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风云塘马
8147000000006

第6章 (1)

清晨,薄雾渐起,塘马村树木掩映,粉墙黛瓦,茅亭农舍似被披上一层薄薄的白纱,薄雾消散后,村廓尽显,高大的祠堂巍然而立,村四周池塘众多,似带子一般亮晶晶地围绕着村子,房前屋后的树木上,鸟声唧唧,一片喧闹。

村西边,西沟塘,如银链一般环绕着村角。塘边茅草丛生,柚树、朴树、榉树、香椿树,密密相挨。透过树缝,只见三座房屋紧挨祠堂而建。中间一座房特高,门前一个大菜园,南面紧贴西沟塘,东西两面用土墙、北面用竹篱笆围着。园子里植满了桑树,只在两边角上留有一块空地,上面长满各种各样杂草。竹篱笆正中边沿长有一棵高大的榉树,此榉树十分粗大,两个成年男子都合抱不住。谁都知晓,榉树的生长极其缓慢,碗口大的树干要长它十几年,可见这榉树的历史久长了,谁也不知道它有多大树龄,只知道此树是村中最古老的一棵树。

太平天国时,有四百多户人口的塘马刘姓家族,组成民团和贤王李侍作战,几次拉锯战后,终于战败,村民被杀光,几个男子从血路中冲出,四散逃脱。有一位叫刘明的男子跑到江西,躲了几年,知长毛被灭,方带着江西的老婆返回。一回村子,只见一片废墟,除几个祠堂外,房屋全毁,树木也被砍光烧光,只剩下村西的老榉树还在,也不知何故幸免于难,但树干被刀砍得遍体鳞伤,上面刀缝纵横,如渔网一般。此人和从苏北返回的其他几个家族成员带着外地的老婆,繁衍后代,重建家园。村人沿其旧制,称西边最长者为“西公”。太平天国后,生有一子,名叫刘方仁,生得腰圆膀粗,智慧聪颖,他利用祖上的田地,大量利用苏北逃荒而来的客籍农民耕作,又乘熟年囤积谷子,荒年运到外地贩卖,广积钱财,把被长毛损坏的房子重新修缮,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成为远近闻名的乡绅。

因大儿子分有茶馆,所以这西边的房子为二儿子秀金与小儿子秀庚所有。这小儿子整日吃喝嫖赌,不务正业,而刘秀金起初倒很有作为,不像一般的地主坐吃地租,除了把农田租给他人耕作外,他还经营粮食贩运,丰收年囤积粮食,荒年则出售,或当年的粮食直接贩往无锡、苏州出售,不料有一年囤积过多,来年又为丰年,亏了本,赋闲在家。

后有一件事,深深触动了他。这塘马、新店皆是大村,但一遇到春、夏日用水,便争着在湾底下河道拐弯处名为“三眼潭”的地方抢水,多次发生械斗,直至弄出人命。为了平息事端,地方绅士聚集一起,经调解毫无效果。两村反目成仇后,新店村的女子嫁到塘马不允许再回娘家。

族长刘赦大、刘秀金、刘正兴、刘正法等头面人物,皆无可奈何,这用水的事真不好办。刘秀金一日猛想起他在无锡曾见到无锡人用洋车抽水,效率甚高,如果在“三眼潭”用上抽水机,那可大大解决两村用水问题,而且还可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但抽水机甚为昂贵,除了要购买柴油机外,还要配船,一台能解决,要买三五台可不好办。他回去与刘赦大、刘正兴、刘正法一商量,三人皆愿意出资合股,只是心中没底,不敢多出。

刘秀金下定了决心,卖掉瓦屋山、马塘埂一带田产,又从妻弟蒋勇胜那儿借了几百块大洋,再加上另三人的股金,买了三台抽水机。

这三台抽水机一用上,这两村抢用农田之水的问题基本解决,时人称抽水机为洋龙,便把河段拐弯处、河床极深的“三眼潭”改称为“洋龙坝”。这“洋龙坝”一时远近闻名,四方皆知,塘马、新店反目为仇之事霎时消除,两村村民又其乐融融地相处一起。

