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甘地遇事时考虑更多的不是自己的处境,而是别人。掉了一只鞋子后,他想到的是,只有两只鞋子才能成双,也才能被人利用。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就不可思议。然而,正是这样的人才赢得了别人的赞扬和尊重。
为他人着想,其实并不一定要在他人必经的路边放上金子,有时候一点方便,一些提示,一句真心的话,也会成为别人跃过坎坷的机遇,会成为别人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把自己想像成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同样,一个给予别人方便的人,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给予的方便,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相反,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横眉冷对,那么,我们就会活得很累,自寻烦恼。
20世纪30年代的一天,英国伦敦一家珠宝店的业务员珍妮,在接待顾客时,不慎将一粒价值连城的珍珠滚落到地上。当时,人多手杂,珍珠滚到一位男青年脚边时,就再也寻不见了。珍妮必须找回这颗珠子,否则,她不但要被“炒鱿鱼”,而且终生都难以赔偿。
无人能体会珍妮当时的心情。凭眼神,珍妮断定那位装作若无其事的男青年,多半是一位失业者。这就意味着,那颗珍珠足以改变他的下一段人生,这无疑增添了珍妮索回珍珠的难度。珍妮来到他跟前,眼含泪花,轻声地说道:“先生,在这样艰难的时期,找一份工作真是不容易吧?这才是我上班的第三天!”男青年怔住了。细心的珍妮看在眼里,她于是又将这话重复了两遍。终于,男青年将背在后面的手抽出来,紧紧地握住了她,等他转身快速奔出大门的时候,珍妮看到了自己手中的那粒珍珠。
珍妮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请把那粒珠子还我。”但如果她那样说,等于向公众宣布了青年的不义行径,那样很容易导致意料不到的极端事件,甚至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此时,珍妮选择的是站在别人的立场博取同情,从而顺利地达到目的,在拯救别人的同时也拯救了自己。
这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取得“双赢”结果的一个典型范例。
在生活中,很多双输者的教训都是当事人一味地打自己的算盘,寸土不让,结果导致两败俱伤。而要想实现双赢,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这是一种逆向思维,需要拿出过人的眼光、勇气及大度的心胸,还要做好舍己为人的准备。
很多时候,如果我们及时的调整心态,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就会转被动为主动,迅速博得谅解与认同。实践证明:对善于“投桃”的人,现实总会对他“报之以李”,从而化腐朽为神奇。
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的一个关键是:将心比心——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谅解,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宽容。我们都有被“冒犯”、“误解”的时候,如果对此耿耿于怀,心中就会有解不开的“疙瘩”;如果我们能深人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或许能达成谅解。换位思考是一种爱护,一种体贴,一种宽容,一种理解。
将心比心,我们身边就会少一些争吵,多一份谦让;将心比心,我们身边就会少一些嫉妒,多一份帮助;将心比心,我们身边就会少一些虚伪,多一份真诚;将心比心,我们身边就会少一些计较,多一分理解。将心比心是年轻鲜活之心!将心比心是经久不衰之心!相信只要我们施爱于人,就会拥爱于心。
曾经听过这么一个故事:某个村子里有两户人家,东边的王家经常吵架,互相敌视,生活得十分痛苦。西边的李家,却一团和气,个个笑容满面,生活得快乐无比。有一天,王家的家长受不了家庭的战火,于是前往李家来请教这是什么道理,老王问:“你们为什么能让家里永远保持愉快的气氛呢?”
老李回答:“因为我们常做错事。”
老王正感疑惑时,忽见老李的媳妇匆匆由外归来,走进大厅时不慎跌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婆婆立刻跑了过去,扶起她说:“都是我的错,把地擦得太湿了!”站在大门口的儿子,也跟着进来懊恼地说:“都是我的错,没告诉你大厅正在擦地,害你跌倒!”被扶起的媳妇则愧疚自责地说:“不!不!是我的错,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
前来请教的老王看了这一幕,心领神会,他已经知道答案了。
如果一开始,拖地的婆婆就责怪跌倒的媳妇:“怎么走路不长眼睛,真是活该!”其他家人若不理会她的感受而哈哈大笑,那么,李家还会有温馨和睦的气氛吗?
将心比心,以自己的真心,才能换得他人的真意。大到社会,小到团体、家庭,都会因为这种真心和宽容,而变得更加和谐。
将心比心,宽以待人,不但让周围的人感觉舒服,你也会因此而受到大家的喜欢,自己也会因此而快乐。学会将心比心吧,它会让你我生活得更好!
