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占卜观人学
7861800000005

第5章 中国历史上的观察家

“原文”

观人术非学,亦无本史,存于人而罕其书。非若汉时经学之立有学官,有博士诸人为之传授;又不若一切人事有绵绵不绝之本末史或专书以纪之者也。最先,尧、舜、文王以睿圣知人①,多因官人而及观人之说;孔、孟绍承其绪②,亦多拟人于伦之言③,此如豪富之家珠贝犀象之属④,人偶得见,然非其所谓宝藏宗器也⑤;春秋战国之际,擅人伦鉴识者,亦多侧闻大道,逆亿而中⑥。至汉班固修《汉书》有《古今人物表》一种,列人品为九等: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下下愚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则无以名之。其书与观人术亦有相当关系,特为录之次第耳⑦,而孙楚以为魏代陈群九品官人之法实基于此⑧。

九品官人者: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其升进降退之法不具论。然曰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岂非州郡之贤挟观人术以进退群流乎?观人术之有权威于时者,应自此始。

陈群既创此九品官人法,与之同时而稍后者,有刘劭孔才(陈群卒于青龙四年,刘劭正始中赐爵关内侯)著《人物志》一书,述性品之上下,论材质之兼偏、研幽摘微,一衷于道,于是观人术始有专书。

典午以来⑨,国家由吏部典选,一依陈群所建之法,而山涛领吏部,甄拔人物,妙当其选,其所题目,时称《山公启事》。裴楷、王戎主选,亦有声。

晋时乡里主区别人物者,尚有太公平一职。《襄阳记》载习温、潘秘前后为荆州太公平,甚得州里之誉,于是观人术,以犹得附丽政制而存也。

又东汉以后,清议朋党,激扬于下,其始不过二三士大夫抗愤干政,互为褒重。终乃声气相激,天下从风。贤君子则有溢美之辞,憎小人则有溢恶之言,其势不得不然,此其影响观人术者,一也;董卓乱后汉室荡析,魏武当天下未安定之时,屡求弛非常之才以戡大难,其求逸才之令,至征负污辱不仁不孝之名能治国用兵者。此犹蒋济《万机论》所谓考功案第,乃守成之法,拔奇取异,为定社稷之事也。夫言拔奇取异,则不能不重才而轻德,贵出而鄙处矣,此其影响观人术者,二也。

至唐以后,合天下之人一切考试而登用之,科举陷溺人才之形成,早失初周官人之意,而观人术亦几可废矣。大明铨选之法:凡三品以上及九卿、佥都御史、祭酒等官,公推二人或三人,由君主决定任用,是为延推。清初尚因之,然有朋党好恶于其间,非古意也。

观人术苦无本史可寻,故愚就其附丽之事而论其蜕变之迹于此。至存于人所谓为观鉴家者,则请博采古籍疏列其名字事实如左,以为观人者之图谱焉。

“注释”

①睿(ruì):明智,通达,看得深远。

②绍:继承。

③伦:顺序,等级。

④属:类。

⑤宗器:宗庙中的礼器。

⑥逆亿:推测。

⑦(sōu):搜集。次第:顺序。

⑧孙楚:字子荆,太原中都人,初仕魏为参镇东军事。入晋,累迁冯翊太守。陈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人,少与孔融相善,知名当时。受到曹操信任。以知人善举著称,曾制定九品官人法。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由各郡推选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将当地人才,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九等(九品),政府按等使用。

⑨典午:晋朝的代称。典午本是”司马“的隐语。典,掌管,和”司“同义;午,在十二属相中是马。

山涛:字巨源,曾任魏之吏部郎,后附晋,官至吏部尚书。与嵇康、阮籍等交游,为”竹林七贤“之一。

裴楷:字叔则,魏吏部郎,晋中书令,博习群书,尤精理义,时人称为”玉人“。王戎:字冲,晋司徒,与阮籍等交游,为”竹林七贤“之一。

附丽:附着。

清议:公正的评论,舆论。朋党:结党营私之人。

荡析:动荡离析。

魏武:即魏武帝曹操。

弛(tuò chí):放荡,无拘无束。戡:攻克,平定。

蒋济:字子通,三国时魏国太尉,以策谋见长,著有《万机论》,颇有见识。案:察。第:次第,等级。

处:与”出“相对,指隐居而拒绝出仕的人。

铨:选拔官员。

佥(qiān)都御史:官名。明代改汉代以来的御史台为都察院,以都御史为长官,其次有副都御史、佥都御史、监察御史等。祭酒:官名。即国子监(国家最高学府)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

蜕变:演变。

“译文”

观人术并不是一门学问,也没有一部观人学发展史,它只存在于人际活动中而很少见诸文字。不像经学那样,在汉代专门立有学官,有经学博士等人专门负责传授知识;也不像一切人世变迁有连绵不断的本末史或专著予以记载。最早的时候,尧、舜和周文王凭着他们的英明睿智来了解人,常常因为要选拔任用官员而总结出了如何观察选拔人的说法;孔子和孟子继承了先王的传统,也大多是把人分成若干品流加以比较,这就像富豪之家的珍珠宝贝、犀角象牙之类,虽然普通人偶而才能有幸一见,但并非传家之宝和宗庙礼器一样珍贵而罕见;春秋战国之际,擅长观察鉴别人才的人,也大多知道一些大道理,凭着自己的推测来做出准确的判断。到了东汉班固编撰《汉书》时,专列了《古今人物表》一种,把人品分为九等:上上等为圣人,上中等为仁人,上下等为智人,下下等为愚人,至于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则没有名称。此书与观人术也有相当关系,只是仅仅搜集记录了各种等级而已,而孙楚认为三国时魏国的陈群制定的九品官人法,实际上就是以班固的《古今人物表》为基础的。

所谓九品官人法是:每个州郡都设置”中正“这一官职,这一官职由州郡贤人中有见识有鉴别能力的人担任,由他们来品评人物,区分高下,至于它的升降进退的方法,这里就不再具体说了。但是说选择州郡贤人中有见识有鉴别能力的人来区分人物,难道不是说州郡贤人可以依据观人之术来提拔和斥退各种人才吗?由此可见,观人术在社会上具有权威性,应该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陈群创造了这一九品官人法,与此同时而稍后不久,刘劭(字孔才。陈群于青龙四年即公元236年去世,刘劭正始(公元240-249)年间封关内侯)著有《人物志》一书,评述人的品性高低,论述才能素质的全面和特长,研究分析十分细致,完全符合先王之道,至此观人之术才有了专著。晋代以来,国家由吏部主持遴选官员,完全按照陈群所制定的方法,而山涛担任吏部尚书时,甄别选拔的人才都非常称职,他写的对人物的鉴定,当时被人们称为”山公启事“。此外,裴楷、王戎主持选拔官员时,也有很好的声誉。

晋代乡里主持区别品评人物的,还有太公平这一职务。《襄阳记》一书中记载习温、潘秘曾先后担任过荆州地区太公平一职,很受州里的赞誉。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观人术,还是附着在政治制度之中而存在。

东汉以后,对于朋党的舆论,大都是民间激烈的评议,开始时不过是两三个士大夫愤怒地抨击政治,同时又互相称赞推崇。最后由于声气相投,互相影响,于是天下逐渐形成一种品评人才的风气。推崇君子,难免就有溢美之辞,憎恶小人,也就难免言过其实。这是当时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影响观人术理论形成的第一个方面的因素;董卓之乱以后,东汉王朝动荡不安,分崩离析,魏武帝曹操处于天下大乱不得安定之时,屡次征召不循规矩的非常人才来平定战乱,在他的《求逸才令》中,甚至征用虽有肮脏耻辱、不仁不孝的恶名但能治国用兵的人才。这种做法正如蒋济在其《万机论》中所说的,用考核功劳的等级来选拔人才,是天下已定、和平建设时期的办法,而选用奇人异才,是为了使国家得到安定。说到选用奇人异才,就不能不重视才能而忽略德行,不能不看重出仕而鄙夷隐居的人。这是影响观人术发展的第二个方面的因素。

