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是一名猛将,多次立功,而且熟读兵书,谈起军事理论,头头是道,深得诸葛亮之赏识。于诸葛亮之私,那么多人为马谡求情,诸葛亮完全可以顺水推舟,饶过马谡一回,重责八十军棍,容其戴罪立功。但诸葛亮没有这样做,为了军纪,为了蜀国的全局利益,他挥泪斩了马谡。不仅如此,他又以用人不察之过,主动向刘禅申请,降职三级。这样一来,诸葛亮的公正无私在蜀军便传播开来,他并没有因为自贬三级而遭到将士们的白眼,反而得到了更多的威信。
孙子兵法开篇讲:“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其中就说到赏罚是否分明是一支军队是否有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赏罚要公正。赏罚不明不但是兵家大忌,也是管理者工作的大忌。所以企业领导要建立公平公正的赏罚制度,赏罚分明。
很多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台塑的压力那么大,要求也非常刻薄,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为它效力呢?这便是王永庆的“奖励管理”方式使然。王永庆说:“相信许多管理者都有这样的经验:某一生产单位适用100人支付月薪方式,每月生产100件制品。后来改为论件计酬,工人为了追求更多的报酬,莫不发挥潜力,全力以赴,于是人员由100人减至50人,生产量却由100件增为200件”。由于报酬的作用,使产量提高了4倍。
王永庆对员工的要求虽近乎苛刻,但对部属的奖励却极为慷慨。台塑的激励方式有两类:一类是物质的,即金钱;一类是精神的。台塑的金钱奖励以年终奖金与改革奖金最有名。王永庆私下发给干部的奖金称为“另一包”(因为是公开奖金之外的奖金)。走红的经理们每年薪水加红利可达四五百万元,少的也有七八十万元,此外还设有成果奖金。对于一般职员,则采取“创造利润,分享员工”的做法,员工们都知道自己的努力是会有回报的,因此它们都拼命工作。
“无罚不威,无赏不仁”。管理者本人要有一团正气在胸,不偏不倚,公正无私,这样不管你多么严格地要求下属,大家心里都会清楚你是为了集体的利益,在了解的基础上产生尊敬,在尊敬基础上产生服从,你的威信从此就确立了。
西点军校有句俗语,一位管理者“应该严厉,但要公平”,假若你向别人追随你,你就得公平。
摩托罗拉公司就十分明白公正对于员工的意义,他们在人事上的最大特点就是让他的员工放手去干,在员工中创造一种公正的竞争氛围。公司创始人保罗·高尔对待员工非常严格,但非常公正,正是他的这种作风,塑造了后来摩托罗拉在人事上和对待竞争对手时,有一个独特公正的风格。
早在创业初期,员工们都没有正式的岗位,不过是一些爱好无线电的人聚集在一起。这时,有个叫利尔的工程师加入了摩托罗拉。他在大学学过无线电工程,这使得那些老员工产生了危机感,他们不时为难利尔,故意出各种难题刁难他,更出格的是,当高尔文外出办事时,一个工头故意找了个借口,把利尔开除了。
高尔文回来后得知了此事,把那个工头狠狠批评了一顿,然后又马上找到利尔,重新高薪聘请他。后来,利尔为公司做出了世大的贡献,向高尔文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价值。在公司后来发展的过程中,摩托罗拉公司干活的人很多是一些有个性的人,当他们发生争执时,都吵得非常厉害。但高尔文作为老板,以他恰当的人际关系处理方法,使他们在面对各种艰难工作时,能够团结一致,顺利进行。
“人心公则如烛,四方天下,无所不照。”
公正无私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一个人具备了公正无私的品德,就能光明磊落,实事求是,主持正义,扬善除恶。“公生明,偏生暗”和“有公心必有公道”等古训,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公正是激励的一个基本原则。
西方经济学家詹姆斯有段时间研究企业激发员工最大的动力是什么。他走访了一些企业,发现大多数企业都把薪酬作为激发员工的第一动力。对那些能力大的、业绩突出的人才施以重金。还有少数的企业管理者除对员工进行特制奖励外,还进行花样百出的精神奖励。但人人都不否认,薪水应该是最大的动力。
就在詹姆斯要进行论文的写作时,有一天,他应邀到一家企业去讲学,遇到了一个熟人。这位熟人原来在另一家著名的企业工作,但不知怎么却到了这里,一定是这里重金把他挖来的。詹姆斯因为经常跟企业打交道,所以认识很多人。这些人才就在那些企业里跳来跳去,他见得多了。
不料,在与这位熟人的交流中,他得知这里的薪水只相当于那家著名企业的三分之一时,不由大吃了一惊。问起跳槽的原因,熟人很愉快地说:“因为这里更公正!”他解释说,他以前就职的很多企业,许多庸庸碌碌的人,却居于高位,对那些有才干的人指手画脚;那些有才干的人一开始也许是为了生存而姑息迁就,时间一长心中就会忿忿不平:为什么他什么也不会却比我的薪水拿得多?为什么我们干得一样多他却比我拿得多?他的能力不如我却为什么跟我享受一样的待遇?……如此等等的不公正就会消磨掉人才的斗志,或者会促使人才离开。
