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长是孩子的人生规划师
8003300000049

第49章 人生初步规划

当人们考虑他们的生涯时,要求全面了解生活和职业环境及自身特点,通过对自身和环境的探究,使得生活更有意义。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讲,选择规划和努力同样重要。

生涯规划:在社会的需求下力求实现“我想做的事情和我能做的事情”的有机结合。步骤如下:

首先,确定价值观,初步确立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

其次,进行SWOT;分析(Strength:优势;Weakness:弱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威胁),主要包括:自我条件分析,分析职业机会,外界环境评估,初步职业选择。

再次,列出生活目标和职业目标及相应的行动计划。

最后,评估与回馈。

科学的生涯规划是一条清晰的路径选择,生涯教育的目标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过去人们更多关注学生的大学志愿填写和毕业后的职业选择,现代生涯教育更多关注人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的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科学的生涯规划不可能把孩子带上天堂,但确实可以避免让他陷入地狱。

本章具体介绍如何帮助孩子进行生涯规划。

2005年的8月29日,证明了费马猜想的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在北京做了学术报告,他说:“我希望中国的年轻人勇于追求自己所钟爱的东西,因为对事业的投入和热爱将使他们在前进的途中所向披靡。”

一、生涯规划的原则

为什么要进行生涯规划?人生在世,谁都想成就一番事业,然而,并非人人都能如愿以偿,如何做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呢?家庭生涯规划会为我们的孩子提供帮助,使他们更容易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可以说,设计人生,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是人生的一大能力,也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

生涯规划的目的是要帮助个人实现个人目标,但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到这一点呢?规划者除了要真正了解自己,进一步评估自身的内外条件与环境的优势、限制以外,还要充分了解、学习别人的经验教训,进行设计。生涯规划的原则就是对人们在选择中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与提炼,是生涯选择的一些基本准则和要求,遵循它们则将有助于设计出既合理又可行的生涯规划。家长可以帮助自己的孩子掌握这些原则。

第一条原则:服从社会需要。这是指一个人在选择职业与生活时,应考虑社会需要,以此来指导选择自己的职业与生活。满足社会需要,就易于成功;反之,一味地追求“自我设计”,而无视客观规律与环境,就可能招致失败。

要做到这一点,家长与孩子首先应共同对社会大环境进行认识与分析: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趋势如何;社会热点职业门类分布与需求状况;自己所选择职业在当前与未来社会中的地位情况;社会发展趋势会对自己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均是要思考的问题。家长在这方面应该比孩子有经验,可以帮助孩子分析。

第二条原则:与自身特点相结合。就是孩子在选择专业和职业,设计职业生涯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特别是要考虑发挥自身的素质优势。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进行自我分析,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有什么优势与劣势,并根据自己的类型决定选择。自我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考虑自己的生理因素。人的相貌、身材、力量、耐力等都对择业有一定影响。例如,教师、导游、公关、餐厅服务员等要求五官端正,且有一定身高;而有一定残疾的人不宜做教师、演员、警察、士兵等。

其次考虑自己的心理素质。人的性格、兴趣、能力、气质、意志、职业理想等对择业影响巨大。在选择职业时,不少情况下性格甚至比能力还重要。如果一个人能力不足,可通过培训提高。但如果一个人的性格与职业不匹配,要改变起来,就困难多了。如果是一位典型性格外向的人,就不喜欢坐着,坐得时间较长一点,就难受。如果他选择科研工作,就很难出成果。如果是一位典型性格内向的人,见人就脸红,说话就紧张,选择营销工作就难以成功。如果一个人的情绪易激动,起伏波动较大,控制力较弱,就不能做投资。所以,在职业选择时,要充分地进行自我分析,认识自己的性格,并考虑性格与职业匹配。

第三条原则:遵循公平竞争。人的悲剧与幸福,经常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孩子能否顺利上学、生活与工作,并有所发展,很大程度上不仅取决于其学识、能力,而且取决于他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竞争意识将可能最终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和结果。要将公平竞争看做鼓励自己奋发向上、充分挖掘个人潜能的重要动力。

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就业形势都不容乐观。城市里失业职工在逐渐增加,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又正在转移到城市,就业形势严峻。青少年如何才能很好地生存与发展?必须学习!学习可以让青少年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参与就业竞争奠定基础。学习是增强其自身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也是许多青年改变了自身命运的不二法宝。

所以,树立挫折意识,克服自卑、畏惧心理对于增强自身竞争力也是十分必要的。公平竞争虽然是现代社会的原则,可是有的人并不遵守。所以孩子既要自我遵循,又不能强求别人公正。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学校里一个人可能是个佼佼者,毕业了却可能找不到工作,或受别人领导与指派;也可能一起上学的好朋友,成了自己的强劲对手。总之,原有格局总会打破,同工不同酬,多劳少得,都可能发生。

另外,有竞争就会有失败,应正确看待挫折。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总是要经历这样那样的挫折,关键在于能正确对待它。如果一遇到挫折就悲观失望,甚至产生自卑、畏惧心理,再处事时就多虑、畏缩不前,便会影响自己生涯设计的实现与完成。遇到挫折要勇敢面对,客观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自己、挑战自己,最终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生涯规划常见误区与策略

中小学生生涯规划中常见六个误区如下。

——从未考虑未来:跟着感觉走,从来没有考虑职业、家庭、人生,只是按自己的分数报上一级的学校,摸着石头过河。这样做,今后很可能抱怨与后悔。

——暂时得过且过:总选择最容易的道路走,总是希望事情能轻松过关,何必把自己搞得很累很紧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个人兴趣至上:只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就一定成功。但兴趣不一定就是能力,喜欢的事情却不一定胜任。如果完全不看社会需要和实际情况,有时会悔之晚矣。

——金钱物质至上:盲目选择待遇好的行业,而忽视了从事该行业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也忽视了该职业今后的变化趋势,结果可能得不偿失。

——跟随众人趋势:跟随现在市场趋势,积极投入新兴热门行业,高考就报热门专业,但没有考虑自己的能力、兴趣和以后的变化,世界上哪有永远的热门和冷门?