到了唐代以后,把天下的人才集合在一起,一律经过考试才得以任用,从此形成了科举制度埋没人才的局面,早已丧失了当初周朝选任官员的宗旨,观人之术也就几乎被废除了。明朝选用官员的办法是,三品以上的官员以及九卿、佥都御史、祭酒等官员,公推二人或三人,最后由皇帝决定任用与否,这被称为”延推“。清朝初年还沿用了这种做法,但在公推过程中,常常掺有党派好恶的因素,已不符合古代的宗旨。

我苦于观人术没有本史可寻,所以这里也只能按照它附属于政治制度的情况来论述其发展变化的轨迹。至于观人术存在于观察家身上的情况,请允许我博采古代史料,把他们的名字与事迹罗列如下,以作为观人者可资参考的图谱。

“原文”

祁奚①:知其仇解狐及其子午而荐之于悼公。见《左传》。

羊舌②:被囚,知祁奚必救己;料公子围速毙③;知子干不济而弃疾当有楚国④。见《左传》。

季札⑤:谓叔孙豹好善而不择人⑥,不得死,果因妖梦嬖竖牛以饿死。见《左传》。

赵武⑦:与叔誉观于九原⑧,论随武子利其君不忘其身⑨,谋其身不遗其友。晋人谓文子知人。见《檀弓》。

公孙侨:知蔡景侯将有子祸。见《左传》。

成子:自鲁聘晋过乎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陈乐而不乐,酒酣而送之以璧;成子知卫将有难,右宰谷臣告以其忧而托以其事也。过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遂迎养其妻子而返其璧焉。见《吕氏春秋》。

颜回:知东野毕之马将佚。见《孔子家语》。

端木赐:观邾隐公执玉高,鲁定公受玉卑,知其将乱将致疾;于哀公之诔孔子,谓其失礼失名,将不没于鲁。见《左传》。

“注释”

①祁奚:春秋时晋国大夫,以”外举不弃仇,内举不避亲“著称。

②羊舌(xī):春秋时晋国大夫,又称叔向、杨。

③公子围:楚国令尹。时楚王郏敖暗弱,公子围取而代之,为楚灵王,后行暴政,后公子弃疾、子干等共谋以陈、蔡兵袭楚都郢,灵王被迫自杀。

④子干:楚公子,子干与公子弃疾攻进郢后时,有人建议子干把弃疾杀掉,否则会遭受祸害,但子干不忍心。弃疾逼灵王自杀后,便派人向子干诈称灵王回来了,于是子干自杀,弃疾即位,即楚平王。叔向认为子干无德、无人、无谋,所以不会成功。

⑤季札:春秋吴国公子。

⑥叔孙豹: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一天,叔孙豹梦见天压下来,有一个叫”牛“的人救了自己,后来就找到了一个与梦中人相像,且叫”牛“的人,用为小臣,十分宠幸。牛逐渐专权,乘公孙豹病重,隔绝内外,将其饿死。竖:小臣。嬖:宠爱。

⑦赵武:春秋时期晋国正卿,晋六卿之一,谥文子。

⑧叔誉:即叔向。

⑨随武子:晋大夫士会,字季。随、范是其封地。

《檀弓》:《礼记》中篇名。

公孙侨:子产。

成子:春秋时期鲁国大夫。

东野毕:鲁国著名驭手。佚:逃跑。

失礼失名:端木赐(子贡)认为:鲁哀公对孔子生前不能重用,死后却致辞悼念,这是失礼;悼辞中自称”余一人“,这是天子的自称,作为诸侯,这是失名。

没:通”殁“,死。鲁哀公后来死在齐国。

“译文”

祁奚:祁奚知道自己的仇人解狐和自己的儿子祁午都有才能,所以分别推荐给晋悼公。——事见《左传》

羊舌:羊舌被囚禁时,知道祁奚一定会来营救自己;预见到公子围会迅速灭亡;预见到公子子干不能成功,而公子弃疾当成为楚国的国君。——事见《左传》

季札:季札曾说过叔孙豹喜欢做好事但不会择人,将不得善终,后来果然因为一个妖梦而宠信竖牛,以致最终饿死。——事见《左传》

赵武:赵武与叔向一同到九原巡视,评论随武子为国君谋利又不忘顾全自己的利益,既为自己打算,又不忘记朋友。晋国人认为赵武很了解人。——事见《礼记·檀弓》

公孙侨:子产预见到蔡景侯将因儿子作乱而被杀。——事见《左传》

成子:成子从鲁国出使到晋国聘问,途经卫国,卫国的右宰谷臣设酒宴挽留他,并摆上的乐器却不演奏,酒酣耳热后送给他一块玉璧;成子因此知道卫国将有动乱,右宰谷臣是以这种方式表示自己的忧虑,并要把后事托付给他。离开卫国三十里,便听说卫国大夫宁喜发动了叛乱,右宰谷臣殉难,于是成子前去把右宰谷臣的妻子儿女接到鲁国供养,并把玉璧还给了他们。——事见《吕氏春秋》

颜回:颜回预见到东野毕的马将会逃跑。——事见《孔子家语》。

端木赐:子贡看到邾隐公行朝见礼时,手拿玉举得太高,鲁定公接玉的姿势又太低,便知道邾隐公将要遭受动乱的祸害,鲁定公将要患病;对孔子死后鲁哀公致悼辞一事,子贡认为不合礼法,也不符合自己的身份,预见哀公将不会死在国内。——事见《左传》

“原文”

汉高祖①:知王陵少戆,陈平可为助;陈平智有余,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可安刘。见《史记》。

汉武帝:册封诸子,其策书皆帝亲笔。于燕王曰:”悉尔心,毋作怨,毋作德。“燕王果以怨望欲与上官桀、桑弘羊谋杀霍光②,废帝自立;于广陵王曰③:”大江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尔毋通宵人。“广陵亦以近小人亡国。见《汉书》。

汲黯④:公孙弘为布被⑤,面斥其诈;又告李息谓张汤怀诈御主心⑥,挟贼吏自重⑦,列九卿者不早言,将俱受其戮;息畏汤不敢言,后张汤败,果抵息罪⑧。见《汉书》。

方与公⑨:知赵尧奇才,必代周昌之位。见《史记》。

何武:好进士,奖称人之善,荐两龚两唐于朝。见《汉书》。

郭太:关拔士人,皆如所鉴。茅容,孟敏,宋果,贾淑,皆以林宗之奖诱成德,史叔宾、黄允、谢甄、边让,皆依林宗之贬惜而卒遇毁败;又识张孝仲刍牧之中,知范特祖邮置之役,召公子、许伟康并出屠沽,司马子威拔自卒伍,及同郡郭长信、王长文、韩文布、李子政、曹子元、定襄周康子、西河王季然、云中丘季智、郝礼真等六十人,并以成名。见《后汉书》。

符融:知郭林宗介于李膺;察晋文经、黄子艾小道破义,空誉违实,后晋、黄果陷轻薄,见《后汉书》。

许劭:好人伦,多所赏识。若樊子昭、和阳士者,并显名于世。目曹操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又与从兄靖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见《后汉书》。

仲长统:目高干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后干果以叛并州取败。见《后汉书》。

何:初见曹操叹曰:”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又尝称颍川荀彧王佐之器。见《后汉书》。

司马徽: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识时务者在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见《襄阳记》。

庞统:目陆绩为驽马有逸足之用,顾劭为驽牛可以负重致远。见《世说新语》。

诸葛亮:目蒋琬社稷之器,庞统、廖立蜀之良才,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又曹操遣刺客见先主,与论伐魏形势,甚合主计。客如厕,先主谓亮以为奇士,欲亲近之,亮徐叹曰:”观客色动而神惧,视低而忤数,奸形外漏,邪心内藏,必曹氏刺客也。“追之,已越墙而走。并见《武侯集》。

