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用心管人
8142400000030

第30章 中外著名老板的身心修炼(1)

稻盛和夫:人生的终极目的在于“磨砺心志,净化心灵”

一个人白手起家一生能够创立一家世界500强公司,就足以赢得世人的尊敬了,稻盛和夫在42年的经营生涯中,一手创造了两家世界500强,却在退休时把个人股份全部捐献给了员工,自己皈依佛门,转而去追求至高财富——提炼心智。他认为,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超脱和追求,使得稻盛和夫得以拥有了俯瞰人生的视野。

稻盛和夫不属于聪明人,初中、高中、大学考试常常不及格。他原本想当个医生,可是却只能在一个陶瓷厂找到一份工。工厂濒临倒闭发不出工资,员工士气低落,常常以罢工来宣泄。跟稻盛和夫一起去的4个大学生全辞职了,稻盛和夫却认为这是个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干不成事,在别的环境中一定也会一事无成。于是他吃住在实验室。不断地想,不断地去思考,一次又一次地在头脑中模拟推演,那些开始只出现在梦境里的东西逐渐清晰,最后梦境与现实的界限消失,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了:既无知识和技巧,又缺乏经验和设备的稻盛和夫,却搞出了世界领先的发明,给快要倒闭的工厂带来了生机。

给工厂带来生机,也使得稻盛和夫在工厂中人气特高,以至于家族政治容不下他了。

1959年,稻盛和夫被迫带着7个弟兄歃血为盟创立了自己的京瓷公司:“吾等定此血盟不为私利私欲,但求团结一致,为社会、为世人成就事业。特此聚合诸位同志,血印为誓。”

稻盛和夫把“敬天爱人”作为京瓷的社训。在他看来,做企业犹如做人,常以光明正大,谦虚的心态对待工作,拥有一颗崇尚自然、热爱人类、热爱工作、热爱公司、热爱祖国之心。

可是,稻盛和夫的大爱,起初并不被员工所理解。在京瓷公司创立的第二年,有10个生力军以工作艰苦、收入低和未来没有保障为由向稻盛递交集体辞呈。稻盛和夫愕然了。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在公司初创时期,创业者是营销大头兵和技术带头人,每天工作到晚上12点。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的同时,对部下也不放松要求。经营者可以忍受苦行僧似的待遇和没完没了的工作,但是一般员工则没有股份,没有明天可以憧憬。

稻盛恨不能把心掏出来给员工看看,他坚定地说:“作为经营者我决不只为自己,我倾全力把公司办成你们从内心认可的好企业。如果我对经营不尽责,或者我贪图私利,你们觉得真的受骗了,那时把我杀了也行。”他们为稻盛的人格所慑服,撤回了诉求,不但留下,而且倍加努力工作。稻盛也在40多年的经营工作中,充分恪守了他的诺言。

创业者往往把公司当作私有物,采取各种手段满足私利。有些企业家甚至通过曲折的运作,想方设法把公司的利益往家族的框子里装,而无视员工利益的保障。导致员工丧失工作伦理和勤劳意识,公司也因此而停止增长。最后逃不过被大企业和同行兼并的命运。稻盛正是用这种彻底无私的精神,来约束自己。京瓷股票上市方式,是稻盛这种追求的最好诠释。

1971年京瓷在大阪证券交易所及京都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在此过程中,稻盛和夫毅然放弃了将从前创业者所持有股份拿到市场上出售的方式,而选择了以发行新股的方式上市。“那是一个分水岭,我认真思考了企业与经营者的真正含义,所以哪怕放弃个人利益,也要谋求公司发展。”事实证明,他的这一决定对京瓷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收购美国AVX公司过程没让稻盛和夫对“利他”经营更有信心。上世纪70年代初,京瓷以换股的方式收购美国AVX公司。在协议已经签署的条件下,对方董事又提出价格偏低,连续两次提升交换价格。稻盛和夫在放弃巨大利益的情况下对协议进行了修改。不过这次让步在十几年后获得了数倍的收益。1989年,京瓷对AVX公司提出收购意向,很快获得回应。在不断对收购条件进行让步后终于成功收购,这使得AVX在1996年再次上市时使京瓷获得了346亿日元的股票利润和1476亿日元的浮余利润。稻盛对这个结局相当满意。他甚至到中国的《诗经》里寻找到了根据:“满招损,谦受益”。“利他”行为,乍看似乎会给自己带来损害,但从长远看,一定会给自己和别人都带来良好的结果。

同有些中国企业家一心为家族谋利益不同,稻盛和夫有着“奉献于社会、奉献于人类的工作是一个人最崇高的行为”的个人信念。在1985年,投入他所持京瓷公司的股票和现金等个人财产200亿日元成立稻盛财团,创设了“京都奖”。每年在全球挑选出在尖端技术、基础科学、思想艺术等各个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进行表彰,颂扬他们的功绩。在这种宗旨下成立的奖项,现在,已经成为与诺贝尔奖匹敌的国际奖。

