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上善若水,意思是说最高层次的善就像水一样。水能够滋润万物,使万物尽情生长,而又不与万物争功夺利,始终保持着平静。秉持着“善”的经商智慧,多为顾客着想,多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尽力为顾客提供好的服务,这样,就能够在“付出”的同时,得到顾客给予你的“回报”。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经》第七章)
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反而能成就其自身。
老子认为,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以一己之心去衡量他人思想,也不能只是关注自己而忘却他人的存在,因为任何自私的行为都会最终导致灭亡。
有句话说得好,你只有让别人好好生存,你才能更好地生存。老子认为,天道就是如此,我们人类要想永存,惟一的办法就是遵循天道的根本,心底无私天地宽。一个优秀的商人,做生意追求的是双赢,而不会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当一个人的心思只在自己的利益上面的时候,他的行为和言辞都将有所偏颇,对方也会接收到他所传达的信息,从而被对方否定,生意很难成交。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男人黑夜外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路上看到对面来了一个提灯笼的人,走进一看,却是一个瞎子,这个人就问这位盲人:
“你提着灯却看不见东西,为什么还要这样多此一举呢?”
盲人说:“我提灯而行,是要你们看见我。”
这个盲人实在是太聪明了,一个人独自走在一条路上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因为对于瞎子来说,在漆黑的夜晚行走,和白天走路是一样的。自己摔倒的可能性,远小于被别人撞倒的可能性。
而平时靠眼睛走路的人,一旦走在漆黑的路上,很容易看不清路而将别人撞倒。为此,瞎子亮起了灯笼,以便让每个相遇者都能看清自己,并避免让对方撞倒自己。
当有人向美国汽车营销大王乔·吉拉德请教他的成功秘诀时,他这样回答:“你知道,真诚是你从书本上读不到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你得学会自然,人们喜欢诚实的人,一个营销员必须诚实并且处处为顾客着想。打个比方,你知道是什么东西造就一家生意兴隆的餐馆的吗?是一传十、十传百的声誉,是那些伟大的餐馆的厨师呈上的爱心和热情。”
在营销生涯中,乔·吉拉德总是真诚的为对方考虑,努力做到让每一位顾客心甘情愿到他那儿去买车,即使是一位五年没有见过面的顾客,只要踏进乔·吉拉德的门槛,他都会热情地接待你,让你觉得他非常挂念你,他从来没有忘记你。
乔·吉拉德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每卖一辆车,都力争使顾客像刚走出一家餐馆时一样感到心满意足。买过他汽车的顾客也都这么说,他们认为乔·吉拉德办事认真,待人热情,从而喜欢从他那里买车。
乔·吉拉德深有感触地说:“营销员也得这样做。不管你是营销保险、汽车、房地产或其他任何东西,你都必须充分了解你的顾客!许多营销员不费心思去了解顾客,不努力去与顾客交朋友,当然顾客不会喜欢从这种营销员手里买东西,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你必须向顾客表示出你的敬意,他才会购买你营销的产品。试想,顾客为什么要在一个不了解、不关心他的营销员那儿花掉一笔钱呢?干我们这一行,你必须向顾客提一些问题以便了解他们。去了解顾客……这是营销的关键!”
乔·吉拉德在销售汽车时对顾客关怀备至,他坚信顾客交钱把车开走只是营销工作的开始而非结束。对此,乔·吉拉德说:“我认为你是我的顾客,你就属于我,而不是属于我的工作或是我的公司,顾客就是我的一部分。我总是让顾客明白这一点。”
若顾客购买的车出了问题,乔·吉拉德会约定时间,让他们来公司修理。顾客来了以后,乔·吉拉德竭尽所能提供帮助。他首先搞清楚谁能解决问题。如果售后服务部不能解决,他就找其他部门。如果有必要,乔·吉拉德会一直找到公司的董事长。人们也许会说:“当然,他能做到因为他的名字是乔·吉拉德。”其实,以前乔·吉拉德这个名字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特殊意义,但是他始终遵循的一条原则就是“我一定要为顾客解决问题”。
“我相信如果你对顾客付出真情,顾客一定会回报你,为你拉来更多的生意,因为他满意你的服务,在你这里,他能够得到满足。营销员都应该这样做,人人都不愿意人家像对待傻瓜那样对待自己。”乔·吉拉德显然成功地把自己营销给了他的顾客。他的顾客们没有忘记他,1976年回头客占他的营销额的60%,这在营销界是不多见的。
对待顾客应多关注对方的利益,对待商业上的伙伴也应是如此。
王日新和刘月华是一对生意上的伙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日新得知刘月华的小儿子是著名歌星王菲的狂热歌迷。
不久,王日新恰好参与组织了一场王菲的个人演唱会,于是他便给刘月华打了电话,告诉他有关演唱会的事,并询问他的儿子是否愿意得到一场贵宾入场券。刘月华的儿子得知此事欣喜若狂,而刘月华对王日新也是万分感激。
商业竞争固然激烈残酷,可是有时候也需要表现出一种真挚的温情。你可能欣赏一个商业上的朋友并真心想帮助他做一件事,但这与商业人情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你是否有意要造成对方的心理负担。
真诚的为对方着想,考虑到对方的利益,这种事会牢牢地印在别人的脑海里,几年一晃就过去了,直到某一天,人们会突然提起某件事,念起你来,想起你的好处,那么,这种深刻的“良好”的印象会使你的生活、生意都获益匪浅。
在给予对方好处的时候,不需要一定抱有某种目的。如果为别人做好事却被视为“为了偿还什么”,那么其效果将会大大减弱。如果目的明显的话,就很容易被误解并造成亏欠的感觉。这就像你想救助一位溺水者,但用力太猛会把他的手臂给折断了,虽然你救了他,但是他会从心底里感激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