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言微语,令人回味,对方自会发生好感。热情洋溢,句句打入心坎,对方自然会产生甜蜜的反应。激昂慷慨,言人所不敢言,对方自会发生辛辣的反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方自会发生爽脆的反应。“以反人为实”,“好为无端涯之言”,对方自会发生新奇反应。陈义晦涩,言辞拙讷,对方自会发生苦涩反应,一味诉苦,到处乞怜,对方自会发生寒酸反应。好放冷箭,伤人为快,伤人越甚,越以为快,对方自会发生创痛的反应。能得甜蜜反应者为上,能得爽脆反应者为次,能得辛辣反应者更次,得到新奇的反应,苦涩的反应,寒酸的反应的话都是不等,而得到创痛反应的话,就更是大反人情了。
人都有不平之气,对方说的话,你觉得不入耳,不妨充耳不闻。对方的行为,你觉得不顺眼,不妨视而不见,何必过分认真一定要报以尖刻。与你无关的固不该予以反击,即使与你有关的,也应该直受而不报。何况对方的说话行为,如能平心静气的思考一下,也未必与你有大不利,又何必斤斤计较呢?
要经过思考后再发言,说话时也要有分寸。
一个年轻人想到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工作,爱迪生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为表示自己的雄心壮志,说:“我一定会发明出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便问他:“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这种万能溶液呢?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吗?”
年轻人的错误在于他把话说绝了,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如果把“一切”换为“大部分”,爱迪生便不会反诘他了。说话没有分寸,不仅会把话说绝,有时也会显得特别没有修养。
素来以傲慢无礼、举止粗鲁而闻名于世的赫鲁晓夫,也尝到过说话没有分寸的痛苦。那是1957年,美苏首脑举行会谈,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应邀出访前苏联。在此之前,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关于被奴役国家的决议》。这一决议受到赫鲁晓夫的激烈抨击,本来他可以采取比较得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但赫鲁晓夫却选择了一个既有失身份,又有失国人尊严的方式。
在美苏首脑会谈中,他指着尼克松吼道:“这项决议很臭,臭得像马刚拉的屎!没有什么东西比那玩意儿更臭了!”
在这种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尊严的场合,尼克松当然也不能示弱,他知道赫鲁晓夫年轻时曾当过猪倌,就一字一句地说:“恐怕主席先生说错了,还有一样东西比马粪更臭,那就是猪粪。”
赫鲁晓夫不禁一时语塞,是他自己先用不得体的话伤害了别人,别人才予以反击的。
如果说话时把握好分寸,就不会有那种尴尬的局面。
1974年的一天,一个中年人走进托马斯·约翰·沃森的儿子小沃森(IBM第二任总裁)的办公室,他瞧了一眼小沃森,便毫无顾忌地嚷道:“我没什么盼头了,销售总经理的差事肯定要没了,现在干着没人干的闲差……”
这个人叫伯肯斯托克,是IBM公司未来需求部的负责人。他是刚刚去世的IBM公司第二把手柯克的好友。因为柯克与小沃森是对头,伯肯斯托克心想:柯克一死,小沃森肯定不会放过他。与其被人赶走,还不如主动辞职。伯肯斯托克知道小沃森与他的父亲一样,脾气暴躁,也很要面子,假若有职工敢当面向他发火,其结果不言而喻。奇怪的是,小沃森却显得很平静,脸上还有一丝笑意。
伯肯斯托克有点紧张了,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有点纳闷了。
“如果你真行,不管你是在柯克手下,还是在我父亲和我的手下都能成功。如果你认为我不公平,那么你就走。否则,你就应该留下,因为这里有许多机遇。”
“如果我是你,现在的选择就是留下来。”小沃森说。
伯肯斯托克诧异地问:“我刚才的话你没有听见?”
小沃森没有回答,好像真的没有听见。
按正常的情况,小沃森实际上是无法忍受他的,但他在关键地时刻,把握住了自己说话的分寸,为的是尽力挽留面前这个人。
伯肯斯托克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在促使IBM从事计算机生产方面,伯肯斯托克的贡献最大。当小沃森劝说老沃森及IBM其他高级负责人赶快投入计算机行业时,公司总部里的支持者相当少,而伯肯斯托克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
伯肯斯托克对小沃森说:“打孔机注定要被淘汰,假如我们不觉醒,尽快研制电子计算机,IBM就要灭亡了。”
小沃森相信他的话是对的。小沃森联合了伯肯斯托克的力量,为IBM立下了汗马功劳。
伯肯斯托克是幸运的,他得到了小沃森的宽容。也正是这种宽容,才造就IBM的不断向前发展。小沃森在他的回忆中曾写下这样一句话:“在柯克死后挽留伯肯斯托克,是我成名以来所采取的最出色的行动之一。”
小沃森自己也承认,当时挽留伯肯斯托克的价值,如果按他本来的性情,他会非常不客气,但他的理智让他当时说的话很有分寸,也因此让他留住了为IBM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自己没把握做到的话不要说,语言伤人的话不说,伤情感的话不要说,无中生有的话不要说,言不由衷的话不要说,粗言秽语不要说,造谣的话也不要说,指桑骂槐的话不要说。要把握说话的分寸,就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话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适合拿来公开谈论。
言语不仅能体现一个人做人的态度,也能体现一个人的休养。在人际交往中,伤害别人实际就是伤害自己。所以,我们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有所选择,尤其是不要随意说伤害人心的话。
对别人不必过于苛责
