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包容比批评更重要
8137100000035

第35章 包容是无声的教育 (5)

宽恕带给人哪些益处呢?宽恕使人得以解脱折磨自己的憎恨和敌意,一个憎恨他人的人绝不会有真正的心灵自由。仇恨是一把双刃剑,不仅能杀死自己的对手,也能杀死自己。即使一个人能约束自己不把敌意化为外在的行动,但持续的敌意也会把他内心的能量耗光。宽恕是唯一能使人从怨恨中解脱出来的道路,而怨恨是一个人心灵上的致命伤。若不能消除心中的敌意,就等于允许对方两次伤害自己,一次是因对方所犯的错,第二次是因为心中怒气所造成的长久伤害。

有一个故事把这道理说得更明白:有个男孩被父亲心怀不满的属下恶性伤害以作为报复。男孩被砍数刀奄奄一息,但幸运地逃过死亡,逐渐恢复了健康,只是一只眼睛瞎了。致伤他的人被捕下狱。男孩长大成人后去寻找那位致伤他的人,此时这个人已经出狱,并且又老又病,男孩不计前嫌殷勤地侍奉那位老人直到老人去世,他俩成了知己。有人问他,为什么你可以宽恕甚至服侍那罪犯,男孩回答说:“我必须宽恕他,我无法想象不这样宽恕他时我会怎样。”

他明智地用宽恕把过去可怕的杀戮事件抛在脑后,使自己得到了心灵的自由。因此,他身残心不残,能自由地爱别人甚至仇人。

这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宽恕者能使当事者双方重新开始建立新的关系;这使双方能够从过错造成的负罪感中解脱出来,使双方关系出现新的可能与机会。由此可见,宽恕能够打开使彼此间沟通交流的新管道,铺平互爱的道路。这一过程的中心要素在于改变一个人想要伤害对方的态度和行为,使之转向。转向的态度和行为包括:无私、谦让、慷慨与服务。

我们在遇到烦恼时,都喜欢到大自然中去体验那种特有的和谐与静谧。为什么大自然能让人产生这种感觉呢?原因之一是因为大自然毫无阻滞地按照宇宙法则运行,在各种不同层次上的互动都是协调的,呈现出无可比拟的和谐之美。

生活中,我们常常不可避免地遭遇他人的冒犯。也许你的车被人抢道,也许你的电话被人晾在一边,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对待你。很不幸,对于他人的行为我们无能为力,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对他人冒犯的反应。

首先,请牢记宽恕他人是对自己最大的奖励。永不原谅只会使你们的关系无法修复。事过境迁,已经忘记别人所作所为的你,还是会对他们迁怒,因为你已经习惯如此了。如果你过分关注他人的错误而不是尝试去纠正他们,可能会使事情偏离正确的轨道。不要被气愤牵着鼻子走。

此外,你需要考虑的是怪罪带来的结果。也许你认为希特勒不可饶恕,我们绝不反对。因为,人们认为对他的宽恕意味着正义的折损。但是对于那些只是对你提出粗鲁批评的人呢?你有必要记恨他们一辈子么?为它饱受压力血压升高值得吗?为何不一笑而过?你怪罪他们是合理反应,但不是最佳选择。

很多情况下,有些人因为莫名的失态而冒犯了你,事实上他们也对你歉疚得很。或者他们都不知道冒犯了你!不要胡乱猜测了,去跟他们谈谈吧。谈谈他们都做了什么,为什么你觉得这样做不对,告诉他们这让你感觉很不好。如果他们是无心所为,为什么不选择宽恕?

有些朋友你和他在一起是一种损伤,有些朋友你和他在一起是一种消耗,而有些朋友你和他在一起却是一种享受,抑或是一种长进。

测量友谊深浅的尺度,不是看彼此畅所欲言地说了什么,而是看彼此有所顾忌地隐藏了什么。

要善待朋友,在生活里的不同阶段,凡相遇并能相知的新、旧朋友都是命运赐给你的恩惠,友好的秘密就在于相互的关心,冷淡是毁坏友谊、葬送友情的原因。就如,一个人和朋友因一次意外的争执,由亲密到生疏,终于走向陌路。他们之间未能原谅彼此,正因为缺少了一颗宽恕的心!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能多一些宽容和友爱呢!有时候我们觉得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并不是责怪,而是相互容纳和体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活得快乐些、充实些!

