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走进格林童话
8025700000004

第4章 格林童话诞生在德国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2)

尊重“天才”和处于自然状态的人,也就是儿童、民众乃至原始族群,一时间也成为风尚。一个显著的例子:在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里,有多个片段热情赞颂天真无邪的儿童和朴实单纯的下层劳动者,相反却对迂腐的贵族、虚妄的市民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还有,英国早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华兹华斯在他创作的诗歌中,不仅大量描写儿童、童年,而且对儿童顶礼膜拜,称儿童是成年人之父,“华兹华斯尊崇儿童,显然与尊崇自然相通,而尊崇自然又与尊崇天然纯真的人性相通”A。

这些直接导致了浪漫主义运动的另一显著的特征: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诗人们倍加青睐与推崇。这实在是一点也不让人感到奇怪,因为童话是那么的符合浪漫派诗哲们的追求。在童话里,人的想象力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可以达到极致;人与自然又是从未有过的如此贴近,“万物皆有灵”;人最纯真最美好的情感都能在童话里得到实现,并成为永恒,而非瞬间纵逝;而且童话所表达的亦非虚妄,而是如同列宁所写:“每个童话故事里,都包含着现实的元素。”B 诺瓦利斯对童话也是赞不绝口,“诗是绝对的真实,万物越富有诗意便越真实。……真正的诗是童话的诗。一篇童话有如一片不连贯的梦境,童话的长处在于同真实的世界完全相反,又同它十分相似。”C

其实,赫尔德早在1777年就预言式地指出了童话的地位和作用,他清醒地认识到,“童话在他那个时代逐步有着两层重要的意义:一是作为文学家们【A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87页。BHerbert Scurla,Die Bruder Grimm,ein Lebensbild. Berlin:Verlag der Nation Berlin, 1985, p.72.C(丹麦)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前引书,第212页。】 的艺术表现形式,二是可作为人们对古代文化研究的对象……”A尽管那时还不可能指《格林童话集》。当席勒在临终的病榻上呻吟时,对人们提出的要求竟是:“请你们给我童话——那里面堆积着成就所有伟大与美好事物的素材。”B

童话故事真的成为浪漫主义最为理想而完美的一种文学类型,不用说搜集整理原本就流传于民间的童话故事,浪漫派诗哲们竞相借鉴民间童话来进行创作,对他们创作的童话故事,还有一个专有名称,即“艺术童话”。

由此,浪漫派们为世界童话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难以估量的巨大贡献。世界最著名的欧洲童话,包括格林童话和霍夫曼童话等德国童话、安徒生童话以及王尔德童话,都可以说是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结晶。还有德国的蒂克、布伦塔诺、豪夫等人在艺术童话的创作道路上同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童话”:蒂克借鉴民间童话创作童话《金发男子埃克伯特》,开了德国与民间童话相并列的艺术童话新形式的先河;而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则以其怪异诡谲,闻所未闻的想象力给予后世许多作家巨大影响;豪夫童话则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成果。毫不夸张地说,德国较早地就在世界童话史上树起了一座座丰碑。

第四节

格林兄弟——“双子座”降临人间的童话

在珍视民间文学的时代潮流和人文环境中,在向往自然和尊重儿童的价值观熏陶下,在浪漫主义文学家推崇童话的氛围中,格林兄弟这两位伟大的民间童话采集整理者登上了德国文学史的舞台。是的,这般情景下,犹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格林兄弟这两位学者的出现显得尤为重要。试想,如果没有这两位博学多才、孜孜不倦、勤劳执著的奇才,估计我们今天将无缘在格林童话里畅想遨游,做着属于我们自己的青涩童梦。

格林兄弟,即雅各布·格林(Jacob Grimm,1785—1863)和威廉·格林(Wilhelm Grimm,1786—1859)。1830年,雅各布·格林曾撰写一部自传,他一开头便写到:“我是我父母亲的第二个儿子,1785年1月4日生于哈瑙。

