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要善用模糊概念。模糊概念的本义是指一种数理现象。例如,别人要你去车站接一个陌生客人,告诉你要接的客人是矮个子,胖脸颊,身穿蓝色西服,你根据这些特征可能很快就会找到要接的客人。至于客人个子具体有多高,脸颊胖到什么程度,西服是什么蓝则不必讲究。事实上,生活中如果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寻根究底,去问一个或多个为什么,那实在是既无益处,也不必要。生活不是科学研究,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是弄得清清楚楚,又有什么价值呢?完全可以撂下不管。对于有些并不太重要的事,没必要钻牛角尖,细细盘查考证。生活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对生活中的小事模糊一些,才能真正品到生活的乐趣,也才能集中心思和精力去处理大事。
容忍别人的缺点
如果你很任性,那么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中就有很多你看不顺眼的人。总是“以恶为仇,以厌为敌”是不行的,久而久之,你将会无路可走,自身也会成为众矢之的。唯不任性,“不以爱恶喜厌定交往”乃“处世至理”。
要有容人之过的雅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谓“容过”,就是容许别人犯错误,也容许别人改正错误。因此不要因为某人有过失,便看不起他,或一棍子打死,或从此另眼看待对方,“一过定终身”。
在工作中对员工显露出来的缺点,要以平和的心态应对,不要斤斤计较,更不要耿耿于怀。容忍要表现在平日的工作中,对对方的缺点要付之以含蓄的一笑,就像是标点符号一样自然地出现。要让对方明白,容忍不是忽略,更不是放纵,再二可以,但再三绝对不行。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们自身的缺点,可以说是与身俱来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常常会因为缺点而显得可爱,人家说你有个性,或许正是在指责你的缺点。
做人要懂得忍让,只有懂得忍让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业绩。
古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成大业;韩信能忍跨下之辱,终成大器;今有邱少云能忍大火烧身之痛,终换得战役的胜利。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耐可以宁静,宁静可以致远,古人说的“春风致和”就是这个道理。中国人讲究处世要能够忍气吞声,做人要学会忍辱负重。在中国人眼里,忍耐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思想成熟的表现。人有时愚,小气不愿咽,大祸接踵来。大凡世界上的无谓争端多起于鸡毛蒜皮的事情,一时不能忍,铸成大祸,不仅伤人,而且害己,此乃匹夫之勇。忍耐,并非是豪无原则的容忍,也不是搞什么“江湖义气”,更不是姑息养奸。
百忍成金,人应该为自己的快乐而活着,切莫因别人的失礼而生气。凡事能忍者,不是英雄,至少也是达士;而凡是不能忍者纵然有点愚勇,终归城府太浅。忍耐并非懦弱,而是于从容之中冷嘲或蔑视对方。忍耐是人类适应自然选择和社会竞争的一种方式。
“吃亏人常在,能忍者自安”、“小不忍则乱大谋”,便是提倡忍耐的至理箴言。
在北宋朋党纷争的政局中,王安石一意推行新法,忽略协调旧派以求人和政通,是他遭受旧派势力全力攻击的主要原因,也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主要阻力。
旧派重臣名流势力,能否真诚地接纳王安石,与其支持合作,本来就是一大问题。但王安石的个性也偏执拗,自认“天变不足畏惧,祖宗不足取法,议论不足体恤”,不肯委曲求全。且不设法沟通以获谅解,甚至不容忍接纳相反的意见,大大丧失了人和,增添了舆论的压力。尤其是来自谏宫的弹劾攻击,使新法的推行成为党派争执的口实,表现出有你无我的阵仗,一旦旧派抬头,新法也就全面废弃了。
纵观全局,从整体上探讨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过重对事,忽略对人,且会导致许多严重的弊端。
推行新法,首先要沟通朝野观念,上求当政要员配合支持,下求社会大众了解接受,只靠一个皇帝的全力赞成,还是远远不够的。
大举推行新法,要有足够的人手加以配合,做到切实负责,有为有守,并且必须使这些推行人员对所执行的新法有充分的认识,还必须受过推行方法的训练。而不是一纸通令下去,大量用人执行,就能办得通、办得好的。
王安石的才智、勇气与理想,在历史上是可以大书特写的。他在器识、政治运作技术以及待人处世上所显示的缺失,也是千百年来的一大借鉴。
做为一个成熟的人,必须了解:
世界上的人都是千差万别的,完全相同的人是不存在的。性格、爱好、观点、行为不一致的人在同一范围内生活相处,是很自然的。如果纯粹以个人的爱恨喜厌来选择交往的对象,那就只能生活在一个越来越狭窄的小天地。
你“以恶为仇,以厌为敌”,便会自觉不自觉地对你不喜欢的人做点小动作,给他小鞋穿。好坏自有公论,优劣也自有群众明察。结果是你的所作所为并不能将别人整垮,你自己倒是彻底地孤立于众人之外了。不但你所不喜欢的人与你隙缝愈深,而且周围其他人也会对你存有戒意,况且,这个你不喜欢的人或许在某些方面对你有所帮助,但由于你的敌意,结果你失去了很多正常交往的好处。
要有容人之过的雅量,孰人无过呢?谁都可能犯错误,这样一般而论,可能比较容易。“容过”讲的则是这样一种“过”,它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损害,或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有关。
例如,下属有了过错,合作者有了过错,或者是自己的家人有了什么过错等。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这种“过”,当然是衡量人的素质的一个标准。“容过”是一种美德,就是要压制或克服内心对于当事人的歧视,尽管自己心里并不痛快,感到懊丧,但却应该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考虑一下自己如果在这种场合下会如何做,做错了某事之后又有何种想法,当然,这里需要“容”的是当事人本人,对于具体的事情本身则应该讲清楚,该批评的必须批评。
和“小人”交往,并没有降低你的人格。或许你会觉对于那些性格观点不一致的人,固然不应该以爱恶喜厌来处理同他的关系。但是,对于那些品质不太好,行为不太检点,因而令你看不惯和不喜欢的人来说,和他过不去又有什么好处呢?和他们交往岂不是降低了自己的人格?
