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在沼泽地里的遗宝在哪里
几百年来,世世代代的英格兰人都无法忘记理查一世和约翰这两位国王,但原因截然不同。人们怀念理查是因为他和萨拉丁之战中所显示的骑士风度及人格魅力,而萨拉丁的诚实和侠义,也被东西方赞誉为侠士风度,所以他们永远受到后人的崇敬和热爱。人们无法忘记约翰有两个原因,一是据说这位不得人心的国王是狼人。他死后,当年的僧侣们曾在日记中详细记述了他们是如何听到约翰在墓穴里发出声音,最后不得不把他的尸体掘出来移走。二是因为他把价值连城的英格兰王室的宝藏陷在了沼泽地里,使得后人几百年来搜寻不已、众说纷纭。
1189年,理查一世继位后,封他弟弟约翰为莫顿伯爵和爱尔兰公爵,但他要求约翰答应在理查十字军东征期间不进入英格兰。然而,当理查1190年启程东征后,约翰立即违背自己的誓言。1193年理查在德意志被拘留时,他趁机夺取王位未成。1199年理查一世死后,他终于成为王位的继承人。
继位以后,约翰陷入了没完没了的对外对内争端之中。先是英法两国重启战端,好不容易与法国的战争才结束了。1206年坎特伯雷大主教死去,约翰反对任命朗顿为大主教,因而与英诺森三世发生争吵,被教皇判处绝罚。这时的英格兰国内怨声载道,内战终于在第二年爆发。1215年5月叛军占领伦敦,1215年6月15日,约翰不得不签字接受贵族们提出的大宪章。
不久战火复燃,法国路易亲王侵入英格兰。1216年,约翰向教皇表示屈服并向教皇纳贡称臣,这场纠纷才算和解。约翰与教皇重新和解后,在教皇的支持下,他开始了向贵族们复仇的行动。
约翰率领一支雇佣军洗劫了自己的国家,占领了一座又一座城市,只有伦敦能幸免。在这种情况下,贵族们决定向法国求助,并愿意让法国皇储路易斯登上英国的王位。1216年5月12日,法国皇储带领军队在多佛登陆。
在约翰占领的城市中,他建造了20多个官邸,但没有一个能成为他长久的家,一年到头,他总是在每个地方只待几天。其全部的贵重物品也都被带在旅途中,分装在无数个大箱子里,在各地不停地辗转。
尽管这位国王一生名声不佳,死后更多贬词,但他毕竟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有极高的文化修养和高雅的品味。约翰最大的特长是鉴赏珠宝,他收集了很多非常珍贵的珠宝。还有,因为他喜欢到各地游玩打猎,常年在各地接触民众,所以他非常熟悉英格兰国情,在位期间司法清明,国库充盈,税收和军事都有所改进。
约翰不断地扩大他的收藏品,在他搜集的珠宝中,有几件稀世珍品是他在欧洲大陆通过经纪人手中买下来的。出于喜爱,他总把这些珠宝带在身边,还为此制作了特别的箱子。但有时为了安全起见,他也把收藏中的一部分分散到全国各地的修道院保管。但他要求手下的人,必须非常仔细地在清单中标出。在他托人保管的珍宝中有他的祖母、德国皇帝海因里希五世的遗孀艾姆普瑞斯·玛蒂尔德女士加冕时皇权的象征物:一顶来自德国的大皇冠,红衣主教的短袖束腰长袍,镶嵌着宝石的腰带,一块海因里希五世加冕时披戴的真丝幔帐,一颗巨大的蓝宝石,带有金色鸽子的金节杖,两柄宝剑,还有金杯和金十字架。
1216年夏末,英格兰的贵族们终于认识到,法国军队不是他们的同盟者,他们来英格兰的目的只是希望得到更大的利益,于是贵族拥护法国军队的越来越少,约翰感到机会来临,便于1216年9月中旬转入反攻,向那些把他的东西交给法国人的人进行报复。
9月17日,约翰来到剑桥,拜访了两座历史悠久的城堡,紧接着向林考恩前进,随后前往诺福尔克伯爵领地。10月9日、10日,他停留在沃施河南部(即今天的金斯·雷恩)。
10月11日,约翰从雷恩前往维斯拜赫,第二天向斯维纳海得方向行进。在约翰到达雷恩城时,他从各地搜刮来的战利品已经多得不计其数,庞大的军队中那些结实的箱子里珍宝越来越多,他不得不下令把那些行李留在了雷恩。
随后,约翰的随从们接到命令:为了与国王在斯维纳海得汇合,他们要走直接通过维尔斯特雷姆河的路,并横穿河口,因为此地的流沙充满了陷阱,所以极其不安全。收集13世纪英国历史资料最丰富的编年史大修道士马特乌斯·帕里金西斯记下了这一重大事件:“当时渡河时雾很大,车辆通过沙地开始步履艰难地穿越这个危险地带,可能先头部队陷入了淤泥中,那些很快淹没回来的水又拦住了他们的退路,使他们进退两难。”英格兰国王约翰本人就在现场,他眼看大事不好,便想去找人求救,但被靠近的河水逼得退了回来。
这时,约翰突然发现,水中的土地突然裂开,漩涡把所有一切,人和马,卷到了水底。转眼之间,这位英格兰国王不但失去了他的军队、车马,也失去了他费尽心机多年搜集来的所有的珠宝和从修道院储藏室中取出的贵重物品,所有的一切都沉入了维尔斯特雷姆河的流沙中。
据估计这些财宝今天的价值大约为200万英镑。这位国王本来就得了痢疾,转眼间就丢失了所有的珠宝,连急带气,很快病入膏肓。
克罗克斯顿修道院院长听取了国王的临终忏悔,并为他举行最后的涂油礼。1216年10月19日,约翰在纽沃克去世,被安葬在沃尔柴郡的大教堂。
在以后的700年间,这批王室的宝藏被遗忘在沼泽地里。
直到1906年2月15日,伦敦文物研究者协会秘书约翰·豪普做了题为“国王约翰的行李队伍的丢失”的报告,这才引起公众对约翰遗失物品的兴趣。
《每日邮件》日报的创办者,同时也是业余考古爱好者的沃德·克里夫让他的部下库尔诺克来寻找这段传奇痕迹。经过一段周折,库尔诺克找到了另外两个寻宝者阿维克多和苏格兰工程师威廉。威廉曾在荷兰从事过苏伊德湖的排水工作。
3个人开始进行系统的寻找。经过几年的调研,他们得出结论:宝藏在地下大约一平方公里左右的矩形范围内,但此地已经被湖水淹没很久。威廉钻了一个孔,发现宝藏没有沉到22米深的坚硬的河床底部,他估计大概沉到了深度在11~12米间的流沙中。
1929年底和1930年底英国政府分别颁布了两个寻宝许可证,一个在萨顿桥附近;另外在萨顿附近的一个占地面积达440公顷的叫做“东方的萨顿桥”的地区,许可证明文规定,在扣除寻宝所需的所有费用后,宝藏的净利润由王室与寻宝者之间均分。但令人疑惑的是后来这事情没有了下文。
