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走进格林童话
8025700000003

第3章 格林童话诞生在德国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1)

第一节

17、18世纪的德国社会现状

在赞叹、仰慕格林童话头上那炫目的光环时,在低头思忖我们的“叶限姑娘”为何成不了“灰姑娘”时,我们不由得又发出另外一个疑问:被德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视为珍宝,享有如此厚重地位与意义的格林童话这朵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奇葩,它为何独在德国绽放光芒?意义如此巨大、非凡的格林童话,为什么只诞生在德国?它何以偏偏诞生在德国呢?A

对于这个问题,借用笔者导师的话,我们可以先做一个粗放性的回答:因为德国民间童话的宝藏格外丰富,因为德国诞生了有志于做搜集、整理、加工民间童话这种“小事”和“笨活儿”的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两兄弟。事情似乎就这么简单。但是由表及里、追本溯源地细细揣摩揣摩,问题的答案却远非如此简单,而是要复杂得多,深沉得多。大致列举一下,便涉及德国的民族特性、价值观念、社会历史环境以及文学传统等方面。

回顾历史,在过去的几百年间,德国一直就是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战场,是欧洲各列强争夺霸权、德国人自相残杀的地方,德国人民长期饱受分裂与战【A这一节的很多内容参见陆霞《〈格林童话〉缘何诞生在德国?》,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7期,第205-210页。】乱的苦痛。当我们将历史定格在格林童话诞生前的17和18世纪,可以清晰地看到,那时的德国在经历了“三十年战争”后,更是深陷四分五裂的泥潭中不可自拔。“三十年战争”不仅给德国带来政治上的分崩离析,而且还造成了德国经济严重衰落滞后的恶果,整个社会现实是“三十年战争给德国以沉重的打击,德国社会的发展因此被延缓一个世纪之久”A。

当欧洲各列强早已完成建立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后,德国仍处在小国林立的支离破碎状态之中,歌德为此曾哀叹道: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可以让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德国不但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产生受阻,而且还沦为当时欧洲大国诸如英法争权夺利的筹码,罗马教皇的聚宝盆,一个附属于强国的混乱之国。事实上,不仅仅“三十年战争”后的德国是如此状况,可以说“千百年来德意志总是一切战争的战场,总是外国的战利品”B。 这个饱受分裂与战乱苦痛的德意志民族,统一与强大真的成为他们最大的渴求与发展的最大动力,“于是统一便成了德意志民族的主要诉求”C 。

在谈到德国的统一时,歌德同样曾发自肺腑地说道:“……德国应统一而彼此友爱,永远应统一以抵御外敌。它应统一,使得德国货币的价值在全国都一律,使得我的旅行箱在全境三十六邦都通行无阻……德国境内各邦之间不应再说什么内地和外地。此外,德国在度量衡、买卖和贸易以及许多其他不用提的细节方面也都应统一。”D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德意志民族对统一与强大的追求不管是给德国带来沉痛的追忆还是辉煌的现实,这种追求都一直伴随着德意志民族的成长与发展,与此同时,它也造就了德国民族独有的秉性、价值观念、历史背景与人文环境。

此时,18世纪末的“法国革命像霹雳一样击中了这个叫作德国的混乱世界”E。它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对德意志的影响巨大。同时,拿破仑的军队开始在德国所向披靡,这时的德国处在内忧外患的风口浪尖上。尽管拿破仑对德国的征服事实上为德国本土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拿破仑毕竟是外来的侵略者,必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对德国实施掠夺政策和强力【A李伯杰等《德国文化史》,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前言,第4页。B(德)维纳·洛赫《德国史》,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近代现代史教研室译,上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6年,第230页。C李伯杰等《德国文化史》,前引书,前言,第4页。D(德)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1823—1832)》,朱光潜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80页。E(德)维纳·洛赫《德国史》,前引书,第198页。】 压迫,这就激起德国人民反抗外国入侵者的强烈爱国情绪,把德意志从法国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德意志国家是这个民族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的实在梦想与意愿!

然而,德国当时的现实使得恩格斯在《德国状况》中感叹道:“只有在我国文学中才能看出美好的未来。”A 恩格斯是鉴于德国当时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才出此言:德国长期处于各封建诸侯邦国各自为政的四分五裂的局面,国势衰微,由手工业者、商人、小职员等构成的市民阶层经济力量薄弱,这就造成他们软弱、妥协以及依附于封建专制的特点,整个社会意识封闭停滞。因此,无论是在抵御法国这个征服者,促成民族自由与独立方面,还是发展本国,让一个强大的德国在欧洲中部崛起,它都缺乏像法国革命中能挑起大梁的资产阶级。

不过这一切并不能泯灭德意志民族内心对自由、统一以及强大的渴望, 因此,“从1815年到1830年间,德意志的反对派运动主要还是由理论家们来进行的。正如梅林所说,德意志资产阶级逃到‘美丽幻想的王国’去了。这一事实不仅表现在文学中(浪漫派文学),尤其表现在哲学中”B 。在不满与无可奈何中,德国的诗人、哲学家们退守内心,寻求精神的自由和民族的统一。

第二节

格林童话诞生前的人文背景

在德国的文化史长河中,争取德意志民族的统一、结束德意志长期以来分崩离析的局面一直是很多文学运动的动力与主旨。以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主张绝对自由,提高了人的尊严,唤起了民族的觉醒,推动了反对专制禁锢的潮流;而贝多芬等音乐家们用激昂的交响曲抒发抗争的激情,诗人们则用诗句探寻民族的未来。一时间,在后世享有盛名、影响深远的诗人、音乐家、哲学家层出不穷,形成了后来全世界人们心目中叹为观止的德国是音乐之乡、思想者之国的固定概念。这道理恐怕就在于“一个没有退路的民族,最后的退路就是退回自己的内心”C 。【A(德)维纳·洛赫《德国史》,前引书,第243页。B(德)维纳·洛赫《德国史》,前引书,第243页。C(德)维纳·洛赫《德国史》,前引书,前言,第2页。】

