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世纪70年代,当许多企业都在抄袭、“借鉴”他人的设计成果时,乔布斯却坚持独立研发,他甚至不允许自我抄袭。借鉴是可以的,但是必须有限,它只能作为启发我们灵感的来源。l998年8月15日,第一款iMac上市,型号为iMac
G3,使用233MHz处理器,拥有2MB显存的ATI Rage IIc显卡,当时只有蓝色一款可供选择。
当第二代iMac的设计图纸被送到乔布斯手中时,他对第一代iMae的缩小版非常不满意,他觉得那样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的电脑,他立刻找来艾维,两人在乔布斯家的花园里散步时一直在思考,试图在找一个打破传统电脑的突破口。后来乔布斯逐渐理清了自己的思路,他觉得iMac采用一体设计的思路,主机和显示器集成在一起。他对艾维说:“每件东西都必须有它存在的理由。有时你可能需要从它的后面看,为什么必须要有一个纯平显示器·为什么必须在显示器旁边放一个主机?”
在2003年1月7日,苹果电脑终于推出了新的iMac产品——iMac
G4,这次的新产品终于摆脱了以往的设计风格,显示器使用l5寸的LCD,使用一个可摆动的器臂来定位,而且只有白色,在当时被称为是具有未来感的外观造型。2004年8月31日,苹果电脑推出全新的iMac产品,它使用l7寸或20寸宽屏液晶显示器,电脑的全部配件都集成在显示屏幕后面,一共有2厘米厚。2006年,iMac
Intel核心版本推出,并随后将屏幕尺寸提高至24英寸,“苹果”以外的厂商在一体机市场都走得不太顺利,像惠普、戴尔、神舟等偶尔推出一体机机型的厂商,也只不过是借此来表现自己拥有一定的创意,只有“苹果”将一体机作为了主要的发展目标。
iMac的确是一件充满创意的产品,“苹果”凭借这种创意在iMac上获得好评如潮。新一代的iMac具有更大的屏幕,视野更宽广,单凭这一点已经很吸引人了,再加上高端的配置和细致入微的设计,iMac想不受到称赞都难。
世间万物总在不断地变化,规则是由人创造的,规则也能被人打破。每一个组织总有这样那样的规章条例,然而,再好的规章条例也是从出台的那一天就开始在老化。因为组织和成员都是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的,作为一套规章条例,必须适应这个变化,才能发挥好作用。
在当今创意无限的环境中,想要有发展,就要出奇招、出高招,也要出险招。随后苹果公司的iPod和iPhone的设计开发同样惹人注目。事实上,在iPod和iPhone面市之前,便携式影音设备与手提电话市场早已成为“红海”。虽然iPod是最平常不过的一款MP3音乐播放器,也不是“苹果”的专长,但乔布斯巧妙地植入了在线音乐商店iTunes,利用互联网服务整合了消费者和音乐发行者,短路了唱片制造商,沃尔玛的物理音乐门店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音乐商店,改变了音乐生产链的生存状态,乔布斯是一个颠覆者。
“别人未想到的,你却意识到;别人未看到的,你先看到;别人未当一回事的,而你抓住不放;别人未起步,而你已理出头绪”,这就是一些成功者的高明之处。
二、创新要有冒险精神
一名真正的艺术家知道他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相信自己可以成为这样的人。无论成功与否,只要他们不怕失败,继续冒险,他们就依然是艺术家,迪伦和毕加索正是这样的艺术家。
——史蒂夫·乔布斯
创新是人类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人类文明最大的特色。创新,不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的创新,还是技术、制度、实践的创新,都需要冒险。创新者,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需要有冒险精神。
苹果公司首席设计师乔纳森·伊夫曾经说过:“在一家靠创意推动生产的企业里,其危机便是不再继续创新。而其真正的风险则在于公司领导者认为不要冒险。”
为何其他公司难以复制苹果创新的法则?因为,创新需要异常强大的魄力,几乎没有人拥有这种魄力——种甘冒失败的风险坚持创新的魄力。将公司的产品数量从350个砍到10个是需要魄力的,就像乔布斯l998年回归苹果公司所做的那样,将键盘从智能手机的面板上取消需要魄力;将按键置入触屏需要魄力,就像苹果生产的iPhone那样;将操作系统的一部分代码删除需要魄力,就像苹果对“雪豹”所做的那样;将风扇从电脑上取消需要魄力,就像乔布斯“苹果Il”所做的那样;将主页上的信息删减得只剩下一件产品需要魄力,就像苹果网站所显示的那样。
你有不惧失败,做到这一切的魄力吗?在创新上,乔布斯总是选择一条人迹罕至的路,这看起来是冒险,实际上却是一种超越。只有冒险才能停止平庸。这就是苹果成功的关键。
创新需要冒险,那么险从何来?又要冒什么样的险?
