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曾阅散文集
7875100000026

第26章 剑潭328号会场

“剑潭”这个地名的来龙去脉根本无暇考究。因为我们紧张于这天(10月3日,中秋节前两天)下午在328号会场举行的“戊寅中秋海峡两岸诗学交流研讨会”。

会议由主办单位台湾“中华汉诗学会”秘书长黄清源先生主持;世界艺术文化学院荣誉文学博士、台湾中华汉诗学会理事长吴剑锋老先生致开幕词。出席大会约70多人,许多是七八十岁的老教授。我的目光反复寻觅我的旧相识,但都找不到,只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李亦园教授在泉州历史博物馆讲学谋过面;台北市诗人联吟会会长蔡秋金先生(醉佛)在泉州泰和大酒店联吟过。我很想罗兰、张默、向明等作家、诗人都会来,因为他(她)们三人于6月间也应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学会邀请,一同出席“21世纪中华文化使命研讨会”,在香港相聚好些天,聊过好些话。罗兰女士还写一首诗给我,说是她访日的感觉,诗曰:“晴天丽日访东瀛,薄暮疏钟似旧京。待颂神风还搁笔,国仇家恨总关情”。这诗充满爱国主义者的情怀,使我对她深为敬佩。大概罗兰女士是写散文,张默、向明是写新诗,所以都没出席,我是这样自作解释。

盼望落空,我只好规规矩矩地坐在那安排好的贵宾席上。如此,思绪联翩,想到今天这些席位,如果不分东席西席,让大家爱坐在哪里就拣哪里坐,或许会更活跃一点。我的揣度,当然可笑。不过,我还是认真听了每位先生的发言,尤以中华学术院诗学研究所委员龚嘉英老先生的《我从杜诗中发现“诗有三功”》,觉得穷理明道,很有独家之见。李亦园先生的讲话,平淡朴实,充满对家乡的情怀。他的家弟李少园先生,是福建师大教授,这次出席,被指定为访问团团长。两人见面,虽然没见眼泪,但当李亦园院士讲到抗日战争时候,他抱着家弟少园这个情节时,倒让我的眼眶着湿……

会议休息的时候,大家都想在这有限的时间谈谈心,包括80多岁的诗人,画家孙静芝女士,都到处热情打招呼、送名片,还给我一册非常精美的16开本彩印诗文画集——《望萱楼孙静芝艺文集》。

因为书本笨重,我随身所带有限,没可能与大家交换,心中很尴尬,但他们并不介意有没有交换,仍然一本一本送给我,到会议结束,我装了一大箱,手提都觉得有点吃力,这就是收获呀!

——原载《泉州晚报》(海外版)1998年12月19日,又载《石狮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