1929年夏天,来自巴尔的摩的富有的美国人约翰·赫特·博纳获悉此事,便决定为寻找宝藏筹措经费。后来他认识了一位叫庞森拜的人,并任命他担任新成立的委员会的头儿。
1932年10月6日,他们得到许可证,有效期限为3年或者干脆直到发现宝藏为止。两个月后,他们以“沼泽研究界限”为名注册了一家股份公司,它的股份投资为1000英镑,被分成1000张一英镑的股票出售。
1933年6月,博纳遇到了一个从德国逃亡来的化学家卡尔·格拉特维茨,他向博纳承诺用他自行设计的一种金属探测器——探矿杖,可以最快速地定位宝藏,并能加快它们的挖掘。格拉特维茨马上着手进行工作,经过到沼泽地实地考察,他准备要大约500英镑,也就是相当于现在10000马克的酬劳。然后他拿着自制的金属探测器进行了不同的测量,这种金属探测器是由一根插在软木塞上、两端挂在细线上的针组成的。9月15日他做了如下报告“在萨顿桥边的一个长8米、宽1米的地方,在距离下沉的河床50码的地方,至少有24辆装有银子和其他货物的车,200匹驮着金袋子的马及士兵们,在沼泽地里被陷进去,人数大约在800~3000人之间,这些车上装的是金子和银子。”
尽管这篇报道引起轰动,除了博纳在1934年春天确知他事先支付的20000英镑早已被花完以外,寻宝一事接下来就没有了下文。不久,公司解散时,其财务状况已经无可救药,很快在繁多的诉讼官司中走到了尽头。
1950年,英国又成立了“沃施河研究委员会”,对国王约翰宝藏的定位尝试才重新开始。这个公司把找到曾经在中世纪用来穿越流沙的黏土堤坝作为它的首要目标。这一地带历来就潮湿、低洼、多水,再加上自中世纪以来这片土地的外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潮水的涨落维尔斯特雷姆宽阔的河口变成了干涸的土地;原来的那条河也早已消失,以至于人们根本不清楚,沼泽地在哪里结束,海从哪里开始。
不久,来自迪肯海穆的电子测量工具专家塔克博士,在伦敦一家公司的资助下,研制出一种叫做“高阻表抵抗力米”的在土壤中测量电阻的仪器。“沃施河研究委员会”向塔克博士提出,用他提供的仪器去寻找黏土堤坝,塔克博士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1954年秋天,塔克博士带着仪器与他的队伍第一次前往沼泽地。他在后来的工作报告中谈到:约翰国王的队伍选择了一条比较坚固的浅滩来穿过维尔斯特雷姆河,这个浅滩直到16世纪仍被人们使用。但现代人必须清楚,从前维尔斯特雷姆的河岸与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沃施河是完全不同的。这个地区的大部分已成为流沙。在近3年的研究工作中,他们对这种特殊的电阻测量法不断地进行完善。具体的工作是:在一条直线上将30个电极以同等间距插入地中,然后在两个最外端的电极处通过地面以一个已知电流值,同时测量中间两个电极间电的差。因为特殊的电阻通过电极间距的改变而改变,由于土质不同从这些变化中人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在年复一年的探测中,他们共用了大约30条横线列出了2平方公里多的范围,得到了1000多个不同的值。最终证明了这一地区确实曾经有马车经过。在所有的测量结果之后,结论是,在约翰王时代确实有一支队伍横穿河口。
后来呢?30年的工作,难道就为了得到这个结论吗?“约翰王”的那些珍贵宝藏到底埋藏在哪儿呢?
也许,将来我们还会找到那批宝藏,也许它们会永远沉睡在那里……
瓜拉萨宝藏是《尼伯龙根之歌》里的宝藏吗
1858年8月15日,在瓜拉萨和达贾多岩山谷间的托莱多城附近,有个村民和他的妻子正在冒雨赶路回家,走到瓜拉萨他们停了下来想找点水喝,连续几天的雨水把瓜拉萨古老的城墙冲刷出千沟万壑,他的妻子在城墙下弯侧腰喝水时,突然看见墙缝里有什么东西在闪光,便把手伸了进去,随手拿出了一条环形的金项链。万分惊异中,这两人连刨带挖,竟然在瓜拉萨城墙的缝隙里发现了大里的黄金和珠宝,他们迅速把这此东西塞满袋子后离开此地。
后人把这次发现叫“瓜拉萨宝藏”。但直到如今,人们也并不知道这两个农民到底挖走了多少宝藏。
恰巧,当时托莱多王宫里的一位金匠瑟,纳瓦罗喜欢古董。他遇到几个卖奇特金饰碎片的古董商,便全都买了下来。
这些只是落在这位托莱多金匠熔化坩埚里的一小部分而已。经过了长时间的辛苦之后,纳瓦罗得到了9个用纯金做成的有无数珍珠和宝石装饰的还愿王冠。最大的王冠上刻着“国王瑞斯委兹保佑”,瑞斯委兹是一位西哥特国王。
这个精明的金匠十分清楚当时西班牙宫廷里的习俗,他不会不知道,如果他把这些珍宝都报上去,最多只能得到可怜的一点补偿。于是,他想到了走私。
后来这批宝藏被走私到了巴黎,通过法国政府,最后运到了博物馆。当马德里知道这桩交易时,把自己视为西哥特人的正宗后代的西班牙政府要求立刻归还王冠。巴黎和马德里之间持续了一个月的繁忙的互换照会,没完没了的开会和谈判,最后,为了破坏法国人的兴致,西班牙的学者们说,所有的宝藏都不是用金子做的,都是伪造品。这个谣言传播的时间很长,直到有个叫多明哥·德·拉·克鲁斯的人被一篇报纸上的文章所激,决定再去挖一次。当德·拉·克鲁斯秘密地搜寻瓜拉萨的墓地时,使他大吃一惊的是他发现了同样精美的两个还愿王冠,一个属于国王斯维提拉,另一个属于修道院院长特奥多修斯,另外还有一个纯金制成的绚丽夺目的十字架,它是属于大主教特提乌斯的。
1943年,法国和西班牙之间关于留在巴黎的瓜拉萨宝藏的长期争吵终于结束了。当时欧洲大部分已处于纳粹第三帝国的蹂躏之下。法国统治者迫于纳粹德国的压力决定把其中最珍贵的东西包扎起来,交给德国的弗兰克将军。
但仅仅过了两年多,在盟军的打击之下,第三帝国便灭亡了。
“瓜拉萨宝藏”到底是谁隐藏下来的,后来这批宝藏又流露到何处了呢?