大约在我6岁的时候,我父亲被任命为施泰瑙C的一名司法官员,那里正好也【AHerbert Scurla,Die Bruder Grimm,ein Lebensbild. Ibid. p.72. BHerbert Scurla,Die Bruder Grimm,ein Lebensbild. Ibid. p.71. CSteinau an der Strabe(街边的施泰瑙),Hanau(哈瑙),Kassel(卡塞尔)这几个地方都是格林兄弟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地方,尤其是卡塞尔,更是兄弟俩童话搜集工作的主要地点。】是他的出生地。这个绿草如茵、苍山环抱的地方给了我童年最天真烂漫的回忆。”A 笔者曾于2008年去过哈瑙城,由于种种原因,格林家的旧址上如今矗立起了新的房子,不过房子门边的墙上嵌有一个牌子,上面较为详细地说明介绍了此处当年的主人以及他们理应获得的荣耀,这让慕名而来的人们多多少少感到了些许慰藉。格林一家在施泰瑙的旧居则被保护得相当完整,旧居如今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一所纪念博物馆,接待着五湖四海热爱格林童话的游客们。

雅各布的父亲菲利普·威廉·格林(Philipp Wilhelm Grimm)先是在哈瑙担任律师,后来又做哈瑙的“城市及地方司法书记员”B,并于1783年和出身于法学世家的多罗特娅·齐默尔(Dorothea Zimmer)组建了家庭。虽然菲利普·威廉·格林担任着公职,其实收入并不丰厚,家庭生活比较简朴。他和妻子共生育了9个孩子,其中3个在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就包括雅各布提到的他父母亲的头生子,这样就还剩下雅各布等6个孩子,以“格林兄弟”齐名的则是格林家这6个孩子中年龄最大的两个。格林兄弟的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也值得一提,弟弟是后来成为著名画家的路德维希·埃米尔·格林(Ludwig Emil Grimm),为格林童话做过插画,为童话讲述人画过肖像。而妹妹洛特·格林(Lotte Grimm)不仅与兄弟俩感情甚笃,后来还嫁给了路德维希·哈森普夫卢格,这家人是格林童话重要的讲述人。

1791年,格林兄弟全家因为父亲的工作从哈瑙迁往了施泰瑙,如果没有什么意外,那这一大家子生活在“绿草如茵、苍山环抱”的德国黑森州,浸染于大自然的美之中,尤其是格林兄弟俩本来就“酷爱大自然”,应该是生活得其乐融融、十分幸福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谁想到,5年后,格林兄弟的父亲患病,而且病情发展迅速,很快就因病去世。父亲的早逝,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比如居住的施泰瑙政府的房子得归还,孩子们面临生活与学习等现实问题。

幸而,格林兄弟的母亲有个在卡塞尔宫廷做事的妹妹,这位名叫亨丽埃特·齐默尔(Henriette Zimmer)的姨妈不仅心地善良、慷慨无私,而且给予两兄弟母亲般的呵护与关爱,在姨妈的资助下,兄弟俩来到卡塞尔继续求学。兄弟俩勤奋好学,短短四年的时间就完成了高级中学的全部课程,并【A Gabriele Seitz, Die Bruder Grimm: Leben-Werk-Zeit. Munchen:Winkler Verlag, 1984, p.9.BHermann Gerstner, Bruder Grimm: In Selbstzeugnissen und Bilddokumenten. Hamburg:Rowohlt Ta-schenbuch, 1973, p.7.】 分别于1802年、1803年——两人17岁那年,进入了马尔堡大学学习深造,而姨妈的资助并没因此中断。

在马尔堡大学,兄弟俩攻读的都是法学。但是,雅各布逐渐发现自己更醉心于文学研究,而且身为家庭目前最年长的两个孩子,年轻的雅各布与威廉一直都有着要承担整个庞大家庭开支与生计重责的责任意识。1806年,雅各布退出法学学习,找了份在卡塞尔政府部门当文书的差事,算是为自己尽快履行家庭责任并同时进行自己心仪的研究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尽管这个办法是暂时的,也不是那么尽如人意。雅各布是这样想的:“如果能有一份不占用我全天时间的工作,能让我在闲暇时间里继续心仪的研究,我真还别无他求。我必须承认,不能做研究,我将会很痛苦。”A 哥哥对文学研究的痴迷也影响着弟弟威廉以后的学术研究道路。同年,威廉通过了法律学国家考试,也结束了大学生活。从此,雅各布与威廉两兄弟无论是在人生,还是在文学道路上都创造了很多令人啧啧称奇的“双子座童话”。

