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埃及人种之谜
1822年,弗郎索瓦·商博良破译了埃及文字,人们才得以重新考察那段逝去的历史。尽管有考古提供的众多资料作为补充,但阵阵迷云仍然掩盖着古埃及人所走过的漫长道路,使人无法看清而无法推测。其中最大的谜便是:谁是最早的古埃及人?
在埃及至今尚未发现早期人类化石,但在尼罗河谷地和利比亚高原等地却发现了一些旧石器时代的遗物,其中最早的可追溯到六七十万年前。一般认为,尼罗河流域出现居民大约是在一二万年前。古埃及人来自何方?属何种族?这是长期以来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
从古埃及遗址里的雕塑中可以发现一丝古埃及人种族的线索,在第四王朝初期的作品《拉霍太普夫妇》中,拉霍太普皮肤为棕褐色,而他的妻子的皮肤则为浅黄色。由此可见古埃及人种的复杂性,到底谁是埃及最早的祖先?这还有待于人类学家进一步考证。
关于古埃及居民到底是白种人还是黑种人的辩论始于1874年。一个世纪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此问题在开罗举办了一次学术讨论会,与会专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一派认为,埃及的最早居民是黑人。他们认为人类发源于非洲,最初的人类首先出现在非洲尼罗河发源处。那时北非的气候温和潮湿,雨量充沛,布满着草丛和森林,各种动物隐没其间,当时的居民以渔猎和采集为生。按地理学上的格洛吉尔氏定律,在温暖潮湿的气候中进化而来的热血动物会分泌出一种黑色色素(真黑色素),人类也不例外,因此,地球上当初的人类在种族上是相同的。古埃及从其新石器时期直到本地人建立的王朝的终结,居民一直是黑种非洲人。
另一派认为,早在王朝前时期,生活在古埃及的人是白种人,尽管他们的色素为暗色或是黑色,而尼格罗人是从第18王朝以后才出现的,也有人认为从王朝初期以后,居民一直未变。
在阿布辛博遗址里有这样一幅壁画:在两列非洲俘虏中,有一列是黑人,而另一列战俘的种族则难以断定。
还有一派则认为,古埃及居民是混合种族。这一派的论据是:人类进入一个荆棘丛生、野兽出没的河谷,决非一蹴而就,他们在那里逐步拓地而居,经历了几千年。在此期间,无论是人类集团的密度或气候的变异都迫使他们寻求更多的资源或较大的安全。由于埃及位于非洲大陆东北角,它不可避免要成为来自非洲别处以及中东的人们长途迁徙的终点。
他们提出,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得知,在尼罗河谷发现了几具非常古老的居民骨骼,已辨认出他们分别属于克鲁马浓人、亚美种人、尼格罗种人、卢科德姆人等。混合种族的基本成分随时间和空间而异,尼罗河流域居民不可能自始至终属于单一种族。
该派指出,根据流传下来的埃及艺术品中形形色色的肖像来看,古代埃及居民也绝非同一种族。那些肖像有的颧骨高耸,有的肥胖、卷唇,有的鼻子略呈弓形,最常见的却是鼻大而直,在南方特别常见的是扁平的鼻子和较厚的嘴唇。根据人类学家的最近研究成果可知,从体质角度、按照头发的性质和皮肤的颜色来判别极古老的人类的种族是靠不住的。
此次讨论会众说纷纭,意见难以达成一致。关于古埃及居民的种族的问题,由于史料的局限,看来它仍将是困扰史家们的一个难解之谜。
第二节 形象怪异的法老
埃赫那吞因实施宗教改革而闻名于世,而他奇异的身形几千年后也成为世人研究的课题。
根据同时代人的描述,埃赫那吞的身体极其与众不同:他有一张长脸,带着蛇的表情;脑袋像圆圆的卵,后脑勺还强烈后伸;颅腔的容量非常之大,相当于普通人的1.5倍;此外,他还有蜘蛛爪一样的手指、鸭蹼一样的脚掌和女人一样丰满的胸部、肥大的臀部。
这样的描述未必不带有歪曲成分,但很多方面却与事实相符。例如,1907年发现的遗骨就显示,他确实长着一颗大而圆、脑勺后伸的头。
埃赫那吞的“奇形怪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兴趣,他们认为,埃赫那吞长成这个样子,很可能是基因突变所致。埃赫那吞很可能饱受数种疾病之苦,例如:马凡氏综合征导致四肢和脸形加长、手指长得像蜘蛛爪;克兰费尔特氏综合征促使机体过度产生雌性激素,导致长出像女人一样的乳房;费罗利克氏综合征导致脂肪沉淀长出像女人那样肥大的腰身。至于他的头又圆又向后伸展,则与儿时头骨生长过程有关。
如果各项综合征结合在一起,埃赫那吞不但会成为阳痿患者,而且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子嗣,但这与历史记载的情况根本不符。