真诚是交友的最佳技巧,观察力是交友的安全保障,宽容是培植友情的沃土。不管是谁,都可以这样对朋友说:亲爱的朋友,如果我曾有意无意地伤害过你,恳求你原谅我的过错。因为宽容固佳,遗忘尤美。

恕,能如心;怒,会奴心。别人冒犯了,过后能宽恕别人;自己冒失了,过后能宽恕自己!

因为不宽容,所以尽管他人在做好事,却偏偏说做好事者的动机有问题,不是为了想出风头,就是为了蛊惑人心、讨好他人,有时,在不宽容人的眼中,那些做好事的甚至比不做好事还要坏得多。

因为不宽容,所以就会产生偏见,看到不如意人所做的事,都是偏的、歪的、邪的,明明优点很突出,他却视而不见,明明长处很显眼,他却充耳不闻,剩下当然是一大堆污点、缺点和脏点。

因为不宽容,所以不满、不敬、不平、不恭之言总是一大堆,对这类人来说,这个世界的存在、社会的存在、他人的存在,都是为了与他“作对”,都是与他“过不去”,不宽容的人患了一种疑心病,疑这疑那,对他人的“警戒心”特高,还处处充满了挑衅和敌意。

因为不宽容,尽管是己所不欲,还尽施于人,吃了一点亏,就耿耿于怀,以牙还牙,总想报复他人,冷不丁地找准机会算个明白。

古人曰:“人无弘量,但有小谨,不能大立也。”凡成大功者,总是不小苛的。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这也看不惯,那也容不得,到处树敌,四面楚歌,哪能团结得了人,哪能成得了大业。所以凡举大业者,定是心怀坦荡,举贤不避仇、不避亲,用人之长,而且用人不疑。

一般来说,越是愚昧无知,便越是不能忍耐,便越是狭窄。所以古人曰:“智不足,量不大。”因为知识极其有限,所以总是夜郎自大,鼠目寸光,凭自己一点可怜的知识和经验便以为自己穷尽了主义和真理。总认为真理掌握在手中,不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权威自居,总喜欢将周围的人作为批判的对象。总喜欢将自己的思想、意见强加于人,越是无知的人,越不会宽容他人。

古人曰:“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盖一世,小人之心不胜其大而志意拘守一隅。”凡小人者,思想方法狭窄,妒嫉心强,其感情一定是很低劣的;这类人一般缺乏同情心,看人看事往往是一叶障目,自尊心亦过强,好斗,好报复,稍有冒犯,便火冒三丈,对人吹毛求疵,因此这类人亦是不会宽恕的。宽容既是文明的表示,又是对文明的检验,更是显示着一个人的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

用宽恕“消灭”敌人

世界上只有一种人能够做到没有永远的敌人,那就是懂得宽恕之道的人。宽恕就是这样一种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它能够化解世界上最顽固的敌意和最强烈的仇恨。

在《六度集经》中记载了一个故事:

长寿王仁民爱物、慈悲为怀,其国境内风调雨顺、财富民丰,却也因此引来邻国贪王的觊觎,出兵侵夺。获悉敌军压的长寿王,不愿意为了保卫自己的王位而殃及索然无辜的百姓,于是就决定舍弃王位,与儿子长生相偕遁隐山林。贪王不费吹灰之力就拥有了长寿的国土,但他还是不肯放过长寿王,就重金悬赏捉拿长寿王父子。长寿王为了义助远来依投的梵志,自愿舍身,让梵志获得赏金,便被贪王所捕。残暴的贪王故意在长寿王国都通衢上,公然焚烧长寿王,以逞已能,警示民众。

临死前,长寿王看到儿子伪装成樵夫,混杂在人群中双眼冒着怒火,满怀仇恨地盯着贪王。长寿王便大声说:“希望我的儿子能以仁为诚,以德报怨,不要为我报仇。”虽然听到了父亲的遗言,但父亲惨死、国土沦丧的深仇大恨,还是令年轻的王子一心只想报仇。于是他利用在大臣家当仆役的机会,设法获得贪王的赏识,进而成为贪王的贴身护卫。

