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慢,除了指速度慢,也有时间点找得好、不需要快也恰到好处的含义,此外能够持之以恒,做到慢慢来也是慢的精华所在。这跟坏习惯要长期积累才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一样,对身体好的东西往往也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老刘,五十多岁,是一位作家2003年7月,当时“非典”刚刚结束,老刘接到了出版社的一个关于编辑出版“非典”体裁的书稿任务,由于时间比较紧,所以老刘就日夜加班加点地进行写作,一天,老刘由于劳累过度,突然晕倒,摔在水泥地上,头摔破了。当时老刘并没有太在意,只当是普通的摔伤,所以就在头上涂了点红药水,但是,不久以后老刘出现了胸部难受、脑发热、睡眠不好的症状。
随后,老刘到医院检查了一番,结果被查出来患上了脑震荡后遗症。为了治好这个病,老刘先后3次住院,每次住院,医生就给老刘开了中药、西药一大堆,吃了两年多的药物,结果仍没有治好,反倒是体质变得越来越差,而且还增加了许多并发症,如耳鸣、心虚、眼睛怕光、走路摇晃、头痛头昏等。严重时,不能走路,不能吃饭,只好靠服安定片来维持睡眠。
后来,老刘找到了我广我劝他少服药,多运动。,老刘听了我的意见以后,慢慢地开始参加体育活动,减少药物治疗。开始的时候老刘的体质有点弱,我指导老刘练习简单的气功。体质稍强后,我就让老刘每天慢走几千米。经过一年多的锻炼,老刘的身体渐渐好了起来,体重也慢慢增加了。
俗话说:“得病如山倒,治病如抽丝”,治慢性病,不仅需要时间,而且需要毅力。慢性病人,体质一般都较差,不仅“积毒难返”,‘积食”也难返,不可能通过一朝一夕的体育锻炼就可以把所有的病症都去掉,只有坚持慢慢锻炼,不怕反复,持之以恒,才能逐渐克服。
人到中年以后,或多或少地总有点慢性病,如何治疗,这是人所关心的。
慢性病,以慢治慢,才是一个好办法,,这就是以慢慢锻炼,慢慢调养的方法,来治慢性病。看起来这似乎是一条漫长的路,实际上却足一条捷径,是一条治慢性病的必由之路。
张弛要有度。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工作劳动过于紧张,容易影响人体的健康,甚至出现“过劳症”。但是,休息不讲科学、过于懒散,也会影响身心健康,甚至闲出病来。所以张弛都要有度。
常言说:“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为了消除疲劳,需要休息,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但不是每个人都懂得怎样休息,生活中不会休息的人大有人在,很多人都对休息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掌握休息的科学。
有人认为多躺多卧就是休息,这样的认识其实是不正确的。如果夜间已经睡足了,饭后可以侧身躺卧10分钟,既是休息也有利于消化。如果每天多躺或躺的时间过长,不但影响消化,降低血压,长此下去腿脚笨重迟钝,促进老化。
还有人说,疲劳后即便是不睡觉,只要合眼闭目也就是休息了,这种说法也欠全面。就算你闭目合眼,但思虑不断,神不守舍,私心杂念乱神,会更加疲劳。心宽身自舒,无私神自安。思想向上,坦然,精神愉快,身体轻松,疲劳即解,实际上这就是休息。
还有一些人会说,只有会娱乐才是会休息。适当的娱乐,可使身心舒松,当然是一种较好的休息。但如果娱乐不当,狂欢无度,整宿整宿地不睡觉或是去参与带赌博性的娱乐,这样不但不是休息,反倒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一部分人会支持多睡就是休息的说法,当然人们常说骑马坐轿不如躺下睡觉。是的,适度的睡眠,的确能尽快恢复生机,对身体有益。但多睡不但降低新陈代谢,由于卧室空气不好,还会导致大脑缺氧。中青隼会头脑昏昏,老年人会诱发心、脑血管病,铸成大害。
还有一些人持这样的观点,休息越多越好。休息其实是身心脑的全面休整,休整时间的长短或多少应根据疲劳程度而定。对于成年人来说,白天工作、学习或劳动了8小时,晚上睡8小时就足够了,如果休息时间过长,会导致机体运动功能逐渐减弱,免疫系统功能随之下降,长此下去各种疾病会纷纷找上门来。
其实,我们有的时候,休息并不需要占用太多的时间,只要1分钟,就“能消除疲劳,恢复精力,而且还能清除体内导致衰老的废物”,这是美国医学专家基甫洛夫倡导的“一分钟休息法”。他认为,这套锻炼方法能使肌体充分吸入氧气,改善血液循环,让人感到青春的愉快,马上觉得精力充沛。
一分钟休息法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先要全身放松,站稳,两臂自然下垂,两拳松开;随后,尽量使全身肌肉紧张,呼吸照常,然后,挨次单独紧张双臂、双腿、胸、腹、脸等某一肌肉群,接着再紧张全部肌肉;最后放松。
基甫洛夫虽已年过七旬,但由于坚持这样锻炼,面容和感觉都非常年轻,看起来更像是50岁的人。这套锻炼方法每天至少做3次,例如在早晨、中午、晚上各做一次。
一分钟休息法,简单方便,但要想取得像基甫洛夫一样显著的效果,还需要有恒心,有毅力,长期坚持,慢慢积累,才能取得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