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鹰的重生
8126200000057

第57章 决胜未来的布局 (2)

在2007年, TCL彩电总量占国内市场份额约为19%,但其中液晶彩电仅为8%。而外资品牌利用产业转型的机会和新的产业技术优势大幅提高其在中国液晶平板彩电市场的占有率。一些台湾地区企业也利用其在上游液晶面板产业的优势,迅速将产品从显示器扩展到液晶平板彩电。李东生用“寝食难安”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他说:“这几年国内彩电厂家都有相同的感受,在关键的时候,这些面板厂商,特别是韩国、日本的,会考虑到终端市场和你竞争,关键时候供货掉链子的情况常有发生,国内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液晶面板才不至于受制于人。”

因此,李东生认为,中国彩电产业要在上游的液晶模组和面板上实现突破是唯一的选择。正是由于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集中资源在国内建立起彩虹等几条彩管生产线,才使得国内彩电产业在90年代建立起竞争优势,并逐步收复国内市场。在彩电技术转型升级的时候,中国企业也必须建立起上游的核心技术能力才能保持竞争力。但液晶面板投资巨大、技术门槛高,李东生决定先从液晶模组取得突破机会。

在2006年,李东生向已经担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李鸿忠提出一个由几个国内彩电企业共同投资在深圳建立首个液晶彩电模组项目的“聚龙计划”。

李东生曾想过自己建立一个液晶模组工厂,但和台湾地区及韩国几家面板企业谈过之后对方并不积极,于是李东生就联合国内几家彩电企业一起和外资谈合作,以大量的液晶面板采购换取对方的技术支持,“聚龙”之意便源出于此。当初聚在一起的企业有5家,分别是TCL、创维、康佳和长虹四家彩电企业,以及已经形成小屏幕液晶面板能力的京东方。按计划,它们将组成合资企业,在深圳建设一个液晶模组工厂,生产彩电液晶模组供应国内厂家。深圳市对“聚龙项目”非常支持,也承诺投入部分资金。

公司成立之后,运作没有预期的顺利。首先是液晶面板的合作伙伴迟迟不能确定,它们都很重视这个有几家中国大彩电企业参股的“聚龙”公司,但韩国和台湾地区的面板企业谁也不愿意确实承诺支持“聚龙”,因为它们担心“聚龙”会提高国内彩电企业的议价能力。同时由于参股企业众多,大家各有想法,这个投资组合不久后在内部也出现了裂痕。虽然TCL是“聚龙计划”的发起人,但到后期已经无法掌握其发展方向。

不了了之的“聚龙计划”,却意外地下了一个“蛋”——发起计划的TCL,决定自己沿着这条思路继续走下去,最早启动了液晶模组项目。

2007年年底,TCL经过多轮次的沟通,终于与韩国三星达成了合作的协议,后者同意通过技术支持和业务合作的方式,帮助TCL建设一个液晶模组厂。三星承诺供应液晶面板,生产模组供应TCL彩电工厂,TCL彩电工厂还可为三星代工。李东生把这个模组厂建在大本营惠州,总投资为11亿元,2009年2月,该模组厂建成投产。TCL模组厂项目的实施使TCL得以逐渐积累液晶生产和技术能力。在这个项目的4条生产线中,只有第一条是采用三星的设计,其他三条生产线是在此基础上,参考其他工厂的设计优化而成。TCL通过这个项目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并通过实践获得了自主建设液晶模组生产线的能力。该项目又于2009年6月开始了二期建设,新建两条生产线。

模组工厂启动的同时,李东生又积极寻找进入液晶面板产业的机会。当时韩国和台湾地区的液晶企业正获取巨额的垄断利润,都不愿意到大陆投资,TCL集团东京代表处找到夏普,他们表示有兴趣考虑到中国投资。夏普原是液晶产业的领先者,全球第一条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和第一条8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都是夏普首创。但由于资金实力所限,投资强度不足,其产业规模已经落后于韩国和台湾地区企业。他们想借助中国资本在国内建一条7.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同时赚取技术转让费。

该项目投资巨大,当时TCL无力独力承担投资。李东生向深圳市汇报,李鸿忠全力支持。他认为中国彩电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要建立自己的上游液晶面板产业。作为曾经在国家电子工业部工作多年的政府官员,他很了解在20世纪80年代,如果没有中央政府决策投入巨资引进彩管生产技术,就没有后来中国彩电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在当时单靠国内彩电企业本身的能力是难以独力投资液晶面板这样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项目的,政府应该对此有所作为。他召开政府专题常务会议讨论后,决定支持TCL和夏普谈判在深圳筹建液晶面板项目,政府参与投资并给予大力支持。李鸿忠2007年年底调任湖北省长后,其继任的领导也全力支持液晶面板项目落户深圳。广东省政府同期也制定了支持在珠三角地区发展液晶面板产业的政策,对投资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给予10亿人民币巨额奖励。这让李东生信心大增。