民族性成为德国文学十分突出的特点,这一时期的浪漫派文学运动尤其如此。勃兰兑斯借丹麦文学中的英格曼来解读德国的浪漫主义,他认为能与诺瓦利斯的《海因里希·封·奥夫特丁根》相媲美的当属英格曼的《黑色的骑士》,因为从英格曼的自传可以看出他的心境很接近德国的浪漫主义:“在德国的解放战争中,我也只看到分裂的国民在互相残杀,看到最高贵的力量在内心深处没有统一和团结可言。在理念生活和人的生活之间,我看到了一道鸿沟,只有爱情与诗的彩虹才能在上面架起桥来……我写着写着,不觉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的迷宫……”A

要细说浪漫主义,我们还无法回避德国18世纪70至80年代出现的狂飙突进运动,它不仅是这场滥觞于德国的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先导,由它掀起的一场建立民族文学与文化和民族统一的广泛运动更是把德国民族文学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狂飙突进运动的视角由原来的宫廷贵族转向了民间的平民百姓,认为只有民间文学才能真正体现德意志民族生活和民族精神,文学家们于是在民歌民谣、民间童话、民间传说、民族史诗等中去找寻文学创作的新的材料和源泉。

狂飙突进运动著名的代表赫尔德就首开风气之先河,积极致力于民歌的采集工作。他所搜集的《民歌中各族人民的声音》不仅是对德国和欧洲民歌整理的一大贡献,他本人和这部民歌集也由此载入史册,流芳百世。而且,正因为他对紧跟其后的浪漫派运动功不可没,人们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赫尔德对于民族和历史的重视,给后期浪漫派以很大的影响。”B又例如,伟大的诗人与作家歌德,他搜集的民歌为自己的创作注入了极为宝贵的素材和思想与艺术营养。他最早取得成功的组诗《塞森海姆之歌》动人地回响着民歌的音韵格律,其中最脍炙人口的那首《野玫瑰》,更可以称作经歌德之口吟唱开来的民歌。

正因为德意志民族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德国民间文学传统一向异常深厚,文人学者对这一传统遗产极为珍惜和重视,而不是狂飙突进运动或者浪漫主义运动的空穴来风。实际上,15至16世纪时代,德国的民间文学就已经比较丰盛了,最著名的有《希尔德的市民们》和《约翰·浮士德博士的故事》。尤其是浮士德博士的故事,从此后广为流传,不仅成为德国本民族作家一再取【A(丹麦)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刘半九译,第二分册《德国的浪漫派》,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19页。B李伯杰等《德国文化史》,前引书,第187页。】 材的故事来源,也成为欧洲其他国家文学家们的素材。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歌德的浮士德博士,他成为了文学中的一个经典形象,或者说,成了人类勇敢不懈探索、奋斗不息的象征。

同时,植根于民间、活跃于底层的民间童话传统,不仅给后来的格林童话提供和保证了供采集的丰富素材,构成了格林童话诞生的“物质”基础;而且远不只格林童话,在此基础上诞生和传承下来的还有L.伯希斯坦的《德国童话集》等别的民间童话,以及《闵希豪森男爵历险记》《厄伦斯俾格尔》等著名的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集。

第三节

德国的浪漫主义与童话

那么,我们再来看个性张扬的浪漫主义时期,德国文人学者历来重视民歌、传说、故事、童话等民间文学收集整理的传统,更是得到进一步的继承与发扬,一时间,收集民间文学蔚然成风。浪漫派文人们更加积极地从德国中世纪历史、民间文学、游吟诗、史诗与传说、神话与童话中发掘和阐释德意志的民族性与民族精神。或者说,为了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他们怀着深厚的民族感情,发掘古老的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和改编民谣、民间传说和童话等,并将之作为创作的素材和借鉴。对德国的这场别具特色的浪漫主义运动,勃兰兑斯后来也直言不讳:“浪漫主义运动不仅通向民族感情,而且几乎同样强烈地产生世界大同的感情。”A

说到德国浪漫主义重视民间文学,重视整理“国故”,我们就必须提到以路·阿·封·阿尔尼姆和克莱门斯·布伦塔诺为领军人物的德国后期浪漫派,即我们常说的尤以重视古代和民间文学遗产并卓有建树著称的德国海德堡浪漫派。海德堡浪漫派的学者们不仅秉承传统,以文学为契机,努力追求重新发现民族的历史本源,努力创造民族个性和民族精神,更是从搜集整理民歌、民间传说、神话等艺术作品着手,以期达到“复兴中古民族文化,复兴古德国的民族精神,恢复宗法制度的传统感情”B的目的。

后期浪漫派唤醒了一个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民族的强烈民族意识,使德意【A(丹麦)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前引书,第317-318页。B余匡复《德国文学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263页。】志民族在这些质朴、古老、传统的民歌和童话等中看到了一种重要的民族传统和精神。它的两位代表人物也全都身体力行,并有重大建树,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搜集整理名为《男童的神奇号角》的民歌集,已足以让两人在史册上占有一席之地。

与此同时,文艺复兴的人本主义和卢梭的返归自然理论,从另一个角度深深影响了德国浪漫派文人学者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浪漫主义诗人也醉心于歌颂儿童和原始人性。因为在他们眼中,儿童和原始人那单纯的情感与富有创造力的想象力最接近自然,他们显然想从大自然中寻觅被文明世界吞噬的人性品质——充满独立、自由、想象和纯真情感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