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沉默:此时无声胜有声
8138200000038

第38章 保持沉默,是一种避免祸殃的立身之道 (3)

人与人之间发生一些小误会或小摩擦,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胸怀宽广的人大致会过而即忘,但并不是人人都有这般胸怀。在人际交往当中,常常看到一些争吵原是出于某一件鸡毛蒜皮的事,但由于一方逞一时口舌之快,说了带情绪的话,伤害了的自尊心,而另一方也不愿意做省油的灯,受羞后也勃然大怒、反唇相讥,从而双方你来我往,把口水仗打得如火如荼,甚至大打出手,小事变成了大事,酿成祸端。

平常社会活动中,正常人也时有来这么一两下,但此快字必也是一闪而过,接下来的便是不快了。举个浅显的例子:当你在超市排队付款时,队伍前进的速度非常缓慢,前面有一个老太太霸在收款台前,用了很长时间数着收款员找给她的零钱,你一面心疼浪费掉的时间,一面强耐着性子等了好久,最终可能就按捺不住歇斯底里吼了一声。

就像人打完喷嚏就会起一阵鸡皮疙瘩一样,逞一时口舌之快其实也是一种生理快感的宣泄形式。所不同的是,打喷嚏的快感是纯生理的,而逞一时口舌之快却搀有极浓的心理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克服逞一时口舌之快的毛病,就要从平常的自我心理调节上下工夫。

这就像围观、看热闹者当时的心情,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比如A公司起诉B公司侵犯其知识产权,看热闹的也分好几派。有希望A公司输的,有希望A公司赢的。最终A公司放弃起诉,双方和平解决问题。可惜那些爱看热闹的人由于没热闹可看了,那种莫名的快感也就没了。

逞一时口舌之快者在心理上也有围观、看热闹者的意味,他嘴发痒了,你不让他宣泄,那张嘴岂不更痒?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很多事情靠自己找快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会把事情办得更糟。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知道自己有逞一时口舌之快的毛病,而且在短时间内很难克服,那么你就应该常备相应的补救措施。

一家公司人事方面的管理人员,平时老喜欢逞一时口舌之快。其实言多必失这道理谁都明白,但他是打死也不信这个邪。

有一次他负责招聘,一个应聘者说自己是北师大毕业的,但没具体说是师大哪所学院,他脱口而出就是一句让人大感不恭的话:北师大有一流的也有末流的。这话让那人听起来很不舒服,说他是怀疑自己徒有虚名,非让他说出北师大到底哪所学院是末流。众所周知,北师大几所学院水平虽然有高有低,但哪所也不至于末流。他的话其实是逞一时口舌之快说出来的,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僵持到最后,还得向人家赔礼道歉。

爱逞一时口舌之快者大多是心浮气躁、又习惯指责他人的人。在他们的心灵世界里根本就没有忍字可言。只要不顺心,见事骂事,见人骂人,为的是排遣胸中的忧烦。但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焦躁的情绪得到宣泄了,被骂者的心里感受如何呢?对于有逞一时口舌之快者,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耐性,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凡事三思而行,说话也不例外,在开口说话之前也要思考,确定不会伤害他人再说出口,才能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你也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凡事说话留三分

三国时的刘基是扬州牧刘繇的儿子,是一个知书达理,风度翩翩的青年,在他1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孙权比较赏识刘基,大胆起用他。刘基除了善于处理一些事之外,更有一张会说话的嘴。“好马长在腿上,好人长在嘴上。”刘基知道怎么跟领导说话。“虎口拔牙”还真得有两下子。公元220年,孙权向曹丕服软,面北称臣,曹氏暂时也无攻孙权之力,所以双方倒也相安无事。孙权整日吃喝玩乐,好不快活。一天孙权和大臣们喝得异常高兴,亲自为大家把盏(倒酒),按说这是天大的面子,谁敢不接着。偏偏到了虞翻那儿,他假装不胜酒力,躺在了地上,等孙权走过去了,他又一下子坐好,一点醉意也没有。虞翻不给面子,惹恼了孙权,恼羞成怒地孙权立马拔出腰剑,眼看一剑下去,虞翻就没命了。