大家如果在说话做事的时候,都能替别人想一想:这样做,对别人会有什么影响?别人是不是也有这种要求?这样做,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这样一来,很多问题就解决了。
在生活中,我们在为自己而活的同时,也要尽量替别人想想。为自己而活,因为人要先知道怎样爱自己,才知道怎么去爱别人,关心别人。如果自己是1,家人、爱情、友情、事业等等是0的话,那么若是1没有了,试问0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们要首先要为自己而活,然后才能也才去为别人着想。正如一个自己不快乐的人不能够给他人带来快乐一样,不为自己活的人,谁能够相信他会为别人而活呢?当然,为自己而活并不是说要自私自利,自我自大的活,而是应该自强自信,自尊自爱的活,要让你的存在给别人也带来幸福。其实,生命的最终归宿是尘土。世界无限大,我们所能拥有的只是它的微小的一部分。因此,在属于你的那一部分里,你可以尽可能的去装饰、去点缀它,让它炫灿,让它大放异彩。
我们常说:生活就像一场戏。若如此的话,没有观众的戏,即使再精彩,也是枉然,也就没有了上演的必要和意义。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那么它的社会价值的体现首先所必须的就是要为他人着想。只有我为人人,人人才会为我。人的一生其实很难做到完全自私地只为自己而活,因为你本身的存在就不是单独的个体,你有社会与他人有着太多的联系。生活里有你必须去尽的责任和义务。然而生命的短暂,让我们无法承载这么多烦重的压力。所以我们惟有自己想办法,尽量让生活变得简单一点。这样,才能在所有的责任和义务里,在生命拥挤的时空中,在为自己而活的时间里,不会忘记与他人一起享受生活、享受幸福。
学会为自己而活,也学会为他人着想,让岁月的脚步多眷顾我们一点,让有限的生命旅程,能有更多丰盈的收获,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以别人所期望的方式去对待他们
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责难,我们总是抱怨身边的人如何对不起自己,我们不断要求别人应该对我们怎样,总是苛刻的要求父母、朋友、上司。可是你可曾想过,你给予过么?当你不断的要求别人的时候,你首先给予同样他们关怀与支持了吗?生命是个等价守恒的过程,没有人愿意在一块土地上努力耕种却得不到半点收成,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同时也是懂得回报的动物。因此,我们更应该记住这么个等价的原理:“你期望得到的话,就用你期望得到的方式对待他人”。只有这样你才会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你希望别人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待别人”是一条“黄金定律”。美国学者提出的“白金法则”,是在本着尊重“黄金定律”的主旨的原则下,对这一古老信条进行的修正。对于现代人来说,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和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的诀窍,就在于遵循“白金法则”:别人希望你怎么对待他们,你就怎么对待他们。
换句话说,即真正地学会了了解别人,然后以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对待他们,而不是我们中意的方式。这一点还意味着要善于花些时间去观察和分析他人,然后调整我们自己的行为,以便让他们觉得更称心和自在。它还意味着运用我们的知识和才能,使别人过得轻松、舒畅,这才是“黄金定律”的精髓所在。所以,“白金法则”并不是游离于“黄金定律”之外独树一帜的东西。相反,你可以称它为后者的一个更新、更富有人情味的版本。与‘黄金定律”相比,“白金法则”更进了一步。
在当今社会,以你一相情愿的方式,对待你的同事、服务对象、合作伙伴和下属,很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得去了解他们的需求,而且有能力满足他们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才行。你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如何应对他们的个人需要。现代人必须有能力根据不同人的个性特征,用“白金法则”去相应的迎合不同类型之人的不同需要,投其所好,在双赢策略中获取最大的成功。
从与同事和睦相处,到有效的领导你的下属中,“白金法则”几乎在任何人际关系的问题上都能助你一臂之力:
首先,准确判断对方的品格类型,预见对方的行为,从而你可以预先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顺应他,以取得尽可能最好的结果。
其次,把彼此有亲和力、有合作潜力的人聚在一起,形成效率的工作团队、稳定的员工队伍、出色的公司与组织——利益共同体。
再次,对症下药运用“白金法则”与人打好交道。
最后,化解冲突和矛盾,从而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能力,增强组织效能。
“白金法则”是心理学理论和社会实践经验总结,是照亮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里的人际关系的一座灯塔,是打开事业凯旋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更要懂得以“你希望别人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待别人”的方式去对待员工。
这是一条简单的道理。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经被深深地注入了我们的脑海。但是,不幸的是,我们当中很少有人能够去实践。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少有人能够采取退一步做法,去认真考虑一个问题,以及究竟希望别人怎样来管理我们。如果你想知道如何成为一名永不失败的管理者,你最好仔细想一想你希望被别人怎样管理,以及你将如何去管理别人。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那么,在你管理别人之前,你一定要弄明白别人希望自己得到怎样的管理。
下面是国际管理集团总裁麦考梅克,其所总结的把简单管理运用得极合格的老板的特征:
(1)务必做到言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