有的寻宝者在媒体上发表文章说,所谓“瓜拉萨宝藏”其实就是《尼伯龙根之歌》里面的宝藏。
那么,尼伯龙根宝藏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还要先从尼伯龙根人说起。
勃艮第人即尼伯龙根人,他们是斯堪的纳维亚民族的一支,当罗马帝国崩溃的时候,他们从沃尔姆斯附近迁居到莱茵河旁。大约在公元前200年,他们一批又一批地迁移到奥得河和魏克瑟尔河之间。由于受到攻击,他们有时候绕远路进入罗马城市莫贡提阿库姆,也就是今天美茵茨以南的莱茵地区。公元5世纪初,在“上帝的鞭子”阿提拉的驱赶下,残存的勃艮第人被赶到日内瓦湖畔的萨波迪亚地区,直到5世纪下半叶勃艮第人才开始又重新抬头,形成第二个勃艮第人王国。
人们至今都不知道,勃艮第人是经历了怎样的战争才被匈奴国王阿提拉赶到了莱茵河地区。勃艮第人命运的真实历史,在公元436年开始有诗人行吟,经过700年的流传,大约在1198年~1204年,史诗在沃尔姆斯宫廷里以笔录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了今天的《尼伯龙根之歌》。
《尼伯龙根之歌》用的是德国中古高地德语。后来的学者认为,根据书中内容推测作者是个骑士出身的奥地利人,但至今不知其姓名。
《尼伯龙根之歌》是中世纪德语文学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有32种手抄本,其中10种完整地保存至今。
尼德兰王子齐格弗里德早年在杀死一条巨龙之后,占有了尼伯龙根族的宝藏。后来他向勃艮第国王巩特尔的妹妹克里姆希特尔求婚,巩特尔对他说,只有在他帮助自己打败撒克逊人的情况下,才会答应他的求婚。于是尼德兰王子齐格弗里德真的帮助这位勃艮第国王巩特尔打败了撒克逊人,并如愿以偿娶了他的妹妹克里姆希尔特为妻。
勃艮第国王巩特尔在齐格弗里德的帮助下打败撒克逊人之后,娶了冰岛女王布伦希尔特为妻。
10年后,巩特尔和他的妻子布伦希尔特回勃艮第省亲,一次姑嫂发生争执,布伦希尔特从她的小姑子嘴里获悉她的丈夫巩特尔是依靠齐格弗里德的力量才娶了她,布伦希尔特感到受了羞辱,便唆使巩特尔的侍臣哈根杀死齐格弗里德,哈根杀死齐格弗里德后,就把这位尼德兰王子所藏的尼伯龙根宝藏沉入莱茵河。
13年之后,勃艮第国王巩特尔的妹妹克里姆希尔特为了复仇,嫁给势力强大的匈奴国王阿提拉。又过了13年,她设计邀请巩特尔等人来匈奴国相聚,暗中埋伏军队对他们大肆杀戮,最后抓住哈根,酷刑之下逼迫他说出尼伯龙根宝物的下落,哈根宁死不屈,于是巩特尔的妹妹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和哈根。这种众叛亲离的做法,使她最后也死于自己部下之手,根据勃艮第族的规定,谁占有尼伯龙根之宝,谁就被称为尼伯龙根。因此勃艮第人后来就被称为尼伯龙根人。
这篇史诗源于民族大迁徒后期匈奴人和勃艮第人的斗争史实。据史料记载:437年,勃艮第国王巩达哈里和他的氏族被匈奴人消灭;453年,匈奴国王阿提拉与希尔狄克结婚,于新婚之夜死去,希尔认克是日耳曼少女,史学家认为她是为了复仇而杀死匈奴国王。在这部史诗里,这两件事就被联系在一起。
到了16世纪,差不多没有人知道老勃艮第人的命运了。
1755年6月29日,从医的奥伯莱特大夫来到策尔伯爵的霍恩埃姆泽城堡游玩。此地紧靠着博登湖畔,风景十分优美宁静。这位大夫平时惟一的爱好就是喜欢古书,而伯爵最大的爱好也是收藏古书,伯爵有一座占据两层楼的图书馆,里面全部放的都是他收藏的古书和旧手稿。这位大夫来到此地的目的就是参观伯爵这座久负盛名的图书馆。伯爵的图书馆尽管规模很大,但看来已有好多年没有整理了。在一楼的拱门里存放着好多布满灰尘的古书,一看就知道这里尘封多年,从没有人翻动过。在这堆古书里,他发现了两本用羊皮纸装订的古文手抄本的古书,其中一本中等四开本的写得非常清楚,讲的是勃艮第女王克里姆希尔特的故事,题目是《尼伯龙根宝藏》。这本古书详细地讲述了尼伯龙根宝藏的来龙去脉,并认真地指出,《尼伯龙根之歌》中所说的宝藏并非虚构,而是确有其事的。
奥伯莱特大夫一眼就看得出来,这是一本几百年前的、被虫子咬过的、用很多羊皮装订起来的古书,里面的字是用墨和鹅毛管笔写成的。
他好奇地问道:那么这本古书是怎么到了伯爵的图书馆里,书里面讲的那笔巨大的宝藏又埋藏在何处呢?
怕爵告诉他说,那本书是他的祖先所收藏,至于书里所说的宝藏到底是真是假,他也没有考证过。
这本古书的出现,使人想到《尼伯龙根之歌》中的宝藏并未湮没,它可能还埋藏在莱茵河畔的某个山洞里或东欧的某个地方。从此,每当这些地方有古代的珍宝被发现时,人们就联想到那可能是《尼伯龙根之歌》中的宝藏。
1837年4月初,两名罗马尼亚采石工亚扬·莱姆纳鲁和他的岳父从乌尔高亚的山坡走到大概40公里远的布泽乌开采石头。在两块大石头之间地层下面,他们发现了一堆金子。当时被一个很大的纯金制作的圆盘覆盖着,还有许多杯子、壶、颈圈和扣环,扣环上刻着一种他们不认识的文字。所有的东西都有很好的装饰,上面镶嵌着厚重的宝石——这是至今为止所找到的中古欧洲史上持续200多年的民族大迁徒中所埋藏的最大一批宝藏。
这两个民工不能肯定这堆东西到底是黄钢还是真金。他们本来想重新埋起来,但好奇心驱使两个人最后还是把这些挖掘出来的东西拉到了亚杨·莱姆纳鲁家的一间破房子里。
不过,那所年久失修的破房子坍塌了,他们又把这堆东西扔到了房顶上。后来,因村子里有个叫维鲁斯的石匠经常去布加勒斯特,他们给了他其中的一小块,让他到首府去问问别人这到底是什么东西,石匠维鲁斯从布加勒斯特回来之后,什么也没说,只是把4000个皮阿斯特(大概合500马克)和一些男式上衣以及女人的头巾给了这两个采石工,条件是换取他们挖掘出来的所有的东西。采石工很高兴地答应了石匠维鲁斯的条件。
尽管这个石匠很有力气,但这堆“东西”毕竟有75公斤重,为了携带方便,维鲁斯当即用斧子把大件物品都弄成便于携带的小块,后来还是觉得不好拿,就干脆把小块的用靴子踩平。这样一来,东西是好拿了,但上面大部分宝石也都从它们原来的托座中掉了下来,石匠深怕采石工懊悔,没顾的拉那些散落在地上的项链和宝石,就背起包来急忙走了。
采石工并不稀罕那些被石匠弄下来掉在地上的宝石和项链,就顺手把地上的东西扫了扫,扔到了房子后面的粪堆上。
没想到采石工自己家里的孩子又去粪堆上把这些好看的“石头”捡回来玩,被另一个村民看见,那是个见多识广的家伙,立刻去找采石工和石匠索要那些东西,后来嫌给的太少,就向布泽乌的主教告发了他们。
布加勒斯特的一个专门委员会得知这一天大的发现,立即来到这里,找到了石匠维鲁斯,维鲁斯对着上帝、老天和所有的神发誓说,他早就都卖给了过路的小贩。国王的弟弟后来也亲自来到这里,石匠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大人物”,被逼无奈,只好把专门委员会带到了邻近的一条小河旁,承认他自己把宝藏埋藏在那里,但专门委员会只在那里找到一小部分。对于大部分丢失的宝藏,石匠说,由于河水涨潮把第二处的宝藏给冲掉了。
专门委员会一共抢救出12件文物,可惜的是,有的已经严重损坏了。
事后,所有参与此事的人都被投进了监狱,宝藏被运到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经过艰苦的修补后,1867年,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这批无价之宝轰动了世界。有人惊呼:“尼伯龙根之歌》中的宝藏现身了!”这批珍宝离奇古怪的曲折过程,也成了当时报纸上的头号新闻。后来这批珍宝又在伦敦和维也纳展出,最后回到了罗马尼亚国家博物馆,被安置在那时的布加勒斯特大学侧楼的底层。
谁想到这些珍宝在此竟又连遭厄运。博物馆的职员并不把这些珍宝当回事。1875年11月的一个暴风雨的夜晚,一个学生偷偷溜进大学的图书馆大厅,从地板上钻了一个洞,进入下面的展览厅,把东西从陈列柜里拿了出来,打碎了后装满旅行包逃走了。其中有一块展品很重,不方便携带,他就把它丢在了学校院子里的雪地中。布加勒斯特所有的警察都惊动了,很快,他们发现一个正准备把一部分宝藏放到坩埚上熔化的珠宝商,剩下的宝藏后来陆续被找到。得救的碎片被安置在博物馆里一个特别安全的柜子里。
祸不单行,1894年4月5日夜里这里发生大火,陈列的宝藏在最后的紧急关头被救了出来,大火把博物馆的墙基都烧毁了。一队金匠专家整整在柏林艺术博物馆待了一年,但是他们无法再使这些东西恢复原初的美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宝藏被迅速运往摩尔多瓦原来的首都雅西,为的是不要让它们落在长驱直入的德国人手里。然而到了1916年,它们却被俄国人夺走了。40年后,直到1956年,这些宝藏才返回布加勒斯特。
这些珍宝是真正的“尼伯龙根宝藏”吗?如果不是,那神秘的“尼伯龙根宝藏”又隐藏在何处呢?
