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乃人之本性,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对家庭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做家务能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做家务不但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不愿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每当孩子看到父母在忙忙碌碌做家务时,想去帮父母做点儿家务。父母习惯性地说:“别做了,快去学习吧!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父母出于对子女的爱,不让孩子涉足家务劳动,只要求孩子好好读书。因此。很多离开父母去外地求学的孩子不会钉纽扣、洗不干净衣服。有一名重点中学初三年级的学生,在做化学实验时,连擦火柴、点煤气都不敢。有一名初一学生说,长这么大,我还没叠过一次被子。
有一次,在和几个家长聊天时,有些家长说,由于对孩子娇生惯养,现在偶尔要孩子倒个痰盂、洗次碗、淘次米,都是十分困难的事情。话语之间,已有悔意。
父母们的确应该看到,由于对孩子的过分宠爱,过多的包办代替,造成不少孩子劳动观点薄弱,不会劳动,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独立生活能力很差。由于孩子不懂得劳动的意义,在思想品德上,出现了不爱惜劳动成果,不尊重别人的劳动,生活不够节俭的缺点。因此,对孩子加强劳动观点的教育,培养劳动习惯,已成为家庭教育中一个亟需重视的课题。
劳动乃人之本性,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对家庭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做家务能相互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做家务不但能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孩子对待劳动的态度潜在影响着其未来做人的原则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劳动意识培养首先要从做家务开始培养。
怕影响孩子学习而不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这样的习惯并不好,因为这样孩子很容易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并且,也不利于孩子独立自理能力的培养。
一个寓言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道理。
一块铁,在同一所作坊里做成了两把犁。一把落到农夫手里,立刻干起活来;另一把毫无用处地躺在商人的小铺子里,躺了很久。
过了一个星期,这两把犁又相遇了。在农夫家里待过的犁闪闪发光,甚至比刚离开作坊时更亮了;无所作为、在小铺子里躺了很久的犁却颜色发乌,生了锈。
“请你告诉我,你为什么会这么亮?”生锈的犁不解地问它的老相识。
“因为我劳动,亲爱的。”那把犁回答,“你生了锈,变得不如以前了,全因为这一阵子你躺在那儿什么也没干。”
所以说只有不懈地劳动才能让自己发光。
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们在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跟踪研究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别。由此可见:参加家务劳动不仅仅是孩子为父母分忧之举,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就业、成才和生活幸福。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任务是学习,做不做家务无所谓。再说,即使做,孩子因为年龄小,也做不了什么事情,往往还需要家长在旁边陪伴着,唯恐孩子有什么闪失。其实,家长的这种想法也可以理解,但是,做父母的要明白一点:不是家务劳动需要孩子,而是孩子个性的发展需要家务劳动。
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着眼点不应放在劳动的效益上,而应放在劳动对孩子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巨大意义上。有时孩子的劳动也可能会给父母带来一些麻烦,但是从教育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这个长远的目标来考虑,还是值得的。
许多成功的家庭教育告诉我们:让孩子参与家庭这个小社会的事务管理,有三大益处:
1.培养孩子对家庭义务的责任感和分享权利的优越感,间接懂得自己在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
让孩子做些墩地、洗碗、做饭等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仅可以了解生活的艰辛,知道自己作为家庭的一员,也有应尽的责任;面对家庭的干净和舒适,也有自己的一份辛劳。
2.在劳动中与家长更容易沟通,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更加融洽、亲密
3.锻炼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更好地配合老师和家长完成教育任务
把孩子作为社会的一员,在家庭中进行教育,使之成为能够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之才,这是生活的客观规律。只有按规律做事,才能事半功倍,家长以正确的教育配合学校和社会,使孩子的成才水到渠成。
因此,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是很有必要的,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应该抛弃一些不良的认识和习惯,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在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时,父母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让孩子明白,参加家务劳动是自己应尽的一份义务和责任,而不是帮父母干活
如摆餐具、擦桌椅、扫地、浇花、取信、取报等,可以让孩子有选择地做这些劳动。久而久之,他会按时去做分工的事情,逐渐养成一定的责任心。有的小孩在家里负责取牛奶,从幼儿园回家就去取奶,让同伴等着他取奶回来再玩。有的小孩早晨催促家长快快送他去幼儿园,因为今天他值日,这都是有了一定的责任心的表现。但要注意,父母不要以贿赂的手段来利诱孩子做家务活,否则,没有“实惠”作强化物时,孩子就不愿做家务劳动了。
2.让孩子模仿家长做家务
孩子刚开始虽然不会做什么家务劳动,但是孩子的好奇心和模仿性都很强,他们在看到家长整理房间、洗衣服、洗菜等时,会有一种新奇感,也会产生兴趣。这时,我们可以吩咐孩子做一些十分简单的事情,如把报纸递给爸爸,给妈妈拿双拖鞋,把自己的垃圾、废纸等丢到废纸篓中等,从小培养其做家务活的良好习惯。
3.尽量给孩子安排一些有趣味的家务劳动
安排孩子做的家务活要富有趣味性,如帮助摆餐桌时,可让他放一些色彩鲜艳、有图案的桌垫、餐巾纸等;让孩子把脏衣服放到贴有米老鼠的衣篓中??这样,孩子对家务活就会感兴趣而更乐意去做。如果在劳动中增加一些竞赛性,如谁剥花生剥得快??相信孩子更容易体会到劳动中的快乐。
4.父母做个爱劳动的榜样
父母应成为热爱劳动的榜样。平时不要因为做家务而发牢骚,否则,孩子会认为家务劳动是很累人的,因而对做家务产生反感。更不要在要求孩子做家务时,自己却在一旁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
5.让孩子知道劳动不是惩罚
有的父母在孩子犯错误后,习惯用劳动来惩罚孩子,这样不但没能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相反还会使孩子对劳动产生厌恶感。
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还能让孩子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在劳动中,孩子动手又动脑,从而变得心灵手巧。可见,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多益处的,那么,家长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