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侍从又抄来了两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都督看了有些吃惊。他想,这少年以三江(指荆江、湘江和浙江)为衣襟,又将五湖(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为飘带,既控制着南方辽阔的楚地,又接引着东方肥美的越地,大有举足轻重、扭动乾坤之气。写出这样有气魄的句子,非大胸襟、大手笔不能使然。
侍从接着又抄上来几句,更使阎都督吃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原来,王勃在这里用了两个典故。前一个典故是说,物有精华,天有珍宝,龙泉剑的光芒直射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之间。意思是说洪州有奇宝。后一个典故是说,东汉时南昌人徐孺家贫而不愿当官,但与太守陈蕃是好朋友。陈蕃特地设一只榻,专供接待徐孺之用。意思是洪州有杰出的人才。
阎都督越看越有滋味,越看越钦佩,连声称赞“妙!妙!妙文难得!”再也不敢让女婿把预先写好的序文拿出来了。
王勃写完后,走到阎都督面前,谦逊地说:“出丑之作,望都督指教。”
阎都督高兴地说:“你真是当今的奇才啊!”
于是重新就座,阎都督把王勃奉为上宾,并亲自陪坐。
人琴俱亡
【释义】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份逝》。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他这七个儿子中,比较有名气的有五个。其中又有四个在《晋书》中有传,可谓名垂青史。
长子玄之早年夭折,不大为人们所知;次子凝之死于战乱之中,所以对他的事迹的记载也不多。对于他的儿子记载较多的是徽之和献之。特别是献之,他是继父亲王羲之之后又一位大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
王徽之字子猷,曾在大司马桓温帐下作过参军。王徽之性格狂放,不拘小节。有一次,大司马桓温问他:“现在你负责哪一项工作?”
王徽之回答说:“我好像是管马的!”
桓温又问:“你管多少马?”
王徽之回答:“我连马都不知道,怎么会知道它的数量呢?”
后来王徽之被调到车骑将军桓冲的帐前,作骑兵参军。一次,王徽之与桓冲出门,恰逢暴雨倾盆,王徽之立即跳下马,钻入了桓冲的车中。进到车里,他对桓冲笑笑说:
“外面下雨,你怎么好意思独自坐一辆车呢?”
王徽之曾在山阴后住,这天夜里,大雪初停,一轮明月照得四野生辉,银白世界让人生出许多遐想。王徽之忽然想起好友戴逵家住郯溪,王徽之驾起小船,赶了一夜路,来到戴逵的家门前,可是,连招呼也没打,竟返身回去了。
有人知道了这件事就问他:“你这算怎么回事呀?”
王徽之回答说:“我乘着兴致而去,到了那儿,访友的兴致已经尽了,兴致满足了就回去,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逵呢?”(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王徽之的弟弟王献之,不仅精于书法,而且善于绘画,为人则风流倜傥,豪放不羁。
一次,一个小偷潜入他的住宅进行盗窃,将他屋里的物品偷了个精光,小偷正要走,他却不慌不忙地对小偷说:
“梁上君子,那条青毡是我家的旧物,请把它给我留下。”
一句话把小偷吓跑了。
王献之任秘书丞时,有一次路过吴郡,听说顾辟疆家的花园景色秀美,便没有征得主人的同意,就闯进去游玩。事后,甚至连招呼也没有与主人打一声。顾辟疆毫不客气地批评王献之说:
“对主人傲慢是不懂得礼貌,自以为高贵是不懂得道理,有了这两样就是为人所不齿的疯子。”
王献之听罢,既不生气,也不往心里去。
后来王献之病重,有术士说:
“如有替代,病会好转。”
王徽之听说,表示愿意替代。术士对王徽之说:
“你也活不长了,替代有什么意义!”
没过多久,王献之便死去了。王徽之赶来吊丧,他没有痛哭,而是取过王献之生前用过的琴来弹奏,但怎么也弹不成曲调,不禁仰天长叹道:
“呜呼子敬(王献之的字),人琴俱亡。”
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表示:看到遗物,悼念死者的悲痛心情。
人人自危
【释义】由于残酷的统治,人人都感到危险。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视天下,丞相李斯陪同。他从浙江到山东,当行到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平乡一带)时,因病重不治而亡。
临死前,秦始皇留下遗诏,命令太子扶苏将统领兵马的大权交给大将蒙恬,他本人则立即到咸阳为秦始皇办理丧事,并让他继承皇位。
当时秦始皇的遗诏和玉玺都在宦官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赵高手里,他对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说:
“皇帝的遗诏是让长子扶苏即位,而你连半点功劳都没有,一旦扶苏即位当了皇帝,你连尺寸的封地也得不到,可怎么办呢?”