听了他的话,詹姆斯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回去后他就写出了一本轰动世界、流传很广的著作《公正是最大的动力》。他在书中说道:公正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保证和目标。公正是对人格的尊重,它可以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不公正则是对心灵的一种践踏,是对文明的一种挑衅。的确,越是在社会走向文明的境况下,人们越是追求公正,乃至胜过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人们只有在公正的境遇下才能得到精神和利益两方面的满足。俗话说:“人活一口气。”气者,人格、气节也。人们对人格、气节往往要比利益看得更重。因此,管理者的公正无私,是激发员工工作的最大动力。
“公其心,万善出。”
公正无私的管理者并非都一定受到众人欢迎,但受到众人欢迎的管理者必定是公正无私的。无私才能无畏,当你成为一名公正无私的管理者之后,你的凝聚力就会大大增强,你就可以成为一个让众人信服的人。
不吝关爱,“爱心”比“拳头”更有用
《孙子兵法》有云:“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孙子认为只有对士卒施以仁德,关心爱护士兵,才能“惠抚恻隐,得人心也”。如果对士卒缺少爱心,不能与三军将士同甘共苦,就不能附众抚士,难以做到“上下同欲者胜”。
魏将吴起治兵,以爱惜士卒,与士卒共患难而闻名。在征讨秦国的途中,他与士卒同吃同住,以天为被,不吃“小灶”,还背着粮袋,徒步行走,深受士卒爱戴。有一名士兵背上长毒疮,吴起竟用嘴为他吸出毒汁。正因为吴起能够“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所以士卒愿意为之拼死作战,连战连捷,所向无敌。
关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手段。管理界有句真言:“你若不懂爱,就不懂管理”。
任何优秀的组织和企业团队都是通过爱人、通过情感的纽带而牢固的。
连续多年来,西南航空公司高踞《财富》“美国100个最佳的工作场所”榜首位置。同事,它在美国整个航空业低迷的情况下,连续31年持续获利,并“保守”地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这其中的原动力就是爱。
美国交通部以公文的形式嘉许了西南航空公司所创造的奇迹,称之为:改变了整个美国民航业的竞争图景。从西南航空公司成立一开始,它的口号就是“爱”,一个充满感情但从来没有大规模用在商业领域的字眼:呈三角形的航线被称为“爱情三角区”,总部位于达拉斯的“情人地”,机上用品都印着“LOVE”的标志,空乘人员轻轻吟唱着“西南航空将我带向你”,宣传语是“如今,还有别的人爱你”,新航线则号称“那儿还有一个人在爱你”。
对此,赫布坦陈自己的经验:“我告诉员工,不要去担心利润,只管去为客户服务,利润就是服务的副产品。”同时,赫布是如此地信任他的员工:“如果你创造了一个环境,使大家真心想参与进来,你根本不必进行监督与控制。”最重要的是,赫布认为:“只有人才是最重要的,你怎么对待他们,他们就怎样对待外面的人。”
西南航空与其他服务性公司不同的是,它并不认为顾客永远是对的。赫伯·克勒赫说:“实际上,顾客也并不总是对的,他们也经常犯错。我们经常遇到毒瘾者、醉汉或可耻的家伙。这时我们不说顾客永远是对的。我们说:你永远也不要再乘坐西南航空公司的航班了,因为你竟然那样对待我们的员工。”西南航空公司的管理层了解一线员工的工作,支持和尊敬一线员工的工作,甚至宁愿“得罪”无理的顾客。
热爱自己的员工是管理者之本。一个被管理者热爱的员工,才会被管理者的真诚所感动,而以实际行动去热爱企业。
美国跨国计算机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温白克说:“一定要爱护你的员工,把你的心拿出来给他们看,要心心相印。作为领导者你不能命令他们,你一定要让他们感到愿意为你做事”。
“拳头”不是万能的。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并不能真正实现有效管理。少用“拳头”,多用爱心,一定会赢得员工的忠心。
法国企业界有一句名言:“爱你的员工吧,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这一管理学的新概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
哪里有爱,哪里就有财富和成功
三个白须飘然的老人坐在妇人家院前脚,三人中,一个是“财富”,一个是“成功”,一个是“爱”。妇人邀请他们进屋,三个老者笑呵呵地谢了她,身子却没有动。
妇人惑然。三个老人说:“我们不能同时进屋呀!不过你可以去和你的家人商量,看他们最需要我们中的哪一个。”
妇人便进屋把老人的话说了。丈夫惊喜道:“既然如此,我们就邀请财富老人吧,请他进来,让我们的屋里装满财富!”