就感情而言,这种人的确很令你憎恶和讨厌。但这并不等于,就要与他为敌,更不应置之于死地而后快。只要他不是讳疾忌医、不可救药的人,就应当尽力和他沟通,满腔热情地接近他、团结他、感化他、帮助他。这并不是自贬人格,而恰恰是你具有高尚人格的明证。相反,要是别人一有错误和不足,就把人家往死里打,往坑里推,这不但会暴露出自己人格的低下,而且还显得心胸也太过于狭窄。
非常可能会因为你和他有着相同的缺点,才显得你们双方格格不入。人一旦遇到和自己具有相同缺点的人,就会像物理上的共振一样,使双方不自觉的共同产生震动,即刻产生厌恶的感觉。
我们通常想与某人融洽相处却遭到失败时,首先就会丑化对方。欲以排除,倒不如先谦虚地自省,改正自己的缺点,或是拔除厌恶对方之感的根源,这才是最重要的。
要能够容忍别人的缺点,就是不要总去盯着别人的缺点,而是要多想想、多发现、多提及别人的闪光之处。要多鼓励而不是要多打击,多表扬而不是要多批评,多容忍而不是要多排挤,多善意而不是要多诽谤。
很多人最常犯的错误就是苛求完美,其实,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人也一样,所以,只有懂得容忍别人的缺点和不足,才能增添自己的人格魅力。张雨向来对自己要求很苛刻,也同样苛刻地要求周围的同事和朋友。
其实,他很聪明,对人很热情,又极其热爱交际。可以这样说,他根本无法忍受没有朋友的那种孤独和寂寞。然而,他又不允许别人身上存在缺点和毛病,甚至不允许存在与他不同的个性和为人处事的方法。一些朋友能同他保持一段时间的友谊,只好时时刻刻压抑着自己。可是,压抑自己是一种非常痛苦的事情,谁也不能坚持长久。
有这样一位年轻人,从农村考进的大学。大学毕业后,他被分到了县城的一所高中当老师,是一位非常懂得交朋友的人。
他的朋友中有位嗜酒如命的,有酒必喝,酒后必醉。也正因为他的醉后失控,常常闹得家人整夜难安。因为这个缺点,很多以前的朋友每遇之,就如见蜂蝎,唯恐躲之不及。而只有这位老师,每次都能奉陪到底,并且尽力地阻止他酒后的一切不合理的行为,还能把他安全的送回家中。
在老师的朋友中,还有一个人的性格极其暴躁,语言也是极其的刁钻刻薄。在朋友聚会时,不一定是谁的那一句话,就会惹得他大发雷霆,甚至掀翻桌子、摔碎茶杯;或者突然说出几句刁钻刻薄的语言,让某人丢尽颜面,无地自容,最终闹得大家不欢而散。后来,很多朋友都对他敬而远之。同样。只有这位老师依然同他保持着良好的友谊。
有些人对他很不理解,背后也常有微责之词,甚至有人说:“能和那种人是好朋友,你身上也一定有那种人的不稳定因素。”但不管别人怎样理解,他总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别人不喜欢的东西。但我们能成为朋友,那是因为我们身上都有各自喜欢的东西。何不多容忍一点!容忍我们所不喜欢的,珍惜我们喜欢的呢……”
就因为他的容忍,他身边的朋友才会越来越多。每当社会上有什么新机会,每当他个人有什么重大举动,这些朋友都会积极围拢过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智谋的出谋划策,有社会活动能力的也不甘落后,以至于他的人生之路走得一帆风顺,他的生活也是五光十色。
曾在某杂志上,见有人这样写过自己的体会,他说:“和对方关系好转之后,才知道原来他从前对我也同样有厌恶的感觉,而且总是与我唱反调,觉得我冷酷厌恶的理由,完全与我对他的理由相同,这使我再度感到了惊奇”。
容忍朋友、家人和相识之人的缺点,正如习惯丑陋的面孔一样,施行起来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
有句俗语说的好:人非圣贤,熟能无过。连圣人都会有过错,更何况我们这些平庸之辈呢。因此学会容忍别人的缺点,是得民心,是处理好与别人关系的关键。
当然,我们在发现别人的缺点时,若是真心地想帮别人改正的话,我们可以采取比较温和的态度。用较能让人接受的办法来帮别人改正,而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让人难堪,让人出洋相,这样好心反而办成坏事。
最大的对手是自己
正如哲人罗曼·罗兰所说:“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征服世界之前,先得战胜自己。”只有我们对自己有了一颗宽容的心,才能够宽容别人,容忍别人。
人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病痛是自己的对手,烦恼也是自己的对手。疾病既是对手,就要治疗它,甚至“与病为友”;烦恼是对手,也要面对它,更要“转烦恼为菩提”;自己也是对手,更要面对,更要“战胜自己,征服自己”。请看下面这个故事。
有一个小和尚什么事情都发愁。他之所以忧虑,是因为觉得自己太木讷了。他很担忧他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他常常觉得自己的心不纯净,令他无法安心诵经……
最后,小和尚决定到九华山去旅行,希望换个环境能够对自己有所帮助。他上路之前,师父交给他一封信并告诉他,等到了九华山之后再打开看。小和尚到九华山后,觉得比在自己的庙里更难过。因此,他拆开了那封信,看看师父到底写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