创新要冒失败之险
人的认识是一个复杂的、曲折的过程。任何一个新的认识都需要有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中间失败、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有的要经过十几次、几十次甚至成百上千次的试验、失败才能完成。创新者要有不怕失败、不怕挫折的顽强意志和冒险精神。
历史上许多探索、试验往往以失败或无果而告终,只给后人留下教训,成为后人继续前进的起点。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十落十起”,愈挫愈奋。他在总结革命经验教训时说,变革社会的活动尤其需要冒险精神。他把伟人杰士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称之为“冒险也”。他十分赞赏美国人的冒险精神。他认为,美国进步、发展之所以很快,是因为美国人“皆具有冒险之精神”。从认识规律讲,没有冒险,就没有失败,也就没有成功。
创新要冒传统习惯势力、权威反对之险
传统是一种巨大的保守力量。任何创新都是对已有理论、制度、秩序、做法的挑战和否定。否则,就不是创新。创新与原有的理论相对立,为传统习惯势力所不容。新的理论往往被视为谬误毒草,目为异端邪说,斥为离经叛道。新的理论在开始时只为少人掌握,经过斗争才逐渐为多数人所承认。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因此,创新者要有挑战权威的胆量和勇气。
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是物理学的革命。受传统的牛顿经典力学理论的束缚,相对论未能及时为人们所接受。在德国甚至有人成立反对相对论的组织,攻击相对论和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也常有这样的情形,当一个科学家还未成名时往往受权威们的压制、打击,而当他成名成了权威时,又自觉或不自觉地压制新生力量的成长,成了创新的阻力。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过程中,受尽了学术界权威们的压制、讽刺和打击之苦,但他到了晚年却反对新的科学发现,如对原子的复杂性和电子的客观存在持否定的态度。爱因斯坦反对玻恩提出的波函数“统计解释”是又一例证。从真理发展规律讲,不大胆,就不可能提出新的见解;不冒同习惯势力和权威斗争之险,就不可能坚持真理。
创新要冒同保守势力和反动势力斗争之险。
创新本质上是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利器。创新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势力,不利于保守势力和反动势力。因此,创新会受到保守势力和反动势力的反对、打击和摧残。
在欧洲,自然科学的发现触犯了宗教教条,遭到教会的激烈反对。西班牙医生、生理学家塞尔维特发现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结果被教会活活烧死。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一书提出了日心说,反对托勒密的地心说。该书出版后立即遭到教会的查禁。意大利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因宣传日心说和进步的哲学思想,在罗马鲜花广场被教会用烈火烧死。意大利科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因坚持和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被教会判处终生监禁。
社会科学的创新,社会实践的革命,更是直接触犯了反动势力的利益,革命家、进步的思想家遭到反动势力的迫害、摧残和杀戮,更是屡见不鲜。即使是在现代,社会科学和社会实践方面的创新仍要比自然科学冒更大的风险。总而言之,一句话,创新需要冒险,没有冒险,也就没有创新。
创新离不开冒险,冒险孕育着创新。创新就要大胆,就要冒险。不大胆,不冒险,四平八稳,前怕狼,后怕虎,那就不可能有创新。我们要冲破怕担风险、一味求稳的保守主义的社会心理,大力提高冒险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创新成败并不完全由成本决定
创新与你拥有多少研究经费无关。当苹果推出Mac时,IBM至少花费了100倍经费在研究上。这与金钱无关,它决定于你的团队,你的领导能力以及你能获得的东西。
——史蒂夫·乔布斯
