功的时候,他首先回忆起了多年前的一个科学游戏,那是父亲曾经和他一起做过的。虽然已经相隔久远,但他却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夏日雷天的傍晚,窗外的浓浓乌云使整个天空变得黑沉沉的,真叫人害怕。我不敢独自一个人在房里待着,便去找我爸爸。
跨进爸爸的房门,只见他正聚精会神地伏案写作。我不愿意打扰他,便静悄悄地坐在一旁,呆呆地看着窗外。
突然间闪电像一条金蛇一样在天空飞舞,耀眼的亮光,刺得我睁不开眼睛。紧跟着就是震耳欲聋的雷声。当时只有6岁的我吓得“哇”一声哭了起来,爸爸转过身来,把我搂在他怀里,安慰我。他慈祥地问我:“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打雷吗?”
“是雷公发火,要劈那些不孝的人啊!”
“是吗?!是谁告诉你的?”爸爸惊奇地看着我说。
“隔壁老奶奶讲的呀!”我认真地说。
爸爸笑了,他摇摇头说:“打雷,不是雷公发火,这是阴电和阳电相遇时放电的结果,懂吗?”我摇了摇头。
爸爸见我不懂,便耐心地向我解释说:“你看,我的左手上是阴电,右手上是阳电。两种电相互作用就像两个巴掌拍在一起一样。”他一边说着,一边把两个巴掌拍在一起。
“那电是哪来的呢?为什么它们会放电呀?”我问。爸爸见我仍然不懂,又给我讲起了摩擦生电,并让妈妈找来一块玻璃板,还让妈妈剪了一个小小的纸人儿,他说要和我一起做个游戏。
我一听要做游戏,顿时来了兴趣。只见爸爸用两本书把玻璃板架在桌面上,将纸人儿放在玻璃下面。接着他就用擦眼镜的绸布,包在我平时玩的一块长方形的积木外边,快速地在玻璃板上擦动着。一种有趣的现象竟然在我的眼前发生了。只见随着绸缎布在玻璃板上的擦动,板下的小纸人儿在桌面和玻璃板之间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地跳动起来。我出神地看着看着,不禁鼓掌叫好!
“这个游戏叫做跳舞人形。”爸爸认真地对我说,“绸布和玻璃摩擦就产生了电。电的吸引力使纸人儿向上往玻璃板这儿跳!”
那天,爸爸趁机给我讲了许多关于电的故事。爸爸的游戏,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种下了一颗爱科学的种子。后来在老师们的辛勤教导和指引下,这一颗科学的种子,终于发芽滋长起来,使我逐步走上了科学之路。
可以说,陈佳洱之所以走上科学生涯,和父亲当初对他的启发具有很重要的联系。陈伯吹先生不仅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因为他给儿子童年的心灵里种下了热爱的种子。孩子本来是害怕雷电的,但父亲的快乐游戏使儿子开始热爱科学。
回忆起童年的生活,陈佳洱先生还感慨地说:“爸爸陈伯吹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当然非常希望我能够继承他的事业。我上中学的时候,他曾经不断鼓励我翻译儿童故事、创作儿童小品,期待我能成长为一个作家。但是,当他发现我对科学更感兴趣的时候,他便更加重视少儿科学文化的教育与创作。凡是有好的科技文艺作品,他都建议我去阅读或观看。记得有一年,上海电影院放映《发明大王爱迪生》的片子,爸爸知道以后,立即放下手里的工作,带我去看。还有一次,他竟然冒着大雨把我从寄宿学校接出来,就是为了带我去看电影《居里夫人传》。”
想想生活中,有些父母经常用自己的爱好代替孩子的爱好,用自己的喜怒代替孩子的喜怒。当父母们觉得某些事情应该做时,就不管孩子是否真正热爱,硬要强迫孩子。而强迫中的学习显然是不能够产生热爱之情的。那么,换种思维,换种做法,先培养孩子热爱一件事情,才是望子成龙的明智之举。
怎样激发孩子真正的兴趣?提出下列建议:
不过早给孩子定向。最好不要太早地下判断:“这孩子适合学音乐。”或“我要把他培养成建筑师。”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并观察孩子真正的兴趣与特长所在。
不厌其烦地解答孩子的各种提问。重视孩子的提问,将孩子的每一次提问视为一个重大的事件。第一步是解答,在此之上是启发孩子思考再作答,更高一层是创造各种条件,将简单的提问转化为持续的兴趣。
经常用适当的名人故事激励孩子。在小孩子的心里装进一些杰出人物的故事,也许会成为激励其一生奋斗的神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