“黄金城”的宝物在哪里
德国商人、考古学家谢里曼在土耳其西北部的希沙拉克山丘上发现特洛伊古城之后,又来到了征伐特洛伊的希腊联军的统帅、迈锡尼国君阿伽门农的故乡——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一个山谷中进行发掘。凭着对荷马史诗的笃信,以及对公元2世纪希腊历史学家鲍沙利阿斯游记中有关迈锡尼的生动描述的深刻理解,使他很快地使荷马史诗中的另一名字——迈锡尼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心。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早期青铜器时代,迈锡尼文明就开始了,大约公元前17世纪,希腊人的一支阿卡亚人在迈锡尼兴建了第一座城堡和王宫。据荷马史诗描述,兴盛时期的迈锡尼是一个“富于黄金”的都市,以金银制品名扬天下。
现存的迈锡尼城堡位于查拉山和埃里阿斯山之间的山顶上,平面形状大致呈现三角形。城墙由巨大的石块环山修建,高8米,厚5米。西北面开有一座宏伟的大门,门楣上立有三角形石刻,雕刻着两只跃立的雄狮,这两只狮子雕塑是欧洲最古老的雕塑艺术,这种左右对称的雕刻形式显然是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迈锡尼城堡的正门因而被称为“狮子门”。
“狮子门”内左边有一间小屋,估计是古代看门人的住所。在“狮子门”内侧、独眼巨人墙以东发现有6座长方形竖穴墓,这些墓葬被包围在竖立的石板围成的圆圈中,直径约26.5米,称为圆形墓圈A。在石圆圈中,共有6座坟墓,这6座长方形的竖穴墓大小深度不同,长2.7米至6.1米,深0.9米至4.5米,墓顶用圆木、石板铺盖,大部分已经坍塌。6座墓葬中共葬有19人,有男有女,还有两个小孩,同一墓中的尸骨彼此靠得很近,这些尸骨大多被黄金严密地覆盖着,男人的脸上罩着金面具,胸部覆着金片,身边放着刀剑、金杯、银杯等;妇女肩上戴着金冠或金制额饰,身旁放着装饰用的金匣,各种名贵材料做的别针,衣服上装饰着雕刻有蜜蜂、乌贼、玫瑰、螺纹等图案的金箔饰件,两个小孩包裹在金片之中。
谢里曼发现这批古墓和墓中大量的金银制品后,他结合荷马史诗中有关阿伽门农从战场凯旋归来后,其妻子和情夫在宴会上趁其不备将这位迈锡尼国君谋杀的传说,认定墓中戴着金面具的死者就是从特洛伊战争中归来的阿伽门农及其随从的遗骸。1951年,即谢里曼发掘迈锡尼之后75年,希腊考古学家帕巴底米特里博士发现了第二个墓区,称为圆形墓圈B,这个墓区在“狮子门”以西仅100米之遥,发掘出来的珍宝完全可与谢里曼发现的差不多,而且时代与前者基本相当。这些长方形竖穴墓的年代约为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500年,早于特洛伊战争的年代,即公元前1180年左右。显然,这些墓证实既不是阿伽门农及其随从的墓地,也不会是阿伽门农妻子与情夫等的葬身之所,而是迈锡尼王族成员的墓穴,墓中的死者也是陆续安葬进去的。
大约与希腊考古学家约翰·帕巴底米特里发现圆形墓圈B同一时期英国考古学家韦思等在独眼巨人墙以西、狮子门之外的地区发掘了9座史前公墓。这些圆顶墓均属于青铜时代中期,大约相当于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1300年。考古学家们在墓中发现了荷马史诗中描述的建筑物、武器和器物,从而,证实了迈锡尼与荷马描写的世界的密切联系。
在这些圆顶墓中,最大的一座即是著名的“阿特柔斯宝库”(“阿特柔斯”是阿伽门农之父)。这座墓的门梁是从一块石灰岩上开采下来的,重达120吨,有5人高,宽近5米,厚约0.9米。迈锡尼人在没有起重机和千斤顶的情况下,却能将百余吨重的门梁准确地安置起来,实在让人不可思议!
