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一种投资,一种生命长度的投资。因为运动是养生的重中之重。正像“生命的幸福在身体,身体的健壮在锻炼”这句质朴的民间谚语,告诉我们“要想身体健,关键要锻炼”,的确运动锻炼是维护健康长寿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投资”,生命只要善于懂得“投资”,就不会轻易“亏本”。
“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这是中华养生的名谚,告诉我们运动能够有效延缓衰老,使人长寿。事实上,通过运动达到延年益寿的例子不胜枚举。
我们唐代名医孙思邈,享年101岁,他在告诫世人的养生之道时,说“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早就说过“生命在于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著名政治家、首相丘吉尔一生繁忙,生活紧张,却能获得91岁高寿。他酷爱运动,如骑马、打棒球、游泳等。
与此类似的还有运动谚语还有“手舞足蹈,九十不老”,“天天动,血脉通,脸发红,腰不痛”,这些广泛流行于民间的谚语也提到运动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或许人们可以因为国籍、职业、年龄、性别不同,但是相信人们对运动重要性的认识却是一样的。
自然界运动的寿命也能说明此问题。家养动物一般要比野生动物寿命短,如家兔寿命大约4~5年,而野兔可达15年;家狗大约13年,而牧羊狗可达27年;野猪也比家猪的寿命长一倍。有人用器官功能测定法,证明人体器官可使用150年之久。运动与不运动者相比较,其器官功能前后相差15年,寿命相比,前者平均要长5~10年,甚至有报道称相差12年。英国人曾做过跟踪调查,坐办公室的人缺乏运动,心脏病的发病率比一般人要高好多倍,相当于每天吸20支烟的结果。
专家对也把相似的实验应用到人群,结果发现,坚持运动的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久坐不动的人要低很多。这就是说,缺乏运动者的左心室压力低,易患心脏病,而运动者的心室压力强。事实上,关在笼子内的夜莺,一旦飞入高空,当它翱翔高唱时,心脏无力承受压力,很容易发生心脏和动脉破裂而死亡。
“静而少动,体弱多病,有静有动,无病无痛。”这句俗话很形象的说明了运动之于生命的重要性。事实上,运动是生命的需要,没有运动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因为身体内所有器官、组织,始终都遵循“用则进,废则退”的原则,进行生命的新陈代谢和能量更替;人体60亿条肌肉纤维,639块肌肉,每一块(束)肌肉都需要不断的运动才能生长发育。哪一块肌肉不运动,势必将停止生长,即使已经生长成的也终将萎缩。
有人形象地这么描述:运动是机体内部的清洁剂,只有运动才能清除机体内部的废物。正如中国的俗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现代医学研究也已经证实,运动能使机体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增强了机体抗氧化能力,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及过氧化物“残渣”等有毒的废物。
某研究所从事科研的刘先生,就是运动的直接受益者。刘先生原来从事科研工作,经常在办公室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除了眼睛高度近视,03年还患了“颈椎病”、“鼠标手”和“屏幕脸”,甚至还一度情绪失控,和同事关系十分紧张。后来来咨询我,我建议刘先生多参加运动,于是刘先生说从此他变成了一个有规律适度运动的人,以坚持就是4年,现如今刘先生已经45岁,而实际上看上去却只有30多岁一点,而且精神很好,活像个小年轻人,走起路来还哼着小曲,工作效率也提高了许多。
生活中,像刘先生这样的人很多,深受工作重压和职业病的毒害,他们的身心正在一步步的遭到毒害。如果这些人群不参加运动,虽是年轻人,但却未老先衰,甚至已提前进入“更年期”了。
研究发现,25岁以后,人体内代谢活力每10年大约递减7%~8%,因而当人过中年以后,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各种慢性病就会趁虚而入,随之袭来,据有关资料显示,45岁以上的中年人各种慢性病发病率也明显增加。而参加运动能使机体的新陈代谢旺盛,使体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得到提高,各种慢性病及常见病就不易发生,衰老过程将会被延迟。
同时运动还能使神经细胞活跃,有效地排除老年人心理上的忧郁颓丧、悲观恐惧情绪,这就是会说运动能使生命更好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