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跟邓小平学领导方法
7982400000049

第49章 贯彻循循诱导的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强词夺理,或者采取压服的办法,既解决不了思想问题,也起不了教育、说服人的作用。做人的工作,必须循循诱导,让人知理明义,才能达到征服人心的目的。邓小平就是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家。

在1946年9月一个下午,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门前,来了一个年轻人,他就是被党组织从野战军第三纵队调来任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的张生华。

他看到眼前的司令部就坐落在一个极其简陋的农家小院里,这里进进出出的军人也都是清一色的灰粗布军服,灰绑腿,厚底布鞋。再看刘邓野战大军司令部,虽然威名远扬,却是这小院里极其普通的一间南屋。屋里打扫得整洁明亮,正中和右边两堵墙上挂满了地图。三张大小不同的八仙桌就是办公桌。此时,刘邓大军的五位首长正围坐在办公桌前开会。

张生华怕打扰了首长开会,便悄悄地站在了门外。

参谋长李达注意到了门外的小伙子,一看正是自己从第三纵队选中到司令部工作的三纵队参谋长张生华,便招呼他进来。

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小伙子居然扭捏得像绳子绊住了脚,不愿进来。撅着嘴吞吞吐吐地说:“首长,能不能……能不能让我还回原来的三纵队工作?”

李达参谋长一听沉下了脸说:“在司令部工作不好吗?”

张生华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作为野战军政委的邓小平见到这个情景,知道来的小伙子可能是个顽固的小堡垒,还得耐心攻破呢。于是,邓小平走上去拍拍张生华的肩膀说:“小鬼,等会开完了,你到我这里来一下。”

会议结束后,张生华找到了邓小平。邓小平拉着他的手坐到地铺上,微笑着问道:“为什么不愿到司令部工作呀?能不能跟我说说啊?”

邓小平和气的两句问话已经动摇了这个“小堡垒”,张生华孩子似的诉说了个痛快:“司令部是个大机关,在首长身边工作,我怕干不好。现在大兵团打大仗,是学习作战的好机会,总在机关里工作,就成了不会打仗的军人,就像画儿上不会捉耗子的猫,会让别人看不起。”

邓小平笑着问:“调你来司令部工作,怎么就没有学习打仗的机会呢?”

张生华望着邓小平说:“照我看,机会不是那么多的。”

邓小平偏着头,进一步追问:“我倒想听听你的根据是什么?”

张生华如鱼得水,兴高采烈,对着邓小平侃侃而谈。他从解放战争以来敌我的兵力对比讲起,历数了胜利的每个战役;再从全国战局形势讲到晋冀鲁豫野战区的形势,然后他得出结论说:“照这个速度,至多再打两年,蒋介石的400万军队不就全报销了吗?到那时战争结束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我还有什么机会学打仗呢?”

邓小平听了哈哈大笑:“小张呀,你肯动脑筋想问题,这很好,但你对战争的看法也有不全面的地方,看来,你还是个小小的速胜论者呢?”

接着邓小平严肃地说:“对待军事科学,同对待其他各门科学一样,要全面地分析。判断战争的胜负,不能用简单的加法,只算算打了几场胜仗,消灭了多少敌人,是不够的。战争的胜利,事实上包含着经济和政治等许多因素。我们能够打败蒋介石,这是肯定的,但具体用多长时间,这还要看敌我力量的变化。我们要沉着、坚定,不要盲目乐观,贪图速胜,你说是不是啊?”

“是!”张生华突然站了起来,向邓小平敬了个军礼。但是,他敬礼的右手好长一会儿都不离开帽檐。邓小平拉着小伙子坐下,说道:“快坐下吧!共产党员对组织上的调动,要服从,不要讲价钱嘛。革命工作有各种分工,有军事工作,也有政治工作、后勤工作。调你来机关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需要,你明白吗?”

“明白。”张生华点点头说。

“你要求参加战斗,学习指挥打仗,这种精神是好的。但机关工作总得有人做。觉得做机关工作不痛快,这不应该是不愿做工作的理由。现在是战争时期,执行命令第一,这对每个共产党员是个严峻的考验。小张同志,你说是不是?”