这座墓的主室平面呈圆表,用黄褐色的石灰岩砌成,顶部叠堆成圆锥状,高13.7米,底部直径约15.2米,地面铺石灰,北侧山岩内还凿出一方形侧室。东侧有宽6米、长36米的墓道,墓门总高10.5米,门内有长约5.2米的甬道,重达120吨的巨石即盖于其上,墓室的四壁饰以壁画。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迈锡尼君主将他们的藏宝都收藏在里面,故称之为“宝库”。
迈锡尼墓掩埋在荒寂的山峦下长达3000年之久。虽然自公元前1100年~公元1453年之间,多利安人、罗马人、哥特人、威尼斯人、土耳其人先后占领希腊,光临过这座黄金之城,但奇怪的是,他们都未能发现埋葬在地下的古墓珍宝。
大约在公元前12世纪,迈锡尼倾国出兵,远征小亚细亚富裕的城市特洛伊,围攻10年方才攻陷摧毁了迈锡尼等城市。
迈锡尼城堡、宫殿、墓葬、金银制品的发现再一次证实了荷马史诗的真实性,解决了历史上长期以来有关荷马史诗的争论,但同时也令人奇怪“富于黄金”的迈锡尼并不出产金矿,而黄金又是从何处来的呢?迈锡尼城壁垒森严,固若金汤,为何屡遭沦陷?“阿特柔斯宝库”的石门梁重达120吨,迈锡尼人是用什么方法将其安置上去的呢?尤为令人困惑不解的是,迈锡尼的大量黄金、珍宝为何在沦陷之后没被人掳去?这一个个问题至今无人能解。
“圣殿骑士团”的珍宝藏在何处
1119年,几个法国破落骑士,为保护朝圣者和保卫第一次十字军东侵中建立的耶路撒冷拉丁王国,成立了一个宗教军事修会。由于该修会总部设在耶路撒冷犹太教圣殿,所以叫做“圣殿骑士团”。
圣殿骑士团成立后,由于对伊斯兰教徒,同时也对基督教徒的敲诈勒索,加上朝圣者们的不断捐赠,以及教皇给予的种种特权,从而积聚了相当可观的财富。他们拥有封地和城堡,为朝圣者和国王们开办银行,是欧洲早期的银行家。由于他们生活奢侈,贪得无厌,热衷秘术,密谋参与政治活动,终于引起欧洲各国国王和其他修会的不满,被斥为异端,从1307年开始被欧洲各国陆续取缔。
1307年10月5日,法国国王菲利普四世下令逮捕所有在法国的圣殿骑士团成员。法国国王想通过打击圣殿骑士团,没收其财富,以接济日趋窘困的财政开支。但是,圣殿骑士团却巧妙地把大量财富隐藏了起来。
据几位历史学家的记载和民间的传说,当圣殿骑士团大祭司雅克·德·莫莱在狱中获悉,法国国王是要彻底摧毁该修会时,他采取了断然措施,以便保存圣殿骑士团“传统的和高尚的基本教义”,他把自己的侄儿,年轻的伯爵基谢·德·博热叫到狱中,让伯爵秘密继承了大祭司,要伯爵发誓拯救圣殿骑士团,并把其财宝一直存到“世界末日”。随后他告诉伯爵说:“我的前任大祭司的遗体已经不在他的墓穴,在他墓穴里珍藏着圣殿骑士团的档案。通过这些档案,就可以找到许多圣物和珍宝。有了这笔财宝就可以摆脱非基督教徒的影响。这笔财宝是从圣地带出来的,它包括耶路撒冷国王们的王冠、所罗门的7支烛台和4部有圣·塞皮尔克勒插图的金福音。但是,圣殿骑士团的主要钱财还是在其他地方,在大祭司们墓穴入口处祭坛的两根大柱子里。这些柱子的柱顶能自己转动,在空心的柱身里藏着圣殿骑士团积蓄的巨额财宝。”
1314年,雅克·德·莫莱大祭司被法国国王处死后,基谢·德·博热伯爵成立了一个“纯建筑师”组织,并请求法国国王准许把莫莱的尸体埋葬到另外的地方,国王同意了。于是,博热乘机从圣殿骑士团教堂的大柱子里取走了黄金、白银和宝石。他把这些财宝藏在棺材里,也许还藏进了几只箱子,并转移到了只有几个心腹知道的安全地方。由于圣殿骑士团长期热衷秘术,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神秘符号体系。据说,他们就是用这种符号体系和秘密宗教仪式来隐藏和重新取出他们的珍宝。正因为这样,对于圣殿骑士团巨额财宝的下落至今仍然众说纷纭,成了一个难解的历史之谜。
有人根据当地的传说和发现的圣殿骑士团的神秘符号,认为藏进棺材和箱子里的财宝现仍在法国罗纳省博热伯爵封地附近的阿尔日尼城堡里。据称,那里除秘藏着圣殿骑士团的金银珠宝外,还有大量的圣物和极其罕见的档案。
阿尔日尼古城堡现在法国罗纳省夏朗泰市管辖区里,属于一位对圣殿骑士团颇有了解的伯爵雅克·德·罗斯蒙先生所有。1950年,罗斯蒙先生接待了一位英国上校的拜访。此据称是英国一个教会的代表,是专程来找罗斯蒙先生洽谈购买阿尔日尼城堡的。他告诉伯爵,愿出一亿法郎高价买下这座古城堡。然而,罗斯蒙伯爵的回答却是:“不卖!”
1952年,对圣殿骑士团神秘符号体系颇有研究的考古学家和密码学家克位齐阿夫人在阿尔日尼城堡进行实地考察后声称:“我深信圣殿骑士团的财宝就在阿尔日尼。我在那里找到了可以发现一个藏宝处的关键符号。这些符号从入口大门的雕花板上开始出现起,一直延续到阿尔锡米塔楼,那里有最后一些符号。我认出了一个埃及古文字符号,它表明,除有宗教圣物外,还有一笔世俗财宝。”据克拉齐阿夫人说:“阿尔锡米塔楼上有8扇又小又高的三叶形窗户,只有一扇窗户是用水泥黏合的石头堵塞的。必须开通这扇窗户,并在6月24日这一天观察射进这扇窗户的光线束。2~3点的阳光可能起着决定作用,它可能将照射在一块会显示出具有决定性符号的石头上。但是,我想只有一个人,一个熟悉内情的人,才会声称发现了秘密的钥匙。”
一位对寻找圣殿骑士团财宝感兴趣的巴黎工业家尚皮翁先生,曾经在秘术大师、占星家阿芒·巴波尔和对圣殿骑士团秘术有专门研究的作家雅克·布勒伊埃的指导下,对阿尔日尼城堡进行过发掘。由于对刻在建筑物正面的神秘符号的内涵始终束手无策,结果一无所得。雅克·布勒伊埃在阿尔日尼城堡考虑几年以后还写了一本书,叫做《阳光的奥秘》,他在书中也表露了跟克拉齐阿夫人类似的看法。
对于圣殿骑士团的财宝是否藏在阿尔日尼城堡,城堡现主人雅克·德·罗斯蒙先生是这样认为的:“在圣殿骑士团秘密口授圈子里的阿尔日尼城堡原属于雅克·德·博热所有。古城堡当年有幸逃脱了菲利普的破坏,因此,圣殿骑士团的财宝可能埋藏在那里。但是,我们既无手段,又无任何理由去拆毁我的这座建筑物里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墙。只有科学探测手段,才可能给予确切的指示。”
法国“寻宝俱乐部”根据最新发现的资料认为,圣殿骑士团的财宝可能不在阿尔日尼,因为迄今并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材料可以确定它们的存在。“寻宝俱乐部”倾向于认为,圣殿骑士团的财宝可能隐藏在法国夏朗德省的巴伯齐埃尔城堡,因为那里也发现了许许多多令人晕头转向的圣殿骑士旧的符号。巴伯齐埃尔城堡四周曾有三大块圣殿骑士团的封地,人们在其中的利涅封地刚刚发掘出一座墓穴,从其中掉下来的一些石头上刻着的符号中可以看出,在圣殿骑士团完蛋以后,有一个卫队曾在那里呆过多年,它的神秘使命似乎跟监视埋藏的财宝有关。
