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学前儿童游戏
8074300000028

第28章 游戏观察的常用方法

观察幼儿游戏涉及观察计划的制定、方法的选择和内容的确定等多方面的问题,上述几方面工作的质量既影响观察过程的规范性和效率,又制约观察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必须引起幼教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观察计划的制定

观察计划是观察者根据需要对观察目的、内容、过程、记录方式等作出的预先设计与安排。观察计划的制定对保证观察的条理性、规范性,提高观察的效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观察计划的制定涉及对象的选择、内容的确定、标准的选定和记录方式的设计与选用等多方面工作,具体分述如下。

(一)选择观察对象

选择观察对象主要是解决把哪些幼儿作为感知的中心问题。通常情况下,由于感官范围和能力的限制,观察者难以在同一时间内把握大量的对象,而只能有选择地把其中的一部分置于感知的中心,从而获得对观察对象较为清晰、全面、深刻的印象;否则,观察对象过多,易使观察者目不睱接、手忙脚乱,造成重要信息的遗漏。在游戏过程中,观察者每次宜选择2~3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对象的选择宜结合本班幼儿情况,重点观察那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对游戏进程和效果有显著影响作用的幼儿。

(二)确定观察内容

观察内容是观察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观察内容的过程本质上就是确定把幼儿游戏过程中的哪些事物列入观察范围的过程。由于游戏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为“人”和“物”两方面,所以,游戏观察的主要内容包含游戏主题、材料、行为习惯等方面。以上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便形成了游戏过程中幼儿与幼儿之间、角色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是游戏观察的重点所在。

对游戏主题的观察涉及幼儿已有的游戏主题(游戏中相应的语言、表情、动作和交往能力等)和新出现的主题两个方面。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生成与近段教学内容相关的新游戏主题,则应引起教师的关注,将其作为观察的内容。“物”是指游戏赖以进行的物质材料,主要包括已有的材料、新投入的材料和环境创设等。对游戏材料进行观察主要是为了把握幼儿是如何与材料发生相互作用的,幼儿之间怎样通过材料进行交往以及环境的创设对幼儿有何影响等。行为习惯方面的主要观察内容包括生活常规和幼儿间相互交往的规则两方面。

由于身心发展特点和水平的不同,各年龄班幼儿游戏中的表现相应地呈现出差异,这也要求教师在观察过程中有所侧重。小班幼儿多处于平行游戏阶段,满足于操纵、摆弄物品,对物品的需求体现出“人有我也要有”的特点,游戏中常因材料的“争夺”发生矛盾。因此,小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使用游戏材料方面的情况。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中班幼儿游戏的情节逐渐丰富,进入游戏角色归属感的阶段。此时的幼儿虽然在游戏中表现出一定的角色意识,但也常出现扮演一个角色时总想做多种角色的事情的情况。同时,由于交往技能的欠缺,中班幼儿在游戏中常出现摩擦。故此,中班幼儿游戏观察的重点宜放在幼儿之间的冲突方面。生活范围的扩大和认知、运动、交往等多方面能力的增强,使大班幼儿的游戏呈现出新的特点。不断创新游戏是大班幼儿的强烈需求。但因原有游戏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幼儿在做新主题游戏时常因不和谐而发生冲突。所以,幼儿如何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游戏便成为观察的重点;同时,幼儿如何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冲突成为游戏观察的另一个重点。

(三)确定行为标准

游戏观察的目的之一在于发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便于教师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帮助和调控,同时对幼儿的游戏能力作出判断、识别。这便自然引出这样一个问题,即幼儿在游戏中有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合适的。为此,在实施观察之前,教师必须谙熟幼儿在游戏中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正常行为。

(四)记录方式的设计与选用

由于感知和记忆能力的限制,人们很难把大量转瞬即逝的有价值信息直接存储在脑中。这就要求观察者运用更为快捷、高效的方式记录观察过程中出现的有价值的信息。为此,观察者可选用录音、录像等现代化设备,也可根据观察目的、内容和项目设计一定的表格等。总之,游戏观察的记录方式受观察目的、内容、观察者自身素质和所在单位物质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并与所选用的观察方法紧密联系。这个问题将在以下观察方法这部分内容中详细介绍。