历史资料证明,拥有女人一样胸部和臀部的埃赫那吞,同时也拥有巨大的男性生殖器官,后宫更是妻妾成群。此外,他还养育了很多子女,仅美丽的纳芙蒂蒂就为他生了6个女儿。
有趣的是,埃赫那吞的儿子图坦卡蒙也长着女人一样的身形,而埃赫那吞的两个女儿则长着和父亲一样的脑袋。
如此形象的人如果生活在今天,不化妆就可在科幻片中扮演外星人。
第三节 纸莎草纸画之谜
由于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人是纸画的鼻祖。其实,早在1898年考古学家们就从开罗附近法老的墓葬品中,发现了绘制精美的纸画。这些纸画距今至少有5000年的时间,遗憾的是,很多人对此却一无所知。
这种纸画所采用的纸,与中国东汉蔡伦用树皮和麻布做原料来制造的纸完全不同,它是直接取自尼罗河三角洲生长的纸莎草。这种草纸光洁柔韧,富有弹性,纸面上有草茎的纤维经纬交织,非常美观。而且纸莎草纸经过编织与黏结,面积可以很大。在出土的纸莎草纸中,最长的竟有40米。它的使用价值很高。
自从古埃及人发明了可以书写和绘画的纸莎草纸,致使他们的文化更加灿烂辉煌。他们的生活、事件、思想、宗教等各方面,得以记载下来。历史有了记录,文化有了积累,终于也有了珍贵的文献传之后世。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祭司体文字书写在纸莎草纸上,成为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同时,富于才华的古埃及人,又将他们画在石壁上、泥板上和陶片上的美丽的图画搬到纸莎草纸上来,由此而诞生的纸画便成了古埃及艺术最富魅力的形式之一。
纸莎草纸天然是一种棕色,或深或浅,偏黄偏红,很像中国古画年深日久之后的那种颜色,古雅又柔和。古埃及最早使用的书写墨水是黑色与红色。红色如同砖红,黑色相当于中国的墨色,用以勾勒形象轮廓。
古埃及的纸画以线描为主,线条中没有情绪,力求勾画准确;线条中间平涂色彩,这些颜料都是使用动植物和矿物的原色,故而绚丽明朗,富于装饰意味,与早期中国工笔重彩十色酷似。还有,他们使用的笔也是用这种草茎削成的,茎秆柔软,因此线条很少尖锐锋利,也缺少中国毛笔那样丰富的变化与表情。然而,艺术总是在否定中创造自己。为此埃及的绘画才分外的简洁、凝重和古朴。
古埃及的文化在被阿拉伯征服后渐渐消失,纸画也随之消亡。直至1798年拿破仑的军队入侵,古埃及的文明便被重新发现并由此惊动了欧洲。一百多年来,随着西方考古学家蜂拥到达埃及,纷纷发掘法老墓葬,纸画才得以重见天日。如今在埃及可以随处买到这种绘制精美、风情别样的纸画。
尽管古埃及的纸莎草纸非常原始,但它毕竟是人类最古老的纸。埃及人画在这种纸上的画,也应是最古老的纸画。
第四节 蝎子王真假之谜
蝎子王是埃及文明的始祖之一,这位近5000年来被视为神话人物的国王曾经创立了非凡的业绩。
蝎子王的故事发生在埃及尚分为两个王国的时期。根据几千年前历史学家曼内托所著埃及史和寺庙中发现的帝王世系表,埃及第一位真正的统治者是第一个法老王朝的创建者美尼斯国王。
1898年,考古学家在上埃及的希拉孔波利斯发掘了一些埃及文明发祥时期的文物,其中最有价值的一块叫做纳尔迈小石板,它雕刻着埃及历史上从未提过的一位国王。这位国王戴着上埃及的白色王冠和下埃及的红色王冠,这代表是他统一了这两个王国。
这块有5250年历史的石板上的图形和符号似乎描绘了一位君王在征服对敌对君王之后,凯旋而归阿比多斯。在一只蝎子的上方画着一只猎鹰,猎鹰是太阳神荷鲁斯的典型象征,而在埃及历史上荷鲁斯是“国王”的同义词。据此推断,壁画的主角是蝎子王。
鹰蝎符号后有一个手捧东西的人形,之后是一只长颈鸟叼着一条蛇,也许象征秩序战胜混乱。接着是被绑的长发俘虏,一个短发手持大棒的人用绳栓着他。这被认为是战败的国王被送往刑场,囚徒身后的东西上放着一个公牛头,同样图案还出现在阿比多斯的墓穴中,也许代表囚徒的名字。
其他元素还包括更多的鹳和鹰,之后又是一个捧着东西的人。在画的上部分似乎是一个有拱形华盖的轿子。坐轿的人通常与一位女性权威有关——王后、公主或者母神。轿子象征一位跟随凯旋队伍到神殿的女神,等待胜利的君王向她献上俘虏。
壁画是“带注释的历史文献”,因为它采用符号不仅仅是做图形记载,还有象形文字的叙事风格。这幅壁画记载了对争斗小王国的军事统一。
根据现在掌握的这次战争之后的历史,蝎子王的这次胜利对埃及南部及后来整个埃及的统一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一切发生于约公元前3100年。