郭嘉:论孙策轻而无备,必死于匹夫之手。后策果为许贡客所害。见《三国志》。

王修:识高柔于弱冠,异王基于童幼。见《三国志》。

陈群:目王模、周逵秽德必败,后二人皆坐奸诛;所荐陈矫、戴乾皆忠义为世名臣,世以群为知人。见《三国志》。

傅嘏:何晏、邓飏、夏侯玄与同州李丰并求傅嘏交,而嘏终不许。后诸人俱祸,卒如嘏言。见《世说》及《三国志注》。

“注释”

①汉高祖:刘邦。以下是刘邦临终时对后事的安排。此后,王陵、陈平为相,周勃为太尉。三人均是刘邦起事时的主要辅佐。吕氏逝世时,吕氏兄弟作乱,周勃平乱安定刘氏。

②望:怨恨。上官桀:汉武帝左将军,受遗诏辅昭帝。因与霍光争权,昭帝疏远他,便图谋废昭帝立燕王,事发被诛。桑弘羊:汉武帝御史大夫,受遗昭辅昭帝。为子弟争官而恼怒霍光,勾结燕王、上官桀谋反,事发被诛。

③广陵王:即广陵厉王刘胥,武帝子,好倡乐逸游,昭帝时,觊觎帝位,使女巫祝诅。宣帝即位,又与楚王延寿私通书信,后谋叛事发觉,自杀,国亡。

④汲黯:汉武帝时主爵都尉,位列九卿,后任淮阳太守,好黄老之术,耿直不容人过。

⑤公孙弘:汉武帝时丞相。任御史大夫时盖布被表示清廉,汲黯曾向武帝揭穿其虚伪。而本书误为”面斥其诈“。

⑥李息:汉武帝任大行一职,主管礼宾。张汤:汉武帝御史大夫,掌刑狱,执法严峻,擅权机诈,被诬自杀。

⑦贼:伤害。

⑧抵罪:追究罪责,抵偿其罪。

⑨方与公:其名已佚,只知是方与县(今山东鱼台)县公或县令。

赵尧:汾阳侯周昌属下符玺御史,后代周昌为御史大夫,因功封江邑侯。

周昌:少年时跟随刘邦起义,后为御史大夫,封汾阳侯。刘邦欲立赵王为太子,听赵尧言,令周昌为赵王相。

何武:汉宣帝时御史大夫、大司空。

奖:勉励。

刍牧:牧草,此批割牧草。

邮置:驿站。

屠沽:屠户和卖酒者,喻职业低贱或出身寒微。

符融:东汉人,初为都官吏,后入太学,拜师李膺,从此知名,隐居不仕。

李膺:符融之师,曾官司隶校尉。善品评人物,因反对宦官专权被杀。

许劭:东汉汝南郡吏,善于品鉴人物。

人伦:辨别鉴定人的品类。

樊子昭:被许劭赏识于布店。和阳士:和洽,字阳士,三国魏时任侍中、太常等职。

月旦:农历每月初一。后专指品评人物。

高干:当时并州刺史,仲长统游学于并州,高礼遇之,仲有此言。后高据并州叛乱而败。

何颙(yōnɡ):汉末司空,好侠义,善识人,谋诛董卓不成,忧愤而死。

荀彧(yù):曹操主要谋士,官侍中,因反对曹操进爵魏公,遭曹操忌,被迫自杀。

司马徽:即司马德操,汉末人,善识人,世称水镜先生。

伏龙:即”卧龙“,诸葛亮,字孔明。凤雏:指庞统,字士元,为刘备军师中郎将。二人齐名。

陆绩:三国吴郁林太守、偏将军,博学多识,通晚天文算历。

顾劭:三国吴豫章太守,博览群书,喜品评人物。

蒋琬:蜀后主尚书令,诸葛亮逝世后主政,安定人心。

廖立:蜀长沙太守。

姜伯约:姜维,字伯约。

忤数:屡次逆忤。

郭嘉:曹操司空祭酒,屡从曹征伐有功。

许贡:汉末吴郡太守,曾奉表谓孙策骁雄,宜召还京师,策闻之杀贡,贡客为其复仇刺策。

王修:汉末人,事母孝,以知人称,先后为孔融、袁谭、曹操属吏,后为魏大司农。

高柔:三国魏时历任廷尉、太常、司空、太尉等,以执法公允著称。弱冠:弱,年少。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王基:三国魏司空。

“译文”

汉高祖:汉高祖了解王陵稍微有点笨拙,陈平可以辅助他;陈平聪明过人,但难以独当重任;周勃庄重厚道,缺少文化,但可以安定刘氏江山。——事见《史记》。

汉武帝:武帝册封各个王子时,那些策命都是他亲自起草的。册封燕王时写道:”要尽心尽力,不要产生怨恨,不要做缺德之事。“册封广陵王时写道:”长江以南,五湖之间,当地人轻浮,不要和这些人结交。“后来广陵王终因接近这些小人而亡国。——事见《汉书》。

汲黯:汲黯得知御史大夫公孙弘夜晚盖布被睡觉,便当面斥责人虚伪;又告诉李息,说张汤心怀奸诈,有驾驭皇帝之心,又依仗手中有惩罚官员的大权而提高自己的地位,您身为九卿之一,如不早点向皇帝揭发,必将与张汤一同被处死。李息畏惧张汤,不敢告发,后来张汤败露,李息果然以知情不报而犯罪。——事见《汉书》。

方与公:方与公知道赵尧是个奇才,将来必然代替周昌的位置。事见《史记》。

何武:何武喜欢推荐人才,常常称赞别人的美德,先后向朝廷推荐了龚胜、龚含和唐林、唐尊。——事见《汉书》。

郭太:郭太所称赞举荐的人才,都像他所鉴定的那样。茅容、孟敏、宋果、贾淑,都因为郭林宗的称赞和诱导而成就了美德,而史叔宾、黄允、谢甄、边让,则都因受到郭林宗的贬损和惋惜而终究遭到失败;林宗还慧眼在割草放牧的人中间发现了张孝仲,在邮差中发现了范特祖,如公子、许伟康都出身寒微,司马子威从士卒中被选拔出来,此外,同乡郭长信、王长文、韩文布、李子政、曹子元、定襄的周康子、西河的王季然、云中的丘季智、郝礼真等六十人,都一起因郭林宗的举荐而成名。——事见《后汉书》。

符融:符融了解郭太的才能而把他推荐介绍给李膺;察觉晋文经、黄子艾擅长小道而损害大义,空有其名无有其实,后来晋、黄二人果然由于轻薄而犯罪。——事见《后汉书》。

许劭:许劭喜欢品评人物的高下,赏识很多人才,像樊子昭、和阳士这样的人,因此而显名于世。他认为曹操是太平盛世的奸贼,动乱时代的英雄;还他喜欢和堂兄许靖一起分析评论乡里人物,并且每月更换一个品评题目,所以汝南有每月初一品评人物的习俗。——事见《后汉书》。

仲长统:仲长统认为高干有雄心壮志而无雄才大略,喜欢结交朋友却不会选择人,后来高干果然依据并州造反而遭到失败。——事见《后汉书》。

何:何第一次见到曹操时就叹息道:”汉朝将要灭亡,安定天下者,一定是这个人。“又曾经称赞颍川荀彧有辅佐帝王的才能。——事见《后汉书》。

司马徽:刘备向司马德操询问天下大势,司马德操说:”能认识当前形势者便是俊杰,此地有伏龙、凤雏二位先生。“刘备问是谁。司马德操说:”就是诸葛孔明和庞士元。“——事见《襄阳记》。

庞统:庞统把陆绩比作劣马,说他能发挥快跑的作用;把顾劭比作劣牛,说他能够驮着重物走到很远的地方。——事见《世说新语》。

诸葛亮:诸葛亮认为蒋琬是治国之人才,庞统、廖立是蜀国的良才,姜维做事忠诚勤恳,思虑精密。有一次曹操派一刺客去见刘备,与刘备探讨征伐魏国的形势,所论很合刘备的心意。刺客上厕所时,刘备对诸葛亮说此人是个奇士,想同他亲近,诸葛亮缓缓叹息道:”看这个人的脸上经常变色,露出恐惧的神色,目光下垂并且多次逆视,其外表已露出奸形,内心一定藏有恶意,此人一定是曹操派来的刺客。“派人去追,刺客已翻墙逃跑。——以上事均见《武侯集》。