据说,圣殿骑士团还有另外一些财宝可能隐藏在法国的巴扎斯、阿让以及安德尔—卢瓦尔的拉科尔小村庄附近。在法国瓦尔的瓦尔克奥兹城堡的墙上也刻着圣殿骑士团的神秘符号,而且也有关于圣殿骑士团把财宝隐藏在那里的传说。据法国历史学家让·马塞洛认为,在法国都兰的马尔什也可能会找到圣殿骑士团的藏宝,那里以前曾是圣殿骑士团的“金缸窖和银缸窖”的所在地。圣殿骑士团的心腹成员知道在需要时如何从中取出必要的钱财,并会按接到的命令把新的钱财又重新隐藏起来。总之,人们认为,圣殿骑士团确实把一大笔财宝隐藏了起来,但是,究竟藏在什么地方,其谜底也许就像刻在石头上的神秘符号一样令人难以捉摸。
法兰西迷宫的宝藏在何处
16世纪和17世纪是宗教争论的年代。
马丁·路德是德国北部的一个牧师,性格聪颖而坚强。他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在那里学习神学,并且洁身自律。1508年他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
1513年利奥十世任教皇时,财政濒临破产。为了筹集现款,教廷开始销售“赎罪券”。所谓赎罪券就是用一定数目的钱换得一张羊皮纸,允许罪人可以缩短他死后需要呆在炼狱里涤罪的时间。按照中世纪后期的信条,教会既有权为凡是在死之前真正忏悔的人赦罪,当然也有权向教徒代为祈祷而缩短其灵魂呆在炼狱里赎罪的时间。但这些赎罪券必须用钱来买。
1517年,有一个名叫约翰·特茨尔的多明我派教士被派到萨克森地区专门销售赎罪券。这人原来是推销员,采取强买强卖来兜赎罪券。路德看到后觉得十分气愤,1517年10月31日,他走到维滕堡的宫廷教堂的门前,在门上贴出一张用拉丁文写着95条论点的布告,攻击教会销售赎罪券。路德本无意于掀起一场反叛,他只是反对销售赎罪券制度,并希望他的教会同事们支持他的主张。
然而,令路德始料不及的是,不到两个月,全欧洲都在热切讨论他的95条论点。教皇大为震惊,他命令路德到罗马去做出解释,路德担心被害,不敢前往,于是受到开除教籍的惩罚。
1520年,20岁的德国皇帝查理五世在沃永姆斯会议上,判定路德是个在神和人面前的不法分子,禁止所有德国人供他吃、喝和留宿,禁止人们阅读他所写的书。路德则无视教皇的权威,自己动手把全部圣经翻译成德语,使所有德国人民都能亲自阅读和理解“上帝的声音”。
1546年2月,路德去世。一些支持路德、抵制罗马教廷的教徒成立了新教,宗教改革引起的骚乱席卷整个德国,出现旧主教和新教两个对立的教派。更加复杂的是:罗马教皇因反对宗教改革而支持德皇。法国为了反对德国的集权和统一,而支持新教诸侯反抗德皇;荷兰和英国也支持新教徒;丹麦和瑞典则想趁机夺取波罗的海。因此,法国、荷兰、英国、丹麦和瑞典支持“新教联盟”,而德国皇室、罗马教皇、西班牙和波兰则支持“天主教联盟”。这样,不但德国成了当时国际矛盾的焦点和各派势力争斗的战场,而且很快连整个欧洲也变成了一个政治与宗教斗争的大战场。
夏朗德位于法国西南部,虽然只有1000多居民,但也是一座历史名城。1569年的法国,新教徒和天主教徒打得不可开交,“异端邪说”被视为洪水猛兽,新教徒开始迫害天主教徒。天主教也不断把新教徒送上断头台。不论是哪一派的教徒,遇到对方都可能转眼之间招来杀身之祸,且常常不问青红皂白就将对方斩尽杀绝于混乱之中。
法国科利海军司令手下的一名中尉罗日·德·卡尔博尼埃男爵在占领夏朗德以后,不仅纵火烧毁夏朗德修道院,还屠杀了所有的修道士。
大屠杀之前,可能修道士们提前预见到这种被杀的可能性,早已十分谨慎地把圣物和财宝隐藏了起来。然而,由于没有一个修道士能逃脱灭顶之灾,没有留下一个活口,这批圣物和财宝也随之成了千古之谜。
几百年来,夏朗德居民一直都会不时地奇迹般地发现闪闪发光的金银财宝和各种罕见的圣物。而且每隔7年,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总有不少宣称“修道院的珍宝将出现在圣体显供台下”的布告张贴在夏朗德的大建筑物正门和古老市场的柱石上。令当地人心存异动,又不知所措。这使人们更加坚信,此地一定埋有一笔宝藏。
但是它们究竟隐藏在何处呢?
像我们中国的地道战一样,不知400多年前的夏朗德人是出于什么动机和目的,把这座小城的地下挖成了纵横交错的地下网道,其复杂程度不亚于现代的迷宫。这些地下网道大部分都跟地面建筑物接通,一部分地下网道与城堡相连,一部分地下网道与修道院、教堂接通,另一部分地下网道则与住宅、庄园相通,地下网道之间彼此连接。进入现代以来,人们越来越讲究“私密性”,这些地下通道有的因几百年失修造成坍塌,大多数已被居民们用水泥黏合的厚墙所隔断,所以要清理发掘这些地下通道几乎已不可能。
克莱蒙家族的后代子孙们一直在流传着他们家族在400多年前的一次奇遇:
1562年,有个年轻牧羊人克莱蒙为了逃脱胡格诺派教徒的迫害,躲进夏朗德附近的一个山洞中。他在山洞中偶然发现一个地下通道网。他沿着其中一条地道一直走了两天以后,发现有一个出口就在离夏朗德4公里处一个极为隐蔽的地方。据克莱蒙讲,这条地道之宽,足可以让一名骑士骑着自己的坐骑大摇大摆地行进,而且,地道里还有一大一小两座教堂,大的可能属于夏朗德城的楠特伊·昂·瓦莱修道院,小的也许属于夏朗德的圣索弗尔修道院。看来,这些地道结构是非常复杂的,其功能可能是藏宝、作战、修道等。法国作家马德莱娜·马里亚还把这一传说写进了《夏朗德人的故事和传说》一书之中,此书被列为寻找夏朗德城珍宝的参考书之一。
住在离夏朗德附近4公里(地址与克莱蒙的说法不谋而合)处的巴罗尼埃小村里的维尔纳太太说:“50年前,我父亲对我讲,山洞里有一条可以通到山冈底下的地道。他曾在地道里看见过一座很高的大厅,像教堂一样,四周有100个凳子。这个地下工程一直延伸到很远的地方,可以通过夏朗德城的楠特伊。”维尔纳太太所讲的他父亲的故事与克莱蒙所看到的一切相同。这似乎更进一步印证克莱蒙家族后人的传说。并且,当初不止一人进入过这条地下通道。
另外,据当地记载,圣索弗尔修道院当年曾修筑有一条20公里长的地下通道,可以直达夏朗德城的楠特伊、昂·瓦莱修道院。因此,如果这个神秘的地下通道网确实像牧羊人克莱蒙所讲的那样,那么夏朗德修道院的财宝,尤其是那些体积大且价值昂贵的财宝和圣物珍品,像金盘子、校形大烛台、瓷器,很可能藏在那里。
前几年,夏朗德有一群孩子在玩捉迷藏游戏时,在佩里隆家所在地区的一幢老房子下面发现过一条地道。孩子们非常好奇,他们偷偷溜进地道中,借着手电筒的亮光,没走多久就发现远处有一个带3个跨度的拱顶大厅,里面还有一个石头祭台。有人猜测,它很可能是一座地下教堂。那么,把教堂修到地下是什么目的呢?