但许多学者认为埃及的统一及此后的辉煌文明并不是一次胜利的结果,统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蝎子王壁画”支援后一种观点,它描绘的胜利庆典也许是促成最后统一的多次胜利之一。
第五节 金字塔北迁之谜
5000年前,埃及人建造了第一座金字塔。在那之后的100年里,他们又陆续建起了更多,但从不远离第一座金字塔。可是后来,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他们突然将建造工程向北迁移,搬到了一个全新的地点。
法老改换金字塔修建地点不止一次,为解开谜团,埃及学家多米尼克·蒙塞拉特和考古学家米里亚姆·库克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索。
米里亚姆·库克认为,改变金字塔的修建地点是出于对原料的考虑。
埃及权威的地质学家巴亥·伊萨威支持库克的观点。他认为,金字塔都是用石灰岩建造的,为什么这种材料最适合造金字塔呢?首先,石灰岩是一种非常耐用的石料;第二,埃及盛产石灰岩;第三,石灰岩有分层、有节理,所以比较容易开采。
在近100年里,古埃及人一直在塞加拉修建金字塔。但是,野心勃勃的法老胡夫希望建造更大的金字塔。他必须找到一个更合适的地方,因此,他将整个工程迁到了北方的吉萨。
巴亥·伊萨威博士认为,吉萨的石料更大,地面更平整。这个地方可以让他实现愿望,建造更大的金字塔。
阿布拉瓦什也有一座金字塔,因为那里也有很多质量上乘的石灰岩。
针对库克和地质学家巴亥·伊萨威的观点,埃及学家多米尼克·蒙塞拉特认为,金字塔建造地点的变迁背后暗藏着更大玄机,其中的人文因素要多于建筑方面的考虑。
多米尼克指出,要探讨金字塔地点的变更,必须清楚太阳城赫利奥波利斯与金字塔修建地点的关系。赫利奥波利斯虽然早已经消失,但它也曾繁荣过,一连几千年,它一直是太阳崇拜的中心。在吉萨和阿布拉瓦什修建金字塔的法老的名字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在阿布拉瓦什建造金字塔的拉杰代夫、哈夫拉,还有在吉萨建造第三座金字塔的门卡拉,这三个法老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名字里都带有“拉”。
为了表达对太阳神“拉”的崇敬,这些法老的名字里都带有“拉”字。“拉”每天乘着太阳船驶过天空,到达冥界。每一位法老在死后都要到太阳神那里去,因此太阳神与法老最后的安息地金字塔之间,有着重要的关联。建造金字塔也因而成了太阳崇拜的重要表达方式。
拉杰代夫是名字中带有太阳神“拉”的第一位法老,他自称为太阳之子,选在阿布拉瓦什修建金字塔。从赫利奥波利斯看过去,这座金字塔看得最清楚。吉萨所有的金字塔都和赫利奥波利斯处在一条直线上。4500年前,没有烟雾尘埃的遮蔽,法老从吉萨和阿布拉瓦什的金字塔上看过去,应该可以看到赫利奥波利斯的太阳神殿。所以,法老们希望能从金字塔看到太阳崇拜的中心。崇拜太阳的信徒相信眼见为实。由于法老们越来越沉迷于对太阳的崇拜,从修建金字塔的地点,必须要看得见赫利奥波利斯的中心。法老拉杰代夫决定,将金字塔工程全部迁到阿布拉瓦什。在他的新金字塔里,也能看见赫利奥波利斯。下一任法老哈夫拉又回到了吉萨,他的金字塔靠近父王胡夫,门卡拉的金字塔也建在附近。在这些金字塔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赫利奥波利斯。
第六节 塞提一世墓室秘道之谜
塞提一世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他是拉美西斯一世的儿子、拉美西斯二世的父亲。塞提一世于即位后重振埃及军队,以图收复阿蒙霍特普四世时期埃及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丧失的领土。曾攻陷推罗城,与赫梯人交战,后订立和约。在位时大兴土木,修建包括卡纳克神庙的伊波斯蒂尔大厅在内的许多宏伟建筑。塞提一世的陵墓(木乃伊已被移走)于1817年被意大利考古爱好者贝尔佐尼在帝王谷中发现。
此次挖掘工作始于2007年,在三年时间内,考古人员将大量碎石和文物通过轨道车运到地面。经过三年的努力,他们遇到了一堵墙。考古人员认为,古埃及人在卢克索附近的帝王谷岩石中开凿了一条深达572英尺(约合174米)的隧道后,突然停止了这项工作。开凿工作始于塞提一世法老在位期间,不过,上面的墓室当时已经完工。法老塞提一世死后,这项工作可能就停止了。