胡亥听了赵高的话,半天也没能明白他的意思,于是赵高便将话挑明了说给胡亥听。他说:
“诏书和玉玺都在我手上,现今皇帝死讯和诏书内容只有你我和李斯知道,只要将诏书上扶苏的名字,改成你胡亥的名字,那么当皇帝的就是你了。”
胡亥开始心中有许多顾虑,便没有同意,但他经不住赵高的百般引诱和劝说,最后他有些担心地说:
“丞相李斯也知道诏书的内容,如果不征得他的同意,恐怕这件事很难办成。”
赵高信心十足地对胡亥说:
“这你放心,只要你同意,李斯那里我去说,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胡亥心中何尝不是一百个愿意,有这样的好事,让他当一个现成的皇帝,何乐而不为。于是,便将一切交给赵高去安排。
赵高马上找到李斯,问李斯说:
“遗诏上让扶苏即位,请问,你与大将蒙恬的功劳谁大?论能力谁强?论威信谁高?论与太子扶苏的关系谁更亲近?”
李斯不知赵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便老老实实地说:
“这些我都不如蒙恬。”
赵高听了接着说:
“那么将来扶苏当了皇帝,一定会任命蒙恬为丞相。你的荣华富贵可就难保了。依我之见,不如私下修改诏书,立胡亥为皇帝,你仍然可以做丞相,不知你意下如何?”
李斯经不住赵高的利诱与威胁,最后勉强同意了赵高的意见。
在赵高的精心策划下,胡亥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秦王朝的第二代皇帝,历史上称为“秦二世”。
胡亥登上皇位后,赵高警告他说:
“你现在还没有到安心享乐的时候。你当上皇帝后,你的兄弟、姐妹都会非常不高兴,先朝的大臣们对你也不会服气,还有,大将蒙恬拥兵在外,随时都有谋反的可能,你可要事先想出防范的办法呀!”
在赵高的怂恿下,胡亥下令杀死了自己12个兄弟、10个姊妹,并将大将蒙恬逼得自杀身亡。
一时间,秦国京城咸阳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秦二世实行严苛的法令,使得新老大臣们都担心被杀(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
这种危机使人们心头反抗的情绪越积越多,朝野上下都在酝酿一阵暴风雨。不久,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了,拉开了秦王朝走向灭亡的序幕。
人鼠之叹
【释义】感叹世道之不公平,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悬殊。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曾在郡中做官,有一天,他上厕所,不禁被吓了一跳,原来一大群正在抓蛆吃的老鼠被吓得四下逃窜。
又一天,李斯去郡里的仓库巡视,发现粮食堆里有几只大老鼠正在偷吃着粮食。李斯去赶它们,老鼠毫不理会地继续细嚼慢吞,安安稳稳。原来仓库里很少有人进来,所以老鼠没有半点儿恐惧感。看到仓里的老鼠养尊处优,长得又肥又大,李斯联想到厕所里的老鼠,不由得感慨万分:同是老鼠,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其状况竟有天壤之别!人也同样,爬上去了就是贤者、君子,沦落下层就是愚民、小人,这和老鼠不是一样吗?
从这以后,李斯发誓要爬到统治阶层上面去。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受到秦始皇的重用,对秦国统一六国起了很大作用。
人心如面
【释义】人的心思像人的面貌一样,各不相同。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尹何是春秋时郑国大夫子皮家的小臣,有一次,子皮打算让他去担任自己封地上的主管。许多人提出疑议,因为他们认为尹何没有经验和能力来管理这么大的地域。
为此,子皮征求辅助自己执政的子产。子产说:“尹何年纪轻,恐怕不行吧。”子皮不以为然,说:“尹何忠厚、细致,我很喜欢他,他也不会背叛我。他虽然缺乏经验,但可以让他学呀。学的时间久了,他也就懂得治理了。”