有人认为是出于一种宗教虔诚,是想表明不但在地上,而且在地下人们都供奉上帝;有的人认为小教堂也许是一种标志,很可能是指明财宝藏于何处的标志。遗憾的是,从这个被认为是地下小教堂大厅伸延出去的地道已经有1/3地方被塌下来的土所填满。所以,尽管人们众说纷纭,但再也无法考证。
据那幢房子主人的一个孙子说,他小时候曾跟着父亲在这条没完没了的地道中走了一二公里,直到夏朗德河边附近时才发现地道早已被填塞。他父亲经过仔细观察后认为,过去有一些人也曾进入过这个地道,他们很可能发现了一笔财宝,但在挖掘时,由于误触了机关而使地道塌方,结果人财两空。许多人都相信这一看法,也有好奇的人慕名来此,想进入地道看看到底是什么机关。但遗憾的是,这块地方的主人拒绝让任何人进入,这就使进一步的探索无法进行。
当地人还说,有一条从一个谷仓底下开始的地道可通到圣索弗尔修道院及其四周附属的8座教堂。这条地道在朝这座房子方向另有一条支道可通往一座地下小教堂,从那里又可以继续通往巴罗尼埃村附近的一个山洞。在这个山洞里还有一个进口,可直达一座地下大教堂,在大小教堂底下还有一些地道通往不知名的地方,也许那笔巨大的藏宝就埋藏在此处。
总之,在夏朗德这座古城,不仅布满着迷宫一般的地下网道和大小教堂,而且还埋藏着中古时代流传下来的一笔难以估价的珍宝。几百年来,它令一代代寻宝者遐想联翩,但至今仍没有人能够找到。
沉默的墓穴财宝
目前在法国境内共有36000座城堡,这些美丽的城堡都有着好几百年的历史,大都是法国中世纪传统建筑。几百年来,每一座城堡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秘密。雷恩堡宝藏就是在一个非常古老的城堡发生的。
帕里斯是个老实巴交的大男孩,一天,他来到到雷恩堡附近的一片山丘上放羊,看着羊儿在那边悠闲地吃草,帕里斯便躺在一个草丛里做着美梦睡着了。醒来时,他发现平日里那只最为顺从听话的老山羊不见了。这可把他急坏了,赶紧四处寻找。在不远的山坡下,他看见下面有个大裂缝,心想:“是不是羊钻进那里面了呢?”便疑惑地走了下来。再仔细一看,里面竟看不到尽头。怎么办?
想到家里父亲那威严的目光,他还是给自己壮了壮胆,顺着这个看不到头的地道,一直走了进去。
地道里很幽暗,只能接着外面的一点光亮。越往里走越黑,越黑他越怕,他几乎是一步步地挪动着往前模着走。再往里走,他吓得魂都要出来啦!因为他眼前到处都是骷髅。万分惊愕之中的帕里斯竟不由自主双腿一软,跪在那些骷髅旁,不停地向上帝祷告,生怕里面突然有鬼魂蹿出来把他弄死。大男孩毕竟是个小男子汉,后来他慢慢稳定了下来,这时他才注意到,原来里面并不都是骷髅,地上还摆放着几个已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的大箱子。大胆地掀开了箱子,突然眼前一亮:原来里面全是金币!
帕里斯将金币装满了自己的口袋,转身就往家里跑。接着而来的可以想像。这次惊险的经历,一夜之间彻底地改变了他和他父母的家庭状况,并很快招来了雷恩堡人的议论纷纷:有的不解,有的猜测,有人嫉妒,甚至有人到地方官员那里去告发了他。帕里斯是个虔诚的教徒,他不愿意说假话,但也不愿意说出来真相。由于他始终没有透露这些金币的真正来历,结果竟以莫须有的盗窃罪冤死于狱中。但是,这个倔强的孩子到死也没有说出来那个地下墓穴的秘密。
那个地下墓穴到底有多少金币?有多少财宝?又是谁隐藏在那里的呢?经过后人的考证,那是一笔多达1850万金币(1914年相当于180亿法郎)的宝藏!
这么大的一座“金山”,它们到底是谁的呢?
在法国人近百年的众说纷纭中,大致有三种说法比较集中:
有的历史学家们认为,这笔巨宝是1250年法国摄政王后布朗施·德·卡斯蒂耶隐藏的,它们至少已有700百多年的历史。王后为什么要把这笔宝藏藏在雷恩堡呢?
有人推测,1250年2月,由于不堪贵族主的压榨和国王赋税的负担,由牧羊人、农奴和城市贫民为主的一场武装暴动曾一度席卷了法国的北部和中部。为了躲避暴动的冲击,卡斯蒂耶王后带人来到了雷恩堡。那时雷恩堡叫雷达,有近3000名居民,四周筑有坚固的城墙,易守难攻,被认为是一座攻不破的城堡。而且这个城堡背靠大山密林,进退都比较自如。更主要的是,雷恩堡位于西班牙的大道上,必要时,还可以退往西班牙躲避。所以,摄政王后决定把雷恩堡作为临时的“道府”,把这笔国库巨宝隐藏在当年称之为“城堡主塔”底下的一个秘密处,以作为她需要时的储备金。
这笔财宝足以供养一支数量可观的军队,它对于重建霸业具有重要意义。摄政王后死于1252年,临终前她把这桩秘密告诉了她的儿子。
她的儿子即后来的法国国王路易九世或称圣路易。路易九世从小善于骑马狩猎,未满13岁即位,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在十字军东征中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1244年,当时的耶路撒冷已落入异教徒之手,他决定前去解放圣地进行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年8月25日,他率领着35000名骑士和一百艘战船启程后在塞浦路斯登陆,随后占领了达米埃塔。1250年,路易九世在埃及的曼拉苏被俘,不得已交出40万赎金才获得自由。1250~1254年,他在耶路撒冷住了4年,试图重组巴勒斯坦和叙利亚。1269年再次决定远征非洲,1270年7月初率军在突尼斯登陆,起初连连获胜,占领了迦太基。此后其军队遭瘟疫袭击,他本人也被鼠疫夺去了性命。临终前,他把这个秘密连同一卷羊皮纸一起告诉了他的继承人。
随后,勇敢者腓力三世十分警惕地守卫着这笔巨宝,他除了保留着那卷植物羊皮纸之外,还把一些知情者秘密处死。本来,他也想将来告诉他的继承人,然而,还没等他来得及实现自己的愿望,就在斯奥米加斯战役以后的回国途中突然死于热病。
腓力三世的继承人是腓力四世(1268年~1314年),他生于枫丹白露,3岁丧母,16岁封为骑士。此人身材高大,相貌英俊,金发碧眼,遂有“美男子”之称。他于1285年随父王南下参加为兄长查理争夺阿拉贡王位的战役,1294年开始对英格兰的战争。1303年与英格兰议和之后,把自己的女儿伊萨贝拉公主嫁给英格兰未来的国王爱德华二世。这一联姻使英法两国多年相安无事。在英法息战之前,腓力四世曾率兵镇压佛兰芒人。由于十多年战争的大量支出,结果弄得民穷财尽。1306年,为了搜刮民财,他决定驱逐所有犹太人,查抄他们的财产。出于同样的动机,1307年9月,他解散了圣殿骑士团,获得大量财富。遗憾的是,他当时并不知道他的先王隐藏着这么一笔巨大的财宝。
也有人认为,这笔巨宝不一定就是圣路易国王的母亲所隐藏,而可能是法国古代一个叫阿拉里克国王的财宝。阿拉里克国王的首都当年也设在雷恩堡,据说这个国王骁勇善战,从征战中夺取了不少财宝。但这一说法缺乏证据,因为这个墓穴是按照卡斯蒂耶的羊皮纸上的铭文找到的,金币铸造的时间是1250年以前,而不是古代的货币。
