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推销员当时一语戳穿厂长的谎言,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厂长一定会很尴尬,还可能会因此而恼羞成怒,从而拒绝这笔业务。可在当时,这样的业务在那个城市中,也只有这一个厂能完成,况且还无利可图。推销员并没有直接指责对方在说谎,而是很有涵养地、间接性地暗示了对方,保全了对方的自尊,使对方心存感激。正是这种感激,才在最后就成了推销的突破口,从而使推销一举成功。
在整个推销过程中,推销员总是希望,自己能够迅速有效地改变客户的态度。但是方法一定不能简单,态度一定更不能粗暴,尤其是在顾客的言行中有不妥当之处的时候,千万不能直接指出其不当的地方。而应当采取尊重客户的做法,使他的心里明白你是尊重他的,只有这样,推销才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你应该问问自己:“我是想要‘正确’呢,还是想要受人欢迎?”在很多时候,这两者是相互排斥的!
成为正确的人,为我们的观点辩护,会耗费大量的脑力,并常常使我们与生活中的人们疏远。想要成为正确的一方或希望别人是错的,这就会促使别人对我们设防,并施加压力使我们一直处于防御状态。
当你纠正自己某位朋友的错误,或牺牲他们以令你自己的想法“正确”时,他们可曾感谢过你?或者同意你的话吗?当然没有。事实上,我们所有的人都讨厌被纠正。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够受到他人的尊重,并能被他人所理解。
被倾听或聆听,是人类心灵的强大欲望之一。并且那些学会去倾听的人们,备受爱戴和尊敬。而那些习惯于纠正别人错误的人,常常会被讨厌和回避。
一位著名的美国律师兼企业的巨头欧文?扬。他曾经指出:“那些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从来不会认为别人是‘错误’的,他们看到的只有别人‘正确’的选择。”
一个人假如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才是理解对方的基本方法,才能够把正确的方法留给别人。因为,一个固守己见,不能理解别人,而且还当面指出他人错误的人,自然不会被别人认可,也很难成大事!
无论别人错得多么离谱,都不要指责和抱怨,在你了解了背后的原因时,你就不会对现在的错误和谎言再感到吃惊。而抱怨却最容易毁掉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情绪低落,使我们心中充满了阴霾,使我们在痛苦中挣扎,倍感生活的不快乐。因此,我们要拥有一颗包容的心,正确的对待他人出现的问题。指责并不能改变他人,也没有人愿意受到责备。
任何人做事的时候,都会认为自己当初是做了正确的选择。过激者认为自己是迫不得已,懦夫认为自己非常谨慎,而守财奴则相信自己很节俭……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行为有着自认为合理的解释,即使他完全是错误的。
正如卡耐基所说:“一百次中有九十九次,没有人会责怪自己任何事,不论他错得多么离谱。我们用批评和指责的方式,并不能使别人产生永久的改变,反而会引起愤恨。不要责怪别人,要试着了解他们,试着明白他们为什么会那么做,这比批评更有益处,也更有意义得多。”
这就是告诫人们:在指出别人的错误时,不要忽略产生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结果,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有他的原因和理由。你之所以会当面批评和指责他,往往是因为你没能够掌握这种技巧。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布莱德雷将军,奉命执行一次危险而紧急的任务。于是,他立刻召集手下将士,让他们排成了一个长列。
“我们这次的任务既艰巨又危险!”布莱德雷瞟了大家一眼,“哪位愿意冒险担任这项任务,请向前走两步……”
此时,适逢一位参谋递给他一份最新的战报,布莱德雷和参谋交头接耳了片刻。等他处理完战报,再次面对行列中的众将士时,发现长长的队伍仍是一条直线,没有一个人比旁边的人多向前两步。
他按捺不住自己情绪,生气地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是情况紧急,竟然一个人都没有……”
“报告司令!”只见站在最前排的人满脸委屈地说道,“我们每个人都向前跨了两步……”
这时,布莱德雷将军意识到,自己错怪了这队勇敢的士兵。
你也不想错怪别人吧?那好,下一次在你批评别人之前,一定要先全面了解情况。如果他确实是错了的话,也不能当面生硬的给对方指出来,那样很容易弄巧成拙。
让别人得到作为正确方的喜悦,给他们这一荣誉,能够使自己变得更平和,更可爱。不再去纠正别人,正如改变这一习惯很艰难一样,它所需花费的任何努力和实践也都是值得的
当别人说“我真的觉得做……很重要”时,不要插进来说“不,做……更重要”或其它的抢白形式,而是仅仅随他去,并让他的言论成立。你的生活将会将会因此而少敌对并更加友爱。他们将会更加欣赏和钦佩你,即便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你也将会亲自目睹他人快乐的喜悦,这比自负的争斗更有价值。生活中多一些理解和让步,让别人保持着“正确”的位置,就是人生最大的宽容!