郭嘉:郭嘉认为孙策轻浮而疏于防范,一定会死于普通人之手。后来孙策果然被许贡所养的门客杀害。——事见《三国志》。

王修:王修在高柔还是少年时,就发现了他的才干,在王基还是幼童时,就发现他与众不同。——事见《三国志》。

陈群:陈群认为王模、周逵道德败坏,一定会获罪,后来二人果然都因为犯奸作乱而被处死;陈群所推荐的陈矫、戴乾都很讲忠义,成为当代名臣,因此当时的人认为陈群能识人。——事见《三国志》。

傅嘏:何晏、邓飏、夏侯玄和同乡李丰都想与傅嘏结交,而傅嘏始终不答应。后来这几个人都遭到了灾祸,正如傅嘏所预料的那样。——事见《世说》及《三国志注》。

“原文”

韦忠①:裴、张华欲辟之②,辞疾不起。人问其故,忠曰:”张茂先华而不实,裴欲而无厌,我恐洪涛荡岳,余波见漂③,况可临尾闾而窥沃焦哉④!“见《晋书》。

卫⑤:见乐广奇之⑥,命诸子造焉⑦,曰:”此人如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见青天。“见《晋书》。

山涛: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⑧,皆显名当时。见《晋书》。

羊祜:目王衍云⑨:”乱天下者,必此子也!“见《世说新语》。

钟会:王冲、裴叔则方总角诣钟山季,既退,钟谓客曰:”裴楷清能,王戎简要。后二十年,此二贤当为吏部尚书,冀尔时无弃才。“见《世说新语》。

王衍:石勒年十四,随邑人行贩洛阳,倚啸上东门。王衍见而异之,顾谓左右曰:”向者胡雏,吾观其声,视有奇志,恐将为天下之患。“驰遣收之,会勒已去。见《晋书》。

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王夷甫”如瑶林琼树‘;裴“拙于用长”。荀勖“工于用短”。族弟敦每候,戎辄不见,敦后果为逆乱。见《世说新语》。

裴楷:目夏侯太初“肃肃如入廊庙中,不修敬而人自敬”;目钟士季“如观武库,但睹矛戟”;目傅兰硕“汪靡所不有”;目山巨源“如登山临下,幽然深远”。见《世说新语》。

褚裒:有知人鉴,罢豫章还过武昌,于座间默识孟嘉。见《晋书》。

刘:论桓温伐蜀必克,谓观其博,不必得则不为。见《世说》。

桓温:“目殷浩有德有言,使作令仆,足以仪刑百揆。见《世说》。

潘滔:目王敦蜂目豺声,若不噬人,亦当自噬。见《晋书》。

孙绰:目刘真长”清蔚简令“;王仲祖”温润恬和“;桓温”高爽迈出’;谢仁祖“清易令达;”阮思旷“弘润通长”;袁羊“洮洮清便”;殷洪远“远有思致”。见《世说》。

胡毋辅之:少擅高名,有知人之鉴。见《晋书》。

郗鉴:目乐广道韵平淡,体识冲粹,可谓柔而有正。见《晋书》。

郗超:傅瑗与郗超善,超尝造瑗,见其二子迪及亮。超令人解亮衣,命左右持去,初无吝色。超谓瑗:“卿小儿才名当逾于兄,然保家传祚,终在大者。”见《宋书》。

刘峻:自刘超然越俗,如天半朱霞;刘矫矫出尘,如云中白鹤。见《续世说》。

崔浩:浩尝私论其近世人物曰:“王猛之治国,苻坚之管仲也;慕容玄恭之辅少主,慕容之霍光也;刘裕之平逆乱,司马德宗之曹操也。”见《魏书》。

崔玄伯:见高允,目曰:“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见《魏书》。

高允:崔浩荐冀、定、相、幽、并五州之士数十人,各起家郡守,恭宗不欲,浩固争而遣之。允闻之,谓东宫博士管恬曰:“崔公其不免乎!苟逞其非,而校胜其上,何以能济。”见《魏书》。

游雅:论高允不见喜怒之色,亦矫矫见于风节。见《魏书》。

北齐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文宣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高祖异之,谓薛曰:“此儿意识过吾。”见《北齐书》。

徐勉:目王融名高望促,难可轻敝衣裾。融后果陷法。见《续世说》。

陈武帝:尝与诸将宴,目杜僧明志大而识暗,狎于下而骄于尊,矜其功不收其拙;目周文育交不择人,而推心过差,居危履险,不设猜防;目侯安都诞傲而无厌,轻佻而肆志,并非全身之道。卒皆如言。见《陈书》。

“注释”

①韦忠:十六国时期前赵镇西大将军、平羌校尉,好学博通,不交当世,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在镇压羌人起义中被杀。

②裴(wěi):晋国子祭酒,武昌侯。张华:字茂华,晋中书令,治国有方,博学善文,著有《博物志》等。辟:征用。

③见漂:被水漂走。

④尾闾:神话传说中排泄海水的地方。又名沃焦。

⑤卫(quàn):三国魏镇西将军,入晋授征东将军,累官侍中、录尚书事。学识渊博,后被贾后杀之。

⑥乐广:字彦辅,晋尚书令,喜清谈玄言,名重一时,与王衍成为当时天下最风流的人物。

⑦造:造访,前去拜访。

⑧旌命:表扬征召。

⑨王衍:字夷甫,晋太尉,才名倾世,善清谈玄言,故羊祜称其乱天下。

钟会:字士季,三国魏司徒,才学名显一时,平蜀有功,封侯。后与姜维据蜀反魏,为部将所杀。

总角:古代男子未成年时把头发束成髻,称总角。

冀:希望。

石勒: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创建者,羯族。

向者:刚才。胡雏:对少数民族少年的蔑称。

荀勖(xù):晋光禄大夫,为人缜密,故谓其“工于用短”。

敦:王敦,东晋镇东大将军,拥兵自重,以诛帝亲信为名,起兵入朝自为丞相。元帝死,退兵。明帝时又反,入朝途中病死。

汪(qiánɡ):同“汪洋”。靡:无。

褚裒:东晋征讨大都督。

孟嘉:少有才名,性嗜酒,为东晋桓温参军。

刘(tán):字真长,东晋丹阳尹,深知桓温有不臣之心。

(pú)博:古代一种赌博游戏。

桓温:晋明帝婿,有战功,官至大司马,废晋帝司马奕,立简文帝司马昱。欲自建王朝,未果而死。

殷浩:东晋中军将军,北伐兵败,被废为民。

仪刑:模范。刑,通“型”。百揆:百官。

潘滔:东晋太子洗马。

孙绰:晋廷尉卿,博学善文。

王仲祖:王,字仲祖,晋中书郎、司徒长史。

谢仁祖:谢尚,字仁祖,晋镇西将军。

阮思旷:阮裕,字思旷,晋侍中。

袁羊:袁乔,小字羊,东晋益州刺史。

殷洪远:殷融,字洪远,东晋吏部尚书。

胡毋辅之:东晋湘州刺史、扬武将军。

郗鉴:东晋太尉。

郗超:桓温参军,助温谋反。

傅瑗:东晋安成太守。

刘峻:南朝梁户曹参军,好学,人称书淫。

刘(xū):南朝梁人,好学,终身不仕。

刘(xiāo):南朝梁人,博学多才,终身不娶不仕。

崔浩:北魏司徒。

王猛:十六国时期前秦人,佐苻坚为中书侍郎。

慕容玄恭:慕容恪,字玄恭,前燕太原王,辅少主慕容韦。

刘裕:南朝宋武帝,曾为东晋北府兵将领,清除蜀地割据势力,北伐灭南燕、后秦,废晋帝司马德宗,建立刘宋王朝。

崔玄伯:崔宏,字玄伯,避讳以字称,历仕前秦、后燕,后任后魏黄门侍郎,吏部尚书,封白马侯。

高允:后魏散骑常侍,咸阳公,博通经史天文。

黄中:古代五行说认为黄色居中,此指心中有中和之气。

校:较量。

游雅:后魏雍州刺史。

薛(chū):北齐高书仆射。

杜僧明:南朝陈晋陵太守,有勇力,善骑射。

周文育:南朝陈散骑常侍。

侯安都:南朝陈南豫州刺史,文武兼备,定策立陈文帝,渐骄横,赐死。

“译文”