子产反对说:“那不行,大凡一个人爱护别人,总希望对被爱护的人有利。现在你爱护一个人,却把他能力之外的事交给他。这好比你让一个不会拿刀的人去割东西,那会给割东西的人带来危险的。这样,今后又有谁敢再来给你效劳呢?”接着,子产诚恳地说道:“您是郑国的栋梁,要是屋栋断裂了,我们这些住在屋子里的人不是也要遭殃吗?再举一个例子说吧,如果您有一匹精致美丽的锦缎,您决不会把它交给一个不会裁衣的人去学着裁制衣服,因为您怕把锦缎给糟蹋了。”
说到这里,子产把话引到正题上来:“您连锦缎都舍不得给不会裁衣的人去裁制衣服,却为什么把大官大邑交给毫无经验的人去担任和管理呢?您这样的作法,岂不是把锦缎看得比大官大邑还重要了吗?大官大邑是用来维护百姓利益的,这比那匹精致美丽的锦缎重要得多了。我也从来没有听说过不会做官的人能够借做官的机会来学会做官的。”子产见子皮听了在点头,又进一层说:“再拿打猎来作例子吧,有个人连马车也不会驾,弓箭都不会射,他怎么能打到野兽呢?恐怕野兽没有打着,自己却要翻车呢。管理国家大事也是如此,总要先学会再去当政才能驾轻就熟,处理正确,而不能先当起政来再去学。硬是这样子,必定会造成重大损失。”
子皮听了子产这席话,连连点头说:“您说得对极了,我太不聪明了。衣服是穿在我自己身上的,所以我知道要慎重地选择人来裁制。大官大邑关系到百姓的利益,我却非常轻视,真是太鼠目寸光了!”说到这里,子皮向子产拜了一拜,接着又说:“如果不是先生用这番语来提醒我,我就要做傻事了。记得从前我曾经说过,国家大事依靠你,家事靠我自己就行。我向您请求从今以后,连我的家事也听从你的意见去做!”子产听了连连摇头说:“人心各不相同,就像人面各不相同一样,我怎么敢说你的面貌与我的面貌相同呢?我心里觉得你这样做得危险,所以据实相告。”子产这话的言外之意是,我心里的想法并不见得与你子皮的相同。
子皮依靠子产的帮助,把郑国治理得强大起来。
人心所向
【释义】众人都有共同的向往。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熊远列传》。
晋朝人熊远很有威望,人们敬重他为官清廉、孝敬父母,而且平易近人,待友诚善。
熊远在年轻时便胸怀大志,立志做国家栋梁。一次,县令召他到县衙门做功曹,但他却辞谢不从。人们看他不愿做官,但又希望这样的好人做官,为了让他能为百姓谋利益,便强行为他穿上官服,戴上官帽,拉着他来到县衙里,他才勉勉强强地做了这个功曹。
熊远在县衙里办事认真,处事公道,深受百姓的爱戴,他的名声越传越远。他到县里仅仅10天,郡里便看上了他,将他提拔到郡里做官。来到郡里,熊远见到太守,头一件事便是对太守说:
“大人,你还是让我回去吧,我能辞退大官不能辞退小官,请让我回到县衙去吧!”
太守哪里肯放他硬是让他留在郡里。在郡里他又为国家和百姓做了许多好事。
后来,熊远成了司马睿的主簿。当时晋朝执政的是愍帝司马邺。有一年新年,朝廷要举行盛大庆祝活动,为了使庆祝更有气氛,朝廷安排要歌舞奏乐。
熊远认为这样做有些太过分,与当时国家的危难局面非常不相称。因为连年的战争与灾害,使国库空虚,现在朝廷的开支都处于维持现状,再拿出钱来大肆铺张,这钱从哪里出?惟一的办法就是到百姓那里去搜刮,这无疑又要给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使他们更加苦不堪言。
于是,熊远决心上书劝谏晋愍帝。他连夜起草奏章,第二天早朝便急急忙忙地呈了上去。在上书中,熊远写道:
“上古时候,尧帝死后四海之内都停止演奏音乐。《礼记》一书说,遇到凶年丧事要减少饭食,撤去奏乐。现在晋怀帝刚刚死去不久,贼人当道,人神共忿。天子应与百姓同忧,人心所归向的只是道德与仁义(人心所归,惟道与义)。我劝天子应该提倡忠孝之仪,宣扬仁义之统,不要搞那些声色犬马的玩艺。这与社稷安危、与百姓安危都没有什么好处。臣下所言如有一定的道理,就请圣上不要再搞那些不必要的东西了。”
司马睿对熊远的这些建议非常赞同,也苦口婆心地去规劝晋愍帝,并对他晓以利害,让他以社稷为重,以百姓的生活为重。在熊远的奏章与司马睿的劝说下,晋愍帝最后还是听从了。
后来,熊远看到国内农田不整,到处一片荒芜,这使得粮食产量极低,百姓们无心种粮,几乎到了无法糊口的地步,至于向国家交税就更无从谈起了。
于是熊远建议皇帝,在这一年的立春那天,率领三公九卿,满朝文武百官到田里躬耕,用这种办法鼓励百姓种田。到了立春这一天,只见田野上龙旗飘扬,身着各色官服的百官在晋愍帝的率领下,拉犁的拉犁,点种的点种,一片繁忙景象。百姓们看到皇帝亲自率领百官种田,也都争先恐后地来到田间,这一年果然获得了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