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
8023800000022

第22章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父母要认清楚的一点就是:之所以让孩子去上兴趣班,是因为他对某一方面的学习感兴趣。父母应该以增加孩子的兴趣为前提,在孩子也能接受的情况下,酌情为其选择兴趣班。而不是为了让孩子能有一技之长而去刻意地培养、强行地送他进兴趣班。

生活中,你也许会经常听到或者看到,很多父母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或者盲目跟风,或者攀比,或从浓重的功利思想出发,强迫孩子学习不喜欢的东西,让孩子早早地背上沉重的负担。

我一个同事的女儿,从3岁开始就被送进了钢琴兴趣学校。可孩子对弹钢琴不感兴趣,每次去学钢琴的时候,都磨磨蹭蹭,不肯痛痛快快地去。可同事却认为,女孩子学会弹钢琴,对气质、修养、情商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而且,在以后的社会竞争中,这也是孩子的一项特长。

同事的想法是好的,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习惯,那就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父母觉得学钢琴有用,就让孩子去学钢琴;父母觉得学跳舞有用,就让孩子去学跳舞;父母觉得学画画有用,就让孩子去学画画。当孩子提出反对意见时,父母还振振有词:“这样做,还不都是为了你!”

其实,习惯将自己的爱好或想法强加给孩子的父母,更应该先学会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多听听孩子的想法。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从来不要求孩子必须要学习什么。沐沐刚读小学时,下围棋,他觉得没意思;弹钢琴,简直像要他的命;书法,他根本不懂;奥数,他更是闻之色变。所以我们都没有强迫他去学习这些他不感兴趣的东西。

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沐沐在闲暇的时间爱画画,而且画得还挺像那么回事。有一天,沐沐到姑妈家玩儿,大人在客厅聊天,沐沐在旁边用彩笔画画。他画好了以后,让我们看。姑妈连连夸沐沐画得漂亮。沐沐受到夸奖,心里美滋滋的,以后更爱画画了。每当他画出比较满意的画,总是喜欢拿给我看,我呢,当然也少不了一番鼓励。渐渐地,沐沐画画越来越专注,有时候拿着绘图铅笔,一画就是一两个小时。我们逐渐意识到,绘画才是他真正的兴趣。

而同事的女儿不喜欢弹钢琴,每次都是在家人的逼迫下无可奈何地弹,所以她丝毫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前几天,同事说,他们家孩子看到钢琴就害怕,吓得浑身发抖。本来学习弹琴是件好事,可是,由于父母没有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不仅没有达到学习的目的,反而使孩子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得不偿失啊。

父母要认清楚的一点就是:之所以让孩子去上兴趣班,是因为他对某一方面的学习感兴趣。父母应该以增加孩子的兴趣为前提,在孩子也能接受的情况下,酌情为其选择兴趣班。而不是为了让孩子能有一技之长而去刻意地培养、强行地送他进兴趣班。那样的话,孩子同样会因为这种培养压力而变得厌倦兴趣。

孩子的兴趣爱好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他们的兴趣很单纯。而且,我觉得作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不管他喜欢绘画,还是喜欢音乐,或者其他别的任何东西。当然,尊重并不是放纵,而是在孩子所有的兴趣的基础上,去引导和教育。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地入迷。”让我们看看毕加索的父母是怎样对待孩子的爱好的。

毕加索讨厌课堂上老师教的那些枯燥的东西,他的眼睛总是盯着老师头上的挂钟,盼望那该死的指针能走快一些。

“先生,我要上厕所。”

“不是刚上课吗?”被打断讲课的老师很不耐烦,“去吧!去吧!”

毕加索走出教室,东瞅瞅西看看,实在无处可去,便又走回了教室,但没过一会儿,他又坐不住了。“先生,我能为你画像吗·”他脱口而出。

“什么?你给我画像!”老师气坏了。

毕加索在课堂上捣乱的事被父亲知道了,父亲并没有批评他,“孩子,你真的想画像吗?”毕加索说:“是的,我讨厌上课,只想画像!”父亲说:“好吧,我送你去学画像,但是,你要答应我除了学画像,其他的科学文化知识也不要拒绝学习。”

父亲把毕加索送到了当地有名的美术学校。对于美术,毕加索所表现出的耐力是惊人的,他可以一连画几个小时不放下画笔,与在课堂上的表现判若两人。

看到孩子对美术所表现出来的热诚,父亲便决定让毕加索一直在美术学校学下去,不再把他送到那个他只想旷课的学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这是一种天性,说明孩子在某方面有着别人所没有的潜力和优势。作为父母,应该支持孩子对他感兴趣的东西进行学习、探索和研究,而不是粗暴地干涉。

如果孩子的兴趣在音乐上,你强迫孩子去学法律;孩子喜欢画画,你却认为学计算机有前途??不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不善待孩子的兴趣,结果会使孩子对那些不感兴趣的东西,没心情学,学不好,而孩子自身的潜力也被埋没了。

父母谨记一点:只有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符合孩子的需要,孩子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使潜能得到开发,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如果家长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就会使孩子产生厌倦心理,压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生活中,有的孩子喜欢动手操作,经常将家里的表、玩具拆开或者重组,难免将一些有用的东西变成了废物,家长可能会阻止孩子去动手,认为这与学习没有任何关系。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任何一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如果引导得当,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参加一次家长会时,我了解到这样一件颇为令人深思的事情。孩子班上有两个同学都很喜欢小汽车,他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摆弄一些汽车模型或看一些有关的书籍,但他们的家长对此的看法却截然相反。

一位家长的处理方法简单粗暴,他认为孩子玩汽车模型耽搁很多时间,肯定会影响学习,于是,只要发现孩子书包里有汽车模型就统统扔到地上踩碎。这样的做法,孩子表面上听话了,可实际上并没有停止这种爱好,只是由公开转入了“地下”,家里不让玩就在学校上课玩,最后这个孩子无心听课、无心做作业,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而另一位家长的方法就明智多了,不但不反对孩子的这一爱好,而且很支持他,特意买了有关画册让他看,还给他买了很多小汽车模型。无论哪有车展,都带他去参观,并因势利导地对他说:“制造高质量的汽车,需要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你现在爱好汽车模型,将来就要立志做一个汽车设计师。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努力学习。可你现在做作业总是马马虎虎,不细心,长此下去,怎么会有所作为呢?”从此,这个孩子为了实现自己汽车设计师的梦想,学习劲头比以前更足了。

两种不同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引来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教育结果,前一种结果显然是所有“望子成龙”的家长都不期望出现和看到的。

没有兴趣的人,只能为了生存而复制这个世界,而不会去创造。父母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就要学会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别让自己的坏习惯不小心扼杀了孩子的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