企业要发展,当然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企业经营成本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创新的成本,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人力成本。企业要推行新的举措,要搞企业创新,就必须投入人力,组织一班人马,从制定实施方案入手,到广泛征求意见,再到修改完善,再到层层动员,最后再到具体实施、检查评估。这是一个封闭的体系,需要企业上下左右同心协力才能做好,否则难以取得创新的效果。
资金成本。有些创新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譬如新产品的创新,工艺技术的创新,并且这样的创新项目实施周期都比较长,回收期也相应较长,就要求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实力,否则将无法完成创新的项目,实现创新的目标。
间接成本。创新不仅仅有直接成本,还有间接成本,而且,往往间接成本要比直接成本大的多,因为间接成本无法直接评估,并且容易被决策者所忽视。间接成本体现在哪里?体现在具体实施创新的过程中,对原来程序、秩序、体系打破的过程中,而新的程序、秩序、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对企业生产系统、经营系统以及管理系统带来的冲击,以及给企业整体经营绩效带来的影响。
创新成本的增加,无疑是有利于创新成果的产出的。但要注意的是,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并不是投入越多,产出就越大;也并不是投入越少,就不会获得创新的成功。
微软的成功,让人们以为所谓的创新就是技术创新。微软把技术看做一个公司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他们坚信高达数百亿美元的研发投入,是微软保持稳健发展的基石。只有掌握了新技术,才能获得高收益。正因如此,微软是全球研发资金投入最多的科技企业。同样的,许多公司认为研发费用是保证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他们把大量资金用在技术研发上。
乔布斯却认为,真正的创新与投资没有关系,而是与人才,与公司的企业文化,与产品设计及营销关系巨大。创新不一定要花费昂贵,不是说在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钱花出去了,创新就来了。重要的是创造出顾客喜爱的伟大产品、服务或体验。
曾经让苹果一败涂地的戴尔电脑,在技术上,在产品外观设计上都没有什么创新之举,但是,他们在直销经营节省成本上却有很高明的创新。但是,当后来互联网让其他电脑制造商也可以进行直销,而戴尔却没有什么可以继续创新的商业模式时,戴尔就面临更多的竞争对手,也不复有从前的优势。此时,苹果公司已转型为消费性电子产品企业,在商业模式以及产品应用上不断地创新。所谓应用创新即是找准市场上一种现有的技术或者产品,在其设计和功能上加以改进,制造让顾客难忘的体验。当产品真正符合消费者需求,引起消费者共鸣时,这比任何技术创新都更有力量。
这正是乔布斯擅长的创新之道。乔布斯热衷于相对廉价与实用的应用创新。他从未把技术看做公司唯一可长期延续的财富和优势。技术再新再好,如果没有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没有配套的商业模式,或者,很多技术太超前或者配套不合适,那么,也是会失败的。
苹果公司总是致力于把复杂的科技转化为简单好用的产品。让复杂的技术变得为普罗大众所理解,让产品的操作更简单,让产品的设计更有品位,一切都以满足消费的需求为出发点,这成了苹果公司创新的源泉。正是苹果将那些复杂的技术带离了实验室,带进了普通人的生活中。
苹果的创新模式说明,创新的成败并不完全由成本投入的大小所决定,而在于真正有价值的创新。
国外流传着这样的商业故事:雷克里是一位无利不起早的典型建筑商人,有一天,他似乎做起慈善家来,决定为一位流浪老者免费盖房子,从建筑材料到人工支出,他统统一手包办。有人不禁问:雷克里与老者是何关系?没有一点儿关系,作为商人的雷克里也不会做那种很单纯的慈善。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上了流浪老汉,老者手中持着一张很陈旧的房子效果图素描,雷克里灵感顿发、善心大发,要为老者造一所他手中描画的房子。老者感动不已,当即就把图纸交给了他。雷克里如获至宝,他知道这张素描出自毕加索之手,也就是说,他的投入要远远小于他所得到的毕加索亲手素描的价值。雷克里超值的成本思维就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初看这种成本投入与赢利没有一点关系,但其中蕴藏的价值玄机只有行家里手才懂得。
企业经营最重要的是一个方向性问题。创新,就是让我们选择正确的经营方向,不断开拓新的利润空间。在今天,经营者作为一方市场的将帅,能否成功,最关键的在于能否创新、能否突破思维的局限和个人的瓶颈,更有效地控制成本,整合各种资源,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