人们早在1817年便了解到塞提一世墓室的隧道,那一年,意大利探险家吉奥瓦尼·巴蒂斯塔·贝尔佐尼在帝王谷内发现并发掘了塞提一世的墓室。20世纪60年代的挖掘工作仅进入到墓室隧道约合100米处。在最新一次探索中,为了深入隧道,考古队采取了多项新的预防措施,最主要一项是用金属材料将隧道顶部支撑起来以防坍塌,就像煤矿开凿隧道采用的方法一样。
在塞提一世墓室墙壁上绘制的场景中,数条蛇守候在陡峭隧道的底部。壁画描述的场景可能涉及古埃及《祈祷书》,在这本书中,一条蛇作为向导引导善人重获新生。除了隧道几乎完全空白以外,塞提一世墓室其他地方都覆盖着浮雕。不过,考古学家在台阶上发现了红色涂鸦以及看似设计师的提示,大意是:“把门轴向上移,可以扩大通道。”
由于深深嵌入帝王谷顶高耸的石灰岩质悬崖上,塞提一世墓室是到达难度最大、也是最值得探索的墓室,同时它还是帝王谷中最华丽、最大的法老墓室。帝王谷还是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陵墓的所在地。在塞提一世墓室下面新发现的楼梯并不是墓室的唯一通道。2008年,专家宣布他们在塞提一世墓室发现了一条新的隧道,使得这一墓室的长度从100米扩展至约合136米。
从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18王朝(前1550~前1069)开始,人形塑像就逐渐成为法老墓室的必备陪葬品,人形塑像通常数百个一堆被发现,古埃及人认为,这些塑像是在后世服侍法老的农民和其他劳工的化身。塞提一世墓室中发现的人形塑像年代可追溯至第19王朝,考古人员在它们的旁边还发现了同一时期的陶器和刻有塞提一世名字的旋涡花饰。
2009年8月,埃及古文物最高管理委员会主席扎希·哈瓦斯爬到了新发现的塞提一世秘道深处,他发现这条隧道未完工,当他们利用高科技仪器到达隧道的尽头后,没有再发现任何有价值的文物。
第七节 “法老直升机”之谜
1879年,英籍考古学家韦斯在埃及东北部荒芜沙漠中的阿比杜斯古庙遗址内的浮雕壁画中发现了与现今飞机形状极之相同的浮雕,以及一系列类似飞行物体。有一图案状似今日直升机,有图案状似潜艇或飞船,甚至还有“UFO”却出现于3000年前的古埃及。还有至少三四个飞行物与今日的飞机形状极为相同,飞机在19世纪才开发,但竟然在3000年前的古埃及的壁画中出现。
埃及考古学家阿兰·艾尔福德在研究了塞提一世神庙上的象形文字后,确信古埃及艺术家描绘的“直升机”或“飞机”都是真实的。古埃及人描绘的是一个真实的直升机模型,就像他们经常用图画描述日常生活一样。然而怀疑论者认为,塞提一世法老有个别名叫做“蜜蜂”,而古埃及艺术家画在神庙墙壁上的,只不过是一只蜜蜂图形而已。
壁画上显示的古代飞行器在世界历史中,不少远古民族在发展语言和文字之初,均以壁画记载历史。出现在庙宇中的浮雕,也应该是古埃及人用以记载某一件事或表达某一种意思,但3000年前的人可以预言到今日的文明产物吗?在3000年前,即使是外星文明曾经降临过古埃及,当时的人亦未必有直升机和潜艇这些概念。并且,如果壁画内的“UFO”是外星人的,又为何要与现代文明的飞机画于同处?
1898年,有人在埃及一座4000多年前的古墓里发现了一个与现代飞机极为相似的模型。这个模型是用当时古埃及盛产的小无花果树木制成的,有31.5克重。因当时人们还没有飞机这个概念,便把它念为“木鸟模型”。这个模型除了头有些像鸟外,其他部分都跟现在的单翼飞机差不多;有一对平展展的翅膀,一个平卧的机体,尾部还有垂直的尾翼,下面还有脱落的水平尾翼的痕迹。
经鉴定,它具有现代飞机的基本特点和性能:机身长14.2厘米,两翼是直的,跨度18.3厘米,嘴尖长3.3厘米,机尾像鱼翅一样垂直,尾翼上有像现代飞机尾部平衡器的装置。尾翼除外形符合空气动力要求外,还有反上反角的特点,使机身有巨大的上升力。机内各部件的比例也很精确。只要稍加推动,还能飞行相当一段距离。所以,一些专家们断定,这绝不是古埃及工匠给国王制造的玩具,而是经过反复计算和实验的最后成品。后来在埃及其他一些地方,又陆续找到了14架这类飞机模型。
既然4000年前的人类已经发明了飞机,可为什么直到1903年才有了世界上的第一架飞机呢?古代人是凭借什么手段制造了飞机的呢?如果这些谜都解不开,人们就只好把这件事归结为外星人了。西方有些人就认为:几千年前的人根本不可能制造出飞机,这些飞机模型,都是外星人在地球上留下的制品。
第八节 相拥男子壁画之谜
1964年,埃及古物学者在著名的阶梯金字塔附近发现了一处古埃及墓葬,墓室内壁上一幅奇特的描绘两个相互拥抱的男子的壁画令考古学家非常费解。