韦忠:当时的权贵裴、张华都想聘用韦忠,但韦忠称病推辞了。有人问他原因,韦忠说:“张华华而不实,裴贪得无厌,我担心将来洪水冲荡山岳,即使余波也会把我漂走,更何况是到大海深处排泄海水的地主呢!”——事见《晋书》。

卫:卫有一次见到乐广,很惊奇,就让自己的几个孩子去拜访他,并说:“这个人像清水,像明镜,看到他能让人心地纯净,如同拨开云雾见到青天一样。”——事见《晋书》。

山涛:山涛努力选拔隐居和屈居下层的人才,搜罗寻访贤才,经他表彰任用的有三十多人,当时都声名显赫。——事见《晋书》。

羊祜:看到王衍说:“使天下造成混乱的,一定是这个人。”——事见《世说新语》。

钟会:王戎、裴楷年少时前去拜见钟会,他们走了以后,钟会对他的门客说:“裴楷高洁通达,王戎简明切要。二十年后,这两位贤人会担任吏部尚书,希望到那时不要有被遗漏的人才。”——事见《世说新语》。

王衍:石勒十四岁时,随同乡到洛阳经商,曾倚着洛阳城东门长啸。王衍见到后认为他不同一般,回头对手下左右人说:“刚才这个胡人小孩,我听通过他的啸叫声,感到他胸怀奇志,恐怕将来会成为天下的祸害。”于是派人快马去追捕他,恰巧石勒已经离开了。——事见《晋书》。

王戎:王戎认为山涛“如同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未经提炼的金子”;“王衍如同玉树琼林”;裴“不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荀勖“善于利用自己的短处”。王戎的堂弟王敦每次来见他,他都避不见,王敦后来果然叛逆作乱。——事见《世说新语》。

裴楷:裴楷认为见到夏侯玄“神态肃穆,如同走进殿堂宗庙,不要求人们尊敬他,人们自然尊敬”;认为见到钟会“如同参观武器仓库,只见到刀枪剑戟”;认为见到傅兰硕好像“浩浩荡荡无所不有”;认为见到山涛“如同登山下望,有一种幽然深远的感觉”。——事见《世说新语》。

褚裒:褚裒有了解人的见识,从豫章太守任上罢官返回,途经武昌时,在宴席上,即使无人介绍,也能暗中认出孟嘉。——事见《晋书》。

刘:刘认为桓温伐蜀一定能胜利,因为看他平时掷骰子赌博时,没有把握就不做。——事见《世说新语》。

桓温:认为殷浩有德行,又会说话,让他担任中书令、仆射这样的官职,足可以成为百官的楷模。——事见《世说新语》。

潘滔:潘滔认为王敦眼睛像蜜蜂,声音像豺狼嚎叫,即使不害人,也会害自己。——事见《晋书》。

孙绰:孙绰认为刘“清明有文采且简洁美善”;王“温和恬静”;桓温“高明爽朗超远”;谢尚“清明简易美善通达”;阮裕“博大温和通达宽厚”;袁乔“才华横溢且清爽简要”;殷融“高远有境界意趣”。——事见《世说新语》。

胡毋辅之:年轻时就有很大的名声,有识别人的能力。——事见《晋书》。

郗鉴:认为乐广思想和风韵平淡,体察学识冲和精粹,可以说柔和而方正。——事见《晋书》。

郗超:傅瑗与郗超友善,一次郗超到傅瑗家去拜访,看见傅瑗的两个儿子傅迪和傅亮,郗超让人脱下傅亮的衣服,并让人把衣服拿走,傅亮毫无吝啬的表情。郗超对傅瑗说:“您的小儿子才识和名声会超过他的哥哥。但保全家庭,传继福运的,最终还在大儿子身上。”——事见《宋书》。

刘峻:认为刘超凡脱俗,有如满天的红霞;高卓越超俗,如同云中飞翔的白鹤。——事见《续世说》。

崔浩:崔浩曾私下评论近代人物说:“王猛治理国家,就像是苻坚的管仲;慕容恪辅佐幼主,又如慕容的霍光;刘裕平定叛乱,就像是司马德宗的曹操。”——事见《魏书》。

崔玄伯:崔宏见到高允后,品评说:“中和之气在心中滋润,文明之气外现,一定成为一代伟人。”——事见《魏书》。

高允:崔浩推荐了冀州、定州、相州、幽州、并州这五个州的几十个人才,每个人直接任命郡守官职,后魏的恭宗开始不同意,崔浩据理力争,最后还是任用了这些人。高允听说这一情况后,对东宫博士管恬说:‘崔公恐怕难免灾祸吧!倘若坚持自己的错误,而同皇帝发胜,怎么能成功呢?“——事见《魏书》。

游雅:认为高允喜怒不形于色,也表现了一种超越的风度操守。——事见《魏书》。

北齐高祖:曾经试着观察各个儿子的意识,便让他们各自整理乱丝,只有文宣帝抽刀斩断乱丝,说:”乱者一定要斩!“高祖很奇怪,对薛说:”这孩子的意识超过了我。“——事见《北齐书》。

徐勉:徐勉认为王融名声很高但成名太快,将来恐怕难以轻易保全自己。王融后来果然陷入法网。——事见《续世说》。

陈武帝:陈武帝曾经和将领们一起饮宴时说,杜僧明胸怀大志但见识暗昧,他对部下轻侮,对尊长骄横,夸耀自己的功劳而不知有所收敛;周文育结交朋友不加选择,对人过分相信,使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不知道猜疑防范小人;侯安都放荡傲慢贪得无厌,轻佻而放纵自己的欲望,不是保全自身之道。这几个人最终都像陈武帝所预料的那样。——事见《陈书》。

“原文”

牛弘①:吏部侍郎高孝基鉴赏机悟②,清慎绝伦,然俊爽有余,迹似轻薄,时宰多以此疑之。惟牛弘深识其真,推心委任。隋之选举,于斯称最。时论弥服弘识度之远。见《隋书》。

高构:见房玄龄时年十八③,深相嗟挹④。谓裴矩曰⑤:”仆阅人多矣!未见如此郎者,必成伟器,但恨不睹其耸壑凌霄耳⑥。“见杜如晦曰⑦:”公有应变之才,足以栋梁之用,愿保崇令德。“房、杜果为良相,世服孝基有知人之鉴。见《隋书》。

王通⑧:许门人董常为庶几之才⑨,温大雅为隐者,魏徵为自取多福。见文中子《中说》。

唐太宗:尝面谈群臣得失。目长孙无忌曰:”善避嫌疑,应对敏速,求之古人,亦当无比;而总兵攻战,非所长也。“高士廉”涉猎古今,心术聪悟,临难既不改节,为官亦无朋党;所少者骨鲠规谏耳。“唐俭”言词俊利,善和解人,酒杯流行,发言可喜;事朕二十载,遂无一言论国家得失。“杨师道”性行纯善,自无愆过;而禀性怯懦,未甚更事,缓急不可得力。“岑文本”性本敦厚,文章论议,其所长也;谋常经远,自当不负于物“。刘洎”性最坚正,言多有益,而不轻然诺于朋友,能自补阙,亦何以尚。“马周”见事敏速,性甚贞正;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行,朕比任使,多所称意。“褚遂良”学问优长,性亦坚正,忠诚,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自加怜爱。“见《旧唐书》。