关于立身处世的道理,自古以来的圣贤都认为,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严于律已,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宽以待人,则不但可以羸得尊敬和友谊,还能尽量不得罪人,不为将来埋下隐患。凡事多为别人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从而不对犯了错的人求全责备,既能使对方知错而改,又会对你心怀感激,欲以回报。这实在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当然,不“薄责于人”不仅仅是为了“远怒”每个人都不完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与其把精力浪费在关注别人的缺点上,还不如用点心思提高自己的修养。把苛责别人、议论别人的话咽到肚子里,你将发现会受益匪浅。
孙子曰: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强弩,节如发机。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以上这段话出自“势篇”,这一章是讨论用兵的奇正的,孙子在这里用非常形象的语言描述了用兵中势的重要性。我们回顾一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在这个问题上的讨论,其中有三派思想家论述了“法”、“术”和“势”的思想。
“法”是以商鞅、韩非子、李斯等为代表,认为治军和治国,法规是必须严厉的,有功就要重奖,有过就必须严惩。
申不害等思想家和稷下学派的哲学家,比较重视对于“术”的研究,“术”也就是驾舆之术,君对于臣,将对于兵,要有权有术,这样才可以执掌权柄。而韩非子把这三个思想结合起来,“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这个思想对于我国两千年的帝王之术影响极大,从汉朝的刘邦到清代的康熙,无不是玩弄权术的高手。
而“势”是兵家特别强调的,势的含义非常丰富,主要可以理解为两点:第一是自然;第二就是形势。所谓弄术不如乘势,正是突出了形势的重要性。
张预说,水性至弱,而能漂动巨石,是因为势峻。杜牧说,节就是节量远近而搏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打鸟能一击而中是因为节的作用,是对于远近的判断恰到好处。因此,善于打仗的人要占据险要的形势和恰到好处的攻击距离。势要快如箭弩,节就像靠近了才扣动扳机,一击必中。善战的人要利用势而不苛求人的能力,任势就是利用自然的形势和力量,而战争中的人就像转动的木头石头,有什么样的形势,就有什么样的特征,安稳的形势会静而不动,放在不牢固的位置就会动而不安,方形的木石容易静止,圆形的木石容易滚动。因此,善战的人就像把圆的木头石头放在高山上,冲下来就能产生巨大的势能。
在投资的过程中,可以把选择企业比作任人而用,而利用趋势比作任势。在投资的过程中,有的人特别强调个股的选择,叫做放弃大盘做个股。跟随趋势则不强调个股,只要形势好,买什么股票都会盈利,因此任势胜过选股。当然,孙子并没有说不重视个人的作用,而是说重势而不强求于人。为人处事之时,注意把握自己的度,要适可而止,莫要强求于人。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发生这样的事:亲密无间的朋友,无意或有意做了伤害你的事,你是宽容他,还是从此分手,或待机报复?有句话叫“以牙还牙”,分手或报复似乎更符合人的本能心理。但这样做了,怨会越结越深,仇会越积越多,真是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果你在切肤之痛后,采取别人难以想象的态度,宽容对方,表现出别人难以达到的襟怀,你的形象瞬时就会高大起来,你的宽宏大量、光明磊落使你的精神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你的人格折射出高尚的光彩。宽容,作为一种美德受到了人们的推崇,作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宽容是解除疙瘩的最佳良药,宽广的胸襟是交友的上乘之道,宽容能使你赢得朋友友谊。一般人总认为,做了错事得到报应才算公平。但英国诗人济慈说:“人们应该彼此容忍,每个人都有缺点,在他最簿弱的方面,每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每个人都有弱点与缺陷,都可能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肇事者要竭力避免伤害他人,但作为当事人要以博大胸怀宽容对方,避免怨恨消极情绪的产生,消除人为的紧张,愈合身心的创伤。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与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从恶交到宽恕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杰弗逊在就任前夕,到白宫去想告诉亚当斯说,他希望针锋相对的竞选活动并没有破坏他们之间的友谊。但据说杰弗逊还来不及开口,亚当斯便咆哮起来:“是你把我赶走的!是你把我赶走的!”从此两人没有交谈达数年之久,直到后来杰弗逊的几个邻居去探访亚当斯,这个坚强的老人仍在诉说那件难堪的事,但接着冲口说出:“我一直都喜欢杰弗逊,现在仍然喜欢他。”邻居把这话传给了杰弗逊,杰弗逊便请了一个彼此皆熟悉的朋友传话,让亚当斯也知道他的深重友情。后来,亚当斯回了一封信给他,两人从此开始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信往来。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宽容是一种可贵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戴尔·卡耐基在电台上介绍《小妇人》的作者时心不在焉地说错了地理位置。其中一位听众就恨恨地写信来骂他,把他骂得体无完肤。他当时真想回信告诉她:“我把区域位置说错了,但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么粗鲁无礼的女人。”但他控制了自己,没有向她回击,他鼓励自己将敌意化解为友谊。他自问:“如果我是她的话,可能也会像她一样愤怒吗?”他尽量站在她的立场上来思索这件事情。他打了个电话给她,再三向她承认错误并表达道歉。这位太太终于表示了对他的敬佩,希望能与他进一步深交。
宽容意味着理解和通融,是融合人际关系的催化剂,是友谊之桥的紧固剂。宽容还能将敌意化解为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