从2007年开始,TCL与夏普进行了两年多的谈判。后者开出的条件非常苛刻:一是要求的技术转让费用很高,二是要求一定比例的产品销售收入提成,三是虽然其只占25%的股权,但要求在工厂拥有主导经营权。另外,夏普还希望中方购买其在日本工厂的6代二手设备。要引进技术,技术转让费是少不了的,条件高低成了谈判焦点;但对购买二手设备的方案,李东生明确拒绝。在此期间,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厂商也先后加入谈判,但它们也都同时和几家国内企业和地方政府洽谈。

2009年的夏天,TCL、夏普和深圳政府已经初步达成协议,总投资280亿建8.5代液晶面板工厂,合资公司中深圳政府占50%股权,TCL和夏普各占25%。然而,当三方准备签订协议时,深圳政府主要领导突然因违纪被“双规”,签约之事因此搁置。

就在这一年的4月,国务院批准下发《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调整规划》,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被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这个国家规划激发了各地抢建高世代项目的热情,夏普作为掌握核心技术而愿意与内地合作的外资企业,被广为追逐。夏普在与深圳和TCL洽谈液晶面板生产线引进的同时,也与南京等地有着紧密的接触。

2009年8月,从江苏传来消息,南京市政府、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与夏普达成合作协议,中方同意购买夏普第6代液晶面板二手设备,夏普同意在南京捆绑合资建设第8.5代液晶面板项目。

这实际上也宣布了TCL集团与夏普合作进入液晶面板制造的计划落空。此时,深圳新的政府领导班子正准备重启液晶面板项目。

组建“梦之队”

在中国当代家电史上,中国企业几乎从来没有从国际公司那里“买”到过真正的“核心技术”,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一次次变成一相情愿。所以,夏普的“悔婚”并不构成惊人的新闻。

在不可能再找到新的合作对象的情况下,李东生决定:TCL自主启动8.5代线液晶面板项目——新的企业被命名为华星光电。

从“聚龙计划”开始就参与液晶项目筹建的贺成明回忆了他与李东生之间的一次谈话。李东生问他:“夏普不跟咱合作了,我们也很难找其他家,也不找了,要是TCL自己单独干,你觉得怎么样?”贺成明乍一听愣了一下,但马上反应过来,斩钉截铁地说:“干。”

这意味着TCL必须自力更生,突破日韩企业所形成的核心技术壁垒,而这个项目的投资将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液晶面板制造被认为是技术门槛极高的行业,日韩将这一技术珍若国宝,一度严禁这一技术出口。以家电制造销售见长的TCL集团是否有能力独力完成液晶面板工厂运营,况且是国内最高世代的生产线?在此之前,TCL只是在两年液晶模组工厂的建设中积累了经验、能力和团队,但模组和面板在技术和规模上相差还是很大——在投资金额上,它们有20倍的量差。当时国内,就连是号称液晶面板产业“创新旗手”的京东方在这个行业的起步也是靠收购了韩国现代电子的一条生产线。

无疑,这是李东生在2004年国际并购之后,作出的最大和最重要的一次决策。在过去几年的彩电产业转型中,李东生痛感没有上游面板技术在竞争中处处被动挨打。看到原来在彩电产业中领先的日本企业由于缺乏液晶面板能力,竟被韩国企业超越,他下决心全力以赴建立起完整的液晶彩电产业链,一举奠定TCL在新一代平板电视的产业优势,并能为中国的彩电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积极作用。

在作出这个决定之前,李东生和项目组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他们看来,进入液晶面板产业首先要解决资金和技术两大问题。投入的100亿资本金的来源李东生已经想好了解决方案:TCL经营情况持续改善,可以在资本市场融资投入50%股本金,深圳政府已经准备好另外50%股本投资;液晶面板技术已经列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预计可以在银行得到项目融资;深圳政府也承诺厂房建设资金上给予支持。

技术门槛确实是一个问题,但当时全球已经有5条8代线在运营,设备成熟度非常高,大部分工艺技术固化在设备当中,建厂技术也很成熟,可以由设计院和施工单位完成。而产品技术则需要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合作的方式达到,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人,要能够组建一支有相关产业技术和生产经验的队伍。

在过去的几年里,并非没有人完成过技术突围。在台湾,以偏执和疯狂著称的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用不到四年的时间,依靠一支招聘来的技术团队,从零开始,做成了一个很有竞争力的液晶面板项目——群创光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