还有人认为,这也许是中世纪法国的异端教派纯洁派的财宝,因为雷恩堡曾经是纯洁派的主要据点之一。据历史记载,该派教徒生活很俭朴,却积累了不少财宝,并常常把财宝埋藏起来以做应急之用。这笔宝藏,可能就是“纯洁派”积累和隐藏起来的应急财富。但后来由于某种不为人知的原因,知道底细的财宝守护者失去了传承,遂使宝藏失落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1654年,人们重建雷达镇,并改称为雷恩堡。从此,这笔巨宝的真正下落就成了历史谜案。
200多年的岁月抹去了帕里斯和这笔财宝所有的痕迹。雷恩堡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1892年,一个极偶然的机会,又使雷恩堡教堂神甫贝朗热·索尼埃跨入了神秘的地下古墓,从而使雷恩堡引起全法国关注的目光。
贝朗热·索尼埃于1885年被任命为雷恩堡教堂神甫。此人十分虔诚,乐善好施,不久便赢得了当地人的尊敬。也得到了年轻美丽的玛丽·德纳多的芳心。
1892年,索尼埃得到了一笔2400法郎的市政贷款,用以修缮他的教堂和正祭台。
贝朗热·索尼埃神甫连忙用这笔钱请来泥瓦匠来修缮教堂的屋顶。一天,泥瓦匠巴邦一个人忙不过来,便叫神甫帮他在几根打过蜡的空心圆木柱中挑一根作为正祭台的柱子。神甫随手拿起一根圆木,发现里面有一卷陈旧的植物羊皮纸,纸上写着一些带拉丁文的古法文。乍一看,这无非是《新约全书》里的一些片段。但索尼埃凭直觉猜想,里边肯定大有文章。
索尼埃神甫草草结束教堂的修缮之后,便把一切精力都用到钻研这卷羊皮纸上。他认出来里面有段《新约全书》中的内容,还发现了上面有法国摄政王后布朗施·德·卡斯蒂耶的亲笔签字以及她的玉玺印章。于是在1892年冬天他动身去了巴黎,求教语言学家。出于谨慎,他给语言学家们看的仅是一些无法说明意思的只言片语。
最后,他终于领悟到,仿羊皮纸上写的是有关法国女王隐藏的一笔1850万金币巨宝的秘密。索尼埃在返回雷恩堡时虽然还没有弄清楚这笔巨宝究竟藏在何处,但已掌握了跑可靠的资料。他首先在教堂寻找,没有发现任何痕迹。
一天,漂亮的玛丽在公墓中看到从奥特布尔·白朗施福尔伯爵夫人墓上掉下的一块墓志,上面还刻着一些奇特的铭文。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铭文竟与羊皮纸上的文字极为一致。难道宝藏就藏在那座古墓底下?
神甫在玛丽的协助下,开始在公墓中转来转去。一天晚上,他们终于从伯爵夫人的墓志铭中得到启示,在一个早已空空旷旷的被称之为“城堡”的墓地底下发现了一条地道。他们顺着200多年前那个倔强的男孩帕里斯当年走过的地道,终于走进了一座神秘的地下墓穴,发现了里面的金币、首饰以及其他贵重物品!
索尼埃并没有忘记存在着的危险,为了永久的保守这个秘密,他干脆悄悄刮掉公墓中伯爵夫人墓石上的铭文,并精心消除了所有能使他人发现地下墓室的蛛丝马迹,又把那卷羊皮纸也藏进了只有他和玛丽知情的地下墓室。
神甫和玛丽从地下墓室中弄出了不少金币和首饰,一切都做得天衣无缝之后封闭了墓穴。
为了掩人耳目,他和玛丽商定,他先去西班牙、比利时、瑞士、德国,把金币兑换成现钞,随后用玛丽·德纳多的名义通过邮局寄到这里。不久,到1893年时,索尼埃神甫已经成了腰缠数十万贯的富翁。
他请来最好的建筑设计师,用最好的材料,整个重新翻修了教堂,新修的教堂富丽堂皇、高贵典雅,可以和法国任何一个著名的教堂相媲美。接着他翻建了住宅,在带喷泉和假山的花园里盖上了凉亭。后来又买地买房,这一切都是以玛丽·德纳多的名义进行的。再后来神甫又娶玛丽为妻,迷人的玛丽一下子成了雷恩堡当地最尊贵的第一夫人。神甫这种突如其来的巨变,这种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的暴富,很快引来人们的各种猜疑。先是镇长,后是主教、大主教,直至教皇都在不断地追问他的钱到底是从哪来的。
镇长最早来找神甫,过问他的经费来源,甚至怀疑他贪污教友们的钱财。神甫对镇长说,他继承了在美洲的一位叔父的遗产,并给了镇长5000金币(1914年相当于560万法郎),镇长拿到金币之后再也不问什么了。
负责管辖雷恩堡镇教堂的大主教比拉尔对索尼埃的所作所为也深感不安。他派人进行调查,但神甫的金币、美酒和佳肴使这次调查不了了之,连比拉尔大主教也收到了一笔金币,从此装聋作哑。
1897年,索尼埃神甫开始兴建贝达尼亚别墅。这座带围墙和塔楼的别墅的费用相当于100万金币。为了四季能观赏鲜花,神甫还盖了一座暖房,还有供他洗澡用的豪华浴室。他把一切都做得太过分、太夸张了,这种奢华超出了当时所有人的想像。比拉尔主教的继承人德·博塞儒尔主教大人,新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再次要求索尼埃神甫对他的财富解释。但此时的索尼埃根本不把这位主教大人看在眼里。
事情终于闹到教皇那里,教皇要求罗马法庭调查此事。索尼埃神甫被传到罗马出庭。最后,法庭宣布停止索尼埃的神甫任职。
财大气粗的神甫并不理会罗马法庭的判决,他继续在自己别墅里的小教堂做弥撒、祈祷。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教区教民也都来他家中做祈祷、弥撒。结果使得新上任的神甫非常尴尬,不得不发誓再也不去雷恩堡了。
索尼埃还热心于公益事业,作为一名神甫,他拟定了一个美化雷恩堡的长久规划。他表示要修筑一条通往库里伊萨的公路,兴建引水工程、水利设施,购买车辆,方便当地人的出行。其预算总开支达800万金币,这在1914年相当于80亿法郎的天文数字!
遗憾的是,神甫美好的规划还没来得及实施,1917年1月5日,他刚在几笔订货单上签字,就被肝硬化夺走了生命。痛不欲生的玛丽把神甫的遗体盖上一层带红色绒球的遮布,摆放在阳台上。全雷恩堡的居民都自动来为神甫做了祈祷,每个人都从神甫的遗体的遮布上拿走一只红绒球,就像是从圣徒那里拿走一件圣物一样。
此后,玛丽过起了深居简出的生活,那个古墓地秘密也只有玛丽一个人知晓了。
1946年,温柔的诺尔·科比先生在玛丽晚年时认识了孤独的玛丽。他整天陪玛丽散步、聊天,这赢得了玛丽的信任和友情,觉得此人十分可靠。一向守口如瓶的玛丽一天晚上对科比说:“您无需担忧,将来你也会有花不完的钱。我临终前会告您一个秘密。”但不幸的是,1953年1月18日,玛丽突然病倒后不省人事,带着她心中的藏宝秘密离开了世界一去不复返。
可怜的科比先生没能知道这个秘密,也没能从玛丽那得到任何好处,但却添了一块心病。从此,他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在雷恩堡到处乱转,企图找到这笔财宝。经过10年的日夜搜寻,直到1965年,科比终于绝望了。
也难怪,当年索尼埃和玛丽之所以能找到那座墓室,靠的是指点迷津的羊皮纸和墓石上刻的铭文,当这两条线索都再次被人消除之后,后来者又到哪儿去寻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