——完全假手他人:听父母、老师、同学、权威、媒体的意见,替自己做出决定和选择,则将来的生涯风险可能比较高。

生涯抉择:只有选择“性之所近”的职业与生活发展道路,前进时才会如顺水行舟般驾轻就熟。有些学生善学、喜静、讲逻辑,则适合搞理论研究;而有些学生能组织、善交往,则可以选择公务员等。

职业是赚钱谋生的手段,也是人们展现自己能力的平台。有三种人容易获得发展:爱岗敬业的人、有一技之长的人、有主见的人。

爱岗敬业、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是能够发展的重要条件。如果你喜欢自己的工作,工作本身就能给你一种满足感,你的生活也会从此变得妙趣横生。

有一技之长,尤其是具有超过一般人的特长,也是获得发展的重要条件。如果能够获得一个恰当的环境和机会,就很可能大有作为。

三、为孩子设计的“八个一”系列体验活动及黄金准则亲子活动:

——新的开端,上好某学科的第一节课;

——生存拓展,经受一次考验;

——志愿行动,捧出一份爱心;

——科学探索,研究一个科学问题;

——感受贫困,走进一户贫困农家;

——读书征文,阅读一本好书;

——走进名园,参观一处大学院所;

——扬帆远航,展开一幅自我发展的蓝图。

制订生涯规划的黄金准则:一要择己所爱——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与生活;二要择己所长——选择自己能发挥优势的职业与生活;三要择人所需——选择社会需要的职业与生活;四要择己所利——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职业与生活。

四、职业能力与生涯教育

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除了健康、动机、经验外,对活动效率起决定作用的条件就是能力。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先天性因素,包括遗传基因和胎儿期因母体内环境影响所造成的个性特征;二是后天性因素,包括家庭影响、学校教育和社会历史文化的作用等;三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孩子的能力并不仅仅是学校的成绩单表现出来的。成绩固然很重要,但那只是能力的一部分,其他能力还很多,需要孩子自己去了解和开发。尤其不要忽视那些自己身上潜在的、在人群中突出的能力。

有一些职业对人的能力要求有侧重,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刑警的推理能力要求等。在孩子投入社会时,就要了解社会职业对人的能力需要,以及自己的能力适应情况。《西游记》中唐僧念经可以连续坐很长时间;而孙悟空打仗灵活勇敢。试想如果让唐僧去打仗,让孙悟空来念经,那会出现多么可笑的情况。

职业能力是在职业活动中需要具备的能力,可以分为专业技能和可迁移技能两个部分。

专业技能是具体的、专业化的、针对某一特定工作的基本技能,如外科医生开刀、教师讲课、软件工程师编程等。专业技能迁移的可能性比较小。

可迁移技能一般比较通用。美国心理学家菲格勒认为职业竞争中,以下10种可迁移技能非常有用。

——预算管理技能:对现有资源的最佳运用;

——督导他人技能:检查、引导、执行和实现能力;

——公共关系技能:良好的营造氛围能力;

——应对压力技能:对困难任务的攻坚能力,按时完成任务;

——磋商和仲裁技能:合理适当的妥协、谈判和共存能力;

——公共演讲技能:公共引导和宣传方面的潜力;

——公共评论协作技能:也是公共引导和协调方面的表现;

——组织管理能力:激励、领导和资源协调能力的综合体现。——与他人面谈的技巧和能力:个体交往潜力的集中表现区域;——教学和教导能力:传授、引导方面的潜质。

招聘者看应聘者交上来的一份简历,最关注的内容依次是:社会实践和兼职经历、所学专业、毕业院校、英语和信息技术、性格和特长、外在形象。在面试中,招聘者最看重的首先是个人潜质,也就是应聘者与岗位的匹配度;其次是专业知识;再次是谈吐;最后是个性特征和形象气质。而在个人素养方面,最不能让领导接受的是“不诚实”和“爱搬弄是非”。

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需要转换职业角色。因此,要善于灵活地从一个角色迅速转换到另一个角色,这样才能适应职业环境的变化。

成功的创业者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明确的目标。先下定决心自己要追求什么,这样才能使你有明确的奋斗和努力方向,才能使梦想成真。

五、生涯设计的策略

先就业后择业是指,青少年学业完成后在选择职业时要把“就业”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发展目标等情况寻求合适的职业。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骑着驴找马”或“骑着马找马”。这一点对于青年来说,十分必要,而且先要珍惜当下骑着的“驴”或“马”。

寻找工作一般会面临几个问题:对环境不熟悉;对生活不熟悉;对文化不熟悉;对自己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较模糊。要克服这些困难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尽早找到工作,解决“饭碗”问题,恐怕连生存都难以保证。

从业是有报酬的劳动,在你从事职业劳动的同时,也使人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一定的经济来源是维持你生存的重要保证,它也是靠正当手段可以获得的。

另外,只有在工作中实践一段时间,才能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对于职业的选择甚至要等到工作1到2年后,有了一定经济与社会基础,有了充分的职业准备(如进修)后才能进行。许多事例都说明,先就业后择业是一条务实之路。

温馨提示:

目前,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大量剩余劳动力从农村涌入城市。每年,都有1200~1300万新工人加入就业大军。

人的知识和经历是有限的,青少年需要不断提高,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又要在了解和认识自我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所需,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培养自己的特长,才能较快地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