经过邓小平的一番开导,张生华思想上的疙瘩解开了,他再次敬了个军礼,答道:“是!报告首长,我现在就回去取行李和组织关系,立即来司令部报到!”邓小平望着张生华远去的背影,欣慰地笑了。

邓小平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安徽黄山的发展,离不开邓小平的辛勤工作。

1979 年 7 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半年,邓小平来到黄山,逗留了令人难忘的5天。他在国事纷繁、筹思萦怀之余,能有机会寄情山水,攀登黄山群峰,观览胜景,舒心畅怀,实在难得。在这里,他以睿智的眼光,提出“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号召,使黄山更加广阔地敞开了它的胸怀,风姿挺拔俊秀的迎客松迎来了更加众多的海内外宾客。黄山市的建设也有了新的发展。

但是,邓小平提出“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设想,并不是采取命令的方式强迫人们去做的,这其中,他巧妙地运用了他娴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循循诱导”的方法。

7月15日下午3时,邓小平在观瀑楼会客厅召开座谈会,听取安徽省委常委和徽州地委主要负责同志的工作汇报,并就开发黄山旅游资源、发展黄山旅游业和徽州崇山峻岭山区经济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

邓小平一边品尝着“黄山毛峰”茶,一边与大家亲切交谈。

他问徽州地委书记魏心一:

“老魏,你这个地区管哪几个县?”

魏答:“我们地区管7县1市,有170万人……”

当魏心一一介绍了徽州地区的资源、物产等情况后,邓小平十分喜悦地说:你们这里物产很丰富,祁红世界有名。你们这个地方将是全国最富的地方,黄山就是你们发财的地方,对黄山要好好整顿,主要是服务质量……这里发展旅游是好地方,省里要有个规划。说到这里,邓小平停了一下,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外国人到中国旅游,一般的一星期要花1000美元,少了他还不满意。你们要很好地创造条件,要搞好道路、交通、住宿、设备。上山道路要很好地整修,将来要能开快车,外国人和游客上去可以租车嘛。

此时,万里插话说:“道路现在太窄,我们要很好地整修。皖赣铁路已在修建,屯溪机场要进行扩建。”

“芜湖铁路通到哪里?”邓小平问。

“通到景德镇。”万里又说:“有了这条铁路就好了。”

邓小平强调说:“服务态度、清洁卫生很重要。温泉洗澡,钱可以适当收得多些。你们搞旅游的人,要有点外语知识。”

邓小平呷了一口茶,接着说:旅社建筑要搞得古色古香一点,像这样的房子(指观瀑楼宾馆——笔者),一家住一天可以收500美元,起码200多美元。他们来就是要花钱,每个宾馆要搞小卖部。祁红、绿茶……搞些小包装,一两、二两的,包装一定要搞漂亮,卖他几个美元。他不是喝茶,是当纪念品。安徽纸、墨、笔、砚,也要搞好包装,卖美金。小卖部卖茶、纸、笔、墨、砚,可以比照国际价格,大有买卖可做哩……

邓小平还说:黄山搞些好的风景照片,一套黄山风景明信片,卖他几个美元,要搞彩色的风景照片、画册,他们买回去当纪念。

座谈会在继续进行着。话题转到如何发展徽州山区经济的问题。邓小平说:你们山区要搞经济林,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多养猪、牛、羊、鱼等;你们要搞生产责任制,一搞责任制。群众的劲头就来了,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地搞好生产;建材要发展,要指导农民如何去盖房。他殷殷提示:“要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广开门路,增加收入。”

最后,邓小平鼓励安徽省委和徽州地委的负责同志说:“你们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这铿锵有力的话语,极大地吸引着在座的同志,深深地振动着大家的心扉。

历时两小时的座谈会在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中结束了。

邓小平离开黄山后,中共安徽省和徽州地委遵照邓小平同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指示,努力开发黄山旅游资源,积极发展黄山旅游业,使得黄山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黄山已先后荣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等桂冠。

黄山的牌子正在打出去,黄山的牌子必将在世人面前举得更高、更高。但是,人们不会忘记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功劳。

1981年2月14日,邓小平在为英国培格曼出版社出版《邓小平副主席文集》所写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的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党的文献》,1997年第2期)

在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中,邓小平心目中的人民就是他挚爱的母亲,占有高于一切的位置。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是他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唯一准则;帮助人民获得解放,摆脱贫困,让广大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他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为此,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他对中国人民那种深深的爱,浓浓的情,也体现在他与人民群众的交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