王圭:太宗与群臣谓王圭曰:”卿识鉴清明,尤善谈论;自房玄龄等,咸宜品藻,又可自量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济繁理剧,众务必举,臣不如戴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徵;至如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诸子,亦有一日之长。“太宗深然其言。见《旧唐书》。

狄仁杰:则天问狄仁杰曰:”朕要一好汉任使,有之乎?“仁杰曰:”作何任使?“则天曰:”朕欲待以将相。“仁杰曰:”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真宰相才也!但久不遇,若用之,必尽节于国家矣。“则天乃召拜洛阳司马。它日,又求贤。仁杰曰:”臣前言张柬之犹未用也。“则天曰:”已迁之矣。“对曰:”臣荐之为相,今为洛州司马,非用之也。“又迁为秋官侍郎,竟召为相,果能兴复中宗,盖仁杰之力也。见《新唐书》。

张九龄:开元中为中书令。范阳节度使张守圭奏裨将安禄山频失利,送戮于京师。及到中书令,九龄与语久之,因奏戮之,以绝后患。玄宗曰:”卿勿以王夷甫识石勒之意杀害忠良。“更加官爵,放归本道。至德初,玄宗在成都思九龄先觉,制赠司徒,遣使就韶州致祭。见《新唐书》。

郭子仪:初尚父郭子仪病甚,百官造省,不屏姬侍。及杞至,则屏之,隐几而待。家人怪问其故,子仪曰:”彼外陋内险,左右见必笑,使后得权,吾族无类矣!“见《新唐书》。

裴度:宪宗问诸将之才,度曰:”臣观李光颜见义能勇,终有所成。“不数日,光颜奏大破贼军于洄曲,帝尤叹度之知人。见《新唐书》。

裴行俭:王、杨、卢、骆谓之四杰。裴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沈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其后勃溺南海,照邻投颍水,宾王被诛,炯终盈川令,皆如行俭之言。见《续世说》。

裴宽:裴宽尚书罢郡西归汴中,日晚维舟,见一人坐树下,衣服故敝,召与语,大奇之,谓:”君才识自当宝贵,何贫也?“举船钱帛奴婢与之,客亦不让。语讫,上船,奴仆偃蹇者鞭扑之,裴公益以为奇,其人乃张建封也。见《唐语林》。

“注释”

①牛弘:隋史部尚书,性宽裕,博学多闻。

②高孝基:高构,字孝基,隋吏部侍郎,好读书,工吏事,善知人。

③房玄龄:隋时因高构荐为县尉,后佐李世民,官至宰相。

④嗟:叹赏。挹(yì):援引。

⑤裴矩:隋黄门侍郎,入唐为民部尚书。

⑥耸壑凌霄:直立山谷,高入云霄。

⑦杜如晦:唐太宗时贤相。

⑧王通:隋小吏,弃官讲学,著有《中说》(疑为伪托)。

⑨董常:此人不详。庶几:差不多,可能或期望。

温大雅:隋东宫学士。

魏徵:唐贞观时谏议大夫、侍中,敢直言规劝。

长孙无忌:唐太宗时吏部尚书,高宗时太尉,谏立武则天为后,武氏忌恨之,诬其谋反,遂自杀。

高士廉:高俭,字士廉,唐吏部尚书。

唐俭:少佐李世民起兵,为天策府长史。

杨师道:唐太宗太常卿。

衍(qiān):过错。

更:经历。

岑文本:唐太宗中书令。

物:外物,即众人。

刘洎(jī):唐太宗尚书左丞。

马周:唐太宗中书令。

比:接连地。

褚遂良:唐太宗中书令。

王圭:唐太宗礼部尚书。

咸:都。品藻:品评等级。藻,文采。

李靖:唐太宗大将。

出纳:把皇帝的旨意传出去,把下面的意见纳于上。

文彦博:唐太宗中书令。

戴胄:贞观初为大理少卿,官至民部尚书。

狄仁杰:武则天称帝时任地官侍郎、判尚书、魏州刺史等职,任官期间,荐举位至公卿者数十人。

张柬之:因狄仁杰之荐任凤阁鸾台平章事,执政,武后病重时迫其退位,使中宗复位,后被武三思诬陷,流放忧愤而死。

张九龄:任右拾遗时,主持吏部人才选举的评定等第,后任中书令,力主杀安禄山,后受李林甫谗害,罢相。

安禄山:张守圭养子,厚贿权臣,得为杨贵妃义儿,受玄宗宠遇,官平卢、范阳、河东三节度使。天宝十四年于范阳起兵,陷洛阳,入长安,后被部将杀死。

郭子仪:唐太尉、中书令,平安史之乱,破吐蕃入侵。

尚父:可尊敬的父辈,皇帝遵礼大臣之称。

杞:卢杞,唐德宗宰相,貌丑善辩,专权阴险。

隐:靠着。

裴度:唐宪宗门下侍郎平章事,执政。

李光颜:唐宪宗时忠武军节度使,讨平蔡州叛将吴元济有功。

裴行检:唐玄宗时开拓西域有功,后封闻喜县公。

王杨卢骆:唐初四位著名人士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唐初四杰。

令终:善终。

裴宽:唐太宗时户部尚书,曾贬睢阳太守,卸任归,故下文称”罢郡西归“。

维:系。

偃蹇:傲慢。

张建封:唐代宗泗濠节度使等,礼贤下士,军州大治。

“译文”

牛宏:吏部侍郎高构有鉴识且机敏有悟性,清高谨慎超绝众人,但才华俊拔过度,以致流于轻薄,当时的大臣们多数因此怀疑他能否胜任。只有牛宏了解他的真实情况,全力委托。而隋代的人才选拔制度,在这个时候成绩最为显著。当时的舆论都十分佩服牛宏鉴识度量的高远。——事见《隋书》

高构:高构认识房玄龄时,玄龄才十八岁,高构对其才华深为叹赏,并加以举荐。他对裴矩说:”我观察过的人太多了!但从没有见过像他这样的,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伟大的人物,只是可惜我看不到他施展才华直上云霄了。“见到杜如晦,评论说:”您有随机应变的才能,完全可以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希望能继续保持并加强您的美德。“房、杜二人后来果然都成为唐朝的良相,世人因此都很佩服高构有识别人的能力。——事见《隋书》。

王通:王通赞许自己的门人董常为可造就之才,温大雅将成为隐士,魏徵会为自己获取很多福禄。——事见文中子《中说》。

唐太宗:唐太宗曾经当面同群臣谈论他们的得失长短。评论长孙无忌说:”善于避免嫌疑,应对敏捷快速,与古人相比,也没有对手;但领兵打仗,不是他的长项。“高俭”学识渊博,涉猎古今,天资聪明有悟性,面对危难坚贞不屈,做官也不结党营私;缺点是不敢直言劝谏。“唐俭”作文说话优美锐利,善于化解矛盾,好饮酒作乐,言论喜人;事奉我二十年,竟没有一句话谈论国家得失。“杨师道”品性行为纯洁善良,自然没有什么过失;但本性怯懦,没有经历过什么大事,无论是安定时期或危难时刻都不可能指望他出什么大力。“岑文本”性情本来就敦厚。写文章发议论,是他擅长的;处理日常事务,谋划长远大计,也应该不孚众望。“刘洎”性情最为坚强正直,所言大多有益,对朋友不轻易许诺,能够自己改正缺失,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马周”遇事反应机敏迅速,品性坚贞正直;至于品评人物,坚持正常原则,我连续任命经他推荐的人才,大多合我心意。“褚遂良”学问是其优点和特长,性情也坚强正直,忠诚,对我非常亲附,就像飞鸟依人,自然可爱。“——事见《旧唐书》。