1997年,65岁的稻盛和夫身患胃癌,手术后正式皈依佛门。稻盛和夫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慈善事业和到世界各地演讲。这位商界中的哲学家现在的希望是,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经营哲学,将仁爱、利他和回报社会的经营哲学进行到底。

在拜金主义肆虐良知缺乏的今天,人们对社会道德沦丧和正义传统的蜕化感到无动于衷;急功近利一夜暴富的情结,使众人对良知和灵魂的沦丧日趋麻木。稻盛和夫“敬天爱人”慎言笃行,筑起了一座精神山脉,正可以给渴求的灵魂以甘露、阳光和力量。

《21世纪企业经营者的心性培养》一书中,稻盛先生所体现思想是企业家应“拥有更高水准的哲学,更高水准的人生观”。他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你所特有的哲学支配着你的经营,决定着你的事业的成败。如果你想扩大公司,想使你的职员们幸福的话,就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

从稻盛先生的成长经验来看,概括起来是:确定光明正大而又意义深远的视野;树立自始至终与员工共有共同的目标;让心中强烈的愿望渗透到意识之中;做不显眼的工作,坚持不懈努力;利润不是单纯追求得到的,而是努力的结果;决定商品的价值,既使顾客满意,又能使自己赚到钱;充满斗志;处事要有勇气;拥有一颗为他人着想和诚实的心;始终保持开朗,抱有理想和希望,以朴实之心从事经营。

正如稻盛先生所言:人生根本的目的、意义不是别的,就是“提高心性”、“净化心灵”。管理者拥有一个美好的心灵,充满着为他人着想的思想,不忘谦虚和感谢,怀着一颗朴实的心,再加上脚踏实地努力的话,他的命运一定会有好的结果,我深深地坚信这一点。

松下幸之助:自己拥有,也给与他人

西元一九三二年的夏天,松下幸之助在日本大阪天王寺附近,看到一个板车夫,把板车停下走到路旁,就用嘴巴对着住户的水龙头喝起水来。

自来水是从河水经过水厂的过滤处理之后,才能饮用,所以当然要花钱去买。然而,板车夫大咧咧地喝水,却不见有人阻止他,显然是默许板车夫盗水饮用。

目睹这一幕,三十九岁的松下内心暗思量:

——为何不见有人出来指责那个盗水的板车夫呢?

——假如住户出面指责,一定不会要他赔偿,顶多说他太不客气或不懂规矩而已吧!

——私有的自来水对口渴的板车夫而言,为属最佳饮料,当然是高价之物。可是有人不经同意公然盗饮,却没有当他是贼,其道理安在呢?

——自来水固然是高价值之物,可是一旦到处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后,其价值就下降到几乎等于零。对于取用价值几乎等于零的东西,当然不会有人责怪他啊!

想到这里,松下突然顿悟到:“所有的罪恶几乎都由贫穷而生,而自来水因其来源丰沛而价廉。世界上的其他物品,倘若也能像自来水一样无限量供应的话,定能嘉惠贫民,消除许多的贫穷与罪恶。”

最后,他深有所感地说:我的使命就是,要把电器产品制造得像自来水一样多,一样的便宜,以嘉惠贫民。”

1932年5月5日上午10时,在大阪中央电气俱乐部大礼堂,松下面对全公司168位主管,阐述了一名企业家的“宣言”:“我的使命不应该只是为了松下,而是战胜贫穷,实现民众富有。怎么办?那就是大量创造民众所需的产品,为民众创造更多的财富。什么时候我们的产品像自来水一样成为人们时刻离不开的重要产品,做到既方便又便宜地满足民众需要,贫穷就会消失。这个设想需要许多时间,可能需要2—3个世纪,但永远不要放弃这个看法。从今天起,这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神圣的呼唤将成为我们的理想和使命,让我们分享为追求这个使命带来的乐趣和责任吧!为后代人幸福而努力奋斗!”这个“宣言”使松下员工无不动容。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首先是一个责任者,负有对自己、对员工、对社会大众、对国家民族的多重责任。一个经营管理者仅仅顾及到自己赚钱和员工的福利,还是很不够的,而要以创造价廉物美的产品为途径,造福社会大众,促进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社会的发展。

“把所有的产品制造得跟自来水一样地丰富与低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就是松下的自来水经营哲学,即“自己拥有,也给予他人”。它也体现了一个伟大企业家的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怎样利用有限的生命,让世界为我们多一点改变,给社会多一点贡献,为人类多创造一些美好的事物或经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大英雄。世界因改变而生生不息,人因改变世界而得以永生。

李嘉诚: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企业家冯仑曾撰文记述他和李嘉诚的一次接触:

一个月前我去香港,和李嘉诚吃了一次饭,感触非常大。我们进到电梯口,开电梯门的时候,李先生在门口等我们,然后给我们发名片。发名片后我们一个人抽了一个签,这个签就是一个号,就是我们照相站的位置,是随便抽的。我当时想为什么照相还要抽签,后来才知道,这是用心良苦,为了大家都舒服。

