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夕阳下的星条旗
7950200000013

第13章 克林顿对东方招手

在战后的美国人眼中,克林顿是一位最伟大的总统,在克林顿时期,美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按照美国权威人士的话说那就是:“在战后,克林顿总统是最会治理国家的总统,他让美国经济在战后繁荣到了极点,而战后的十位美国总统中,克林顿是最优秀的。”在一开始,克林顿就给民众一种激情,他在就职演说中猛烈地抨击布什政府的消极经济政策,而且还对中美关系大加指点,他认为布什对中国的政策过于宽松。这一点让美国的冷战思维者提供了活跃的舞台,于是克林顿的支持率迅速攀升。但克林顿后来坦言:“当时对中国的看法是错误的,而且有很大的偏见,只有置身其中才能认真思考中美关系。”

在克林顿时代,中国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它进入了关键的战略发展期,并从初级的市场经济模式向成熟的经济机制转变。在中国,90年代是非常值得骄傲的年代,它不仅仅让中国经济成功融入了世界,而且在政治上取得一个又一个巨大的突破,首先是中国同印尼建立外交关系,同越南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同印度改善了关系。此后,国际社会纷纷解除对中国的封锁;一大批发达国家,甚至是传统的西方国家也向中国伸出友谊之手。中国的外交形势得到全面更新,它以“周边辐射全球”的大战略将世界各国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

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看到中国的变化,克林顿坐在白宫一反常态地对公众表示:“美国在观望东方,如果有必要,我们会换个角度来审视‘中国现象’。”由此开始,中国在美国高层中的形象在一点点地变化。虽然此时中美关系依然处于尼克松以来的最低点,但双方较高层次的试探性接触已经在开始了。

就在克林顿上台之后的8个月时间里,美国政府就提出全新的对华政策,用当时政策分析者的话说就是:“全面接触”,美方提出“一个强大、稳定、正在现代化和繁荣的中国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克林顿希望能同中国发展一种全面的关系,以在“一个较为广泛的战略背景下消除双方的分歧。”中国政府马上作出积极的回应,江泽民总书记表示了愿意与克林顿总统会晤,并达成两国人民都希望看到的友好局面。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访华,在访问中,美国企图以“人权问题”对中国施加压力,但中国政府巧妙地将它驳回了。

很明显,此时的美国政府并没有从“冷战”思维中跳出来,克林顿一再提出的“大三角战略”让中国感到不满。克里斯托弗又表示:“在冷战时期,中国当时是一支牵制苏联的力量,美国的这种忍耐或许是有意义的;而现在,我们的对手已经改弦易辙,再打中国牌已经毫无意义。”在这样的复杂背景下,中美关系艰难地前进着。

在中美经济关系进程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中美知识产权问题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解决后,中美经济合作达到了一个繁荣期。其实就厉害关系来说,这是美国经济利益的驱使,同时也是双赢机制的最好体现。这正式克林顿政府敞开经济大门,希望中国发挥经济作用的一次合作。在此之前,也就是1996年中期,美国全面调整对华政策,重新提出美国要与中国进行全面接触,这是美国价值,也是中国利益的表现。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而冷战之后的美国经济发展方向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它不再被政治主导,而是与政治相互制约,这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美国从前的以“人权问题”与最惠国待遇相联系的国家政策对中国失去了作用,如果美国政府继续这样的政策,将会对美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经过反复的思考和论证,克林顿政府马上转变态度,表示要将传统的“意识形态观念”剔除,将这个困扰中美关系发展障碍大包袱扔进太平洋。

美国符合时宜的驱动得到了中国的高度赞誉,但“意识形态歧视”在美国根深蒂固,以克林顿为代表,美国高层先后接见了几个反华人物。

在政治上,中国已经赢得了胜利,而经济领域,这个国际关系发展的重中之重,却在艰难地发展着。首先的欧洲各国对美国的对华政策表示不满,然后是达赖反华势力在欧洲频繁活动,企图牵制中国力量的发展。当“中国威胁论”在世界传播的时候,美国政府表示出了积极的态度。1996年11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在马里拉实现了第四次最高会晤,双方商定,在1997年和1998年进行互访。同年十二月,中国国防部长迟浩田实现了对美国的访问。由此,中美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此而产生的国际影响也让中国感到骄傲。此时的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包容、利益共赢的时代,这正是中国力量的发展让世界各国看到的可喜的局面。

在克林顿的第二任期内,最值得他记忆的事情一定就他对中国的成功访问了,他在国情咨文中也强调:“为了美国的利益和理想,必须加强同中国的对话,一个孤立的中国对美国不利,而一个在世界上发挥适当作用的中国对美国有利。美国应同中国接触,以便能在取得一致的领域同中国合作,在意见不一致的领域表明并坚持美国的观点,以影响中国的内外政策。”美国人的想法转变了,在现实中他们也践行着他们的想法。

1998年6月25日到7月3日,克林顿总统正式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一个让历史难以忘怀的时刻。当克林顿伸出他的双手表示友好时,中国人的眼中已经充满了希望,世界上顶尖发达、曾经是中国最大战略敌手的美国已经过来了,这不得不让中国人感到激动,这不得不让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兴奋。

同时,美国也看到了巨大的利益,他们的企业纷纷扩大中国市场占有量,与中国的技术合作达到了新的高度。就像克林顿总统所说的:“在中美关系中求同存异,这正是两国关系活跃的表现,世界历史将会为这一刻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是克林顿总统的访问,让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成熟,在经济领域,双边合作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局面。

“求同存异”,这是中美双方的共同心声。在贸易领域,美国一直将政治因素强行加进来,在互惠贸易的情况下,美国常常介入“人权问题”,企图以“人权问题”来遏止中国的发展。但事实是,中国政府在经济上全面开放,不针对美国一国,而时下在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的成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当克林顿政府发现他的遏止政策失灵时,他就在国会辩论中提出:“我们的对华遏止政策是失败的,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中美贸易关系。”正是在这一时期,因为中美贸易的衰落而让美方经济进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克林顿总统说出这样的辩词,也说明美国对中国经济的重视。

中国是智慧的,美国人的“休克疗法”失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克林顿在以后的经济政策中一再对中国亮绿灯的表示也足以让中国人相信,在克林顿卸任之后,他将是中国人的好朋友,正是克林顿时代的经济政策,刺激的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平等化。当经济领域不再被政治左右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定的政治迷失感,特别是美国这样的国家,经济利益与政治意图紧密相连。当克林顿全面放弃对华遏止政策,并坦言“经济就是经济,政治就是政治”的时候,世界的经济形势已经转变了。就像中美经济关系那样,经济与政治有了明显的界限,在一定意义上说,政治开始为经济服务,传统的经济模式不得人心,美国需要变化,但美国的保守思想和冷战思维长期还在政治与经济之间游离。

当整个世界经济形势走向多极化,共赢的局面时,美国不能容忍了,但世界性的反美意识渐渐浮现。在经济领域,美国需要迎合世界,这样世界也会还原一个强大的美国。在中美关系中,美国感受到多极世界的力量,中国式的经济模式正在影响世界。隐藏在美国经济深处的,永远都是最可怕、最极端的东西。

和平崛起的中国敞开了怀抱,克林顿造就了美国的对华政策。相信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影响到了现在的奥巴马政府,而小布什也应该在默默地为克林顿政策加油鼓劲,因为他输掉了政绩,输掉了美国人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