洋龙抽水带来巨额的经济回报,但好景不长,这刘秀金为他人暗算,不慎沾上鸦片,不消几年,用尽积蓄,加之柴油难买,日寇入侵,田地荒芜,这洋龙抽水的财源枯竭,他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拿出去当,一来二去,田产几乎当光,只因妻子蒋氏剧烈抗争,才保住了房产。房子是保住了,屋内贵重之物不见,那豪宅徒具轮廓了。

这房子前后两排,皆为楼房,中间围成一院,前排四间开面,开有两门,二楼开有两个窗户,一楼开有三个窗户,后排的房屋更为高大,上下二层,建有围廊。在前、后代之间,建有空中长廊,以供出入。长廊全用木板,建有围栏,上面覆顶全用木板芒砖覆盖,再盖上瓦片。人行其上,睹园中景,水池假山依稀可辨,凤仙花挨墙而开,看院外,沟沿坟板茅摇曳,邵笪村炊烟袅袅。倘是晴日,看落日余晖,睹晚霞片片,确有一番销魂的神韵。

清晨,这楼房前排的门开了,随着一高大中年妇女的吆喝,一群鸡呱呱呱地跑了出来,未几,一位满脸稚气的新四军小战士走出大门,手里拿着一本书。

“小陈呀,天刚刚亮,出门做嗲过呀?”中年妇女一愣。

“看书呀。”

“嗲过书,这么好看?”中年妇女追问了一句。

“是大叔给我的,一本口算的书。”那小战士一边应着,一边坐在榉树下的石墩上看起书来,还不时地用铅笔画着,嘴里发出一些细小的声音。这小战士约莫十七八岁,中等个子,一米六五左右,眉毛又粗又浓,身子偏瘦,两条腿细而长,绑腿缠得紧紧的,帽子戴得正正的,衣服穿得紧紧的,在清晨凉凉的气候里,他全神贯注地看着一本发黄的书。

这小陈名叫陈辉,高淳人,年龄十八,别看他年龄小,却是个老战士。一九三八年八月便在家乡参加了革命,两个月以后便入了党,一九三九年三月又去皖南军部学习,分配到二支队战地服务团工作,成为江南指挥部的军需,后又担任四十七团供给处的会计,现在借调到旅部供给部工作。这小陈深知部队供给的重要,在战前的物资供给,战后的物资清理以及平时和民运工作的同志收粮收款干得极为出色,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新四军二支队旅部进入塘马,因刘秀金的房屋是深宅大院,便于钱财贮藏,他便和其他供给部的几个同志以及几个民运干部住在刘秀金家。前几天,偶尔谈起珠算之事,刘秀金拿出一书,说是父亲传下来的,自己看不进去。小陈接来一看,是同济大学出版的一部口算的算术书,此书的介绍方法,在一般的计算中可代替算盘。口算在战争环境中十分重要,他钻研了几天,有些问题还是弄不清,这一大早便坐在榉树下看起书来。

看了一会儿后,他拿起两个小桶走出门,放到门口的石板上,又拿起一根扁担,套上两只水钩,水钩往把手一钩,径直向西边的西沟塘走去。

“小陈呀,”门里迈出一人,“怎么好意思老叫你挑水啊。”那位高大的中年妇女追了出来,也许是脚太小,步子迈不大,只好站在门前的石阶上,满怀歉意地看着。

“没什么,大婶,这点事算不了什么。”又从门里走出几个战士,都很年轻,有的拿起竹扫帚,在门口扫起地来,有的拿着芦粟做的笤帚在屋内打扫起来,这平静的村西头一下子变得喧闹起来。

那个被称为小陈的小战士,挑着两个水桶,轻快地向池塘走去。他一边向西边门前的也在打扫卫生的战士点头,一边唱起歌来,“五月里来是秧场,村村栽秧忙又忙,十八个姑娘来挑秧,十八双秧篮子哟满满装……五月里来是秧场,村里姑娘栽秧忙,鞋脱在田埂上,脚踩在水里手栽秧。八双秧篮子满满装,八个哥哥来挑秧。”那民歌轻快而婉转,旋律很高,你能从歌中品味出苏南特有的风情来。

他走到西沟塘边的石阶上,右手下沉,提上一桶水,接着左手下沉,又提上一桶水,然后十分轻悠地双脚迅速地向东走去。晨曦已现,轻雾已散,一切显得明朗而又清脆。老榉树上麻雀跳跃着欢叫着,几只白头翁也用婉转的嗓音鸣叫起“小小诸葛亮来”。