大伙一下子酒劲都过去了,可是谁也不敢说什么,因此时的孙权可是酒后乱性,弄不好自己再来个惹火烧身。就在这一刹那,刘基眼疾手快,一下子抱住了孙权的大腿,说:“大王等酒过三巡之后,再杀贤能之士。即使虞翻真的有罪,天下人不知他该死,却知道您是酒后杀人,大王您这么多年礼贤下士,仁慈之名播于四海,不能让好名声毁于一旦啊!刘基深知说服的精要,一要保存领导颜面,二要真心地为领导着想。他的话孙权听进去了,可心里头火气未消,再者也不能就这么算了,那不是显得自己酒后失德吗?这时孙权记起了曹操,说:“曹操尚且杀了孔融,我杀虞翻,算得了什么?”这话听着有道理,虞翻怎能比得过大名鼎鼎的孔融呢?刘基说:“曹操轻率杀害了士人,天下共愤;大王推行仁义,应和尧、舜比,怎么能和曹操相提并论呢?”这话说到孙权的心窝里——“我和尧舜差不多,哪能像曹操呢。”于是虞翻在鬼门关口又转了回来。刘基借巧说“不”挽回了虞翻的性命。

跟正在气头上的人说话,千万不可硬顶硬撞,哪怕是他理屈,也不可当即直言指责,更不可用激将法的语言刺激对方。你想说话的目的,是为了让他能够接受你的主张,如此,倒不如多美言他几句,多奉承他一些,这样效果一定会更好。

陈经理出差的时候在火车上遇见一位“台商”,二人一见如故,互换了名片。这位“台商”举手投足之间都显示出一种贵族气质,这使陈经理对其身份毫不怀疑。恰巧二人的目的地相同,“台商”又对陈经理的产品非常感兴趣,似有合作意向,便与之同住一个宾馆。吃饭,出行几乎都在一起。

这一天,陈经理与一客户谈成了一笔生意,取出大量现金放在包里。午饭后与“台商”在自己屋里聊天。不久,陈经理去卫生间,回来时吓出一身冷汗:“台商”和那个装满钱的包都不见了!陈经理赶紧报警,几天后案子破了。罪犯被抓后才知道,原来他并不是什么台商,而是一个职业骗子。这让陈经理对自己的轻易相信他人,交出自己底细的做法痛悔不已。

像陈经理这种被人摸清底细钻了空子的事情时有所闻。而“台商”的骗术在于:他交出“假心”,以此诱骗你交出“真心”。而你不知江湖险恶,就心实厚道地什么都对他说了,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有必要吸取教训。

碰上老实人,你们一见如故,把“老底”全都抖给对方,也许会成为知心朋友;但在现实生活中,更多可能是,你把心交给他,他却因此而小看你,更有甚都会因此打起坏主意,暗算你。和人初次见面,或才只见到几次面,就算你觉得这个人不错,而你也喜欢他,也不该把你的心一下子就掏出来。对还不了解的人,无论说话或行为,都要有所保留。

人性复杂,你若一下子就把心拿出来给对方,用心和他交往,那么就有可能受伤。把心掏出来,这代表你的真诚和热情,但见你把心掏出来,他也把心掏出来的人不大多,而且有掏的是“假心”的人。若这种人又别有用心,刚好利用了你的弱点,那么你的日子并不好过了;而会玩手段的人,更可以因此把你玩弄于股掌之中。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你一下子把心掏出来,如果对方是个谨慎的人,那么你反倒会吓着他,因为他怀疑你这么坦诚是另有目的的。如果是这样,你可能会弄巧成拙,断送了有可能发展的情谊。

在与人交往中,与其一下子掏出心来,不如慢慢观察对方,有了了解之后再交心。你可以不虚伪,坦担荡荡,但绝不可把感情放进去,要留些空间作为思考、缓冲一下掺杂感情因素,那么一切就好办了。

茫茫人海,各态纷呈,千差万别。交际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要有仔细甄别,择益去损。交际有一个选择的过程,开始是结识和初交,在交往过程中互相了解以后,才由初交成为熟悉的朋友。交友要先淡后浓,取平淡而忌多变。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达后近,这才是交友之遭。

“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这句话也启发我们:与人交往,要学会察言观色。沉沉不语和悻悻自好,都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外表,展现一个人的性格和素养。一般情况下,遇沉沉不语之士心机很重,城府很深,与人交往会把自己隐藏起来,别人很难看清他真正的面目,他心中在想什么你根本无法猜测,他也根本没有把你当成朋友,你们只是泛泛之交。你的单方面坦露并不一定能换得友情,反而可能受到伤害。悻悻自好之人心胸不够宽广,爱怨恨和报复人,而且性格刚愎傲慢,与之交往如果说话不小心容易产生矛盾,生出事端。

当然,有些人用沉默寡言来掩饰内心,这并不是故意的心机或城府,而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保护自己或者说是生存的方式。有些人喜怒形于色,自以为是,与人交往小心眼,也不一定有害人之心。这些情况都需要在交往中加深了解,才能认清一个人。但是,交往时仍需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