妇人不同意:“亲爱的,我们为什么不邀请成功老人呢?做一切事情都能成功,那感觉会有多好!”
这时候,儿媳插嘴进来,说:“我们还是邀请爱吧,让我们的家时时处处都充满爱。”
“那我们就听儿媳的吧!”一对夫妇朝儿媳点点头。
于是妇人出门,邀请爱的老人进屋做客。谁知爱的老人起身,成功老人和财富老人也都跟在后面。妇人感到惊讶:“我们邀请的是爱,你们两位怎么也一起来了?”
三个老人乐了,“哪里有爱,哪里就有财富和成功!”
管理意味着爱。关爱员工,员工才会关心你。“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反之亦然。
许多管理者绞尽脑汁想着该如何管理好员工的心灵,却忽视了一个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感动。
1933年,正当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的时候,哈理逊纺织公司因一场大火化为灰烬。3000名员工悲观地回到家里,等待着董事长宣布公司破产和失业风暴的来临。在漫长而无望的等待中,他们终于接到了董事会的一封信:向全公司员工继续支薪一个月。
在全国上下一片萧条的时候,能有这样的消息传来,员工们深感意外。他们惊喜万分,纷纷打电话或写信向董事长亚伦·傅斯表示感谢。
一个月后,正当他们为下个月的生活发愁时,他们又接到公司的第二封信,董事长宣布,再支付全体员工薪酬一个月。3000名员工接到信后,不再是意外和惊喜,而是热泪盈眶。
第二天,他们纷纷拥向公司,自发地清理废墟、擦洗机器,还有一些人主动去南方一些州联络被中断的货源。
三个月后,哈理逊公司奇迹般地复活了,业务重新运转起来。
当时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是这样描述这一奇迹的:员工们使出浑身的解数,日夜不懈地卖力工作,恨不得一天干25小时,曾劝董事长傅斯领取保险公司赔款一走了之和批评他感情用事、缺乏商业精神的人开始服输。
现在,哈理逊公司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品公司,分公司遍布五大洲60多个国家。
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爱可以拯救一个企业,爱可以产生奇迹。如果当初亚伦·博斯不热爱员工,不善待员工,不处处为员工着想,就不可能绝处逢生,成就一番大业了。
美国的凯姆朗公司是一家很小的服务性公司,它的业务只不过是为住宅的草坪施肥、喷药而已,但它的经营思想、管理方针却十分独特,吸引了大批学者去研究它。很多人对它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方法推崇备至,称它是惟一真正以“爱的精神”经营企业的公司。所谓“爱的精神”,即对顾客服务要尽心尽力,对自己的员工要倍加关护。在一般的企业里,管理者往往只注意其中的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但在凯姆朗公司,这两方面都得到了完美的贯彻实施。正是这种“不合常规”,强调“爱的精神”的经营思想和方式,使公司的发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凯姆公司1969年开业时只有5名职工、两辆汽车到了1985年,就已拥有5000名职工,营业额高达3亿美元。
公司的发展归功于公司的创始人杜克,正是他创造了“不合常规”,以“爱的精神”经营企业的方法,并把它一直坚持下来,使公司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杜克的老父亲传给公司的信条是:“我们的人第一,顾客第二,只要坚持这样做,一切都会顺利。”杜克对这一信条非常赞同,在他的工作中始终支持它。他不仅要求员工们对用户要尽心尽力地提供服务,而且他还时时和员工们在一起,和他们谈心,解决他们的困难,有时也让员工们参与管理和决策。他尽力营造一个环境,使员工对杜克非常尊敬,他们把公司作为自己的“家",全心全意地为公司、为顾客服务。在凯姆朗公司,喷药、施肥的员工被称为“草坪养护专家”,受到企业管理层的尊重。
公司的最高领导杜克对员工的关心也是出于内心的感情,而不是装腔作势或沽名钓誉。一次,杜克提出购买莱尼湖畔的废船坞,把它改建为公司员工的免费度假村。公司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服了杜克放弃了这项超过公司支付能力的计划。但是,杜克关心自己员工的热情并没有停止,不久,他又想在佛罗里达的沙滩上修建公司的员工度假村,但这项计划的开支也大大超过了公司的能力,高级财务管理人员不得不再次劝阻他。杜克并不是不知道公司的财力,他明白,这些超过承受能力的计划的结果将会是什么,但为了让他那些辛勤劳动的员工们过上好的生活,他可以抛开这一切。
后来,杜克瞒着公司的财务人员,买下了一条豪华游轮,让员工度假;又包租了一架大型客机,让员工去华盛顿旅游。这一切耗费了公司的大量资金,但杜克却对此毫不在乎,他的心中只有他的员工,他的目标就是与他们有福同享。事后,一位负责财务的副总裁说:“杜克要我签字时,根本不知道我是否付得起这笔钱!可是当我想到那些从未坐过飞机的员工上飞机时的,我再也无话可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