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学生品读“三言”
8036300000033

第33章 游酆都胡母迪吟诗 不第秀才游酆都忠奸轮回验果报

《游酆都胡母迪吟诗》的故事发生在元代,说锦城有一秀才叫胡母迪,为人刚直无私,立志若一朝及第,定要扶善驱恶,使朝政清明。但是时运不济,仕途不顺,虽然隐居威凤山中,但仍时时为世间不平感愤不已。一日醉酒,偶然读到《秦桧东窗传》与《文山丞相遗稿》,题诗抒发不平之愤,怒斥天道不识忠奸。之后和衣就寝,梦到两个鬼卒把他带到酆都见阎王。阎王就胡母迪题诗厉斥“天道何曾识忠佞”,以宋高宗、岳飞、秦桧等人的几世轮回,向胡母迪解释“天意微妙”、“天道报应毫厘不爽”,之后命吏引胡母迪游“风雷之狱”、“火车之狱”、“金刚之狱”、“溟泠之狱”、“奸回之狱”、“不忠内臣之狱”等,使之目睹各朝代的奸佞之臣所遭受的各种严刑酷罚。之后,带他到历代忠臣的府邸。于是,胡母迪幡然醒悟,并以在酆都所见到的忠奸之臣得到的不同下场,题诗两首以证实因果报应的天理。最终,胡母迪入地府当阎王。

和前一篇《闹阴司司马貌断狱》相似,这篇也是借文人游阴间来表现因果报应主旨的同类型故事。本篇区别于别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由封建统治阶级忠奸斗争出发,通过轮回转世来验证因果报应,并且见证人是后代一位不第秀才,见证地点不是在此岸世界而在彼岸世界。因此,相比同类果报题材,本篇在惩恶扬善的同时又凸显了现实意义。

在本篇中,作者借助封建统治阶级的忠奸斗争体现果报,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向人们展示了一幅阴司酆都之景,交代了忠臣与奸臣在阴间的不同下场,忠臣享受尊贵,奸臣则遭受种种酷刑。文中对奸臣遭受的酷刑描写细致,读来大快人心,如胡母迪遍览地狱之景所叹,“今日方知天地无私,鬼神明察,吾一生不平之气始出矣”。胡母迪遍游地狱之后有感而发,向冥王题诗两首,分别照应了在阴间所见到的忠奸的不同下场:

“权奸当道任恣睢,果报原来总不虚。冥狱试看刑法惨,应知今日悔当初。”

“时从窗下阅遗编,每恨忠良福不全。目击冥司天爵贵,皇天端不负名贤。”

这两首诗虽短,但分量却很重,概括出了奸臣与忠良义士各自在阳间的作为与其日后在阴间的遭遇,让读者感受到这样一个“事实”:奸恶之徒在现世中即使能够得逞一时,不过死后下到地狱便要遭受与其恶行相对应的报应;而忠良义士们生前虽无法受到应有的知遇甚至蒙冤含恨而死,但在阴间也将得到应有的补偿。同时,这两首诗指出了善恶终有报的思想,体现出天道对于忠佞的分别,毫厘不爽,以此劝诫世人应铭记因果报应,做到驱恶扬善。很明显,这也是本篇小说的主旨。

有学者说:“报应类话本小说说教意味浓厚,故事围绕着预先设定的观念而展开,常常是对佛教理论的一种形象宣传,因此小说缺乏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见罗小东《话本小说叙事研究》)本篇小说虽是具说教意味的报应类小说,但其说教的层次却比其他篇目更为高明。它通过揭露秦桧等历代奸臣误国的罪行,引起人们对历史兴亡的思考,提高了小说的思想内涵。

胡母迪在酆都不仅亲眼见到奸臣获得应有的严刑酷罚,见到忠良义士在天爵府地位显贵,而且最重要的是,胡母迪还从冥王那里接受了一番指教,感受到了天意的微妙。冥王分别叙述了宋高宗、岳飞、文天祥、秦桧等宋代君臣在前世今生的轮回转世,总结道:“夫天道报应,或在生前,或在死后;或福之而反祸,或祸之而反福。须合幽明古今而观之,方知毫厘不爽。子但据目前,譬如以管窥天,多见其不知量矣!”读者可以从冥王口中得出,果报应验的方式乃是通过几世轮回转世体现而出,并且将果报应验的对象聚集在奸臣和忠臣身上。这样,小说所描写的不仅仅是胡母迪游地府的经历,而且是借因果报应的叙述框架来寻找历史盛衰的人为原因。这点在同类报应类话本小说中显得独树一帜,引人注目。

(董翠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