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了秘密是走向独立的特征之一,说明他已经开始自己处理事情。同时秘密和责任往往是相连的,说明他准备自己独立承担责任。从这一意义上说,父母把孩子培养成“水晶人”,孩子就永远也长不大。
当你走进你孩子的屋子去吸尘,无意中发现他的日记就放在桌子上,日记本是关着的,但是没有上锁,也没有放在抽屉里。
那么,你会打开孩子的日记看吗?
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心理学教授金伯利·肖内特·赖克尔认为——你不可以!
他是这样说的:“每一个父母都应该尊重孩子的隐私,如果你认为隐私对你很重要,那么它对你的孩子更重要。”
隐私,是每个人藏在心里,不愿意告诉他人的秘密。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隐私,孩子也不例外。
“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不像从前那样,有什么事都和我们讲。”这是父母的体会。但他们没有考虑的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领域、知识、情感都逐渐丰富起来,自我意识、自尊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以前无所顾忌、时时敞开的心扉也会随之渐渐关闭起来。但是,很多父母却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孩子正在长大,忽略了孩子也会有自己的秘密。
我的一个咨询对象乐乐,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天,他正走在上学的路上,突然间想起了昨天晚上的作业忘记带了,于是急忙又掉头往家跑。
当乐乐回到家里,看到妈妈正从自己的房间里出来,脸上带着不自然的表情。乐乐走进自己房间去拿作业本,推开房门,他愣住了。他看到自己书桌的抽屉全部敞开着,自己的日记本、同学们送的生日礼物及贺卡等全都胡乱地堆在桌子上。
乐乐非常生气地质问妈妈:“你为什么翻我的抽屉,随便动我的东西?”
没想到妈妈理直气壮地说:“怎么了?当妈妈的看看儿子的东西还有错吗?”
“可是你应该经过我的允许才能看啊!”乐乐很愤怒地回答。
“小孩子有什么允许不允许的,别忘了我是你妈妈,好了,快去上学吧!”妈妈毫不在乎地对乐乐说。
乐乐气呼呼地走了,回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对妈妈爱理不理的,而且,还给自己的抽屉上了一把大锁。
一次对家长调查的统计数据表明,只有 5.3%的家长意识到孩子有隐私权,家长不可以翻看孩子的日记、信件等。但家长们翻包、翻抽屉、查邮件、查短信等用心良苦的行为,绝大多数换来的是什么呢?
这项专项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孩子都强烈反对父母偷翻、偷看自己物品的行为。在回答“你最不喜欢怎样的母亲”时,对“不尊重子女,经常翻看孩子的日记、书包、抽屉”的选择率达七成多。有些孩子知道自己的隐私被家长偷看后,又羞又愤,从此开始与父母“对峙”。
在父母们看来,他们偷看孩子的日记、检查信件、追查电话、查阅短信、翻查书包等,这些都是小事。他们认为,孩子毕竟还小,这样做是在关心孩子,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防止孩子走入歧途,以免孩子一步走错步步皆错。而孩子们虽然有的可能会理解父母的本意,知道是出于对自己的爱护。但是,父母的这些行为,还是对子女的不信任、不尊重,伤害了子女的自尊心。那么为什么不能给孩子一个不被打扰的空间呢?
森林中的狮子大王,因为夏天天气太热,觉得很疲倦,就在山洞中小睡。一只老鼠跑到它的脖子和耳朵边,将它从梦中吵醒。狮子爬起来,摇晃着它的身体,非常愤怒,想寻找老鼠,搜遍山洞,却踪影全无。一只狐狸看见了,对狮子说:“你是一只雄赳赳的狮子,也怕老鼠?”狮子说:“我并不是怕老鼠,我是恨它太亲密而无礼!”
因为老鼠的行为侵犯了狮子的空间和隐私,难怪狮子勃然大怒。可见,不论是谁,当自己的隐私被别人打扰、侵犯时,都会很生气。
孩子终究是要长大的,当他们开始自立时,内心里有不愿告诉别人的秘密也是自然的事情。尽管孩子的内心世界里的秘密不一定正确,但这些秘密毕竟是孩子成长的表现,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所以,父母们对此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在生活中,父母要密切注意孩子在态度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当孩子不希望自己的房间被人打扰时,父母就不要随便进入;当孩子希望拥有记录自己隐私的日记本时,父母就不要偷看,更不能采取打骂体罚的方式。
实际上,孩子有了隐私是走向独立的特征之一,说明他在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同时秘密和责任往往是相连的,说明他准备自己独立承担责任。从这一意义上说,父母把孩子培养成“水晶人”,孩子就永远也长不大。孩子把自己的隐私记在日记上,是他梳理自我的最好方式,孩子不想让父母看自然有他的理由。父母将心比心,如果能换位体会一下,自己小时候的隐私需要大人知道吗?自己现在的隐私能公开吗?就能理解孩子成长需要空间的感受。
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如果父母都能尊重孩子的隐私,为孩子保留一片不被打扰的空间,相信孩子会更独立、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