这幅壁画是刻在石头上的浮雕,描述了两个相互拥抱着的男子。在两个男子的上方刻着他们的名字:尼安克克努姆和克努姆霍特普。虽然他们不是贵族,但却曾是当时宫中极受尊敬的法老首席御用指甲装饰师。据考古学家推测,他们生活在公元前2380年到公元前2320年之间,即古老王国第五王朝期间。当时侍奉法老被认为是一项非常荣耀的工作。
在古埃及墓葬中是绝少有两个男子以平等的身份共用一个墓穴的,而常见的是一个功勋卓著的人与自己的妻子、孩子共用一个墓穴。此外,画中的两男子动作也显得非常亲密。他们握着手,正在行古埃及常用的吻鼻礼。
对这两名男子的关系,最为流行的看法是:这两名男子是古埃及时期的一对同性恋。由于在古埃及墓葬壁画中,两个相互拥抱的异性夫妇暗示着一种情爱及性关系,并认为壁画能让这种关系延续到死后。壁画上的两个男子不但脸贴脸、鼻对鼻,就连腰带上的扣子也非常接近。很可能就暗示着两人的恋人关系。
而另一说法则认为,这两个相互拥抱的男子实际上是一对连体双胞胎,正是由于两人有这样的身体特征才使得壁画中反复出现二人的拥抱动作。两名男子名字中都有“联合”之意。如果这种解释正确,古墓中就是最早期记录连体双胞胎的例证,从中可以看出古埃及人对残疾人的态度。造物主创造了一切:侏儒、双头婴和连体双胞胎。国王看到身边这些由神创造出的奇特的人服侍自己,更有一种满足感。
还要一种说法认为他们两人是兄弟或双胞胎。他们两人显然关系亲密,地位平等,这不仅仅被他们在一起的图画描写出来,比如握手和拥抱。在其它场景,其中一人独自出现在墙的一面,而另一人出现在墙壁的反面。他们的身高和姿势相同,做出的各种动作也相似。比如,一个人在沼泽地钓鱼,另一人则在同样环境下捕鸟。这些场景和亲密的拥抱动作使人推测两人是兄弟,或许还是双胞胎。
这个古墓是用石头砌成,具有多个墓室和最神圣的礼拜堂。礼拜堂下面是墓室。考古学家还没找到两名男子的遗骸。埃及古墓一般以艺术和手迹的形式描写死者的生活。两名男子都有自己的妻子,而且妻子的名字也给了出来,但考古学家并没有在墓穴中找到他们与妻子相拥的图画。
目前,有大多数专家倾向于第二种观点。他们认为古埃及艺术并非总是写实的,两名男子的相互拥抱很可能是暗示他们相互连接的身体特征的。
此外,在古埃及法老眼中,连体婴儿的出现、侏儒、双头婴等都是吉兆而非异象,这显示了造物主的神奇能力。考古学家曾发现过描述侏儒侍奉法老穿衣的壁画。法老认为让这些由神创造出的奇特的人来侍奉自己是显示自己与神相通的表现。
不过,到目前为止,以上两个观点都还没有找到完整的证据证明自己的绝对正确性。
第九节 黄金面具下隐藏的秘密
在众多的古埃及文物中,有一尊黄金面具,它的魅力不仅是巧夺天工的做工,更在于隐藏在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以及它主人的神秘身份。
这张来自法尤姆罗马时期的木乃伊黄金面具经过精心装饰,已确定为一名女性所有。这张面具代表着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每一个细节都受到神祗的启发,每一笔色彩都有着深刻的寓意。为此,专家也曾给出过不少猜测。
面具的皮肤经过镀金,以模仿神祇不朽的金色皮肤。死者的眼睛从背面进行镶嵌,眉毛为蓝色。死者配戴着一条带有椭圆形垂饰的串珠项链,其用意或许是代表一个心形的护身符。死者的长假发被漆成蓝色,并以宗教图像覆盖于两侧,这可能是表达出死者希望能成功进入来世的希望。眉头上方是一个带有日轮的头带,另一个带翼日轮置于其上;两个相对的陪葬神奥塞里斯图像坐在宝座上,出现在垂饰两侧。垂饰底部是一排头上有日轮的神蛇镜像装饰。在其两侧下方的是四名安坐的神祇。棋盘图案装饰着垂饰两侧,其上有位于神龛上的阿努比斯图像。面具两侧也以站立的神祇景像进行高度装饰,由长方形边界所包围,上方则是一排竖起的神蛇。
面具背面也极具特色,垂饰的打结末端是垂下的神蛇。在打结处下方是一个马特女神的大型站姿图像,带有伸展的翅膀。她双手各握住一根羽毛,还有一根羽毛在她的头上。在马特两侧,有一个人头状的巴形体以站姿出现在神龛上。面具顶部是一只两侧带有乌加眼的秃鹰。将各种神兽安排在面具上,是古埃及人对图腾的崇拜和对生命的希冀。
也许古埃及人也深刻明白“伪装”的艺术,为了更好地生存,远离自己的本性,不显露自己的真实面目,将真实的一面掩蔽起来,用面具代替自己的喜怒哀乐。不然,黄金面具怎么会那么久远的保留下来呢?
第十节 高科技花瓶之谜
纳齐达村庄位于埃及开罗南部450多千米,那里有很多陶制的或石质花瓶,这些花瓶独特而精美,曾引起了科学界的争论。这些花瓶具有长长、细细的脖子,曲线优美典雅,内部光滑,就像是用特殊的方式把内部掏空,并制作出了如此优美的形状。
石质花瓶整个是用石头制作的,这种花瓶太少见了,对于它们是如何制造的,考古界没有思路,人们知道石头花瓶的外面好打磨,可是花瓶内部如何掏空?