王圭:唐太宗在群臣面前对王圭时说:”你的见识清明通达,尤其是善于议论。你可以从房玄龄开始,把他们都评论一下,又可以把自己和他们比较比较。“王圭回答说:”一心一意事奉国家,知道是正确没有不去做的,这一点臣不如房玄龄;文武兼备,在外可以担任将领,在内可以担任宰相,这一点臣不如李靖;奏事详细明确,上传下达都很得当,这一点臣不如温彦博;恰当处理纷繁急切的事务,使各方面的事业都很兴盛,这一点臣不如戴胄;一心一意直言力谏,惟恐君王不及尧舜圣明,这一点臣不如魏徵;至于荡涤污浊,弘扬清明,疾恶如仇,乐善好施,臣也许比上述各位有一点长处。“唐太宗对他的话深为赞许。——事见《旧唐书》。

狄仁杰:武则天问狄仁杰说:”我需要一个好汉使用,有没有这样的人?“狄仁杰问:”准备让他干什么?“武则天说:”我准备任用他作将领和宰相。“狄仁杰说:”荆州刺史张柬之,这个人虽然年龄老了点儿,但是真正的宰相之才,不过长久没有使用他,如果重用他,他一定会尽忠于国家。“于是武则天任命张柬之为洛州司马。过了几天,她又征求贤能。狄仁杰说:”臣前几天推荐的张柬之还没有任用呢!“武则天说:”已经提拔了。“狄仁杰说:”臣推荐他为宰相,现在只是担任洛州司马,还不算任用。“于是武则天又提升张柬之为秋官侍郎,最终召为宰相,唐朝后来果然使中宗复辟中兴,大概是靠了狄仁杰的力量。——事见《新唐书》。

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张九龄为中书令。当时范阳节度使张守圭奏报其副将安禄山屡次失利,要送往京师处死。送解到中书省后,张九龄与他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然后奏请皇帝处死,以绝后患。唐玄宗说:”你不要以王衍预言石勒造反之事为杀害忠良。“反而给安禄山加官进爵,放回范阳。到了至德初年,玄宗在成都想起张九龄当年的预见,于是下令赠张九龄司徒之衔,并派人到韶州张九龄的墓地致祭。——事见《新唐书》。

郭子仪:当初,尚父郭子仪病重,百官前来探视,郭子仪并不让姬妾们回避;等到卢杞前来,则让姬妾躲在屏风后面,自己靠在桌案上等候。家人奇怪地问他原因,郭子仪说:”卢杞外表丑陋,内心险恶,姬妾们见了他一定会忍不住地嗤笑,等他日后掌了权,我们这个家族就不会有活命的了。“——事见《新唐书》。

裴度:唐宪宗向裴度询问将领们的才能,裴度说:”据臣观察,李光颜见义勇为,终究会有所建树的。“过了没几天,李光颜奏报在洄曲大破贼军,宪宗因此十分叹赏裴度的鉴识。——事见《新唐书》。

裴行俭: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被称为初唐四杰。裴行俭说:”读书人要想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应该首先提高自己的度量和见识,然后才注重文字技艺。王勃等人虽有文才,但浮躁浅薄,怎么能够成为享有官爵俸禄的人呢?杨炯还算沉静,应该能担任地方长官,其他人能够善终就是幸运的了。“后来,王勃在南海溺水而死,卢照邻在颍水投河自杀,骆宾王谋反被处死,杨炯官至盈川令,都像裴行俭所说的那样。——事见《续世说》。

裴宽:裴宽尚书从郡守任上罢官向西返回汴中的途中,傍晚靠岸系船,看见一个人坐在树下,衣服破旧,便请他过来交谈,十分惊奇,说:”以您的才识,自然应该很富贵,为什么这么穷呢?“于是把整船的钱帛和奴婢都送给他。那人也不推辞。说完话就上船去了,对那些傲慢的奴仆,举鞭就打,裴公越发惊奇,此人就是张建封。——事见《唐语林》。

“原文”

赵普①:赵普在中书,尝曰:”吾观吕端奏事②,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③。“见《宋史》。

李沆④:寇准与丁谓善⑤,屡以谓才荐于沆,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沆曰:”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准后为谓所倾,始服沆言。见《宋史》。

钱若水⑥:有人伦鉴,见王旦曰⑦:”真宰相器也!“与之同列,每曰:”王君凌霄耸壑,栋梁之材,贵不可涯,非吾所及。“见《宋史》。

王旦:尝与杨亿品评人物⑧。亿曰:”丁谓久远当何如?“旦曰:”才则才矣,语道则未,他日在上位,使有德者助之,庶得终吉;若独当权,必为身累。“尔后果如其言。见《宋史》。

吕诲⑨:谓王安石好执偏见,听其言则美,施于政则疏,置之宰辅,天下必受其祸。见《宋史》。

石介:庆历二年,仁宗用范文正公参知政事,韩魏公、富韩公为枢密副使,天下人心,莫不欢快。徂徕石守道作《圣德诗》曰:”惟仲淹弼,一夔一契。“又曰:”琦器魁垒,岂视楔,可属大事,重厚如勃。“其后富、范为宋之名臣,而魏公定策两朝,措天下于泰山之安,人始叹先生之知人也。见《渑水燕谈》。

陈:知蔡京兄弟之奸。见《宋史》。

尹洙:姚嗣宗关中诗豪,忽绳检,坦然自任。杜祁公帅长安,多裁品人物,谓尹师鲁曰:”姚生何如人?“尹曰:”嗣宗者,使白衣入翰林,亦不忝;减死一等,鲸流海岛,亦不屈。“姚闻之大喜,曰:”所谓善评我者也!“见《续湘山野录》。

王应麟: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擢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见《宋史》。

“注释”

①赵普:曾辅佐赵匡胤定天下,官至枢密使,太宗时复为相。

②吕端:宋太宗时户部侍郎平章事。

③台辅:重臣。台系古代尚书、御史等重要官署所在地,亦代称朝廷。

④李沆(hànɡ):宋真宗时宰相,劝帝戒奢侈,被称为”圣相。“⑤寇准:宋真宗时宰相。丁谓:宋真宗时为参政,排挤寇准而代之。为相后迎合真宗大兴土木,祸害至巨,仁宗时被贬。

⑥钱若水:宋真宗时并州、代州节度使。

⑦王旦:宋真宗时宰相。

⑧杨亿:宋真宗时翰林学士。

⑨吕诲:宋神宗时御史中丞,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

石介:字守道,为官刚正不阿,直言无所顾忌,反对奸臣、宦官。

范文正:范仲淹谥文正。

韩魏公:韩琦封魏公,故称。韩琦,宋仁宗时宰相。富韩公:富弼封韩国公,故称。富弼,宋仁宗、神宗时为相,因反对变法而被罢相。

夔(kuí):传说中尧时乐正,后喻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契:舜臣,助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为商始祖。

(diàn):门栓。楔:门两旁的木柱。

属(zhǔ):嘱托。

措:置。

陈:宋徽宗时谏官,屡次弹劾蔡京,屡遭贬窜。

尹洙:字师鲁,宋仁宗时为太常侍,知泾州、渭州、潞州,刚直博学。

姚嗣宗:宋仁宗时知浔州,能除虎豹,善诗。

杜祁公:杜衍封祁国公,故称。杜衍,宋仁宗时宰相。

忝:惭愧。

天祥:文天祥。

浸怠:逐渐松弛。

法天:以天为准则。

擢(zhuó):提拔。

谊:”义“的本字。龟鉴:古人认为龟甲能占卜吉凶,而鉴(镜子)则能照人美丑。龟鉴指可以使人引以为戒,引以为鉴。

“译文”

赵普:赵普在中书省时,曾经说:”我观察吕端奏报事情时,得到嘉奖也不曾高兴,受到批评也不曾害怕,也不说出来,真有重臣的器度啊!“——事见《宋史》。

李沆:寇准与丁谓友善,多次向李沆推荐丁谓的才能,李沆始终不任用他,寇准问他原因,李沆说:”你看这个人可以让他位居人之上吗?“寇准说:”但是像这样的人,您总不能把他压在人之下吧!“李沆说:”将来后悔了,你再想想我今天的话吧!“寇准后来被丁谓排挤下去后,才信服李沆的话。——事见《宋史》。