二、游戏观察的常用方法

(一)扫描法

扫描法也称时段定人法,即观察者(主要指教师)对班级全体幼儿平均分配时间,在相等的时间内对每个幼儿轮流进行扫描观察。这种方法适合于了解全体幼儿游戏的总体情况,一般多用于游戏的起始和结束环节,以便了解和把握以下情况:全班幼儿的游戏围绕哪些主题,每个幼儿选择了哪些主题游戏、扮演了什么角色、使用了哪些游戏材料等。

运用扫描法进行游戏观察通常采用表格记录观察结果。即将所要观察的内容、项目预先制成表格,游戏开始后,根据游戏情况在相应的栏目下作出标记。这种记录方式简便易行,可重复使用,便于进行前后对比,体现出很强的实用性。例如,教师要了解幼儿对不同主题游戏的喜欢程度,可设计观察记录表格。

使用以上方法时,教师轮流观察各主题游戏,观察时间为5分钟左右,对游戏过程中幼儿参与情况以标记(画“正”字)的形式给予标示,以揭示幼儿在游戏中的坚持性和对游戏主题的稳定性。同样地,这种表格经过内容调整,也可用来了解幼儿对某种游戏材料的喜欢程度。

记录幼儿的游戏状况时,对每个幼儿的观察时间为1~2分钟,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在相应的水平栏目内进行标记。教师将不同时间的观察记录情况联系起来进行对比,便可发现幼儿游戏社会性的发展水平和趋势,为指导和评价游戏提供重要的信息。

对游戏场地使用情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使教师把握各类场地的利用效率和幼儿的兴趣爱好,从而为调整游戏主题和内容、合理安排游戏活动提供参考。

(二)定点法

定点法也称定点不定人法,即观察者在游戏过程中固定在某一地点观察、记录所有进入该地点幼儿表现的一种方法。通过定点观察,可以了解到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材料的情况、交往情况以及游戏情节的发展等动态信息。此法适合于了解一个主题或一个区域幼儿游戏的多方面情况。

定点观察通常采用实况详录的方法进行记录,即将游戏过程中主题变动、人员变更、游戏材料变化以及幼儿的交往合作等多方面情况作尽可能全面、详细的观察、记录。显然,这种观察记录方法对观察者的感知、记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总之,运用定点观察记录的方法,能使观察者比较全面地把握一个主题游戏的开展情况,便于教师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及其在游戏中的种种表现,从而保证游戏指导、评价的针对性、客观性,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追踪法

追踪法也称定人不定点法,指观察者事先确定一两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相对集中地观察他们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这种方法有利于观察者了解个别幼儿更全面、翔实的信息,从而为确定其游戏发展水平、加强个别指导提供依据。

在运用追踪法观察游戏时,可采用实况描述法进行记录。即观察者将所看到的幼儿在游戏全过程中的活动情况,通过现场记录和事后回忆尽量完整、详细地记录下来。同时,在记录时可适当加入观察者的评述、分析和对策。以下举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具体使用情况。

举例

游戏时间到了,冯小明搬起小椅子加入到“娃娃家”的游戏中来。这是小明上幼儿园以来第一次主动地选择、参与游戏。他正投入地在“娃娃家”里摆弄各种餐具,这时又有一男一女两位幼儿过来和他一起摆弄餐具。然后他们开始共同烧饭。饭烧好后,小女孩主动地给小明端饭。他假装吃了两口,就放在桌上,去“超市”买东西。在超市停留的约5分钟时间里,他不时摆弄各种“商品”,但最终什么也没买,跑到图书角拿了一本书一直看到游戏结束。

观察游戏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把握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从而为指导、评价游戏提供可靠、翔实的依据。因此,在游戏的观察记录过程中,除按以上方法的要点严格操作外,观察者还应注意将观察的计划性与随机性、全面性与个别性有机结合起来。所谓计划性与随机性相结合,要求观察者每次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突出观察的重点;同时,作为游戏主人的幼儿绝不会为“迎合”观察者的需要而作出相应的行为,其游戏的主题、内容、行为方式常常出乎观察者的预料、设想。因此,观察者必须根据游戏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观察的重点。所谓全面性与个别性相结合,从游戏主体来看,要求观察者既要面向全体幼儿,还要兼顾个别幼儿;从游戏主题来看,既要总揽全部游戏主题,还要关注个别游戏主题的进展情况,即处理好总体与局部、一般与个别、面与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