而关于这些陶制花瓶,最让人感觉奇怪的是,它们身上没有现在陶器的那种旋转形成的圆环纹路。由于陶制容器一般是旋转对称的,例如花瓶、罐子、缸或盆等,现在对这些陶制容器的制作和加工都是在转盘上完成的,制陶工匠把泥巴放在转动的轮盘上,借助转盘旋转的力量,用手提拉泥巴,就会自然形成旋转对称的容器,之后烧制成型。由于手或一些工具不可能是光滑无痕的,因此制成的陶器也就会随着这些痕迹留下一些圆环纹路。但是纳齐达的陶制花瓶却没有这些纹路,不像是用转盘加工出来,但是它们却具有完美的旋转对称的形状,也就是花瓶的横截面几乎是完美的圆,这如何不让人困惑?纵观古代其它地方的陶器,也有不用转盘制作的,但是那些陶器形状都不够规整,能看出是手工捏制的,很多陶器上还留有手纹或指纹。
之后,科学家在古埃及法老的坟墓里也发现了同样的石质花瓶,令人惊异的是,在埃及的一个阶梯金字塔中发现了3万多个花瓶。而据埃及古物学者推测,那些金字塔建造的历史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前。
可是这些花瓶到底是如何制作的?研究者至今没有找到答案。
第十一节 女法老的致命毒药
3500年前的一个长颈细口瓶里到底装了什么?是香水还是药水?波恩大学埃及博物馆的这件属于古埃及女王的细口瓶到底蕴含了什么秘密?
根据细口瓶上的题词,这只细口瓶是属于公元前1450年古埃及法老哈特谢普苏特的。研究结果表明:长颈细口瓶里并不是装香水的,而是一种护肤乳液或是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
2009年,科学家在检测这只细口瓶时发现瓶颈中有东西塞在里面,开始以为那是原来的粘土塞。如果是这样的话,细口瓶里很可能还保留有原来的东西。
这一发现令研究人员十分惊喜,他们随即对瓶内物质进行了分析。很快他们就否定了香水的猜想,因为瓶内物质组分中包含了大量棕榈油和肉豆蔻戊酸戊酯,显然这么多的油脂用作香水并不合适。他们还发现了大量不饱和脂肪酸,这些都反映了女王当初用作治疗皮肤疾病。实际上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家族一直受到皮肤疾病的侵扰。
另外科学家发现的第三种物质成分也表明它不会有很好的香味——大量由木馏油和沥青产生的烃类。今天,药膏中的木馏油被用作治疗慢性皮肤病,但因为木馏油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潜在的致癌作用,木馏油已被禁止用于化妆品,只有处方药才被允许使用。
研究人员还在细口瓶中检测到苯并[a]芘,这是一种已知最危险的致癌物质之一,今天香烟烟雾中的致癌物质主要就是这种物质。
这是否意味着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毒害了自己?女王患有慢性皮肤病,这些药物能短期改善她的病情,但随着时间变长却给她带来了更大的危害。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还有可能身患癌症并有可能死于癌症。然而,女法老的真正死因是什么,科学家还没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
第十二节 古埃及十大灾难真相
根据《圣经》的记载,古埃及曾经发生过十大灾难。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确有其事,且为全球变暖和火山喷发引起。
考古学家现在普遍认为灾难发生在古埃及拉美西斯二世时期(前1279-前1213年)的首都皮-拉美西,它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皮-拉美西斯好像在3000年前就消失了,科学家认为,这是由自然灾难所致。
气候学家在研究拉美西斯二世时期的气候后发现,在拉美西斯二世末期气候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由过去的温暖湿润变成了高温干旱。气温升高导致尼罗河干涸,往日急湍的河流变成了水流缓慢、满是泥泞的河道。这引发了《圣经》所记载的第一个灾难:尼罗河水变成血。
这是由一种有毒的淡水藻所致。水流缓慢加上水中富含营养,会导致这类有毒淡水藻大量繁殖,等到它们死亡,就会把水染成血红色。
有毒的淡水藻还引发了第二、第三和第四个灾难,即青蛙、虱子和苍蝇。有毒的淡水藻会迫使青蛙离开尼罗河水面以及青蛙无法在水中繁殖,从而造成青蛙灭亡。由于没有了青蛙等吃害虫的动物,蚊子、苍蝇和其他昆虫的繁殖就会失去控制。这样,就会引发第五、第六个灾难,即畜生病、人生疮。
而640千米之外地中海锡拉岛火山大喷发引发了第七、第八和第九个灾难,即冰雹、蝗虫、黑暗笼罩埃及。
锡拉岛是希腊圣托里尼群岛的一部分,位于希腊克里特岛北部。3500年前的锡拉岛火山大喷发将数以亿吨的火山灰抛向天空,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火山喷发之一。
火山灰与埃及上空的雷雨发生碰撞,从而戏剧性地产生雹暴。
火山灰坠落会造成天气异常,比如更多的冰雹和更高的湿气,这都会引起蝗虫的出现。火山灰也会遮蔽阳光,引发黑暗侵袭。
最后一个灾难,即埃及家庭的长子死亡应该是由一种菌类造成的,这种菌类先是污染了谷物,长子一般是先吃的,于是就先成了牺牲者。
第十三节 埃及古王国突然崩溃之谜
大约5000年前,埃及出现了第一个伟大的文明,这就是考古学家所称的“古王国”。在这一时期,埃及社会繁荣而稳定,在艺术、建筑和文字等方面都颇有建树,著名的吉萨大金字塔群就是古王国的杰作之一。金字塔是古王国法老的陵寝,法老企图在金字塔中永垂不朽。然而,大约4200年前,在经历了近1000年的繁荣之后,古王国突然瓦解,埃及陷入持续近200年的黑暗深渊。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古王国的突然崩溃?