生活中,兄弟俩一生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即便是1825年威廉建立了自己的家庭(雅各布则终身未娶),两人之间相爱甚笃的感情也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兄弟俩的确情深意切,夸张一点说,从幼年时代起,直到威廉去世,两兄弟分离的时间从来不超过几个星期,两人恪守了当年雅各布对弟弟威廉发的誓言“我们将永不分离!” 这是雅各布给威廉信中的一句话,多次为后人引用。1805年,雅各布接受老师萨维尼的邀请,去法国巴黎协助其研究工作,独自留在马尔堡大学学习的威廉忧伤不已。7月12日,身在巴黎的雅各布在信中宽慰弟弟这样说道:“亲爱的威廉,我们永远不会再分开,我们约定,如果我们当中再有谁被派到别的地方,那么另一个人一定毫不迟疑地跟他一起去。我们彼此习惯了在一起,习惯了不分离,是如此的习惯,一想到有一天要面对生离死别,我的内心就充满了极度的恐惧。”B

德国作家盖斯特涅尔的《格林兄弟传记》C由舍甫琴科介绍到俄国,在这部第一本介绍格林兄弟生平的俄文版书籍里,译者舍甫琴科加入了很多自己的理解与诠释。

对兄弟俩的这番相亲相爱,念及人们对这份特殊的感情也许会有【AHermann Gerstner, Bruder Grimm: In Selbstzeugnissen und Bilddokumenten. Ibid. p.15.BHerbert Scurla, Die Bruder Grimm,ein Lebensbild. Ibid. p.10, p.12.C即Hermann Gerstner, Bruder Grimm: In Selbstzeugnissen und Bilddokumenten. Hamburg:Rowohlt Taschenbuch, 1973,此书在我国是由顾正祥翻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中文名《格林兄弟传》。】 的猜疑,译者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当然,对现代的读者来说,这种表示激情的语言好像是奇怪的,甚至会使有的人发笑。然而这种感情却是真实的,因为兄弟俩中任何一个人都觉得对方就是自己的一部分。雅各布和威廉彼此之间联系非常密切,他们的生活、观点和命运完全不可分割,以致他们是作为格林兄弟而进入文学界的。”A

在这世上有如此情深意长的兄弟情实属不易,更为难得的是,兄弟俩经历相似,兴趣相投,20多岁时,就以在语言文学方面著述颇丰而蜚声学术界。在文学史上,格林兄弟俩应该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伟大人物。作为语言学家,他们编纂的《德语语法》和大型《德语词典》堪称现代日耳曼语言的奠基作和丰碑;作为民间文学研究者,他们不仅出版了两卷本的《德国传说集》,而由他俩搜集、整理、编写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即后人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格林童话》)不仅对民间文学、儿童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成为经典之作。

此外,有着诗人秉性的威廉对日耳曼文学古籍、史诗等研究做出了不朽的功绩;雅各布则不仅身体比威廉健康,而且在单调繁杂的研究工作中,有着清教徒般近乎狂热的激情,因此毕生埋头于德语语法、德意志的古代法律、语言史等的研究探索中,不断呈现给世人一处处令人激动的宝藏。当时的德国学界自然也为这两位难得的人才以及他们所做出的巨大成就所倾倒,两人被竞相授予名校的名誉博士,被聘为知名学府的正教授。可以说,兄弟俩研究与涉猎的领域之广、之全面,在每一个领域里所达到的成就之大,真的让人望洋兴叹。尤其是在挖掘、保护古老文化上体现出的坚韧、执著,所做出的骄人成绩,让很多学者都只能望其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