对待别人要避免吹毛求疵
“吹毛求疵”就是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也可以理解为找到生活的破损和缺陷,然后要么尽力地去修补它们,或是向别人指出来。一旦养成这样一个癖好,不但会使别人疏远自己,还会令自己丧失快乐。
在职场中,有一类上司喜欢挑下属缺点和错误,他们自己未必是十全十美,但却要求自己的下属十全十美。他们似乎有一种利用下属的缺点和错误来证明自己慧人的眼光;或者是在挑剔下属的错误中,得到权力的满足。说实话,若非生活所迫,不会有一个人能容忍上司的这种近乎变态的行为,其结果要么是走人,要么是明哲保身,总而言之对企业相当不利!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缺点,即使不挑它也还是存在的。但是,除了缺点之外,每个人也亦有优点和特长。领导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而不要反过来,以挑下属的缺点为乐!
十全十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找到的。一般说来,识人之短容易,识人之长、能说人好话却非易事。作为领导者,就是要以求贤若渴的态度,对人才从大处着眼,从长处着眼,看人的本质、主流。
松下幸之助曾说过:“用人就是要用他的勇敢,必须尽量发掘部属的优点。当然,发现了缺点之后,也应该马上纠正,以七分心血去发掘优点,用三分心思去挑剔缺点,就可以达到善用人才的目的。”用人避其短。如果让诸葛亮这个长于运筹帷幄、具有远见卓识和气魄的人,去做决胜千里之外的将士,跨马扬刀,冲刺于敌阵之中,显然那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诸葛亮的专长就是出谋划策,而上阵杀敌只能是关羽、张飞、赵子龙等。相反,如果把关羽、张飞等人放在诸葛亮的位置上,同样也是非用其长。
现代社会,专业的分工日趋复杂,不要说古代的“通才”早已不存在,就是在某一领域也难以找到一位“万事通”。因此,对于领导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人尽其才,这就要求领导能够对人才避短用长。
历史上那些明君贤臣和具有卓识远见之士,用人时都非常强调看主流、观本质,而不计较某方面的“过失”,这样就聚集了一大批各具特长的人在他们的身边,为他们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高明的领导,不但不会挑下属的缺点和错误,反而经常把赞扬下属的优点。这样,下属才能尽力抑制自己的缺点,发挥自己的长处。
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人想成为无名之辈,几乎人人都希望被看成一个重要的人。然而,在今天这个机械化、集团化的社会中,一个人常常是办公室里的某个装备或某个装备的零部件。个性得不到表现,个人得不到重视,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克服这种吹毛求疵的毛病,有一种可行的方法,就是把你的每个职员,都当作一位重要的人物来看待,使每个人渴望被重视的心理得到满足,从而成为一种积极工作的推动力,甘心为你效力。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是有的人发挥出来了,有的人没有发挥出来而已,或者是长处少一些而已。作为领导者,要鼓励自认为无能的部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干出成绩来。
如果领导者从开始就认为某人没有能力,部下就会认为自己怎样努力都是徒劳的,因而失去上进心,产生消极情绪。结果,这些人便真的无所作为。因此,领导者不要对部下吹毛求疵。
在讲出对对方不利的消息之前,可以先说,“我虽然不相信,但是……”
部下犯错误时,如果领导者说“我就知道你会做这件事”,那就表示领导者,在平常就对部下不信任。反之,如果改说“我不相信你会做这件事”,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就能表示出领导者对部下十分肯定的态度。因此,要说出对对方不利的消息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声明:“我不相信有这样的情形,但是……”亦即在肯定对方为人的前提下,说出对方的不当之处,以免对方怀疑你平常对他的不信任。
重视下属,不仅仅是在言语上,还包括放手让下属干大事,即使下属有某种让人不放心的缺点也敢这样做。这样的领导,才是一个真正有魄力的领导。
不过,很显然的是,一个偶然的言论、建设性的批评,或有助益的引导并不会招致别人的警觉和反感。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不要把这种偶尔的、无害的言论不知不觉地发展成看待生活的一种方式。当你习惯于去“挑剔”另一个人时,这表明不了别的,它确实只表示你是那个需要被批评的人。吹毛求疵,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和习惯,应努力予以矫治。具体方式可参考如下:
(1)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自己喜欢吹毛求疵,是因为把许多无足轻重的事看得太重要了。实际情况肯定是并非如此的。在人的一生中,真正值得重视和谨慎处理的是那些足以改变命运的事件、机遇和挫折,是有关政治态度、整体团结和集体荣誉的事。每个人都没有必要处处留神一些无关大局的小事,这样只会增加自己的精神负担。
(2)要学会忘却。一段时间以后,这件事也许果真就不那么重要了。时间的长河会淘洗掉许多生活琐事的痕迹,自己如果为它付出了过多的精力,那么你的生命有很大一部分就被白白浪费掉了。
(3)要培养豁达的胸怀。只有心胸似海的人,才能理解他人、包容他人。而爱吹毛求疵的人,常常是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因此,只有培养豁达的心态,才能有效克服吹毛求疵心理。培养豁达心态,就要树立辩证的观点,既要看到别人的短处,更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此外,要学会将心比心,多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不要只从自己的立场论是非。
(4)要正确地评价和对待他人。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免不了有缺点、有毛病,朋友和同事之间应互相体谅,不能求全责备,不能总是挑别人的毛病,看人家的不足。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经历、性格、爱好和能力都不会完全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既要接受别人的优点或长处,也要接受他的缺点或不足。因为只有接受别人,才能诚心地去学习别人的长处,帮助别人克服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