传统理论认为,是法老死后的继位之争引发了血腥政治冲突,从而导致了国家的最终毁灭。可是,有人对这种理论表示怀疑,理由是历史上虽然不乏因权力争夺引发严重后果的事件,但因此导致国家崩溃的却不多见。
1871年,考古学家在埃及南部发掘了一座古墓,墓主是距今大约4200年前的埃及古王国末期的一位总督,名叫“安克哈提非”。在这座古墓的墓墙上,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段用象形文字记述的事件:在古王国末期,整个上埃及(即埃及南部地区)发生了极其严重的大饥荒,以至于许多人开始吃自己的孩子。
如果这段记述是真实的,那么关于埃及古王国突然崩溃的千古之谜或许就找到了答案。可是,怎样才能证明这些记述是真实的呢?
直到1996年,相关证据才第一次出现。当时,考古学家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古王国墓葬。这些墓葬里的死者仅用草席包裹后浅埋,陪葬物很少甚至根本没有。不仅如此,还有多具遗体被堆在一起埋葬的情形。这与古埃及人厚葬死者的传统丧葬习俗格格不入。考古学家一共找到大约9000具人体遗骸。经考证,这些人都死于古王国末期,而且都是那个时代的穷人。那么,当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穷人死亡?人们为什么会如此草率地安葬他们?联想到安克哈提非墓墙上的记载,考古学家认为这跟古王国的突然毁灭不无关系。那么,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灾难?
众所周知,古埃及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仰仗于尼罗河一年一度的洪水泛滥。降雨每年都在尼罗河流域引发洪水,从而赐予埃及肥沃的土壤。每当洪水退去后,尼罗河两岸的农民就开始耕作。因此,对古埃及人甚至今天的埃及人来说,尼罗河是他们的生命之河,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那么,尼罗河泛滥跟古王国的衰败有关系吗?
在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他们每年都在埃及首都开罗的一根柱子上测量记录尼罗河的涨水情况,这样的记录持续了上千年。观察这些记录可以发现,只要尼罗河的水位稍稍降低,就会造成很大的灾难。例如1791年和1792年,尼罗河洪水的水位只比平均水平低了一两米,却仍然造成了饥荒,接着发生暴动,最终引发灾难——得知埃及国力羸弱后,拿破仑趁机大举入侵埃及。
遗憾的是,阿拉伯人对尼罗河洪水的记录远远不足以回溯到古王国时期,考古学家从中并不能找到古王国崩溃的证据。
为了寻找更直接、更确凿的证据,科学家将目光转向埃及人生活的另一个核心——沙漠。
今天,偏远的埃及最南部沙漠是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但是,考古学家发现,在数千年前这里却有人居住,并且留下了痕迹——科学家在这片沙漠里发现了一些小石堆,在石堆下有数千块木炭遗存,这些烧焦的木炭成为最重要的考古证据。通过分析木炭的构造和年代,考古学家证实,在大约7000年前,这片沙漠里生长着合欢树。合欢树通常只生长在地下水丰富的低洼地或绿洲,这就意味着,当时这里一定有地下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当时这里是一片干燥的疏木草原,显然适合人类居住。后来,气候逐渐变得干燥,草原最终变成沙漠。
草原变成沙漠,这会不会就是古王国分崩离析的原因呢?很可惜,从年代上看,似乎对不上号,因为今天的埃及南部沙漠在4500年前就已经成形。换句话说,沙漠化早在古王国崩溃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它不可能是古王国灭亡的原因。那么,古王国毁灭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
科学家继续搜索世界其他地区的气候记录,寻找从花粉、泥土到冰中包含的古代气泡等种种证据,结果都印证了4200年前的一次剧烈的气候变化。尤其是通过分析深海沉积物,科学家发现,当时的气候变化不仅来得很突然,而且影响范围很广,堪称全球性事件。科学家还推测,当时的埃及可能受害尤深。
1999年,考古学家在对埃及南部的一个古王国城市遗址进行发掘时,在一座神殿的墙角下发现了多具人体遗骸,其中每具骸骨上都留下了被屠杀的痕迹。
经过多年发掘,到今天,在这里已经发掘出了好几千具遗骸,其中有一些让考古学家困惑不解:有三组遗骸呈扭曲姿态,一个老年男性压在一个老年女性的上面,而后者又压在一个小孩的上面;有一个成年男子趴在一截断墙上,被碎石压着,在他的旁边有两个男子,中间夹着一头动物;在神殿的正前方,有一个少年趴在地上,他已经身首分离,好像是被砍了头一样,在他的手里还抓着一只老鼠,看上去他当初可能正在奔跑……
至今,考古学家仍然不能解释这里当初究竟发生了什么惨剧,但他们相信,一定发生了严重事件,导致这些人惨遭横祸。
上面这个惨烈的发现耐人寻味,似乎说明了什么,但仍然无法作为古王国灭亡原因的直接证据。要想证明古王国的崩溃确实是由气候突然剧变所引发的,就必须找到更直接的证据。换句话说,就是要找到能证明埃及的“生命源泉”——尼罗河当时持续数十年水量不足的证据。