在一次伴随贪王出猎的途中,长生设法让贪王脱离随扈,在山林间迷了路。筋疲力尽的贪王将随身的佩剑卸下,交给他信任的长生保管,自己躺下来休息。在贪王熟睡之时,长生拔剑欲杀贪王,但忽然想起了父亲长寿王的遗言,他一时犹豫起来。这时贪王突然从梦中惊醒,说:“我梦见长寿王的儿子要杀我,怎么办?”长生安慰他说:“大王不必惊惶,我在这里护卫你呢。”等贪王再度安危入睡。如是者三,长生终于决定尊重父亲的遗言原谅贪王,便主动向贪王表明真实身份,并且说:“你快将我杀了吧,免得我报仇的念头又死灰复燃。”震惊的贪王被长寿王父子的宽容的仁德所深深感动,当下幡然悔悟,自愧如豺狼,于是将国土归还长生,两国结为兄弟之都。贪王自己也开始像长寿王一样善待人民,不再像从前那些残暴了。

正如圣严法师所说的:“慈悲没有敌人,智慧没有烦恼。”真正的宽容来自博大的胸襟,来自爱人如已的智慧。虽然我们可能做不到长寿王父子那样伟大,但是至少在日常生活里,当别人以恶劣的态度相向时,我们能忍耐一时之气,以宽容去对待他,以理智来处理问题。

我们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人,或是自己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新朋好友之间因为一句闲话而争得面红耳赤,竟形同随同路;邻里之间因为孩子打架而导致大人吵嘴,老死不相往来;夫妻之间因为琐事而同室操戈,劳燕分飞;父子之间因为考什么学校找什么工作,而意见不合,最后横眉冷对……

其实很多时候,这样的事情都会两败俱伤的,彼此都会感觉身心疲惫。容忍宽恕别人,同样也是在善待自己。就像有人说的,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不需要房间地去消除怨恨,只要用宽容心来不断充实自己,那么怨恨自然就没有容身之处了。

生活需要宽容。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和失败的时候,当你的面前出现了竭尽全力仍难以逾越的屏障时,请别忘了:宽容是一片宽广而浩瀚的海,包容了一切,也能化解了一切,会带着你跟随着他一起浩浩荡荡向前奔涌。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

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有位妇人同邻居发生纠纷,邻居为了报复她,趁夜偷偷地放了一个骨灰盒在她的门前。第二天清晨,当妇人打开房门的时候,她被深深地震惊了。她并非感到气愤,而是感到了仇恨的可怕。是啊,多么可怕的仇恨,它竟然衍生出如此恶毒的诅咒!竟然想置人于死地而后快!妇人在深思之余,决定用宽恕去化解仇恨。于是,她种了一盆漂亮的花,也是趁夜放在了邻居的门口。又一个清晨到来了,邻居刚打开房门,一缕清香扑面而来,妇人正站在自家门前向他善意地微笑着,邻居也笑了。一场纠纷就这样烟消云散,他们又和好如初。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妇人既然同邻居发生纠纷,说明她并非完美之人;但她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懂得省察自己,并能主动用宽容去消除仇恨。宽容与惩罚是截然相反的,而就其达到的目的来看,宽容起到的作用往往胜于惩罚的结果。

宽容是美德,是高尚的觉悟与情操,把敌人“宽容”成为朋友的结果是:消灭了一个敌人,多了一个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有很多爱恨情仇,恩恩怨怨,那么,怎么才可以化解这些恩怨呢?唯一消除仇恨的办法就是宽恕和爱。

宽恕中包含着人生的大道至理。宽恕是一种品性,也是一种能力;宽恕是深藏爱心的体谅,是对生命的洞见。宽恕不仅是一种雅量、文明、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宽恕是忍,宽恕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恕的同时,也创造出了生命的美丽。

宽恕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才能够赢得多少人。宽容不受约束,它像天上下的细雨滋润大地,带来双重祝福:祝福施予者,也祝福被施予者。

宽恕不是没有原则,也不是没有条件。当一个人的心灵受到魔鬼的诱惑,为了某中利益或者不知名的原因,要对另一个人给予加害,甚至要治他人于死地的陷害和诬告时,只要这个人在最后能够真诚的悔过和忏悔,那么,我们就应该给予他宽恕和赦免。如果这个人非要直迷不悟,仍然要与别人为敌和仇恨,那么他就不应该得到宽恕和理解。否则,宽恕就等于纵容罪恶,宽恕就等于愚昧,宽恕就等于与自己为敌。

当一个无知的罪人能够真诚地忏悔时候,我们就应该给予别人以宽恕和赦免,这样做的同时也宽恕了自己。不要以同样的方式回赠别人,非要治他人于死地而后快,那样根本不是化解仇恨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