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忠毅又轻微地叹了口气,他又端起茶杯“咕咚咕咚”地喝了起来,但他瞬间脸上出现了一些微笑,“但这吓不倒我们新四军,自黄金山三战以后,我们苏皖区党委和十六旅领导已着手解决这些问题,扩军、整训、加强地方税收等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苏南的局面大有好转,许多地方已恢复到皖南事变前的局势,所以我们采取的军事战术在具体实施时也应该有所不同……”
“现在我来谈谈苏南开展游击战争的几个问题。”罗忠毅话音刚落,陆正康迅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起来。
“既然我们仍然采取游击战争,那么我们必须合理地应用它,而且要知道敌人对付游击战的致命弱点。我主要谈以下几点:第一,当敌人以强大的兵力推进时,我们则‘硬的不打,专挑软的打’,‘敌打我偏不打’,迅速而隐蔽地撤走,我把主力移到侧方,待机而侧击敌人,或深入敌人后方,实行与敌人‘换防’……
“第二呢,坚持夜间作战,夜间作战隐蔽性强,而且敌人的飞机汽车失去了作用,我们可以从容不迫进行穿插,即使兵团作战,夜间也可以在敌人的间隙中穿插。在中央苏区时,毛泽东和朱德同志就经常利用夜间作战,部队常常在敌人的缝隙中跳出,觅得战机消灭敌人。当然这需要有所保证……”
陆正康一边记,一边连连点头,是呀,在苏南作战,白天实在危险。陆正康是宜兴和桥人,那一带是典型的水乡。他十四岁到常州学徒,在印刷厂做排字工,抗战爆发了,他回到老家,住在做竹匠的叔叔家里,在新四军侦察员鼓励下,于一九四零年年初加入了二支队。陆正康和程维新是同学,他拒绝了程维新要求其加入他的队伍的打算。除了新四军纪律严明、深受百姓爱戴外,就是新四军的战术有效灵活,在夜间,新四军打过许多漂亮仗,如果是白天,战火一起,敌人的汽车、汽艇甚至飞机很快到达,陆正康非常清楚这对于河网密布的江南水乡而言,无异于飞蛾扑火。
“第三嘛,经常要变换位置。因为变换位置首先可以避免敌人的袭击,其次可以迷惑敌人、分散敌人、疲劳敌人,而中心的目的则是寻找战机,创造有利的条件打击敌人。关于这一点,我觉得现在的苏南说起来容易,做到难。在宜兴,我们有时一日三战,一夜三转移,这样下去,我们自己要累垮。在中央苏区、在闽西我们也遇到这个问题,但我们不怕。因为我们有可靠的根据地,有了可靠的根据地,我们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整。比方说在宁、岩、连根据地,我们就以大罗坪为中心,任凭敌人怎样围剿,尽管我们经常转移,但我们都有可靠的后方。在苏南,茅山山太小,加之地域很小,我们很难得到休整,如果我们一直转移,部队非累垮不可。说茅山是根据地其实是游击区,要说苏南有根据地,只有溧阳南部和安徽北部的郎、广山区才是,但为国民党所占,我们现在只有塘马这一块狭小的准根据地。我常常叹息,如果我们拥有了郎、广山区,我们进退有余,就能充分发动群众,日寇如何奈何得了我们;如果有了那一块根据地,我们运用游击战术可谓是如鱼得水了。可是……但是这一天会到来,眼下我们一定要克服困难为将来创造机会……”
罗忠毅的报告讲了一个多小时,陆正康的笔记记了满满一大本。他讲完后,由刘一鸿发言,然后是讨论。讨论后,学员们就游击战争的问题向罗忠毅请教,罗忠毅则就学员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
陆正康早就听说罗忠毅是闽西游击战争的领导人,他很想知道闽西是如何开展游击战争,那些战争的情景到底是怎样,所以他大胆站起来,提了一个问题,“罗司令,我们知道你在闽西时就是红军的司令了,我们很想听听闽西游击战争的故事,你能讲给我们听听吗?”此言一出,大家一致要求他讲讲红军游击战争的故事。刘一鸿马上凑了上来,“罗司令,你就谈谈吧,我也很想听听。”
“好吧,”罗忠毅点了点头,然后缓缓地讲起了闽西游击战争的故事,“同志们,在闽西,我们的斗争比这艰苦多了。首先敌人控制着民众,不像我们现在中日战争,群众完全在我们这一边,公开支持我们。而那时群众由于受到国民党的威逼,只能暗中支持我们,所以我们只能隐蔽在山林中,天是房,地是床呀。”
“另外,我们生活资源奇缺,吃的穿的都没有。吃的缺米缺盐,整日饿肚子。有时是前胸贴着脊梁骨呀。缺米还好,山中还有野菜野果,最怕缺盐,在中央苏区我们遇到过。那时候,我们连硝盐都吃,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很难吃到盐,没有盐,人就发晕,手脚无力,根本谈不上战斗力,有时为一点儿盐巴,许多群众和战士付出了生命……”罗忠毅说到此,语调格外沉重。
“这住宿呀,就是山洞、石屋,但闽西山洞石屋少,就搭些竹寮子,但有时竹寮子也搭不上,把竹折弯,两头一绑,人就躺在上面当床睡,可夏日的蚊子奇多,哪里睡得着,冬日冷得不行,衣服太少,很多战士都冻坏了。那时候的条件真艰苦呀……”
他喝了一口水,抽取了一根烟,点燃后,长长地吸了一口,“最主要的是不能暴露目标,就拿生火来说,这有诀窍,白天生火不能有烟,晚上生火不能有光……”
“为什么?”一个战士急切地问道。
“很简单,白天明亮,有点火光敌人看不到,而烟却很容易看到。晚上天黑,火光很容易发现,烟却不易看见……这可是经验。为了防止敌人看到火,我们在火的周围,围起了帷幕和布帘,以遮火光呀……有时为了迷惑敌人,我们在溪水中行步,不留脚印,或者倒穿着鞋,在泥地中前行,这样敌人不易发现。居住时一般不进村子,住进房屋,还要在半山腰设部队,防止敌人占领高地,有时和敌人换防,至敌人已搜索过的地区作休整,这是敌人万万想不到的……总之,那时,我们斗争很艰苦,但地形对我们很有利,有时敌人搜山,爬了半天,我们从山脊上转移掉了。有时我们只用很少兵力,就可以打退敌人的进攻,那么大的山,再多兵投下去,也变得无影无踪,所以敌人没办法,只好采用撤村并屯的办法,想困死我们。”
“敌人困得住你们吗?”一个学员问道。
“敌人再厉害,也困不倒英雄的红军和不屈的人民。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群众冒死支援我们,他们用各种办法把食品送上山,他们用两层的水桶或竹杠藏盐,绕道百里送东西上山,或者把盐、食品放在指定的树下、田里、被毁掉的屋子里,让我们的同志去取,让我们顽强地生存下来。”
临了,罗忠毅站起来,“同志们,我们的新四军要继承红军的传统,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去夺取抗战的胜利。我们有党的领导,有全国民众的支持,眼下的困难一定能克服,胜利是属于我们中国人民的。今天我就和同志们讲到这儿,希望同志们在刘大队长率领下,好好学习军事理论,今后回到各自的队伍中去,更好地发挥作用。”
随后罗忠毅现场指导学员们学习掌握各种步兵武器的要领,尤其重点讲解了五十二团在铜歧战斗中缴获的九二式重机枪的性能和要领。
罗忠毅远去了,他高大的身影深深地印在陆正康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