抽号照相后又抽个号,说是吃饭的位置,又为大家舒服。最后让李先生说几句,用英语讲了几句,又用粤语讲了几句,把全场的人都照顾到了。他讲的是“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就是让自己强大起来要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把自己融入到生活和社会当中。

之后我们就吃饭。我抽到的正好是挨着他隔一个人的位子,我以为可以就近聊天,但吃了一会儿,李先生起来了,说抱歉我要到那个桌子坐一会儿。后来,我发现他们安排李先生在每一个桌子坐15分钟,总共4桌,每桌都只坐15分钟,正好一小时。临走的时候他说一定要与大家告别握手,每个人都要握到,包括边上的服务人员,然后又送大家到电梯口,直到电梯关上才走。这就是他的追求无我,显然,在这个过程中他都做到了。

——(摘自《野蛮生长》中信出版社出版 冯仑)

一个成功的人对生活的态度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人,做一些事情偶有所得,有点成功,他的自我就会让别人不舒服,他的存在让你感到压力,他的行为让你感到自卑,他的言论让你感到渺小,他的财富让你感到恶心,最后他的自我使别人无处藏身。李先生不一样,他要追求无我,建立自我的同时又要追求无我。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世界相处的态度。

2004年6月,在汕头大学的一次题为《奉献的艺术》的演讲中,李嘉诚也提到关于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的人生哲学。他说:“今天的中国人是幸运的,我们经历着中国历史从来未见的制度工程,努力建设持续开放及法治的社会,拥抱经济动力和健康自我概念的发展,尽管未尽完善,亦不必像范蠡一样受制于当时社会价值观,只能以‘无我’为外衣,追求‘自我’,今日我们可以像富兰克林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李嘉诚认为,富兰克林“利用他的智慧、能力和奉献精神建立未来的社会”要比范蠡的隐逸生活伟大得多。

以下是摘自演讲中的部分内容:

范蠡是《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记的第一人,他曾拜计然为师,研习治国方略,博学多才,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

他有谋略,有渊博及系统化的经济思维,他的经济智慧为他赢得巨大的财富。

现代经济学很多供求机制的理论,我国历史早有记载。

范蠡的“积著之理”研究商品过盛或短缺的情况,说出物价涨跌的道理。怎样抓住时机,货物和现金流的周转,要如同流水那样生生不息。

范蠡的“计然之术”,还试图从物质世界出发,探索经济活动水平起落波动的根据;其“待乏”原则则阐明了如何预计需求变化并作出反应。他主张平价出售粮食,并平抑调整其他物价,使关卡税收和市场供应都不缺乏,才是治国之道,更提出了国家积极调控经济的方略。

“旱时,要备船以待涝;涝时,要备车以待旱”。强调人们不仅要尊重客观规律,而且要运用和把握客观规律,应用在变化万千的经济现象之中。

我觉得范蠡一生可算无憾,有文种这样知心相重的朋友;有共渡艰难,共渡辰光的西施为伴侣,最重要的是,有智慧守候他的终生。我相信他是快乐的,因为他清楚知道在不同时候,自己要担当什么角色,而且都这样出色,这么诚恳有节。勾践败国,范蠡侍于身后,不被夫差力邀招揽所动。

范蠡助勾贱复国后,又看透时局,离越赴齐,变名更姓为夷子皮。他与儿子们耕作于海边,由于经营有方,没有多久,产业竟然达数十万钱。

齐国的人,见范蠡贤明,欲委以大任。范蠡却相信“久受尊名,终不是什么好事”,他散其家财,分给亲友乡邻,然后怀带少数财物,离开齐到了陶,再次变易姓名,自称为陶朱公。

他继续从商,每日买贱卖贵,没过多久,又积聚资财巨万,成了富翁。

范蠡老死于陶。一生三次迁徙,皆有英名。

书中没有记载范蠡终归是否无憾。我们的中国心有很多包袱,自我概念未能完善发展。范蠡没有日记,没有回忆录;只有他行动的记录,故无法分析他的心态。他历尽艰辛协助勾践复国,又看透勾践不仁不义的性格,他建立制度,却又害怕制度;他雄才伟略,但又厌倦社会的争辩和无理;他成就伟大,却欲深刻体会到世间上最强最有杀伤力的情绪是嫉妒,范蠡为什么会有如此消极的抗拒(不参与本身就是一种抗拒)?

说完我国著名历史人物范蠡,我想谈一谈一个美国的伟人。

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他墓碑上只简单刻上“富兰克林,印刷工人”的字。他是个哲学家、政治家、外交家、作家、科学家、商家,发明家和音乐家,闻名于世,像他这样在各方面都展现卓越才能的人是少见的。

富兰克林,1706年生于波士顿,家境清贫,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一直努力弥补这一遗憾,完全是靠自学获得了广泛的知识。他12岁当印刷学徒,1730年接办宾州公报,他著作的《可怜李察的日记》一纸风行,成为除圣经外最畅销的书,他为政府印刷纸币,实业上获得了很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