最终,科学家在法克鲁姆湖中找到了这样的证据。
在埃及古王国时期,法克鲁姆湖有支流跟尼罗河直接相连。每年尼罗河发洪水时,法克鲁姆湖的水量会随之增多,湖的面积也会相应扩大。如果能知道在古王国崩溃之前这个湖的面积有多大,就能了解尼罗河当时是否严重缺水。怎样才能知道湖的面积当时有多大呢?方法就是研究湖底的淤泥——沉积物。
每个时期都应该有自己对应的沉积层,而且由上往下,越深的沉积层所对应的年代越早。然而,让科学家困惑不解的是,尽管历史记录表明这个湖早就存在,但无论他们怎样寻找,都找不到古王国末期所对应的沉积层,就仿佛当时这个湖根本不存在。科学家绞尽脑汁,最终恍然大悟:找不到古王国的沉积层,只能意味着这个湖当时完全干涸了,沉积物被风蚀殆尽,因而如今无从找到。
偌大的湖在当时竟然会完全干涸,这说明当时尼罗河的水位的确非常之低,以至于无法再向法克鲁姆湖供水。这一发现的含义不言自明:全球性气候灾变,导致尼罗河年复一年越来越缺水,埃及古王国大片土地沙漠化,整个国家由此陷入大饥荒,一个伟大的古代文明随之崩溃。
如此看来,安克哈提非墓墙上的记述的确是真实的,持续几十年的大饥荒导致人吃人也不足为怪,因为由大饥荒造成的人吃人现象在历史上并不鲜见。
第十四节 古埃及人眼中的地球
由于古埃及的时代跨度实在是大,所以他们关于天地的“创世神话”也有好几种说法,但不论哪种版本,都认为最初的原始世界是由混沌的水构成的。
最主流的传说认为大地是男神西布,天空则是女神吕蒂。最初,吕蒂和西布紧密相连,静止在原始的混沌之水中。在创世之日,一个新的大气之神—舒从原始水中出现了,他把天神吕蒂承托在上,吕蒂为了支撑自己而伸开双手、叉开双腿,于是她的四肢成为了天宇的四根柱子;而西布的身体则成为了大地,并迅速被绿色的植物所覆盖。在天地形成之后,动物和人也诞生了。在此同时,原始混沌之水中的莲蓬花蕾绽放开来,隐藏在花蕾中的太阳神腾空而起,升到九天之上,从此照耀天地。这个版本的绘画现在在出土的木乃伊棺木上都还能看到,具有灰常典型的代表性。
古埃及人的另一种创世神话跟我们中国的“天圆地方”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也认为天是一块平坦或穹隆形的天花板,四方各有一个天柱(即山峰)支撑,而星星是用铁链悬挂在天上的灯;大地则是一个方形盒子,南方的一端稍长,方盒的底略呈凹形,而埃及就处在这凹形的中心;在方盒子的边沿围绕着一条大河,尼罗河也只是这条大河的一条支流;在河上有一条大船,它载着太阳往返于东方和西方,使大地形成黑夜和白昼。
第三种说法可以算是第二种的升级版,它认为大地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方形田野,四周为海水所包围;在大地之上,是像帽子形状的天穹,而神仙的车辇就驶行在这上面,给人间带来光明和黑夜;在天穹上还积存有水,这些水落到地面就成了雨和雪。
最后一个版本叫“井底之蛙”,这种世界的大地犹如天井,周围尽是耸峙的高山,人们居住在中间低洼平坦的地方,四周都是水;而日月星辰悬挂在天井的上方,照耀着大地。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古埃及人长期生活在丰饶的尼罗河冲积凹地之内,而跟外界的沟通交流又很少,再加上神话传说的添油加醋,天长日久自然就产生了种种奇奇怪怪的观念,从而流传至今。
第十五节 古埃及法老为何无笑容
为什么古埃及法老像都不笑?是因为他们天生残暴吗?考古学家研究发现:蛀牙令这些法老疼痛难受,且无法露牙发出会心笑容。
考古学家利用X射线研究古埃及最伟大的法老之一的阿蒙霍特普三世的木乃伊,发现法老一定经历了多年的牙疼。拉美西斯二世的牙病也令他失去了“笑容”。科学家对500个6000年前的埃及人头骨和下颌进行了研究,吃惊的发现:许多阿蒙霍特普三世之前的法老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牙病,许多古埃及人都有患有龋齿。当时埃及人的牙齿患病的程度可能要比他们生存的环境要严峻的多。大多数人在活着的时候就至少脱落了一颗牙齿,留在口腔中的蛀牙成为古埃及人最疼痛难受的东西。因为蛀牙引发其他相关疾病,比如引起全身性感染、诱发肾炎、败血症等。
究竟是什么导致古埃及这段时间这么多人患有牙病?研究发现,古埃及人的饮食中含有大量的软体动物肉和鱼,这些食物的残留在口腔中就很容易导致蛀牙。另外,这一时期的古埃及人还喜欢进行啃动物骨头的游戏,这也是引发牙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纵观整个埃及历史,尼罗河沿岸居住的人们依靠捕鱼和农耕获得丰富的食物。那时候古埃及人种植大麦和小麦,制造至少40种面包。面包是导致口腔下部蛀牙的一个关键因素,而蜂蜜等含糖高的水果是诱发上部蛀牙的原因,那时候蜂蜜常常被法老所食用。无花果和果汁也是那时的埃及人所喜欢的食物。
法老的这颗病牙令法老每日保守痛苦,三餐不香。那时候古埃及没有牙科医生,没有人能够帮助法老减轻牙痛。那时候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得忍受牙疼的煎熬,甚至于死于牙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