钱若水:钱若水有品评人才的见识,他看见王旦,说:”真是当宰相的材料啊!“二人虽然官阶相同,但钱若水却经常说:”王君将来定能青云直上,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前途无限,不是我所能赶得上的。“——事见《宋史》。

王旦:王旦曾经与杨亿一起品评人物。杨亿说:”从长远来看,丁谓会怎么样?“王旦说:”他确实有才,但要论起品德来,则不一定怎么样。以后他身居高位了,如果让道德高尚的人辅佐他,或许还有好结果;如果让他独立掌权,必然会遭到祸害。“后来,果然像他预料的那样。——事见《宋史》。

吕诲:吕诲认为王安石固执有偏见,听他说话确实很动人,但如果付诸实践则很疏陋,如果让他担任宰相,天下人一定会受到他的祸害。——事见《宋史》。

石介:宋仁宗庆历二年,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韩琦、富弼为枢密副使,天下人心,没有不高兴的。徂徕人石介作了一首《圣德诗》说:”让范仲淹辅佐皇上,皇上就如同有了夔和契这两个人才。“又说:”韩琦这个人魁伟磊落,岂能仅仅守护大门,可以嘱托大事,他稳重厚道如同汉代的周勃。“此后,富弼、范仲淹成了宋代名臣,而韩琦为两代皇帝决策,使国家像泰山一样安定。人们因此而叹服石介先生的观人水平。——事见《渑水燕谈》。

陈:陈曾预见到蔡京兄弟的奸诈。——事见《宋史》。

尹洙:姚嗣宗在当时是关中的诗坛豪杰,不拘小节,坦然放任。这时杜衍正镇守长安,经常品评人物,他对尹洙说:”姚嗣宗这个人怎么样啊?“尹洙说:”姚嗣宗这个人,让他以布衣的身份进入翰林院,也不惭愧;把他减死罪一等,流放到海岛,他也不会委屈。“姚嗣宗听说后,大喜道:”这真是善于评论我的人啊!“——事见《续湘山野录》。

王应麟:文天祥二十岁时,中了进士,在集英殿参加对策考试。当时宋理宗在位时间长了,处理政事也日渐懈怠,文天祥因此在对策中说,应该学习天体运转不息,他的文章有万余字,却不起草稿,一挥而就,理宗亲自选定他为状元。考官王应麟奏道:”这份考卷阐述的古义如同龟甲和镜子,表明此人忠贞有如铁石,臣斗胆为获得人才而向陛下祝贺。“——事见《宋史》。

“原文”

虞集①:胡颐庵记熊伯几言②:危素在胜国时③,声名藉甚。或问虞文靖公曰:”太朴事业当何如?“公曰:”太朴入京之后,其辞多夸,事业何所敢知?“复曰:”必求其人,其余阙乎④?“阙名未甚著,或问何以知之,曰:”集于文字见之。“阙后竟以忠显,君子观人,固如是夫。见《余冬录》。

何心隐⑤:江陵在翰林时⑥,往见何心隐,相对移刻⑦,不交一谈。出语耿天台曰⑧:”此巨妖也!吾将戮之!“天台入而心隐徐步庭中,低头自语曰:”此妖必为宰相,虽然为宰相,必杀我,吾安所得弹丸地而藏此幻形焉⑨?“斯二人者,无言而相断以神,如交左券,是宇内之真相知也。使心隐不螫于江陵之手而死牖下,心隐必不瞑也,或江陵既为相,不及戮心隐而死,江陵亦不瞑也。见《张大复文集》。

左光斗: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见《方望溪文集》。

曾国藩:世俗颇传曾文正精相术,于文武员弁来谒者,必审视其福量之厚薄,以定用舍及所任之大小。福成谓文正于相术不必精,然接见一人,每于其才之高下,德之浅深,福之厚薄,往往决之而终身不爽,以是负知人之鉴!见《庸笔记》。

“注释”

①虞集:元代翰林学士,谥文靖。

②胡颐庵、熊伯几:均不详。

③危素:字太仆,元代翰林学士,参与修撰宋、辽、金三史,入明为翰林待讲学士。胜国:被战胜之国,即前朝,指元代。

④余阙:元代监察御史,曾参与编纂辽、金、宋三史。陈友谅起事,城破自杀。所以下文说他”以忠显“。

⑤何心隐:本名梁汝元,任侠不仕,曾与参劾严嵩,与张居正有过节,亦曾扬言扳之。后张居正以抗税罪名拘捕梁汝元,遂改姓埋名逃逸数年。后因返乡修母墓,被张居正抓捕时,乱棍打死。

⑥江陵:即张居正。因张系江陵人,故称。张居正,明神宗时宰相。

⑦移刻:片刻。

⑧耿天台:明神宗户部尚书耿定向致仕后,居天台山,故称。

⑨幻形:指身体。

左券:古代债券一分为二,左侧留作存根,还债时,二券相合为证。这里比喻契合。

死牖(yǒu)下:指善终。牖:窗户。

左光斗:明代左佥御史,力劾魏忠贤等阉党,被诬下狱,死于酷刑。魏党败后,左氏平反,谥忠毅。

京畿(jī):京都及其附近地区。

庑(wǔ):廊房,厢房。

貂:指貂裘。

瞿然:惊视的样子。

曾国藩:晚清重臣,谥文正。

弁(biàn):皮帽。武官戴皮帽,故后代以弁指代武官。

福成:薛福成,清光绪右副都御史,曾为曾国藩幕僚。

爽:差错。

(ān):”庵“的借字,多用于人名、室名。

“译文”

虞集:胡颐庵记录熊伯几说的话:危素在前朝时,声名显赫。有人问虞集:”太朴的前程会怎么样?“虞集说:”太朴进京以后,说的多是大话,他的前程我怎么敢预测呢?“又说:”如果一定要找个人来比喻,那么可能像余阙吧!“当时余阙还没有什么名声,有人问他是怎么知道余阙这个人的,他说:”我是从他的文章中发现的。“余阙后来由于忠义而显耀,君子观察人,就应该像虞集这样啊!——事见《余冬录》

何心隐:张居正任翰林学士时,前往会见何心隐,二人默默相对了一会儿,一句话也没有交谈。张居正出来后对耿定向说:”这是个大妖,我要把他处死。“耿定向进去,看见何心隐正在庭中慢慢散步,并低头自言自语说”这个妖怪将来一定会当宰相,即使当了宰相,也一定会杀我,我到哪里去找一块弹丸之地来安身呢?“这两个人,不用说话而靠自己的心神判断,判断之准如同债券一般契合,是天地中真正相知的人啊!假如何心隐不死于张居正之手,而老死在自己家中,一定死不瞑目;假如张居正当了宰相,来不及处死何心隐,自己就先死了,那他也会死不瞑目的。——事见《张大复文集》。

左光斗:左光斗在京城附近巡视办学情况,一天,风雪严寒,他带着几个骑兵便服出巡,进入一座古寺,看见廓屋内有一位书生正伏案入睡,旁边放着一篇刚刚草拟好的文稿,左公看完后,立即解下身上的貂皮大衣给他披上,并替他把门关上。然后询问寺中的僧人,知道他叫史可法。等到考试这天,考官点名,点到史可法时,左公惊讶地注视着他,考卷呈送上来后,立即判他为第一名,然后召见史可法,并让他拜见夫人,对夫人说:”我的几个儿子都庸庸碌碌不成器,以后能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人了。“——事见《方望溪文集》

曾国藩:社会上盛传曾国藩精于相术,他对于前来拜见的文武属下,一定要审视他福气厚薄,然后决定是任用、是罢免以及任命官职的大小。薛福成认为曾国藩对相术不一定很精通,但每接见一个人,对这个人才能高低、品德深浅、福气厚薄的判断,往往一生也没有差错,因此享有善于品评人物的名声。——事见《庸笔记》。

§§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