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警世通言》第二十三卷《乐小舍拚生觅偶》,叙述一对青年男女自小同窗读书,因为名字合起来为“喜乐和顺”而被同学取笑是天生一对,“两个小儿女,知觉渐开,听这话也自欢喜,遂私下约为夫妇”。长大后历经一些波折,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喜结良缘。
热情地讴歌爱情,赞美人性是本篇小说最突出的特点。《乐小舍拚生觅偶》之所以成为较优秀的才子佳人小说,主要在于它标举“情”字,把“情”看得高于一切,这在男女主人公对彼此的痴恋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然而,书中的男主人公虽对爱情忠贞不渝,却少了反封建和反礼教的勇气和力量。乐小舍在父母、母舅因门不当户不对而拒绝为其上门下聘后,所做的最后的反抗就是“立个誓愿,直待喜家顺娘嫁出之后,方才放心,再图婚配”,而没有更多的行动去争取自己应得的幸福。只能说,乐和是个“专情人”,却不会是个“定情人”。而顺娘身为大家闺秀,受封建传统观念影响较深,再加上女性天生就有的矜持,不大可能会主动去争取这段爱情。因此看来,这段爱情似乎会无疾而终,徒留两伤心的人儿罢了,而作为读者的我们,也只能感叹“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罢了。然而,在文章的最后,我们却看到了大团圆的结局,二人终成眷属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情节发生逆转了呢?
坚不可摧的爱情是前提。小时候的一段同窗经历,使得双方有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纯洁情愫,他们之间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础的。长大后,二人再次邂逅,孩童的纯真感情再次被唤起,只是碍于门第,无法自己突破。而坚贞的爱情是两人结合的必要条件,在仅仅依靠人为的力量无法扭转故事的发展之时,作者借助了外在的力量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使得故事情节得以突转。
首先是神异力量的帮助。纵观该篇小说,神仙道化的描写贯穿始终。其中,关于钱塘江文化的描写极具传奇色彩,既点明小说发展的环境背景,又为下文乐和、顺娘二人坠江这一戏剧情节埋下了伏笔,此外还是推动情节突转的重要因素。如对于金国使者观潮的描写,自然引出“乐和与喜顺娘正在相视凄惶之际,忽听得说潮来了”,进而出现这对小男女坠江这一戏剧性情节。我们知道,二人虽然一个不娶一个不嫁,但是如果没有神力相助,终是水月镜花。所以观潮是戏剧性的推进,就好像《西厢记》中的“寺警”关目,至此二人才有一个表现情感的机会。
除此之外,乐和求占卜、神仙显灵、钱塘江潮王相助等,无不具有神仙鬼怪的神秘色彩,增添了文章的诡异奇谲之感,进一步揭示了喜、乐二人的姻缘乃是“天作之合”,虽历尽艰辛,结局却一定会是有情人成眷属。既是一种外在力量,又显示故事发生的环境,这些神异力量除了促成二人姻缘外,也进一步说明了神话传说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之深远。
外在助力除了神异力量外,开明的父母也是促成美满结局的重要因素。双方父母均甚为开明,不仅不是男女主人公自主婚姻的阻力,相反还是促成他们终成眷属的外在的辅助性的力量。这和很多才子佳人遭遇父母反对而不能结合的悲剧模式不一样。文中喜顺娘的父亲是“将仕”,即文职从九品的官阶,也是最低的官阶。小商人乐美善等自觉门户不对,不敢去议亲。虽然如此,他们并没有逼迫乐和违背自己的心愿,随便娶个门户相当的女子,而是听任其子“立个誓愿,直待喜家顺娘嫁出之后,方才放心,再图婚配”。而在女方这边,顺娘的父母对于女儿“红鸾不照,天喜未临,高不成,低不就,也不曾许得人家”,并没有过多的催促甚至逼迫。特别是顺娘的父亲尤为开明,在二人落水昏迷不醒时,喜父从乐父那里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大吃一惊,并责怪乐父:“你乐门七辈衣冠,也是旧族,况且两个幼年,曾同窗读书,有此说话,何不早说,如今大家叫唤,若唤得醒时,情愿把小女配与令郎。”不仅答应两人的婚事,而且还主动上乐和家提亲纳婿。而乐和的父亲,对于儿子入赘喜家,不仅没有加以阻止,反而欣然应允。从这一点看,随着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逐渐开化,已经呈现出一股进步向前之势。
有人说,这篇文章很“俗”,不就是男女情爱模式的呈现吗?确实,这篇小说如果单单拿其中的男女爱情模式来说,才子佳人式的恋爱模式似乎已很难给人以醒目的感觉,也就谈不上喜欢了。然而,细细深究,这篇小说还是有亮点的,就比如上面提到的关于钱塘江的文化、关于神仙道化力量对情节的推动作用,以及建立在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开化的思想等等,而这些都是我们赏析这篇文章所不能忽略的。所以,个人认为这篇小说还算是一篇优秀的古代爱情小说。
(林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